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在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它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就是要求打破原有的教学观、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在课堂实施中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浅略做法。
1.带学生走进教材,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目标。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核心。在教学中,努力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青岛版第一册关于退位减法的信息窗里的情景图,学生看了以后并不能很快在头脑中呈现出一幅活生生的情景来,只能大略地看懂其中的某一部分,特别是里面的限时2分钟信息,尽管学生已有部分生活经验,但是大部分学生不能体会图中的情景,找不出图中的信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我在教学时首先在课前进行了一个写算式比赛,限时2分钟,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一个代表在黑板上写。这样学生亲身经历了在规定时限内做游戏,在快乐的游戏中体会感悟到“限时2分钟”的含义。不仅提高了计算速度,更重要的是学生再看情景图时,能很快地找出信息,提出问题。通过这些措施,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异常,教学效果好。
2.恰当融入生活素材,让数学更加密切联系生活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生活,高于生活。实践表明,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在情感上就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购买文体用品时,书上的情景图完全可以用生动的实物表示出来。于是,我让学生带来足球、乒乓球、篮球、书籍、铅笔刀、三角板等摆在教室里,标上单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文体用品店的情境,然后给学生钱,自己扮作售货员,使学生产生购买的欲望。学生在购买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沉浸在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创设情境,把课本知识带进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一改过去那种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沉闷气氛。让课堂活起来。再如,第一册数学学习比较的时候,书上的情景图比较呆板,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素材太多了,我索性不用教材,直接用实物来教学。用两本书可以比厚和薄、用3根绳可以比长和短。用甲乙两个学生加上老师来参与,可以比较高和矮,可以让学生说出甲比乙高、比老师矮这样的结论,当然还有最高和最矮。这样学生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长出一对数学的眼睛来洞察生活,思维得到提高。
3.有效整合,调整教材内容,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数学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而获得知识,才能被掌握和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掌握知识的情况,为了让学生很好地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作为教师需要适当补充或调整教材内容。青岛版第一册教材单、双数的认识,是通过涂色找规律来解决的。我觉得教材这样安排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学起来概念会很模糊,学得很肤浅。我在教学时通过数学上最实惠的学具——小棒来学习的。我让学生手里分别拿1,3,5,7,9根小棒,从手里两根两根地往外拿,看手里还剩几根,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都是只剩一根。我又让学生手里分别拿2,4,6,8,10根小棒,也是两根两根地往外拿,看手里还剩几根,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都是一根也不剩,这时再让学生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学生的头脑中就更清楚了。这样,在玩小棒中学到知识,为以后学习奇数、偶数打下了基础。
4.开发挖掘教材,使教学过程渗透人文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教师首先要有一颗重视人文关怀的心,更要更新理念,真正明确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及时捕捉好的素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我在教学青岛版第一册教材中《左右》这部分知识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上下楼梯时要靠哪边走?过马路应从哪边走?与人握手时要伸哪只手?教育学生要注意右行礼让,安全第一,讲礼貌这些方面。第三册教材学习平均分这一部分中的《紧急救援》时,我一方面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团结一致,另一方面也教育学生,遇到危险要及时求救,并且不要慌张,要沉着冷静,报警时把情况说具体说完整。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总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样板作用。也只有这样,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新突破,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充满创造力,我们的学生才能想学、乐学、会学数学,获得终身可持续性的发展。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浅略做法。
1.带学生走进教材,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目标。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核心。在教学中,努力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青岛版第一册关于退位减法的信息窗里的情景图,学生看了以后并不能很快在头脑中呈现出一幅活生生的情景来,只能大略地看懂其中的某一部分,特别是里面的限时2分钟信息,尽管学生已有部分生活经验,但是大部分学生不能体会图中的情景,找不出图中的信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我在教学时首先在课前进行了一个写算式比赛,限时2分钟,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一个代表在黑板上写。这样学生亲身经历了在规定时限内做游戏,在快乐的游戏中体会感悟到“限时2分钟”的含义。不仅提高了计算速度,更重要的是学生再看情景图时,能很快地找出信息,提出问题。通过这些措施,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异常,教学效果好。
2.恰当融入生活素材,让数学更加密切联系生活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生活,高于生活。实践表明,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在情感上就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购买文体用品时,书上的情景图完全可以用生动的实物表示出来。于是,我让学生带来足球、乒乓球、篮球、书籍、铅笔刀、三角板等摆在教室里,标上单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文体用品店的情境,然后给学生钱,自己扮作售货员,使学生产生购买的欲望。学生在购买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沉浸在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创设情境,把课本知识带进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一改过去那种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沉闷气氛。让课堂活起来。再如,第一册数学学习比较的时候,书上的情景图比较呆板,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素材太多了,我索性不用教材,直接用实物来教学。用两本书可以比厚和薄、用3根绳可以比长和短。用甲乙两个学生加上老师来参与,可以比较高和矮,可以让学生说出甲比乙高、比老师矮这样的结论,当然还有最高和最矮。这样学生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长出一对数学的眼睛来洞察生活,思维得到提高。
3.有效整合,调整教材内容,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数学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而获得知识,才能被掌握和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掌握知识的情况,为了让学生很好地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作为教师需要适当补充或调整教材内容。青岛版第一册教材单、双数的认识,是通过涂色找规律来解决的。我觉得教材这样安排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学起来概念会很模糊,学得很肤浅。我在教学时通过数学上最实惠的学具——小棒来学习的。我让学生手里分别拿1,3,5,7,9根小棒,从手里两根两根地往外拿,看手里还剩几根,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都是只剩一根。我又让学生手里分别拿2,4,6,8,10根小棒,也是两根两根地往外拿,看手里还剩几根,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都是一根也不剩,这时再让学生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学生的头脑中就更清楚了。这样,在玩小棒中学到知识,为以后学习奇数、偶数打下了基础。
4.开发挖掘教材,使教学过程渗透人文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教师首先要有一颗重视人文关怀的心,更要更新理念,真正明确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及时捕捉好的素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我在教学青岛版第一册教材中《左右》这部分知识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上下楼梯时要靠哪边走?过马路应从哪边走?与人握手时要伸哪只手?教育学生要注意右行礼让,安全第一,讲礼貌这些方面。第三册教材学习平均分这一部分中的《紧急救援》时,我一方面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团结一致,另一方面也教育学生,遇到危险要及时求救,并且不要慌张,要沉着冷静,报警时把情况说具体说完整。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总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样板作用。也只有这样,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新突破,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充满创造力,我们的学生才能想学、乐学、会学数学,获得终身可持续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