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已经逐渐显露出其固有的弊端。本文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管理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做出分析,并提出新课程下教师课堂管理应与时俱进,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才能促进教学,使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课堂准备。2、优化课堂教学管理:(1)优化结构;(2)运用激励机制;(2)运用激励机制;(3)科学运筹时间;(4)教学机智。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师 课堂管理
课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基础,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只有将课堂管理好,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使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多了,参与活动多了;在教学方式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随着课堂教学的这样一些新变化, “管、卡、压”的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才可以构建和维持有效的课堂学习状态,防止和干预不良教学行为的发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确保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那么,新课程下教师怎样才能管理好课堂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课堂准备
一名教师首先要为这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也包括心理上的准备。老师要尽可能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准备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当然,良好的记忆力能够使教师不照本宣科,教学娴熟,有逻辑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走进课堂前,教师势必对自己的学生有一定的心理期待。
教师对学生的正向估价是:①他们在课堂上是想学习的。即使那些假装不学习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愿望;②多数学生想寻找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要施行个别化教育,这样会使学生有求帮助的愿望得到满足;③他们希望公平。教师的课堂不公平往往首先表现在那些差生上,教师很少提问这类学生,他们的回答很少得到表扬。为了实现学生期望的公平,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实施补偿原则,以便对害羞的、迟钝的、安静的学生进行一些特殊的保护。这样就可以正确估价学生接受管理的积极因素。
教师对学生的负向估价是:他们注意的是学生的懒惰散漫,采取一些强硬措施。对学生问题随意处理,祸及全班,影响到其他学生。在中学,随着学生判断力的提高,对施罚者往往带上自己的看法,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如果一个教师受学生的欢迎,威望较高,这种涟漪效应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2、优化课堂教学管理
(1)优化结构。这是现代管理“整分合”(整体结构把握、科学分析、组织综合)在教学管理中创造性的灵活运用。优化课堂结构是指教学环节及其进行顺序和时间分配,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宏观管理。如习题课的教学采用“引入—探究—强化—拓宽”四个环节组织教学;概念课采用“引入概念—建立概念—运用概念—巩固概念”四个环节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采用一个概念的形式、一个定理的判断、一篇范文的剖析、一道例题的分析,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的方法,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法”课采用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经由感知—理解—巩固—吸收运用的过程,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等等。这样使整个课分为相连的几个环节,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就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满完成。
(2)运用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就是将外在动力因素激发甚至转化为内在动力因素,抓住了激励机制也就从根本上抓住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采用何种方法方式,在什么时机运用激励机制是教学管理艺术的重要方面。如引发“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思想内容,把教育内容主动、适度、潜移默化于教学过程中。调整他们的心态,排除心理障碍,激励他们变自卑为自信,变自负为自强,变落后为先进。随着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状况会有较大变化,一些学生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会出现障碍,思想情绪会发生波动,学习上会产生“困惑”。教师要善于体察分析,及时疏导,加强个别辅导,提高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3)科学运筹时间。科学运筹时间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有效地支配教和学的时间,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一种教学管理艺术。就课堂教学而言,要解决好教学时间限定性与课本知识容量丰富性的矛盾、知识的积累与能力形成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其方法是较多的。一是对教材的再处理与再创造,因为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做适当有效的调整,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二是把握知识的生长点,采用新旧知识最佳衔接、交叉、渗透等方法,尽快扩大学习的效果,对“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各个环节要规定时限,明确教师做什么,学生该做什么,使课堂教学保持一定的教学节奏;三是采用“隐性”复式教学,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向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足够的信息,科学地分配信息,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科学运筹时间,还要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师生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是每节课的前半小时,是最有效的时间。因此,要为每一堂课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头,在有效时间内突出解决好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力求有一个坚实的课的中部,形成课堂教学的合理的、自然的节奏,使各个部分内容自然衔接,环环紧扣,并留有一个饶有回味的结尾。教师应视学生的情绪,在教学安排上做适当调整。
(4)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表现随机决断才能和应变能力的典型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偶然因素或特殊的情境,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顺序时,就要机智果断地临时改变原定的方案。从心理学观点来分析,教学机智又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种主要心理能力,而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射则是这一心理能力的显著特性。在教学过程中,促使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与师生情感的交流融汇,让学生愉快、轻快、自信地学习,这种和谐结合也是教学机智的美妙之处。
无数事实证明,教师能否有效驾驭课堂,能否有效的管理好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如果失却了有效的课堂管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纠正忽视课堂管理的片面做法,不断探索新课程下课堂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只有这样,新课程的目标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和谐而生长、民主而平等、灵活而互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钟启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于明主编:《课堂管理的艺术与技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4] 田晓娜主编:《教師的班主任工作行为(一)》,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师 课堂管理
课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基础,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只有将课堂管理好,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使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多了,参与活动多了;在教学方式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随着课堂教学的这样一些新变化, “管、卡、压”的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才可以构建和维持有效的课堂学习状态,防止和干预不良教学行为的发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确保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那么,新课程下教师怎样才能管理好课堂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课堂准备
一名教师首先要为这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也包括心理上的准备。老师要尽可能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准备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当然,良好的记忆力能够使教师不照本宣科,教学娴熟,有逻辑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走进课堂前,教师势必对自己的学生有一定的心理期待。
教师对学生的正向估价是:①他们在课堂上是想学习的。即使那些假装不学习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愿望;②多数学生想寻找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要施行个别化教育,这样会使学生有求帮助的愿望得到满足;③他们希望公平。教师的课堂不公平往往首先表现在那些差生上,教师很少提问这类学生,他们的回答很少得到表扬。为了实现学生期望的公平,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实施补偿原则,以便对害羞的、迟钝的、安静的学生进行一些特殊的保护。这样就可以正确估价学生接受管理的积极因素。
教师对学生的负向估价是:他们注意的是学生的懒惰散漫,采取一些强硬措施。对学生问题随意处理,祸及全班,影响到其他学生。在中学,随着学生判断力的提高,对施罚者往往带上自己的看法,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如果一个教师受学生的欢迎,威望较高,这种涟漪效应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2、优化课堂教学管理
(1)优化结构。这是现代管理“整分合”(整体结构把握、科学分析、组织综合)在教学管理中创造性的灵活运用。优化课堂结构是指教学环节及其进行顺序和时间分配,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宏观管理。如习题课的教学采用“引入—探究—强化—拓宽”四个环节组织教学;概念课采用“引入概念—建立概念—运用概念—巩固概念”四个环节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采用一个概念的形式、一个定理的判断、一篇范文的剖析、一道例题的分析,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的方法,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法”课采用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经由感知—理解—巩固—吸收运用的过程,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等等。这样使整个课分为相连的几个环节,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就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满完成。
(2)运用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就是将外在动力因素激发甚至转化为内在动力因素,抓住了激励机制也就从根本上抓住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采用何种方法方式,在什么时机运用激励机制是教学管理艺术的重要方面。如引发“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思想内容,把教育内容主动、适度、潜移默化于教学过程中。调整他们的心态,排除心理障碍,激励他们变自卑为自信,变自负为自强,变落后为先进。随着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状况会有较大变化,一些学生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会出现障碍,思想情绪会发生波动,学习上会产生“困惑”。教师要善于体察分析,及时疏导,加强个别辅导,提高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3)科学运筹时间。科学运筹时间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有效地支配教和学的时间,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一种教学管理艺术。就课堂教学而言,要解决好教学时间限定性与课本知识容量丰富性的矛盾、知识的积累与能力形成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其方法是较多的。一是对教材的再处理与再创造,因为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做适当有效的调整,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二是把握知识的生长点,采用新旧知识最佳衔接、交叉、渗透等方法,尽快扩大学习的效果,对“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各个环节要规定时限,明确教师做什么,学生该做什么,使课堂教学保持一定的教学节奏;三是采用“隐性”复式教学,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向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足够的信息,科学地分配信息,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科学运筹时间,还要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师生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是每节课的前半小时,是最有效的时间。因此,要为每一堂课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头,在有效时间内突出解决好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力求有一个坚实的课的中部,形成课堂教学的合理的、自然的节奏,使各个部分内容自然衔接,环环紧扣,并留有一个饶有回味的结尾。教师应视学生的情绪,在教学安排上做适当调整。
(4)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表现随机决断才能和应变能力的典型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偶然因素或特殊的情境,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顺序时,就要机智果断地临时改变原定的方案。从心理学观点来分析,教学机智又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种主要心理能力,而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射则是这一心理能力的显著特性。在教学过程中,促使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与师生情感的交流融汇,让学生愉快、轻快、自信地学习,这种和谐结合也是教学机智的美妙之处。
无数事实证明,教师能否有效驾驭课堂,能否有效的管理好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如果失却了有效的课堂管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纠正忽视课堂管理的片面做法,不断探索新课程下课堂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只有这样,新课程的目标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和谐而生长、民主而平等、灵活而互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钟启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于明主编:《课堂管理的艺术与技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4] 田晓娜主编:《教師的班主任工作行为(一)》,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