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it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小学语文课本,我们发现很多课文都配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优美插图,这些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它,灵活地使用它,挖掘它丰富的内涵,就会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语文课。
  一、以图导入,走近文本
  与黑压压的方块字比起来,与之相搭配的绚丽插图对孩子们来说更具诱惑力。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打开课本,绝大多数孩子的目光直接投向那些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插图,因为插图让他们一目了然,比文字更快更轻松地传递出许多信息。教师不妨以此为突破口,在导入课文时,投其所好,先引导学生观赏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1.因图质疑,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先后出示两幅插图,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学生发现:第一幅图中,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狐狸在树下眼巴巴地看着;第二幅图中,肉却跑到了狐狸的嘴里,狐狸还一脸得意的样子。发生了什么事,乌鸦怎么会把肉给了狐狸呢?发现和质疑,让学生和文本还未见面却已有亲近感。当学生开始阅读这个故事时,他们就会非常感兴趣,因为自己的疑问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
  2.看图明意,奠定阅读基础
  有些课文的插图直接反映了语言文字表达的内容,凭借对插图的形象感知,可以预览文章大意,弥补文字的生涩。例如《蚂蚁和蝈蝈》一文的插图,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前, 先整体连起来观察,就能基本了解文章大意:夏天,蝈蝈在大树下乘凉,蚂蚁们在太阳下搬粮;冬天,蚂蚁们围在火炉边吃着香喷喷的食物,蝈蝈又冷又饿的在风中哭泣。因为蚂蚁早有准备,所以生活无忧,蝈蝈贪图一时享乐吃尽苦头。通过这种方式,发挥插图铺垫功能作用,为学生深入阅读文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读中看图,感知文本
  当学生入情入境,情绪处于高潮时,教师有意识地运用形象的课文插图,诱导学生的无意识活动,进行字词句的理解品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借助插图,认识事物
  文字描述的事物或景观,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从来没见过,或者很模糊,如果没有插图的帮助,学习课文就会有很大的难度。如《我叫“神舟号”》一文,什么是宇宙飞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形象的感知上有较大障碍。为了帮助学生读懂文本,课文安排了多幅插图,拟人化的宇宙飞船和人造卫星都形象地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祖国科学技术的结晶。课文的后面还附了一张人造卫星的照片,真实地呈现了宇宙世界中的神奇事物,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
  2.借助插图,理解词句
  一般说来,形容词和动词能揭示人和事物的性质,描摹行为动作的状态,具有形象感和生动性,学生理解了这些词语,对课文的解读理解就会加深。《骑牛比赛》一文中,第二自然段对当时赛场状况的描写非常生动,“野性大发”、“疯狂地上下蹦跳”写出了公牛发狂的样子,“牢牢地骑在牛背上”写出了骑手驾驭公牛的水平,理解了这些词语,学生就能体会到比赛的惊心动魄和其中一个骑手的高超技艺。“野性大发”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我灵机一动,引导学生看插图,观察后,大家发现牛撒开四蹄狂奔,卷起阵阵尘土,鼻子里呼呼地直喷气,眼睛发了红,样子很凶猛可怕。在学生说出这些后,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理解这种样子就叫“野性大发”,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3.借助插图,阐明道理
  有些说明道理的文章,单靠课文叙述的情况不好理解,借助插图就容易多了。如《称象》一课主要介绍了曹冲称象的方法,插图具体表现了全过程。其中两次画线是理解的难点和关键,学生看图就明白了线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这么画,从而明白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称象的道理。
  三、借图发挥,充实文本
  教师要善于挖掘插图中文本未涉及的地方,把这些资源作为新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将本文变得更加充实。
  1.巧用插图,让文本得以延伸
  《水乡歌》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碧波荡漾、白帆如云的秀丽水乡,让我们感受到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课文给诗歌配上了一幅水乡风光图。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赏析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还有“什么多”,再想想自己印象中的水乡还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以此来启发学生想象,鼓励他们大胆地对课文进行补充。
  2.妙用插图,让文本更加立体
  《北风和小鱼》一文,教学时,我们总把北风和小鱼对立起来,使学生喜欢小鱼而讨厌北风,称赞小鱼勇敢,敢和北风作斗争,痛骂北风是坏蛋,自以为是。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书中的前两幅插图,而忽略了第三幅:白茫茫的大雪覆盖在禾苗上,树上白了,房顶上也白了。教学时,我就第三幅图提问:“你们喜欢这画面吗?”学生都回答喜欢,有的说大雪把整个世界装扮得分外美丽;有的说下雪了,我们就可以去玩雪;还有的说雪像一条被子盖在麦苗身上,明年就可以丰收了。我又问:“你们知道这白茫茫的雪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吗?”学生回答:“是北风给我们带来的。”我追问:“那你们喜欢北风吗?”学生窃窃私语,不一会儿就有几个学生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说北风虽然有时候狂妄自大,但它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有的说正是因为有了北风的挑战,我们才会变得更加勇敢。显而易见,这幅插图的巧妙运用,让学生的思维豁然开阔,对文本的解读也由原来的单一扁平变得丰满起来,让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得以彰显。
  由此可见,每一幅插图,都有编者的意图,只要用心体会,巧妙运用,即使没有多媒体的辅助,也可以开展“图文并茂”的教学,使文本解读变得更加丰满形象,让朴实的课堂一样无比精彩。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一位特级教师在回顾自己成长经历时说:“名师所以成为名师,是他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名师。”这句话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主体性发展过程。“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教师发展主体性的支点在哪里呢?    一、践行职业理想——教师发挥主体性的出发点    这两样东西大家并不陌生:陀螺和风筝。如果请您从中挑选一个来形容教师这一职业,您会作何选择呢?有老师
原题回放: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作
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4年  ISBN:9787100106184  定价:56元  隨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加之娱乐方式的多样化,青少年的阅读呈现碎片化趋势。在此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列为日常教学任务,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将其置于十八个任务群之首,贯穿高中语文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学生的习作能力往往又是衡量其认识水平和语文程度高低的重要尺度。可通常我们要面对这样的情景:“又要写作文了啊!不知道今天写什么呢?”教室里的叹气声此起彼伏。作文课前,气氛绝对沉闷。“眉头紧缩”、“咬着笔头冥思苦想”、“绞尽脑汁边写边数格子”,诸如此类的现象比比皆是。一篇习作的诞生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写并痛苦着。用他们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苦不堪言”。其实,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过程指导,《西游记》  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教材中单篇阅读而言的。早在1941 年,叶圣陶先生在《論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就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其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都一以贯之地对各学段课外阅读进行了量化要求,并且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读整本书”的实施建
优美的事物具有淡雅清香、 圆润和谐、轻盈柔和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和资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授以相应的知识,而且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施以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美的感情,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促使其更加热爱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就蕴含着这些优美特征,其主要表现为淡雅之美、轻柔之美、天人合一之美。  《荷花
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构建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范式,使课堂有的放矢呢?让我们一同走进特级教师盛新凤执教的《秦始皇兵马俑》的三个片断,从中探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性策略,感受由此而引发的课堂增值效应!    【精彩片断】    片断一:目睹秦俑风采  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案例描述】  二年级口语交际课《话说姓名》  上口语交际课一直是最令我头疼的事,就怕课堂上冷冷清清,学生在交际时无话可说,上课成了我和少数几个学生的表演,其他众多的孩子只是陪衬。所以,当我带着孩子们走进多媒体大教室时,听课的老师已经坐在了后面,孩子们也发现了今天的不同寻常,不再吵闹嬉戏了,而是乖乖地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我扫视了大家一眼,发现了孩子们的局促不安和紧张。我也不由地担心起来:不知道今天
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必备能力”。语文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变能力的重任。本着这样的理念,本课教学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引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师生间、学生间的说、问、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成为口语交际课堂的主体。    教学目标    1.在讨论中,训练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理念。个性化阅读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为基本教学策略的阅读活动。张鹏举教授认为,个性化阅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独立阅读并思考,独特体验并表述,独到见解并交流”。  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