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门特殊的必修课。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有利条件,又面临严峻挑战,改进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等学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形式与政策
中央16号文件对学生的形势与政策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与政策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然而,由于诸多原因,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开设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教学的效果也参差不齐,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
首先,矛盾的教育制度对当代的大学生起着一定程度上的误导作用。
现在中国的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是应试制度,就是以考试的成绩来决定一个人的水平。读书将近二十载,考过来的学生比谁都清楚,一门课程的重要与否与考试有莫大的关系。而形势与政策课虽然作为一门必修课,其考核往往敷衍了事。由此,轻视形势与政策课就好像显得理所当然,这似乎很是合理。我们经常喊着“要加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上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的口号,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又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育制度在这方面无疑起着误导作用。
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的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同时也导致了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一定程度上的扭曲。
现时代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中介期,全社会一时难以确立有共识的新的主导价值观,因而,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反反复复的分化组合,是一种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现象。但如今的大学生持“人生价值既在于对社会作贡献,又同时要取得社会的报酬”观念的人居高不下,倾心于“注重实用、偏求功利”的价值观念不在少数。大学生价值观的动荡和模糊不利于自身崇高信仰的形成,大学生普遍功利化、肤浅化,缺乏政治信仰,缺乏心系祖国发展的动力,缺乏胸怀全球的志向。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和热点、难点不感兴趣,总觉得所发生的事情与自己毫不相关。
此外,随着高校导入竞争机制和社会人才观的变化,大学生们日益注重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现在大学生们大都期望“工资较高、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哪里艰苦哪里去,哪里需要哪安家”的职业取向日趋虚化,一心向“外”(外国、外资企业、涉外单位)成为时髦,致使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感情比较淡化。这种具有务实性、开拓性、注重经济效益的职业价值观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二、形势与政策课的功能和作用
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第二,有利于使大学生成为未来社会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作为未来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坚力量,理应多关心国内外的大事,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与思想意识,这是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当今全球化的日益深化,科技的迅速发展,更需要我们具备全球的战略思维和眼光。所以无论是从增加个人的知识层面,成功应对以后走向社会所面临的挑战来看,还是从社会的现实形势和发展要求来看,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学方式单一化。目前高等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过程还停留在教师讲课这一模式上,没有采用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对形式与政策课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考前仅靠突击背书应付考试的现象较为严重。一部分老师授课的艺术性和生动性不强,缺少与同学们的互动,只是拿着准备的材料朗读,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佳。
第二,部分形势与政策课任教师认识存在严重偏差。有的老师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是公共课,不太重要,所以对待教学不是那么认真,备课时间不够充分,教学设计也很难合理化。有的老师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是政治课,必须坚持原则不放松,这样当然没问题,但他们往往拒绝开放的探讨,仅向学生灌输一些理论教学,学生的思维创造性难以发挥。
第三,学生的学习没有形成主动性。形势与政策课有着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因此单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的。经分析发现 ,学生并没有形成一种主动了解形势与政策的风气,学习也只是由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课余的时间根本就不能触及此类资料。
四、如何改进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
一、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入手,提高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
现在有很多高校把“形势与政策课”当作一门“形式”课。没有对这门重要的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真正理解和达到开设此门课程的意义。形势与政策课一学期就一堂课,一共才一个半小时,没有其他的活动;讲课的老师不都是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相关的专业老师,头衔很多,教学水平非常一般;最终的考核仅要求学生交一份“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等等。所以要想改进和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把这当成重要的事情来抓。校领导和广大师生要共同努力,转变观念,从党和国家事业、高校发展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全面认识改进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意义,从制度、物质、环境等方面为形势与政策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严格的按照课程要求加强管理。
二、从教学上进行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要特别注重抓住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原理和方法;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使得教学方式要适应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避免出现“形势课”向“形式课”转变的怪现象,如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片、举办时事政治论坛、讲座等。还可以充分发挥大学校园的新闻媒体的力量,如利用宣传窗、校园报纸、网站、广播台进行宣传、报道等。相对其他课程,“形势与政策”的授课时数比较少, 任课教师可在课前和课后布置相关专题的讨论研究, 让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逐渐熟悉本专题的内容, 并且在收集过程中, 也会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而教师在课堂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阐释, 并适当组织讨论, 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沟通, 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要加强教学资料方面的建设,教学资料要以课堂的基本理论为主,重点介绍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以及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德育的主渠道,形势与政策教育离不开课堂的理论宣讲,要保持教师队伍的精干化、专业化,要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整体水平,优化教师结构,努力建设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四、建立教育教学监督、评估体系。
加强宏观指导,形成教育教学过程控制和效果评估的监督体系。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估体系。开展优秀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教案评比、优秀教学课件评比、优秀教学研究论文评比等多项教学比赛,激发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发展。最后, 建立评估制度。对于区域行政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是否合理的评价, 就需要建立一套监督与评估体系。监督与评估的组织须要由区域内各行政主体共同协商成立组织来执行, 并与区域行政决策、执行的组织脱离关系, 以保证客观和公正。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 会同有关部门及专家, 在已经开展的学科评估和专业评估的基础上, 制定综合评估办法和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 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R].2004-08-26.
[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3]许浩.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改革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4)
[4] 熊培西.论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J].大众科技,2005(11)
[5]布占坡.新形势下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4)
[6]王小锡、王建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7)
[关键词]高等学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形式与政策
中央16号文件对学生的形势与政策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与政策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然而,由于诸多原因,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开设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教学的效果也参差不齐,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
首先,矛盾的教育制度对当代的大学生起着一定程度上的误导作用。
现在中国的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是应试制度,就是以考试的成绩来决定一个人的水平。读书将近二十载,考过来的学生比谁都清楚,一门课程的重要与否与考试有莫大的关系。而形势与政策课虽然作为一门必修课,其考核往往敷衍了事。由此,轻视形势与政策课就好像显得理所当然,这似乎很是合理。我们经常喊着“要加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上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的口号,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又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育制度在这方面无疑起着误导作用。
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的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同时也导致了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一定程度上的扭曲。
现时代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中介期,全社会一时难以确立有共识的新的主导价值观,因而,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反反复复的分化组合,是一种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现象。但如今的大学生持“人生价值既在于对社会作贡献,又同时要取得社会的报酬”观念的人居高不下,倾心于“注重实用、偏求功利”的价值观念不在少数。大学生价值观的动荡和模糊不利于自身崇高信仰的形成,大学生普遍功利化、肤浅化,缺乏政治信仰,缺乏心系祖国发展的动力,缺乏胸怀全球的志向。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和热点、难点不感兴趣,总觉得所发生的事情与自己毫不相关。
此外,随着高校导入竞争机制和社会人才观的变化,大学生们日益注重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现在大学生们大都期望“工资较高、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哪里艰苦哪里去,哪里需要哪安家”的职业取向日趋虚化,一心向“外”(外国、外资企业、涉外单位)成为时髦,致使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感情比较淡化。这种具有务实性、开拓性、注重经济效益的职业价值观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二、形势与政策课的功能和作用
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第二,有利于使大学生成为未来社会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作为未来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坚力量,理应多关心国内外的大事,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与思想意识,这是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当今全球化的日益深化,科技的迅速发展,更需要我们具备全球的战略思维和眼光。所以无论是从增加个人的知识层面,成功应对以后走向社会所面临的挑战来看,还是从社会的现实形势和发展要求来看,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学方式单一化。目前高等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过程还停留在教师讲课这一模式上,没有采用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对形式与政策课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考前仅靠突击背书应付考试的现象较为严重。一部分老师授课的艺术性和生动性不强,缺少与同学们的互动,只是拿着准备的材料朗读,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佳。
第二,部分形势与政策课任教师认识存在严重偏差。有的老师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是公共课,不太重要,所以对待教学不是那么认真,备课时间不够充分,教学设计也很难合理化。有的老师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是政治课,必须坚持原则不放松,这样当然没问题,但他们往往拒绝开放的探讨,仅向学生灌输一些理论教学,学生的思维创造性难以发挥。
第三,学生的学习没有形成主动性。形势与政策课有着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因此单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的。经分析发现 ,学生并没有形成一种主动了解形势与政策的风气,学习也只是由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课余的时间根本就不能触及此类资料。
四、如何改进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
一、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入手,提高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
现在有很多高校把“形势与政策课”当作一门“形式”课。没有对这门重要的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真正理解和达到开设此门课程的意义。形势与政策课一学期就一堂课,一共才一个半小时,没有其他的活动;讲课的老师不都是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相关的专业老师,头衔很多,教学水平非常一般;最终的考核仅要求学生交一份“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等等。所以要想改进和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把这当成重要的事情来抓。校领导和广大师生要共同努力,转变观念,从党和国家事业、高校发展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全面认识改进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意义,从制度、物质、环境等方面为形势与政策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严格的按照课程要求加强管理。
二、从教学上进行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要特别注重抓住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原理和方法;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使得教学方式要适应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避免出现“形势课”向“形式课”转变的怪现象,如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片、举办时事政治论坛、讲座等。还可以充分发挥大学校园的新闻媒体的力量,如利用宣传窗、校园报纸、网站、广播台进行宣传、报道等。相对其他课程,“形势与政策”的授课时数比较少, 任课教师可在课前和课后布置相关专题的讨论研究, 让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逐渐熟悉本专题的内容, 并且在收集过程中, 也会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而教师在课堂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阐释, 并适当组织讨论, 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沟通, 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要加强教学资料方面的建设,教学资料要以课堂的基本理论为主,重点介绍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以及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德育的主渠道,形势与政策教育离不开课堂的理论宣讲,要保持教师队伍的精干化、专业化,要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整体水平,优化教师结构,努力建设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四、建立教育教学监督、评估体系。
加强宏观指导,形成教育教学过程控制和效果评估的监督体系。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估体系。开展优秀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教案评比、优秀教学课件评比、优秀教学研究论文评比等多项教学比赛,激发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发展。最后, 建立评估制度。对于区域行政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是否合理的评价, 就需要建立一套监督与评估体系。监督与评估的组织须要由区域内各行政主体共同协商成立组织来执行, 并与区域行政决策、执行的组织脱离关系, 以保证客观和公正。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 会同有关部门及专家, 在已经开展的学科评估和专业评估的基础上, 制定综合评估办法和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 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R].2004-08-26.
[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3]许浩.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改革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4)
[4] 熊培西.论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J].大众科技,2005(11)
[5]布占坡.新形势下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4)
[6]王小锡、王建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