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休干部社会工作者角色间冲突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m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工作服务介入安抚优置领域的范围不断的扩展,军休社会工作也随之发展起来。而军休干部的服务又是军休社会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军休干部作为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军休服务机构的特殊性,导致了社会工作者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角色更多,角色任务更加的复杂,如果这种角色冲突不能较好的解决,不仅影响服务的质量,也使社会工作者陷入伦理困境。
  关键词 军休干部 角色冲突 社会工作
  基金项目:楚雄师范学院学术后备人才资助项目,项目编号: 14XJRC17。
  作者简介:刘蕊,楚雄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军休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杨海萍,楚雄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069
  在社会工作介入军休干部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军休干部自身既属于老年人又属于军人的双重身份,又由于军休服务机构扮演的管理者与军休干部扮演的被管理者在角色职责方面的对立,导致在服务过程中冲突不断,极大的影响了军休干部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甚至让军休干部排斥社会工作的介入。
  “角色冲突是角色对象对角色的矛盾的角色期望而引起的冲突。” 角色冲突又可以分为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本文研究的是在服务军休干部过程中的角色间冲突,即指社会工作者在扮演不同角色过程中角色的任务不同,为实现矛盾的角色任务而产生的冲突。由于社会工作者身上既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又有机构工作人员的角色导致的,所以当军休干部与军休机构的需求有差异时,社会工作者出现了两难。
  一、角色间冲突的表现
  社会工作者在军休干部服务过程中角色间的冲突最主要表现在军休干部与军休机构之间的价值冲突与立场不同方面,正是由于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同,所处立场对立而导致社会工作者在其中难以取舍,既要扮演好作为社会工作者时的案主自觉,以军休干部的需求为出发点,又要扮演好作为军休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第三方介入时的尊重购买方,不得不考虑军休服务机构的利益。
  军休服务机构即我们所称的“军休所”是民政部门直接管辖的全额性拨款事业单位,所以军休机构当中的工作人员与军休干部的关系被赋予了双重含义,即传统的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关系较为复杂。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当中,军休机构工作人员就变成了管理者,而军休干部就变成了被管理者。
  作为管理者的军休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扮演管理者角色时的角色职责就是军休服务机构的稳定与发展、完成上级部门交予的行政性工作。那么军休机构的工作重心就变成了日常管理,机构的运行,而非我们所认为的提供服务。
  此时,作为被管理者的军休干部其角色任务与被服务者又有了不同,作为被服务者的军休干部,其在服务过程中占据的是主导地位,掌握了整个行动过程的主动性,而作为被管理者的军休干部,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是被主导的地位,在整个行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更多为被动性。
  那么,軍休服务机构作为管理者的角度其价值选择就是服务军休机构本身而不是服务军休干部,当两者的需求有差异时,处于军休服务机构的角色利益所做出的选择偏向就是军休机构,这时军休服务机构与军休干部之间的需求矛盾就显现出来了,甚至发生冲突。
  当这种矛盾和冲突爆发出来时社会工作者应如何抉择?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应尊重服务对象,遵循案主自决原则,当军休干部确有需求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就是满足其需求。但是,在现实服务中我们不得不受制于军休服务机构,我们是军休服务机构委托下为军休干部提供服务的,无形中我们成为了军休服务机构的代言人或是行动的执行者,在军休服务机构中我们的地位不是独立的,是依附于军休服务机构的。同时,军休服务机构又是服务资源的提供者,军休干部的服务依赖于军休机构提供的诸如物力、财力等资源,所以社会工作者在经济是也是依附于机构的,处于这种尴尬的位置,社会工作者究竟是满足军休干部的需求为先,还是顺应军休机构的要求?由此,社会工作者陷入究竟应该扮演好哪一种角色的困惑当中。
  基于这样的角色间的冲突当中,军休服务机构与军休干部对社会工作者的期待和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如下表:
  对比以上两个表可以发现,军休机构工作人员希望社工继续开展传统活动的最多,而军休干部则希望社工开展其他形式的服务活动。传统活动即每年都在开展的常规性的活动,不具有创新性,但是具有安全、稳定的优点,比较符合军休服务机构的机构发展要求。军休干部则要求多开展有别于传统的其他形式的服务活动如:学生国防教育、社区安全巡逻等。这些服务具有创新性,完成的难度高于传统性的服务,当然其满足的需求层面也高于传统性的服务。不难看出,军休服务机构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与军休干部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截然不同,军休服务机构希望继续延续的活动,军休干部的参与热情较低,而军休干部所期待的其他创新型服务,军休服务机构认可度较低,一般会阻止开展。
  二、 角色间冲突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军休服务机构以及军休干部对社会工作者的认可度都很低,错误的定位了社会工作者在军休干部服务中的位置的角色职责。据调查,军休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对社会工作非常了解的只占有4%,不了解的占了38%,而军休干部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方面非常了解的占2%,不了解的占70%。军休服务机构认为社会工作者是帮助其管理军休机构以及军休干部的“帮手”,而军休干部则认为社会工作者要么就是军休服务机构派遣来的监督者和管理者,要么就认为社会工作者是自己对抗军休服务机构的帮手。这些都导致了他们在向社会工作者表达自己需求的过程中,极端的表达了对立的态度和对立的需求,进而导致社会工作者在对立的需求当中难以抉择。又由于对社会工作的不了解以及现存的社会工作介入军休服务机构的形式尚有欠缺导致了社会工作者在军休服务机构当中的地位尴尬问题,军休服务机构作为管理者与军休干部作为被管理者的冲突角色导致了社会工作者在其中常常扮演着“墙头草”的角色,军休干部认为社会工作者是军休机构的工作人员,而军休机构的工作人员又认为社会工作者从军休干部的立场出发常常提出一些军休干部的需求所以是军休干部的代言人。   其次,军休干部需求的多元化。军休干部有三组需要过渡和转换的角色,一是军人到普通老百姓,二是中年人到老年人,三是从军队到地方,这三组角色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过渡的,是一个漫长的时期,甚至是伴随终生。在很长时间当中,这三组角色都是双重出现在军休干部身上的,所以导致了军休干部的需求既有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需求又有军人保家卫国自我实现的需求,既有中年人作为家庭顶梁柱而被需求的需求又有作为老年人退出人生舞台中心休闲娱乐的需求,已经适应了在军队生活,出现社会出现隔离而社会生活技能减弱,但又不得不离开军队到地方安置重新适应地方安置生活的无奈与不适。这样一些矛盾的需求共同存于军休干部身上,导致社会工作者以及军休服务机构在服务过程中难度加大,必须要出现取舍,而到底该优先于满足哪一个方面就成了社会工作者的困扰,甚至出现于社会工作者不得不在扮演本我与超我当中徘徊。
  三、角色间冲突的解决建议
  针对军休干部社会工作服务当中社会工作者出现的角色间冲突,首要的就是要运用社会工作行政的方法,进行及时且定期的督导。这时候较有经验的督导的作用比较大,可以采用师徒督导、同伴督导等不同的督导形式,出现角色间冲突的社会工作者在督导和服务对象的共同协作下作出价值判断。
  其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反馈服务经验对政策的完善及修改建言献策,推动优抚安置政策的完善以及落实这些政策的力度和准度。倡导和呼吁社会擁军爱军并通过社区宣传等方式营造拥军爱军的社会氛围,为军休干部提升自信心以及安度晚年构建一个较和谐的环境。
  再次,规范政府购买社会工作的方式,以此途径来推进社会工作介入军休干部的服务,为社会工作服务在军休干部中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人力支持,也通过这样的形式为社会工作者在军休服务机构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避免社会工作者介于“军休机构工作人员”和“军休干部代言人”这两重身份当中。
  最后,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服务中利用个案、小组、社区等方式开展专业的服务,不断重塑自己的专业价值观,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强服务的专业性,也在服务中宣传社会工作让更多的服务对象认可社会工作。
  当然,我国的优抚安置工作有一定的历史积淀,积累了大笔宝贵的经验,社会工作的介入也不是完全摒弃传统,而是需要我们在服务中实际情况结合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以及有益的传统军休服务工作当中的经验来进行服务,在面对角色间冲突的时候,我们也要实际服务情况结合传统经验以及专业价值来进行判断,避免长期存在于冲突中使得社会工作者陷入伦理困境。
  注释:
  王小章.中国社会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98.
  参考文献:
  [1]曾华源、胡慧安、李仰慈、郭世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伦理概论.洪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
其他文献
摘要“59岁现象”在我国已查处的省部级高官腐败案件中表现突出,是我国公职人员腐败的典型特征。本文以1986年至2015年期间查处的省部级以上官员腐败案件中表现出的“59岁现象”为例,从ERG理论的视角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认为,要正视并满足公职人员合理的生存需要和关系需要。同时,要积极探索并构建多元化的公职人员成长渠道,开拓公职人员的成长空间,提高满足其成长需要的可能性。  关键词腐败 省
摘 要 自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再一次成为我国法律界关注的焦点,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名词频繁见诸于各报刊媒体,虽然目前仅仅是部分省份试点,但期间的利益博弈似乎已经成为了理论和实践讨论的中心。在此背景下,本文试从律师的视野出发,谈谈对目前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的看法,特别是对可能存在的司法体制异化的担忧,并提出以公正与效率为出发点,完善司法
摘要关于国际秩序的研究,权力是不客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即以权力为出发点,探讨现实主义视角下,不同的权力分配结构是如何促进国际秩序的建立和维持的。本文将权力分配结构分为霸权模式和均势模式,对于霸权模式的稳衡机制从维持稳定的要素,即霸权、规则制度、合法性展开分析。均势模式分为两极秩序和多极秩序,两极关注美苏冷战对峙,多极关注欧洲协调,该秩序模式主要从维持稳定的手段,即外部制衡、内部制衡进行分析。文章最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需要私法的不断完善,作为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得以体现,但关于此项义务的纠纷也日趋增多,纠纷问题层出不穷。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该论题俨然受到大多数学者的青昧,相关著作层出不穷,不仅是因为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也在于学者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倒逼立法者对该领域更加重视,为此提高立法科学性。对于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这个古老而时兴的话题,温故而知新,笔者不敢说在此理论上
摘 要 目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新的不确定性,民粹主义、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遭受重大挫折,在这样的新环境、新问题之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反垄断法律、执法体系的建设,回望反垄断发展历史,对照他国经验就显得迫切而必要,为此本文将顺着这样的线索,以历史为坐标,以他国为参照,为我国反垄断法律、执法体系寻找借鉴与经验。  关键词 反垄断法 比较法 美国 欧盟  作者简介:张超,西南科技大学
摘 要 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辅助工具,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尚不完善,不论是行政机关还是行政相对人在实际操作中都产生了很多问题,在最低生活保障的申领和审批的过程中尤为凸显。本文尝试从行政规划与裁量的角度,对社会保障,尤其是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进行简要分析,尝试找到一些行之有效
摘 要 家暴问题一向是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的重点,反家暴法的出台为妇女权益保障提供切实的法律依据,使得反家暴工作有法可依。本文分析了反家暴法下的妇女权益保障现状及问题缘由,并提出了三项完善路径。  关键词 反家暴法 妇女权益 保障  作者简介:张静琦,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法学专业本科;朱彧,湖南文理学院法学院法学教研室,法学博士,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国际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
摘 要 权利本位学说主张权利优于义务。这一理论具有巨大的理论及实践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存在的变化,这一理论在新形势下凸显出了一些不足:“刚性维权”、“对权力关注的不足”和“对权利优于义务的质疑”;因此,本文认为应考量社会存在的变化,及时完善权利本位学说。  关键词 权利本位 质疑 刚性维权 权力  作者简介:邵晓慧,吉林大学。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
关键词 不予受理 实体判决 要件 起诉条件  作者简介:卫凯博,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诉讼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273  2017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司法改革、司法公开白皮书》指出:“2016年,全国法院登记立案1630.29万件,当场登记立案率达到95%。”这一统计的背后,不
摘 要 网络知识共享时代正在向传统的著作权保护制度提出新的挑战。本文以著作权法中对剽窃作品的认定为基础,探讨“思想表达二分法”原则下的法律灰色地带,分析“洗稿”行为的侵权风险,并从三个方面为网络著作权的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著作权 剽窃 洗稿 侵权  作者简介:刘益欣,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