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angshiza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是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但随着近年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大学生在还款、还息方面出现的诚信问题引起了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频频的失信行为,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诚信家访违约原因为了有效地解决贫困生因经济原因无法完成学业这一重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了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但随着近年来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进行,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还款方面,违约率的不断累加,为我国助学贷款的正常进行增添了阻碍。如何降低这些问题的出现率,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
  1.调查目的
  在国家助学贷款相关工作中,贷款风险控制与管理是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校2015年度国家助学贷款已毕业需自付本息学生1032人,绝大部分同学都已自付本息,但仍有62位同学未及时还款而违约。为了全面了解本息违约原因,严控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我校利用2016年寒假,对省內的69位违约同学进行家访,以期对国家、银行、学校以后的政策制定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2.调查时间与方法
  2016学年寒假,我校组织各二级学院学贷专员,利用假期分组对违约、欠款学生进行家访。
  3.基本调查情况
  分为豫北、豫西南、豫南、豫东周口等9个组,分赴长垣、淇县、荥阳、兰考等58个县区,对省内的69位同学进行家访。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违约原因统计
  经过家访,并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2.违约原因分析
  第一,在大学生贷款后引起违约的主要原因是:“因工作忙碌或不熟悉还款方式忘记还款时间”。由此,我们就可以找到引起违约的主要根源之所在,贷款学生未能很好的掌握还款流程,从而导致在还款还息时未能及时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还款还息,进而造成违约现象。
  第二,“学生家庭地址变化,未找到学生家庭,或与家人失去联系”。该原因位居第二,虽与前一原因相差较大,也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违约学生在家庭地址等变化时,未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一方面,反映了违约学生还款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找不到我,就可以不还款。
  第三,“家庭经济困难,个人尚未找到工作,有能力后尽快还”。在受访者中,部分学生家境十分困难,暂时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如约还款还息,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我们的还款时间相对较短。
  第四,“有还款能力,恶意拖欠”。有些违约学生并非是因为家庭条件困难而贷款,而是出于“大家贷我也贷”的跟风心理,虽有能力还款,却恶意拖欠。但这部分学生则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行为过错之所在,从而演变成主观违约。
  第五,“因结婚、工作不顺等还款意愿不强”。该部分违约学生,不是不具有还款能力,可能因为生活中的不如意导致情绪较差,从而将情绪转嫁到还款之上,不愿主动还款还息,从某种程度上说,和恶意拖欠具有相同性质,亦属于主观性违约。
  第六,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的贷款学生无法还款的情况。对于借款学生如在就学或还款期间发生意外伤害或疾病等人身风险,势必影响其接受贷款或还款义务履行。这种情况下,已属不可挽回损失,学校只能等银行方面做出回应。
  第七,“已进行还款操作,但因操作错误或系统错误未还款成功”。这项原因与第一种原因大致相同,都是因为对还款流程掌握不够熟练,从而造成操作性违约。
  最后,“钱已给我校老师,但该老师给忘还了”“用于还款的钱给学生本人挪用”以及“出国”。在这三方面,违约学生虽然所占比例较小,前者可控制性较强,可避免性较高,但后两者因缺少监督,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学生主观意识上的违约。
  三、思考与分析
  通过家访,我们发现在“对于造成现阶段学生违约情况原因”这一问题上,不能单方面认为责任在学生,银行、学校、学生以及学生家庭均有一定的责任。
  1.学生方面
  (1)学生还款意识淡薄
  有些学生不及时更新、完善自己的相关信息。在部分学生心里,“借贷还钱,天经地义”的思想不够坚定,存在投机取巧的错误思想,同时也说明了该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2)相关政策、流程了解不够
  “因工作忙碌或不熟悉还款方式忘记还款时间”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多。这就充分的说明了部分贷款学生注重的是能否贷款成功,而对之后的还款还息流程表现出的漠不关心,从而在还款还息阶段因政策、流程理解掌握不够透彻,而出现“操作性违约”的现象。
  2.学校方面
  (1)相关政策宣传不够
  46.85%欠款学生表示在还款还息时对相关政策与流程了解不够透彻,这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学校在对贷款学生关于相关政策与流程的问题宣传、贯彻不到位,力度有待加强。
  (2)贷后管理机制不到位
  目前。尽管国家、学校、银行普遍对大学生通过贷款完成学业的积极态度比较赞同,但是在涉及到还款时的大学生信用情况却依然无法预见,从而让学校无法建立很好的管理机制,使得学校对贷款学生无法进行强有力的管理。
  3.国家以及银行方面
  (1)国家助学贷款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征信体系没有实现全面网络化,也没有完全对社会公开,用人单位或与欠贷人有金融关系的单位不能很方便地进行查询毕业生诚信档案,了解个人信用情况,这些都降低了欠款人的还款违约成本,反过来又弱化了本来就不完善的信用约束机制,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2)银行催收贷款积极性不高。
  银行对助学贷款贷后管理采取的主要手段有:打电话,发律师函,上门催收三种。但是对贷款学生数量巨大,同时单笔贷款金额只有几千元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来说,银行一旦采取这些常规的催收手段进行催收款息的话,就要有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作支撑,从成本和收益的平衡来说是得不偿失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银行的工作积极性。   (3)国家助学贷款违约惩罚体系不完善
  国家助学贷款开展这么多年来,我们仍然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惩罚体系,学生违约后没有得到应有的警示。综合我们学校多年的情况来看,对于违约学生我们往往是通过校园网或者报纸给予通报,学生对着并不在乎。另外,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审批机关国家开发银行也未采取有效措施来惩戒违约学生。
  四、诚信还款的对策
  1.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在生活中存在侥幸心理。应将涉及诚信意识提升的内容融入平时的各种思想政治工作中,从而促进大学生诚信意识与行为的提升。
  2.推迟还款年限
  通过家访发现,一部分贷款学生虽然已就业但工资收入很低,只能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还有一部分没能够及时就业。就业的最初几年也属于生存发展的初级阶段,收入不高,再加上结婚生子、赡养老人等多项固定开支,导致其无能力还款而违约。所以推迟还款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贷款违约率。
  3.加强相关政策、流程的宣传力度
  学生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地点多是在学校,应利用学校资源,通过印发宣传手册、面对面讲解,也可利用qq、微信等載体,加强宣传教育,使得贷款政策、流程能够更加广泛的被学生吸收,从而减少客观违约率。
  4.完善相关机制
  学校方面,加强贷后管理机制。对贷款学生所在班级实行月报机制,每班选举出一位或多位负责该班级所有贷款学生的联系方式及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进行统计工作,做到月月向所在院系进行信息汇报更新;院系每三个月向学校进行一次汇报,确保学校能够及时掌握贷款学生的相关动态。
  国家及银行方面,建立信用管理体系,收录各贷款人的信用档案,作为贷款人员的第二个“身份证”,并使该档案可在相关部门查询。
  五、结语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评定机制已初步成熟,贷款的申请、发放工作有条不紊。国家助学贷款不仅需要靠规章制度和合同协议来进行还贷保证,更需要的是建立在大学生思想观念上的意识,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思想上的主观违约,这样才能进一步减少坏账和不良违约率。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件惠民政策,服务于社会的良好行为,只有实现贷款机制的良性循环,从而保证大学生受教育机会均等,进而才能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凌芳.完善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13):59-60.
  \[2\]宋丽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风险分析与对策\[J\].经济论坛,2012,(12):54-59.
  \[3\]冯涛.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浅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调整与改革,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现代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亮点。立足台湾地区,分析台湾地区应用型硕士的培养模式,以正修科技大学工学院土木与工程资讯系为案例,从而对我国大陆地区应用型硕士的培养给予建议。  台湾地区应用型硕士培养模式2009年3月,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积极调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结构,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快培
关键词:赏识教育 教师 学生  赏识教育是源于对学生的爱,发现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造就父母、教师自身的赏识心态,落实到孩子、学生和父母、教师健康互动、幸福成长的教育。我们如何能做到赏识教育呢?我以为,在我们教师的眼里,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说法和各种不同的习惯,每每是教师所难以理解的。我们教师假如能换一种眼光来看待,用理解、用关爱去体会学生的一切,你就会认识到那一切都原来是那
校地“双主体”合作办学作为高校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有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带动地方发展,获得地方与高校的“双赢”,在校地“双主体”合作办学的深入发展和实践中,亦在合作指导思想、办学条件、办学管理上显现出一些问题。本文以实现校地“双主体”合作办学的基础——“利益共赢”为着眼点,提出构建校地“双主体”合作办学的利益共同体,并结合防城港学院的办学实践,从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意识理念、组织框
小学数学学科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发展学生听商,培养学生较强的倾听能力。让学生不断从倾听中丰富知识体系,形成能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在倾听时养成深思品质,学会创新,力求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与深思品质。  小学数学课堂倾听习惯深思品质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与深思品质呢?我在自己的课改实验探索中,总结出以下经验
随着世界开放性和国际化力度进一步加大,英语的口语交际教学就显得日渐重要。然而,由于某些传统教学因素的影响,当前一些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导致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较差。对此,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交际应用初中英语教学明确规定,要教师和学生重视听说方面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升学压力下,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升学考试,因口语考试往往不在应试之列,很多学生和家
摘要:在当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资讯便捷的时代,大学生群体过着看似安逸舒适的生活,他们平庸着却自称为“天之骄子”,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好地处理和安排好课余时间。本次调查,针对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的普遍状况,以期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课余生活的质量,让他们成为充满朝气的蒲公英,将希望迎着清晨的曦光挥洒在大学校园。  关键词:大学生 课余生
(一)重点单词及短语  unexpected,backpack,oversleep,give…a lift,by the time(that)  (二)重点句型  (1)By the time I got up,my brother had already gotten in the shower.  (2)When I got home,I realized I had left my keys
中学学生社团是团组织是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是学校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学生社团普遍存在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管理机制不健全,专业指导教师缺乏,社团活动时间、场地较不固定等问题。促进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建立学生社团活动和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强化社团内部管理,加大对社团资金、人员支持力度等几个方面入手。  中学生社团问题发展对策学生社团是学生
摘要:数学此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系统性高、相关程度大,着重于对空间与数量关系的研究探索。教学大纲着重指明,要开展具有挑战性、有实用性的数学教学与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地开展观察、猜测、证明、推理和合作交流。数学活动教学是一种认知性的活动,其有效性让所有的老师都认同。然而,当前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教师很难教,学生很难学,同时学生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每位教
农村学校是孩子知识与品德教育的主战场,具有全部学校教育与部分家庭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班级管理是核心阵地。小学班主任要因时制宜加强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因地制宜加强思想品德的培养。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健全的“五有新人”。  农村小学班主任思想品德笔者是山区小学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从事班主任的工作8年来,以爱为突破口,注重情感教育,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