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里古街的民俗文化主题建构探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hui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锦里古街(下文简称“锦里”)作为成都最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在国家日益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今天,对于研究成都乃至四川的经济产业转型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及调查法,通过锦里文化建构进行解读,针对锦里文化建构川西民俗进行分析。锦里的文化经营应着力在“文化”上,这要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着力点应在于主题文化的建设上,而非单纯的“经营”上。
  【关键词】:锦里古街;文化建构;内外部环境分析法
  宋元时费著《岁华纪丽谱》载曰:“成都游赏之盛,……而俗好娱乐”。1苏轼亦作“蜀人游乐不知还”的诗句等等。故可知,游赏作川蜀“巴适”味足的休闲文化延续着,时至今日,这种“巴适”的日常生活体验演化成为川蜀独具的休闲文化理念。川蜀休闲的人文特色,除了茶、戏曲,更多的体现在对于外界娱乐生活的踏足。锦里除了三国文化主题的建构外,川西民俗同样是锦里文化经营的重要架构。该主题的出发点就是将老成都的市井生活原滋原味的在锦里呈现出来。相对于三国这一文化主题而言,更具川蜀和蓉城鲜明的本土化特征,同时给人时空感更强、历史渊源及亲切熟悉之感触。
  锦里古街文化内涵底蕴建构的过程中,将川西民俗文化作为一个文化主题进行打造,力图通过原滋原味的市井形式表现,作为体现川蜀特色文化的样态存在,与锦里街区所仿造的川西民居相辅相成、悄然契合,打造出“成都人的生活方式”。
  最直接的传承延续体现在“锦里”这一称谓的渊源上。古代民众聚居的之曰“里”。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官也。锦工织锦,其中则鲜明……故名曰锦里也”2;《四川通史》亦记载:秦并蜀后“城邑内,工商业者聚居一区,又据性质各居一里,如成都‘锦里’为织锦手工业者聚居”3。除此。在历代“锦里”多代指成都。如唐陆龟蒙的《酒垆》:“锦里多佳人,当垆自沽酒”;李商隐《筹笔驿》中:“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宋陆游《感旧》:“锦里瞻祠柏,绵州吊海棕”4等等。故“锦里”称谓的由来,体现了老成都的渊源历史,也融洽丰富本土民风特色。
  锦里古街区的建筑风格(外部环境),以明清川西古街民居风格为外衣进行打造建构的,据锦里规划设计人前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张丽君所言:“《清明上河图》中栩栩如生的世俗生活图景是我们打造锦里的一个重要理想之源。”5锦里外在建筑形态的打造不只囊括川西民居的建筑外貌,还遵照街道空间设计、民居院落布局以及中国独尊的阴阳风水观等方面。具体落实在古街、民居的风格、材质、尺度、观景布局上。而在建筑形制的细节之处,锦里出于仿古如古的初衷,力求最大程度的营造出锦里的川西民居建筑底蕴。建筑在锦里角角落落的铺板、瓦当、撑弓、吊爪、雕花门窗等物,多为收集征购而来的古建筑原始构件,较为显眼引人瞩目的锦里大门两侧的石狮子,便是收集而来的清代世族物件。
  除此,水岸锦里将主要利用已与武侯祠博物馆合并的成都南郊公园场地,改造水系工程,引入活水,连通武侯祠、锦里的所有水道。6水岸锦里古街两侧为商业带,中心地带将修建三国文化广场,打破武侯祠的蜀国界限,锦里民俗馆也在规划之中7;锦里仿古街打造成全长三百余米,街面青石铺就,街宽三米不等,宅邸、客栈、酒肆、戏楼座落其间,错落有致,平房间隔有序、间以水源辅之,构筑起川西民居的外貌形态,引人入胜。
  在川西民俗文化的建构过程中,没有采用三国文化建构过程中主张的概念性、符号性策略,相反多采取具体物象操作、可观性运营方式进行川西民俗的打造(内部环境)。作为体现“成都人生活方式”的民俗古街,为它注入原有的生活气息为其核心灵魂是不错的选择。黑瓦灰墙红灯笼,木铺门头飘酒旗营造出历史上底蕴,捏泥人、吹糖人、棕草编、织蜀锦等民间工艺以传统地摊方式呈现。既丰富了老成都市井生活内容,同时也融入了川西民俗风情。使得川西民俗风味和老成都原滋原味的生活景观于锦里呈现出来,使得锦里这个生造的“假古董”街区犹如真正具有了川西民风和绵延不绝的市井气息;二者在锦里巧融于一体,质朴、鲜活的感官,令锦里的文化底蕴更为自然、醇厚,不似嫁接的文化枝叶,生硬、呆滞,出现文化建构的断裂痕迹,相反生动、丰满恰到好处。
  饮食文化打造同样作为表现民俗特色的锦里文化经营建构组成部分。锦里背街的架构针对川西饮食民俗进行打造,诸如川蜀特色小吃:三大炮、军屯锅魁、香辣凉糕、糖油果子、白家肥肠粉、夫妻肺片、钵钵鸡等民间小吃,将以往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进行直观的视觉、味觉、嗅觉多层面的体现,让民间生活资源有了更大的展示和经营的空间。8以类似的商品贯穿其中,没有创造性地充分发掘其他可利用的民俗资源,也是锦里在未来的文化经营中所需努力改进的层面。
  锦里古街作为成都最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充分展现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打造成为成都人的记忆街区。
  注释:
  [1]周睿.五代西蜀诗词中的成都游乐文化[J].文史杂志,2006(2):25-28.
  [2](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校注[M].巴蜀书社,1984.
  [3] 贾大泉,陈世松(主编).四川通史(第二册)[M].四川人民出版社,1970:151.
  [4]孙先知.锦城锦江锦里锦官驿[J].四川丝绸,2006(1):51.
  [5]张丽君.三国明月醉锦里[M].作家出版社,2006:24、153.
  [6]鲁芊.民俗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56.
  [7]张丽君.三国明月醉锦里[M].作家出版社,2006:153.
  [8]邓静.从锦里看中国城市仿古街区的文化建构和商业运作[D].四川大学,2007:21.
  参考文献:
  [1]周睿.五代西蜀诗词中的成都游乐文化[J].文史杂志,2006(2):25-28.
  [2](晋)常璩 撰,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校注[M].巴蜀书社,1984
  [3]贾大泉,陈世松(主编).四川通史·第二册[M].四川人民出版社,1970:15 .
  [4]孙先知.锦城锦江锦里锦官驿[J].四川丝绸,2006(1):51.
  [5]张丽君.三国明月醉锦里[M].作家出版社,2006:24,153.
  [6]鲁芊.民俗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56.
  [7]邓静.从锦里看中国城市仿古街区的文化建构和商业运作[D].四川大学,2007:21.
其他文献
【摘要】:战争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远离过我们。而以战争为主题的纪念性景观也在景观设计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本文通过对战争类纪念景观部分案例的研究,从战争主体、社会背景以及设计师这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出当代景观设计者们在创作处理战争类纪念性景观空间方面,所做出的具有探索性的手法和应用原则,最后重点分析在该类型空间设计中应该如何表达人的情感和精神。  关健词:“纪念性景观”;“战争纪念
期刊
【摘要】:“起”最为词的开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的开篇也会有不同的作用。“陡起”作为唐宋诗词开篇的一种,普遍地存在于许多诗人、词人的作品中,而苏轼作为豪放派词人,在创作中也更多地运用了“陡起”的表现技法。在苏轼的词作中,“陡起”者不仅有抒情、写景,还有议论,开篇别具一格,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苏词;陡起;表现技法;情语;景语;议论  写文章讲究所谓的“虎头”,旨在开篇夺人眼目,令人
期刊
【摘要】: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加剧使得农村青年纷纷走出家乡来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但是随着妇女经济独立,城市外部思想的浸入等,农村婚姻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社会转型;农村青年;农村婚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其中主要是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
期刊
【摘要】:《我若为王》是我国现代杰出杂文家聂绀弩的作品,寓意深刻,将其翻译成英文并非易事。本文将语料库的定量研究与传统的翻译分析相结合,对其两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进行比较。  【关键词】:语料库;词汇特征分析;译本分析;译者风格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语料库语言学兴起,描写性译学发展迅速,英国曼切斯特大学Mona Baker等相继将语料库应用于翻译研究,成为了一种全新的译学研究范式——语料
期刊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一门边缘性的新兴专业学科。新时期下,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帮助学生学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就创新教育的内涵出发,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创新视阈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改革策略,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关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生态语言学的理论及方法,结合实地调研和考察,了解满语的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满语保护的不足之处,并结合理论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以期对当今的语言文化政策有所借鉴。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濒危语言保护;满语  一、概述  满语是东北亚地区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主要由满族使用。一般认为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在清朝之前,满语仅有语音而无文字。1599年,努尔哈赤下令将
期刊
【摘要】:二语习得研究影响力最大的是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提出的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在对外汉语口语课程中,运用该假说理论指导设计口语课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对外汉语口语课  二语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中最为著名影响力最大的是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  提出的克拉申二语
期刊
【摘要】:当今,越来越多的电影中运用了“中国元素”,大到电影主题的表达,如老子的“无为之而”、“辩证法”,小到细节物件的设置,如“红灯楼”、“皮影”的设置。除此之外,电影中也出现了“中国风格”的元素,包括影片中场景、地域、事件的选择。中国元素包罗万象,它不仅仅代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包括现当代的时尚元素,以及众多满足大众不同层面的审美需求。我们应该正确把握特有的文化符号,将自己的民族文化元
期刊
1977年,我从华中师大毕业,被分配到武汉军区高炮71师631团任政治处书记。这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时分,烈日当头,晴空万里,一架从武汉方向飞来的军用直升机在我团驻地的上空盘旋,几经选择,最后落在了团部附近一个平坦的山头上。从飞机上很快下来了几位穿军装的医务人员,与等候在地面上的团领导急切地登上几辆中吉普,风驰电掣地朝团卫生队奔去。  此前10时25分,我师政委张 波在631团全体机关干部大会上讲话时
期刊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羌族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文化抢救、恢复、保护与重建成了一个举国上下非常关切的问题。本文以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的学科视野,在田野调查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探讨了羌族的民俗文化符号、影响灾后羌族民俗符号实践的政策和北川灾后中羌族民俗符号的实践等一些问题,想通过灾后文化重建中的民俗符号实践,来观感整个文化重建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灾后重建;羌族;民俗符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