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我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的教学体会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反思问题导入,提高学习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一般来说,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中,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效果关系到后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游刃有余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使学生学习的思维由浅入深,进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良好的课堂导入,犹如一座沟通的桥梁,衔接旧知识与新知识,还能以旧知识的巩固带动新的知识的理解。此外,有效的新课导入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总之,高效的新课导入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反思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流程
叶澜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课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在大环节的策划上,让过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过去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格局,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让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舞台。
三、反思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内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特别是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和感官刺激,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鼓舞人心的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四、反思师生活动,注意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目的是关注学习过程中“人的情感发展”,让学生享受成功,体会失败,释放喜怒哀乐,把学习视为生动而丰满的情绪流动过程。教中反思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发展上,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作为平等的人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五、反思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
学习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好还由学生自己思考回答,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全盘端出,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我很容易犯这样的毛病,看到学生不回答就急于把答案说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不去思考,等着老师公布答案。所以教师应在引导、点拨上下工夫,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个别问题个别点悟;普遍性的难题组织集体讨论,教师当众点拨讲解;有争议的问题,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答案需具体分析概括的,可把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问题,层层剖析,启发学生一步步思考,逐渐揭开谜底。了解学情,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要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分析教训,思考对策,总结经验。
六、反思教材利用,利用好教材资源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应是教材的建设者。鉴于此,教师备课时须反思所授内容以前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及存在的问题。以课标作为重要依据,关注重要插图的解读,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内容比较浅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提倡学生在“做中学”,我通过让学生填写概念图,绘制示意图,解读坐标图,描述模式图来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使学生真正能在“做”中“学”。
七、反思个体,优化学科素质
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整合思考;也可以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日月积累,进行反思,记录自己平时的所做、所思,是最有实用价值、最有效的自我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值得我们去反思。不论是教学现念、教学方法或手段的独到之处,应及时记录下来,作为以后从事教学的宝贵素材或案例,不断加以充实和改进,就可使以后的教学更轻松,更趋于完善。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我们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生物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一、反思问题导入,提高学习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一般来说,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中,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效果关系到后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游刃有余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使学生学习的思维由浅入深,进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良好的课堂导入,犹如一座沟通的桥梁,衔接旧知识与新知识,还能以旧知识的巩固带动新的知识的理解。此外,有效的新课导入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总之,高效的新课导入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反思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流程
叶澜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课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在大环节的策划上,让过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过去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格局,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让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舞台。
三、反思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内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特别是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和感官刺激,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鼓舞人心的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四、反思师生活动,注意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目的是关注学习过程中“人的情感发展”,让学生享受成功,体会失败,释放喜怒哀乐,把学习视为生动而丰满的情绪流动过程。教中反思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发展上,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作为平等的人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五、反思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
学习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好还由学生自己思考回答,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全盘端出,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我很容易犯这样的毛病,看到学生不回答就急于把答案说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不去思考,等着老师公布答案。所以教师应在引导、点拨上下工夫,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个别问题个别点悟;普遍性的难题组织集体讨论,教师当众点拨讲解;有争议的问题,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答案需具体分析概括的,可把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问题,层层剖析,启发学生一步步思考,逐渐揭开谜底。了解学情,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要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分析教训,思考对策,总结经验。
六、反思教材利用,利用好教材资源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应是教材的建设者。鉴于此,教师备课时须反思所授内容以前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及存在的问题。以课标作为重要依据,关注重要插图的解读,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内容比较浅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提倡学生在“做中学”,我通过让学生填写概念图,绘制示意图,解读坐标图,描述模式图来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使学生真正能在“做”中“学”。
七、反思个体,优化学科素质
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整合思考;也可以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日月积累,进行反思,记录自己平时的所做、所思,是最有实用价值、最有效的自我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值得我们去反思。不论是教学现念、教学方法或手段的独到之处,应及时记录下来,作为以后从事教学的宝贵素材或案例,不断加以充实和改进,就可使以后的教学更轻松,更趋于完善。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我们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生物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