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6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阳光明媚,暖风习习,我独自漫步在中山路上,注视着人来车往的繁忙景象。突然发现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服务部的橱窗中摆着几台收音机。这可是稀罕玩意儿,出于好奇我步入室内,只见几个人在柜台里面围在一张大案子旁忙着制作收音机。我仔细观看,收音机外壳是木质的,黄黑色搭配,造型还算美观。有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待我问明价格后,他主动告诉我,如果想买的话,必须单位开证明,证明家庭成员的政治面目。“为什么?”我不解地问。“这是上级的规定。”他简单生硬地回答。
当时正值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人们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全力投入火热的经济建设中,人民生活也正在逐步改善。我刚结婚不久,两人工资较高,负担不重,经和爱人商量,决定买一台收音机。第二天我找到工厂党委书记,说明来意,书记似乎了解有关规定,立即责成办公室出具了证明我们夫妻都是共产党员的介绍信。我和爱人欢天喜地花了156元(相当于本人当时两个月的工资),将一台没有任何证件的“三无牌”收音机搬回家。
我将收音机小心翼翼地放在大衣橱顶上靠近窗户的位置,早晚按时开机,收音机质量还不错,声音清晰洪亮,没什么杂音。当时收音机比较贵重,在住宅区左邻右舍中还没有一家有收音机的,每天我家的广播成了周围百姓必听的节目。早晨他们听中央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晚上孩子最爱听的是“小喇叭现在开始广播啦”!当时文娱生活不太丰富,有条件的人也就是看个电影,而影片多为苏联泽制片。广大职工最愿听的是“电影录音剪辑”,再就是体育新闻和戏曲节目。每到夏季,人们晚饭后就自动凑在我的窗前,坐着马扎,喝着茶水,摇着扇子,听着故事,一起度过美好的夜晚。
很长时间,我弄不清楚为什么买台收音机还这样麻烦。有一天,一位身为电器工程师的朋友到我家来玩,顺便谈到这个话题,是他帮我解开了这个“秘密”。据他说,当时我国技术水平还不具备生产制造重要电子原件的条件,国内还不能靠自己的技术生产收音机,我买的收音机是人民广播电台利用敌伪时期遗留下来的电子元件加工组装的。他打开了收音机后盖,明显看到五个电子管全标有“USA”字样。之所以要证明才能买,一个是货比较少,物以稀为贵,更重要的是这种收音机有“短波”,怕买者收听敌台广播。另外也防止别有用心之徒利用收音机改装收发报机。
这件事情转眼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今天的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达,科技进步,百姓生活日益提高。到百货商店走一走、看一看,各类家电品种繁多,式样新颖,琳琅满目,有许多东西对老年人来说,既叫不上名字,也不知用场,至于收音机已不值钱,早已被收录机所替代。现在买家电,不仅可优惠,还能送货上门,服务到家,那种买收音机还需组织上出具政治身份证明的时代,在今天的年轻人听来也许是天大的笑话,但我要认真地讲明,那确实是历史事实。
我家的那些事儿
李秀亭
1968年初,新婚燕尔的我们,不得不分居在集体宿舍。周末实在寂寞难耐,小两口只好找个简陋的小旅店亲热亲热。
半年后,单位才想办法腾出一问8平米的小平房,两张单人床霸占了大半个屋,再放一张书桌屋子已满,为了进出方便,两个小方凳没有固定的位置,坐过之后只能立刻随手移到桌下。几只装书、装衣服的白皮木质包装箱只好委屈地“睡”在床下。我们在这个简陋的小平房一住就是3年,先后有了儿子和女儿。
1971年春天,就在女儿满月的第二天,我们搬进了单位分的一间半小平房。这次搬家,从单位库房领了一张双人床和一张书桌,婆婆给了两床花棉被,还添了几个大纸箱。那时,我们两个人总收入是87元,除了维持4口人的生活,还得省下一些钱,寄给远在穷山区的父母。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到了1978年,听说单位招待所买了沙发,女儿一定要我带她去坐一坐,当她坐在沙发上一起一伏时,激动得简直要飞起来了。
直到1984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我们单位的经济状况也有了好转,把我们住的小平房改建成了成套的小三间。从此,儿子和女儿再不用睡上下铺了,每人有了一间独立的小屋。随即,自制的立柜、书柜和写字台,把三间卧室布置得焕然一新。那时,单位按成本价卖给我们一套带有金属弹簧和木架的布面沙发和一套电视机组件。一天,我出差回来,孩子们高兴地迎出来,一人拉着我一只手,情不自禁地说:“妈妈,爸爸装的电视机调好了,我们也可以坐在自己家的沙发上看电视了!”我和孩子们簇拥着进了家门,看到了一台自己组装的12时黑白电视机不仅显示着图像,还发出了悦耳的声响,一家人欢天喜地。
1990年国庆节的前一天,我们又搬进了三室一厅的新楼房。这次搬家,单位的同志们借了6辆三轮’车,你来我往,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新房不仅窗明几净,而且有了正规的厨房和卫生间,还有将近13平方米的客厅,一家人感到是那样的惬意。随后电冰箱、洗衣机和18时彩色电视机搬进了家门。不久,单位又为我们安装了电话,接通了煤气。2002年底,已经退休的我们在单位还分到一套160多平米、四室两厅两卫、具有宽大阳台的经济适用房,真是喜从天降!这次搬家,整整装了三大汽车。随后,我们又添置了比较时尚的组合书橱、电脑、写字台,布置了一间书房。2008年9月,天燃气也悄然进入了我家的厨房,做饭快捷又干净。
如今,儿女都已成家,我和老伴每月有不薄的退休金,生活得无忧无虑。真可谓:改革开放30年,旧貌变新颜啊!
当时正值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人们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全力投入火热的经济建设中,人民生活也正在逐步改善。我刚结婚不久,两人工资较高,负担不重,经和爱人商量,决定买一台收音机。第二天我找到工厂党委书记,说明来意,书记似乎了解有关规定,立即责成办公室出具了证明我们夫妻都是共产党员的介绍信。我和爱人欢天喜地花了156元(相当于本人当时两个月的工资),将一台没有任何证件的“三无牌”收音机搬回家。
我将收音机小心翼翼地放在大衣橱顶上靠近窗户的位置,早晚按时开机,收音机质量还不错,声音清晰洪亮,没什么杂音。当时收音机比较贵重,在住宅区左邻右舍中还没有一家有收音机的,每天我家的广播成了周围百姓必听的节目。早晨他们听中央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晚上孩子最爱听的是“小喇叭现在开始广播啦”!当时文娱生活不太丰富,有条件的人也就是看个电影,而影片多为苏联泽制片。广大职工最愿听的是“电影录音剪辑”,再就是体育新闻和戏曲节目。每到夏季,人们晚饭后就自动凑在我的窗前,坐着马扎,喝着茶水,摇着扇子,听着故事,一起度过美好的夜晚。
很长时间,我弄不清楚为什么买台收音机还这样麻烦。有一天,一位身为电器工程师的朋友到我家来玩,顺便谈到这个话题,是他帮我解开了这个“秘密”。据他说,当时我国技术水平还不具备生产制造重要电子原件的条件,国内还不能靠自己的技术生产收音机,我买的收音机是人民广播电台利用敌伪时期遗留下来的电子元件加工组装的。他打开了收音机后盖,明显看到五个电子管全标有“USA”字样。之所以要证明才能买,一个是货比较少,物以稀为贵,更重要的是这种收音机有“短波”,怕买者收听敌台广播。另外也防止别有用心之徒利用收音机改装收发报机。
这件事情转眼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今天的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达,科技进步,百姓生活日益提高。到百货商店走一走、看一看,各类家电品种繁多,式样新颖,琳琅满目,有许多东西对老年人来说,既叫不上名字,也不知用场,至于收音机已不值钱,早已被收录机所替代。现在买家电,不仅可优惠,还能送货上门,服务到家,那种买收音机还需组织上出具政治身份证明的时代,在今天的年轻人听来也许是天大的笑话,但我要认真地讲明,那确实是历史事实。
我家的那些事儿
李秀亭
1968年初,新婚燕尔的我们,不得不分居在集体宿舍。周末实在寂寞难耐,小两口只好找个简陋的小旅店亲热亲热。
半年后,单位才想办法腾出一问8平米的小平房,两张单人床霸占了大半个屋,再放一张书桌屋子已满,为了进出方便,两个小方凳没有固定的位置,坐过之后只能立刻随手移到桌下。几只装书、装衣服的白皮木质包装箱只好委屈地“睡”在床下。我们在这个简陋的小平房一住就是3年,先后有了儿子和女儿。
1971年春天,就在女儿满月的第二天,我们搬进了单位分的一间半小平房。这次搬家,从单位库房领了一张双人床和一张书桌,婆婆给了两床花棉被,还添了几个大纸箱。那时,我们两个人总收入是87元,除了维持4口人的生活,还得省下一些钱,寄给远在穷山区的父母。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到了1978年,听说单位招待所买了沙发,女儿一定要我带她去坐一坐,当她坐在沙发上一起一伏时,激动得简直要飞起来了。
直到1984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我们单位的经济状况也有了好转,把我们住的小平房改建成了成套的小三间。从此,儿子和女儿再不用睡上下铺了,每人有了一间独立的小屋。随即,自制的立柜、书柜和写字台,把三间卧室布置得焕然一新。那时,单位按成本价卖给我们一套带有金属弹簧和木架的布面沙发和一套电视机组件。一天,我出差回来,孩子们高兴地迎出来,一人拉着我一只手,情不自禁地说:“妈妈,爸爸装的电视机调好了,我们也可以坐在自己家的沙发上看电视了!”我和孩子们簇拥着进了家门,看到了一台自己组装的12时黑白电视机不仅显示着图像,还发出了悦耳的声响,一家人欢天喜地。
1990年国庆节的前一天,我们又搬进了三室一厅的新楼房。这次搬家,单位的同志们借了6辆三轮’车,你来我往,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新房不仅窗明几净,而且有了正规的厨房和卫生间,还有将近13平方米的客厅,一家人感到是那样的惬意。随后电冰箱、洗衣机和18时彩色电视机搬进了家门。不久,单位又为我们安装了电话,接通了煤气。2002年底,已经退休的我们在单位还分到一套160多平米、四室两厅两卫、具有宽大阳台的经济适用房,真是喜从天降!这次搬家,整整装了三大汽车。随后,我们又添置了比较时尚的组合书橱、电脑、写字台,布置了一间书房。2008年9月,天燃气也悄然进入了我家的厨房,做饭快捷又干净。
如今,儿女都已成家,我和老伴每月有不薄的退休金,生活得无忧无虑。真可谓:改革开放30年,旧貌变新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