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以来,全球矿业经历了几年的疯狂繁荣,以至于这一行业越来越高度集中,世界前50名的跨国矿业公司产值占到了全球矿业总产值的59.01%。特别是在近两年,一些跨国矿业企业纷纷加速并购,期待进一步谋求控制全球矿业资源的储量、产能以及市场份额。
去年必和必拓向力拓发出收购要约一事成为了业界广泛热议的焦点话题,有人担心这两大矿业巨头的强强联手会对全球资源定价体系带来极大威胁。在中国,更是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担心。有观点认为必和必拓完成并购力拓,其铁矿石供应量还是落后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企业淡水河谷,因此市场没有必要过于担忧。一位行业分析师则告诉记者,如果两矿业巨头合并成功,三大铁矿石供应巨头减少为两家,其将更容易扩大市场控制权,特别是对铜精矿的控制。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国际性矿业巨头合并后将有更大的话语权来左右世界矿业秩序。
或许是为了避免和减少未来将要出现的类似担忧,我们看到中国的矿业企业也在积极走出去找矿。但是,巨头们的雄厚实力令很多中国矿业企业望尘莫及,以必和必拓为例,每年光勘探费用就高达过亿美元。在这一个强者恒强的时代,中国矿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资金就是挑战之一。世界上知名的矿业企业无一不是上市公司,摆在许多中国矿业公司面前的问题是,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打开一条通往资本市场的管道。
国际矿业资本已经悄然凌驾于矿产品市场之上,这是一个资本为王的行业。
大型矿企借资本市场加速扩张
在国际矿业巨头开疆拓土的同时,国内矿业企业也没有停止动作。大型矿业央企在发展中依照国资委指示整体上市、数量减少的规划进行了大量的整合探索,矿业企业也在政策支持下进行世界范围的资源合作。
自1999年至2006年,采掘类上市公司在境内资本市场共融资301.16亿元。2007年以来,矿产资源类企业在境内市场共融资超过1500亿元。在境外上市的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达15家,共筹集资金达到193亿美元。自2007年以来,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神华、西部矿业等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在境内市场融资已超过1500亿元。矿产资源类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包括中国有色集团、中国铝业公司、首都钢铁集团、五矿集团、中信集团在内的大型企业已经签订了一大批境外合同,实施了一批金属矿产项目。
上市给企业的融资带来了极大便利,也给企业的并购扩张增加了动力。比如,中国五矿集团目前正在古巴、牙买加等地洽谈的投资项目就涉资数亿美元,五矿集团下辖上市公司五矿发展,尽管目前五矿集团还没有整体上市,但五矿发展上市后所带来的资本助力对五矿集团贡献很大。
再如,由中国有色集团为主发起人牵头组建的中色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3月8日在澳洲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这是国内第一家国有资源类企业以风险勘探公司的形式在海外挂牌上市。根据2004年11月签署的合作协议,中色国际矿业将取得澳洲ORD公司所有的有色金属资源开发项目的矿产品的包销权,以及勘探、设计、工程承包和设备供应的优先权。
2003年12月23日,紫金矿业作为国内首家黄金企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11.5亿港元,成为1997年以来港股最热门的IPO。实际上紫金矿业的高定价上市,源于其雄心勃勃的海外收购热情。紫金矿业与菲律宾一家上市矿业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斥资7000万美元收购这家公司旗下东南黄金资源公司20%的股权。并且,紫金矿业已参与了在南非、加拿大、越南、缅甸、俄罗斯等国的资源开发,收购了伦敦上市的Monterrico。紫金矿业启动回归A股时透露,计划将募集资金中的31.5亿元用于海外矿产项目并购,并且其管理层还放言“15年后,紫金矿业将成为国际矿业巨头”。
2007年年末,中国中钢集团向澳大利亚铁矿石开采商Midwest Corporation提出了11.9亿澳元的现金出价。此笔交易有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在该行业进行的规模最大的收购案之一,并且中国五矿和江西铜业也在联手向在加拿大上市的矿业公司北秘鲁铜业提出了4.5亿美元的协议现金出价。
有了资本的助力,我国矿业资源类行业加速了企业整合和产业集聚,并进而提高矿业类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这也将提高我国矿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华泰证券北京投行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矿产资源类企业要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并跻身于世界一流矿业企业的行列,最佳路径是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来实现矿业企业的规模经营和快速扩张。
中小矿企也在谋求资本助力
2007年,记者有机会去了趟辽宁,亲眼目睹了铁矿开采现场。
这是一个距离辽宁省会沈阳不足一百公里的小城,城市虽小,但地下铁矿资源尤为丰厚。我们的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中蜿蜒而行,大山巍峨,枯树败草,几乎每到一个山头都能看到采矿的痕迹。
由于过年,工人们纷纷回家去了,刺骨寒风中活动着几个身穿军大衣的矿山工人,远远望去,他们的军大衣造型与当年的“雷锋”如出一辙。当地的铁矿资源丰富,企业大多“占山为王”,有的公司仅仅拥有某一座山头的开采权。当然,拥有一座山头的开采权的人绝对不会是个小人物。在铁矿石价格的飞涨之中,拥有一座山头就如同拥有一座金山。
虽然这些铁矿的规模都很小,一般一年几十万吨的产能,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品位也不高,但是在当前的铁矿价格下赢利能力都还不错。如果能够进一步投资形成规模,相信这些矿山有很大潜力可挖。
辽宁之行让记者颇为惊讶的是,一座稍大些的山头竟然被三家公司所瓜分。遗憾的是,当地的这些矿业企业大多是露天开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这些小矿山往往因为资金、技术问题,当露天矿剥离量太大时就会停止生产,没有能力继续开拓或者转为地下采矿。”露天开采犹如作坊式,无法掩盖其短期行为,打个炮眼炸出一堆矿石,由三三两两的挖掘机挖出,再装卡车运走。记者在这次实地采访中看到,小型矿业公司的生产方式极为灵活,一些当地的矿老板的做法是买下某个矿,再将其他相关业务全部外包给当地的村民,当地矿老板在一个矿里的年收入也不会低于千万。
记者拜访的王先生拥有当地8个矿山、6个选矿厂,但这些矿山除了一个即将进行地下开采外,其他的7个均是地面开采。这些矿山并没有专业的管理人才,矿长们也是由一些采矿工人们提拔上来,交流中,王先生毫不掩饰对企业人才匮乏的担忧。
前文提及矿业企业纷纷借助资本市场之力扩张,记者眼前的王先生同样有这一打算。他说:“过去我认为我的公司现金流没有问题,没有银行贷款,企业效益也非常好,从没想过将企业做成上市公司。如果还以这种狭隘的思维做下去,或许几年后我的企业还是如此,别人越来越 大,我自己就越来越小了,甚至会销声匿迹。”据透露,王先生已经在跟美国的一家投资银行接触。
可见,当大公司们在资本市场这方池水中尝到甜头时,那些小型矿业公司也在跃跃欲试,也在试图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丰满羽翼。国内大型矿业公司屈指可数,大多数的矿业公司还是属于小规模运作。已经上市的矿业公司依靠强大的资本支持,纷纷高调圈地,或者收购、注资控股一些拥有采矿权的中小企业。
在这一现状中暗示中小型矿业企业的生存路径只有两条,要么做大,要么被别人吞并。我们无从计算中国有上市计划的矿业企业还有多少,但像王先生这样光有上市计划是远远不够的。近几年,无论是纽交所、欧交所、东交所,还是纳斯达克,纷纷来中国游说国内企业前去上市,上市如同一把双刃剑,如果一个矿业公司的管理是不规范的,投行再巧妙包装也只能成为短期的遮羞布。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安于现状是无法把企业做大的。
矿企应利用好国内资本市场
在2007年,曾经有一份希望开设矿业专板的申请递到中国证监会。相关层面的企业希望“以此降低融资门槛,更方便地融到企业所需资金,希望对矿业公司入市实行低门槛、单独审核等特殊政策”。
《亚洲财富论坛》关注矿业行业已久,我们认为这一提案获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对中国企业而言,上市融资唯一的门槛不在于证监会等管理层面的某些政策设限,而在于企业本身。从便利情况来看,适合不同规模的企业也有相应层次的资本市场,主板、中小企业板,以及即将开设的创业板,而且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已经不可小视,矿业企业应利用好国内资本市场。并且,如果为矿业行业企业的融资便利而设独立的“矿业板”,其他行业效仿之怎么办?或许证监会不会自己给自己设陷阱。
有相关统计显示,自2006年以来,全球48%的矿业股票融资来自多交所。其中,在中国就有122个矿区由多交所主板或创业板矿业公司经营。从融资规模来看,境外的资本市场的确有很大吸引力。只要在那些资本市场—上市,可以迅速掠夺眼球,也极有可能赢得大量真金白银的支持。但不要忘记,国内大多数中小型矿业企业无论从管理、人才、设备等等方面都是属于极为粗放型,谋求到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这家矿业企业的领导必须要有一套真功夫。资本市场是个上演神话的地方,但神话不是说来就来。
每年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是国内矿业行业的风向标,在去年的大会上,证监会相关人士说,自从2003年取消对矿业企业海外上市审批程序,矿产企业海外上市审批周期缩短、步伐加快。这一政策调整,对于希望进一步扩大规模的矿业企业到海外证券交易市场融资提供了便利。
矿业是个资本高度密集型行业,对那些跨国矿业巨头而言,投资一个大型矿业项目也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在矿业融资方面,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在勘查、开采等方面的资金都是在矿业资本市场上筹集的,在世界矿业资本市场上的份额达到了85%以上,而我国却不到5%。跟国际情况相比,中国矿业集中度还比较低。在矿业产业整合与做大做强的巨大诉求中,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已经成为矿业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可否认,一个资本与资源互动、兼并与重组并举的行业整合时代已经到来。
去年必和必拓向力拓发出收购要约一事成为了业界广泛热议的焦点话题,有人担心这两大矿业巨头的强强联手会对全球资源定价体系带来极大威胁。在中国,更是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担心。有观点认为必和必拓完成并购力拓,其铁矿石供应量还是落后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企业淡水河谷,因此市场没有必要过于担忧。一位行业分析师则告诉记者,如果两矿业巨头合并成功,三大铁矿石供应巨头减少为两家,其将更容易扩大市场控制权,特别是对铜精矿的控制。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国际性矿业巨头合并后将有更大的话语权来左右世界矿业秩序。
或许是为了避免和减少未来将要出现的类似担忧,我们看到中国的矿业企业也在积极走出去找矿。但是,巨头们的雄厚实力令很多中国矿业企业望尘莫及,以必和必拓为例,每年光勘探费用就高达过亿美元。在这一个强者恒强的时代,中国矿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资金就是挑战之一。世界上知名的矿业企业无一不是上市公司,摆在许多中国矿业公司面前的问题是,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打开一条通往资本市场的管道。
国际矿业资本已经悄然凌驾于矿产品市场之上,这是一个资本为王的行业。
大型矿企借资本市场加速扩张
在国际矿业巨头开疆拓土的同时,国内矿业企业也没有停止动作。大型矿业央企在发展中依照国资委指示整体上市、数量减少的规划进行了大量的整合探索,矿业企业也在政策支持下进行世界范围的资源合作。
自1999年至2006年,采掘类上市公司在境内资本市场共融资301.16亿元。2007年以来,矿产资源类企业在境内市场共融资超过1500亿元。在境外上市的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达15家,共筹集资金达到193亿美元。自2007年以来,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神华、西部矿业等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在境内市场融资已超过1500亿元。矿产资源类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包括中国有色集团、中国铝业公司、首都钢铁集团、五矿集团、中信集团在内的大型企业已经签订了一大批境外合同,实施了一批金属矿产项目。
上市给企业的融资带来了极大便利,也给企业的并购扩张增加了动力。比如,中国五矿集团目前正在古巴、牙买加等地洽谈的投资项目就涉资数亿美元,五矿集团下辖上市公司五矿发展,尽管目前五矿集团还没有整体上市,但五矿发展上市后所带来的资本助力对五矿集团贡献很大。
再如,由中国有色集团为主发起人牵头组建的中色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3月8日在澳洲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这是国内第一家国有资源类企业以风险勘探公司的形式在海外挂牌上市。根据2004年11月签署的合作协议,中色国际矿业将取得澳洲ORD公司所有的有色金属资源开发项目的矿产品的包销权,以及勘探、设计、工程承包和设备供应的优先权。
2003年12月23日,紫金矿业作为国内首家黄金企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11.5亿港元,成为1997年以来港股最热门的IPO。实际上紫金矿业的高定价上市,源于其雄心勃勃的海外收购热情。紫金矿业与菲律宾一家上市矿业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斥资7000万美元收购这家公司旗下东南黄金资源公司20%的股权。并且,紫金矿业已参与了在南非、加拿大、越南、缅甸、俄罗斯等国的资源开发,收购了伦敦上市的Monterrico。紫金矿业启动回归A股时透露,计划将募集资金中的31.5亿元用于海外矿产项目并购,并且其管理层还放言“15年后,紫金矿业将成为国际矿业巨头”。
2007年年末,中国中钢集团向澳大利亚铁矿石开采商Midwest Corporation提出了11.9亿澳元的现金出价。此笔交易有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在该行业进行的规模最大的收购案之一,并且中国五矿和江西铜业也在联手向在加拿大上市的矿业公司北秘鲁铜业提出了4.5亿美元的协议现金出价。
有了资本的助力,我国矿业资源类行业加速了企业整合和产业集聚,并进而提高矿业类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这也将提高我国矿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华泰证券北京投行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矿产资源类企业要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并跻身于世界一流矿业企业的行列,最佳路径是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来实现矿业企业的规模经营和快速扩张。
中小矿企也在谋求资本助力
2007年,记者有机会去了趟辽宁,亲眼目睹了铁矿开采现场。
这是一个距离辽宁省会沈阳不足一百公里的小城,城市虽小,但地下铁矿资源尤为丰厚。我们的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中蜿蜒而行,大山巍峨,枯树败草,几乎每到一个山头都能看到采矿的痕迹。
由于过年,工人们纷纷回家去了,刺骨寒风中活动着几个身穿军大衣的矿山工人,远远望去,他们的军大衣造型与当年的“雷锋”如出一辙。当地的铁矿资源丰富,企业大多“占山为王”,有的公司仅仅拥有某一座山头的开采权。当然,拥有一座山头的开采权的人绝对不会是个小人物。在铁矿石价格的飞涨之中,拥有一座山头就如同拥有一座金山。
虽然这些铁矿的规模都很小,一般一年几十万吨的产能,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品位也不高,但是在当前的铁矿价格下赢利能力都还不错。如果能够进一步投资形成规模,相信这些矿山有很大潜力可挖。
辽宁之行让记者颇为惊讶的是,一座稍大些的山头竟然被三家公司所瓜分。遗憾的是,当地的这些矿业企业大多是露天开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这些小矿山往往因为资金、技术问题,当露天矿剥离量太大时就会停止生产,没有能力继续开拓或者转为地下采矿。”露天开采犹如作坊式,无法掩盖其短期行为,打个炮眼炸出一堆矿石,由三三两两的挖掘机挖出,再装卡车运走。记者在这次实地采访中看到,小型矿业公司的生产方式极为灵活,一些当地的矿老板的做法是买下某个矿,再将其他相关业务全部外包给当地的村民,当地矿老板在一个矿里的年收入也不会低于千万。
记者拜访的王先生拥有当地8个矿山、6个选矿厂,但这些矿山除了一个即将进行地下开采外,其他的7个均是地面开采。这些矿山并没有专业的管理人才,矿长们也是由一些采矿工人们提拔上来,交流中,王先生毫不掩饰对企业人才匮乏的担忧。
前文提及矿业企业纷纷借助资本市场之力扩张,记者眼前的王先生同样有这一打算。他说:“过去我认为我的公司现金流没有问题,没有银行贷款,企业效益也非常好,从没想过将企业做成上市公司。如果还以这种狭隘的思维做下去,或许几年后我的企业还是如此,别人越来越 大,我自己就越来越小了,甚至会销声匿迹。”据透露,王先生已经在跟美国的一家投资银行接触。
可见,当大公司们在资本市场这方池水中尝到甜头时,那些小型矿业公司也在跃跃欲试,也在试图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丰满羽翼。国内大型矿业公司屈指可数,大多数的矿业公司还是属于小规模运作。已经上市的矿业公司依靠强大的资本支持,纷纷高调圈地,或者收购、注资控股一些拥有采矿权的中小企业。
在这一现状中暗示中小型矿业企业的生存路径只有两条,要么做大,要么被别人吞并。我们无从计算中国有上市计划的矿业企业还有多少,但像王先生这样光有上市计划是远远不够的。近几年,无论是纽交所、欧交所、东交所,还是纳斯达克,纷纷来中国游说国内企业前去上市,上市如同一把双刃剑,如果一个矿业公司的管理是不规范的,投行再巧妙包装也只能成为短期的遮羞布。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安于现状是无法把企业做大的。
矿企应利用好国内资本市场
在2007年,曾经有一份希望开设矿业专板的申请递到中国证监会。相关层面的企业希望“以此降低融资门槛,更方便地融到企业所需资金,希望对矿业公司入市实行低门槛、单独审核等特殊政策”。
《亚洲财富论坛》关注矿业行业已久,我们认为这一提案获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对中国企业而言,上市融资唯一的门槛不在于证监会等管理层面的某些政策设限,而在于企业本身。从便利情况来看,适合不同规模的企业也有相应层次的资本市场,主板、中小企业板,以及即将开设的创业板,而且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已经不可小视,矿业企业应利用好国内资本市场。并且,如果为矿业行业企业的融资便利而设独立的“矿业板”,其他行业效仿之怎么办?或许证监会不会自己给自己设陷阱。
有相关统计显示,自2006年以来,全球48%的矿业股票融资来自多交所。其中,在中国就有122个矿区由多交所主板或创业板矿业公司经营。从融资规模来看,境外的资本市场的确有很大吸引力。只要在那些资本市场—上市,可以迅速掠夺眼球,也极有可能赢得大量真金白银的支持。但不要忘记,国内大多数中小型矿业企业无论从管理、人才、设备等等方面都是属于极为粗放型,谋求到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这家矿业企业的领导必须要有一套真功夫。资本市场是个上演神话的地方,但神话不是说来就来。
每年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是国内矿业行业的风向标,在去年的大会上,证监会相关人士说,自从2003年取消对矿业企业海外上市审批程序,矿产企业海外上市审批周期缩短、步伐加快。这一政策调整,对于希望进一步扩大规模的矿业企业到海外证券交易市场融资提供了便利。
矿业是个资本高度密集型行业,对那些跨国矿业巨头而言,投资一个大型矿业项目也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在矿业融资方面,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在勘查、开采等方面的资金都是在矿业资本市场上筹集的,在世界矿业资本市场上的份额达到了85%以上,而我国却不到5%。跟国际情况相比,中国矿业集中度还比较低。在矿业产业整合与做大做强的巨大诉求中,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已经成为矿业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可否认,一个资本与资源互动、兼并与重组并举的行业整合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