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教师如何管理好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已经逐渐显露出其固有的弊端。本文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管理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做出分析,并提出新课程下教师课堂管理应与时俱进,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才能促进教学,使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课堂准备。2、优化课堂教学管理:(1)优化结构;(2)运用激励机制;(2)运用激励机制;(3)科学运筹时间;(4)教学机智。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师 课堂管理
  课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基础,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只有将课堂管理好,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使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多了,参与活动多了;在教学方式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随着课堂教学的这样一些新变化, “管、卡、压”的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才可以构建和维持有效的课堂学习状态,防止和干预不良教学行为的发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确保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那么,新课程下教师怎样才能管理好课堂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课堂准备
  一名教师首先要为这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也包括心理上的准备。老师要尽可能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准备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当然,良好的记忆力能够使教师不照本宣科,教学娴熟,有逻辑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走进课堂前,教师势必对自己的学生有一定的心理期待。
  教师对学生的正向估价是:①他们在课堂上是想学习的。即使那些假装不学习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愿望;②多数学生想寻找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要施行个别化教育,这样会使学生有求帮助的愿望得到满足;③他们希望公平。教师的课堂不公平往往首先表现在那些差生上,教师很少提问这类学生,他们的回答很少得到表扬。为了实现学生期望的公平,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实施补偿原则,以便对害羞的、迟钝的、安静的学生进行一些特殊的保护。这样就可以正确估价学生接受管理的积极因素。
  教师对学生的负向估价是:他们注意的是学生的懒惰散漫,采取一些强硬措施。对学生问题随意处理,祸及全班,影响到其他学生。在中学,随着学生判断力的提高,对施罚者往往带上自己的看法,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如果一个教师受学生的欢迎,威望较高,这种涟漪效应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2、优化课堂教学管理
  (1)优化结构。这是现代管理“整分合”(整体结构把握、科学分析、组织综合)在教学管理中创造性的灵活运用。优化课堂结构是指教学环节及其进行顺序和时间分配,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宏观管理。如习题课的教学采用“引入—探究—强化—拓宽”四个环节组织教学;概念课采用“引入概念—建立概念—运用概念—巩固概念”四个环节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采用一个概念的形式、一个定理的判断、一篇范文的剖析、一道例题的分析,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的方法,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法”课采用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经由感知—理解—巩固—吸收运用的过程,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等等。这样使整个课分为相连的几个环节,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就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满完成。
  (2)运用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就是将外在动力因素激发甚至转化为内在动力因素,抓住了激励机制也就从根本上抓住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采用何种方法方式,在什么时机运用激励机制是教学管理艺术的重要方面。如引发“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思想内容,把教育内容主动、适度、潜移默化于教学过程中。调整他们的心态,排除心理障碍,激励他们变自卑为自信,变自负为自强,变落后为先进。随着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状况会有较大变化,一些学生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会出现障碍,思想情绪会发生波动,学习上会产生“困惑”。教师要善于体察分析,及时疏导,加强个别辅导,提高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3)科学运筹时间。科学运筹时间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有效地支配教和学的时间,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一种教学管理艺术。就课堂教学而言,要解决好教学时间限定性与课本知识容量丰富性的矛盾、知识的积累与能力形成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其方法是较多的。一是对教材的再处理与再创造,因为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做适当有效的调整,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二是把握知识的生长点,采用新旧知识最佳衔接、交叉、渗透等方法,尽快扩大学习的效果,对“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各个环节要规定时限,明确教师做什么,学生该做什么,使课堂教学保持一定的教学节奏;三是采用“隐性”复式教学,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向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足够的信息,科学地分配信息,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科学运筹时间,还要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师生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是每节课的前半小时,是最有效的时间。因此,要为每一堂课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头,在有效时间内突出解决好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力求有一个坚实的课的中部,形成课堂教学的合理的、自然的节奏,使各个部分内容自然衔接,环环紧扣,并留有一个饶有回味的结尾。教师应视学生的情绪,在教学安排上做适当调整。
  (4)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表现随机决断才能和应变能力的典型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偶然因素或特殊的情境,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顺序时,就要机智果断地临时改变原定的方案。从心理学观点来分析,教学机智又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种主要心理能力,而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射则是这一心理能力的显著特性。在教学过程中,促使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与师生情感的交流融汇,让学生愉快、轻快、自信地学习,这种和谐结合也是教学机智的美妙之处。
  无数事实证明,教师能否有效驾驭课堂,能否有效的管理好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如果失却了有效的课堂管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纠正忽视课堂管理的片面做法,不断探索新课程下课堂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只有这样,新课程的目标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和谐而生长、民主而平等、灵活而互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钟启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于明主编:《课堂管理的艺术与技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4] 田晓娜主编:《教師的班主任工作行为(一)》,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其他文献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是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产物,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让他们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The problem
期刊
一、案例背景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有对待学生的相应态度和行为方式。平时我们看到的学生很多令人头疼,或者不服管教,或者学习不努力,或者学习效率低下学而无功,或者不参加集体活动,不关心班集体等等。似乎让人满意的好学生不多,让人失望、生气、甚至恼怒的学生大有人在。  二、案例简介  去年6月,我和一位班主任一起带学生到外县参加高考,与这个班的学生相处4天。在一个陌
作文教学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的方法,希望可以给相关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分析了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代表作品《一间自己的屋子》,解读了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写作观,从女性写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如何进行女性写作这两方面探讨了
新课改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很多深层次方面的要求,提出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化知识方面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期刊
在我国全面贯彻实施和“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改革陈旧教学观,改进落后于时代的一些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为社会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成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加快,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初中数学教学课程的结合也逐渐完善。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数学课程标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传统
期刊
众所周知,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各科学科教学的有效性都得到了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较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其有效性也得到了高的重视与关注,使
融媒时代背景下新闻影像传播发生了巨大变化,新闻摄影记者作为新闻图片的采集、报道者,应紧紧抓住时代的步伐,遵循视觉传播规律,结合融媒时代积极树立起良好的创新意识,并在
从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觉得要搞好班级工作,应该坚持“统一标准”,调动“双积极性”,依靠“三方面”的力量,发挥“多种力量”的作用。使学生既感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一、在与学生交往中,坚持“统一标准”至关重要  “一个标准”即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优等生和学困生应使用一个标准。如果对优等生的缺点加以袒护,而对学困生的缺点一味批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