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和彼此的共同发展,我们应努力创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意识;鼓励“质疑、求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学生、自主合作、教师、语文课
目前,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维,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和彼此的共同发展。当然,我们的语文课更应该如此。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针对目前形势,我有以下观点:
一、努力创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古人云:“情人眼里出西施。”只有学生真正从内心“爱”上了语文课,产生了一种愉悦感,我们的教学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快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要尽可能地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并从中起积极的引导作用。此外,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要多鼓励少指责,多爱护少排斥,让学生从中感到温暖与舒畅,使其在课堂上敢说,敢问,敢辩。
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中有这样一例:“狐狸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把它赶出巢穴,强迫它开始独立生活。你怎样看待狐狸母亲的这种行为?”
当听到这个问题时,同学们便马上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这便使他们的主体思考意识被激发,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敢说。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可以把兴致正浓的孩子们分成正方、反方两组(例如:把支持狐狸母亲一方为正方,将反对狐狸母亲做法作为反方),让孩子们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针对对方的论点、论据,进行发问,同时鼓励他们通过举事实、讲道理来逐一反驳,培养了学生敢问、敢辩的意识与能力。
以上做法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自信心,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欲望,当然,教学气氛也就活跃了,师生关系便融洽了,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二、鼓励“质疑、求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古语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才会独立思考,才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才为“创新”提供了思想基础。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但答案只有一个。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启迪智慧,多方面去“质疑”,去寻找与众不同而又合情合理的答案。
例如:在学习《盘古开天辟地》时有名学生这样提问:“既然当时万事万物皆无,那盘古手中的斧子从何而来?”像这样的质疑,看似钻牛角尖,但表明了学生读书时开动了脑筋,因此,教师处理时不应武断的给予批评,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都应给予肯定。
又如在《老王》一课拓展反思这一环节中,有的学生说:“我觉得造成老王悲惨命运的根本是他本人没学历,没有技术与专长,没人欣赏他,所以孤苦伶仃,无人送终。”也有学生说:“我认为老王的悲剧是在没有人真正从心里关心他。拉车的职业已经决定他不被重视,生理上的残缺又使他的生活雪上加霜。有谁愿意与这样的人做朋友?有谁能无怨无悔地为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倾注爱心?……”还有学生说:“不能说没有,而是这样的人不多,文章正是在呼唤有幸者应多关爱不幸者!……”可以看出,这样使得学生把握课文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没有了教师“标答”的束缚,学生的“创见”反而多了。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大力提倡。”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出一些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投身其中,同时要鼓励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就像《皇帝的新装》,这类课文情节性、戏剧性较强,适合表演,这样而言,教师可以把學生分成三至四个小组,引导他们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看看哪一组的表演最精彩,最能表现出文章的主旨。表演结束后,可简单安排讨论,让他们各自谈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并品评各小组表演的优劣。这样,学生就能高效地、创造性地学习课文。
另外,教师也可根据课文内容组织相关活动。例如:在《月亮上的足迹》教学中,教师可围绕这一内容,设计多种活动方案:
1、航空航天奥秘知多少(搜集资料,汇报成果);
2、飞向太空(运用资料,发挥想象,写作);
3、宇航知识一百问(知识擂台赛);
4、航模制作比赛(运用资料,动手制作);
这就能让学生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进行上述活动,在兴趣的驱导下,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自行组织讨论,自行动手制作,他们在各个环节中便对相关知识有所掌握,创新思维也得到充分锻炼。在最后的展示活动活动中,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见解、逼真的模型、流利的口才,无一不让人感到惊讶。加强综合性学习后,学生出色的表现,令“观众们”惊叹,这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愿新课程理念如春风化雨一般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每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一片更宽更广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关键词】学生、自主合作、教师、语文课
目前,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维,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和彼此的共同发展。当然,我们的语文课更应该如此。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针对目前形势,我有以下观点:
一、努力创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古人云:“情人眼里出西施。”只有学生真正从内心“爱”上了语文课,产生了一种愉悦感,我们的教学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快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要尽可能地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并从中起积极的引导作用。此外,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要多鼓励少指责,多爱护少排斥,让学生从中感到温暖与舒畅,使其在课堂上敢说,敢问,敢辩。
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中有这样一例:“狐狸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把它赶出巢穴,强迫它开始独立生活。你怎样看待狐狸母亲的这种行为?”
当听到这个问题时,同学们便马上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这便使他们的主体思考意识被激发,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敢说。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可以把兴致正浓的孩子们分成正方、反方两组(例如:把支持狐狸母亲一方为正方,将反对狐狸母亲做法作为反方),让孩子们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针对对方的论点、论据,进行发问,同时鼓励他们通过举事实、讲道理来逐一反驳,培养了学生敢问、敢辩的意识与能力。
以上做法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自信心,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欲望,当然,教学气氛也就活跃了,师生关系便融洽了,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二、鼓励“质疑、求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古语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才会独立思考,才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才为“创新”提供了思想基础。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但答案只有一个。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启迪智慧,多方面去“质疑”,去寻找与众不同而又合情合理的答案。
例如:在学习《盘古开天辟地》时有名学生这样提问:“既然当时万事万物皆无,那盘古手中的斧子从何而来?”像这样的质疑,看似钻牛角尖,但表明了学生读书时开动了脑筋,因此,教师处理时不应武断的给予批评,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都应给予肯定。
又如在《老王》一课拓展反思这一环节中,有的学生说:“我觉得造成老王悲惨命运的根本是他本人没学历,没有技术与专长,没人欣赏他,所以孤苦伶仃,无人送终。”也有学生说:“我认为老王的悲剧是在没有人真正从心里关心他。拉车的职业已经决定他不被重视,生理上的残缺又使他的生活雪上加霜。有谁愿意与这样的人做朋友?有谁能无怨无悔地为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倾注爱心?……”还有学生说:“不能说没有,而是这样的人不多,文章正是在呼唤有幸者应多关爱不幸者!……”可以看出,这样使得学生把握课文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没有了教师“标答”的束缚,学生的“创见”反而多了。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大力提倡。”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出一些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投身其中,同时要鼓励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就像《皇帝的新装》,这类课文情节性、戏剧性较强,适合表演,这样而言,教师可以把學生分成三至四个小组,引导他们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看看哪一组的表演最精彩,最能表现出文章的主旨。表演结束后,可简单安排讨论,让他们各自谈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并品评各小组表演的优劣。这样,学生就能高效地、创造性地学习课文。
另外,教师也可根据课文内容组织相关活动。例如:在《月亮上的足迹》教学中,教师可围绕这一内容,设计多种活动方案:
1、航空航天奥秘知多少(搜集资料,汇报成果);
2、飞向太空(运用资料,发挥想象,写作);
3、宇航知识一百问(知识擂台赛);
4、航模制作比赛(运用资料,动手制作);
这就能让学生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进行上述活动,在兴趣的驱导下,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自行组织讨论,自行动手制作,他们在各个环节中便对相关知识有所掌握,创新思维也得到充分锻炼。在最后的展示活动活动中,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见解、逼真的模型、流利的口才,无一不让人感到惊讶。加强综合性学习后,学生出色的表现,令“观众们”惊叹,这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愿新课程理念如春风化雨一般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每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一片更宽更广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