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小学语文课本,我们发现很多课文都配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优美插图,这些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它,灵活地使用它,挖掘它丰富的内涵,就会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语文课。
一、以图导入,走近文本
与黑压压的方块字比起来,与之相搭配的绚丽插图对孩子们来说更具诱惑力。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打开课本,绝大多数孩子的目光直接投向那些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插图,因为插图让他们一目了然,比文字更快更轻松地传递出许多信息。教师不妨以此为突破口,在导入课文时,投其所好,先引导学生观赏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1.因图质疑,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先后出示两幅插图,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学生发现:第一幅图中,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狐狸在树下眼巴巴地看着;第二幅图中,肉却跑到了狐狸的嘴里,狐狸还一脸得意的样子。发生了什么事,乌鸦怎么会把肉给了狐狸呢?发现和质疑,让学生和文本还未见面却已有亲近感。当学生开始阅读这个故事时,他们就会非常感兴趣,因为自己的疑问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
2.看图明意,奠定阅读基础
有些课文的插图直接反映了语言文字表达的内容,凭借对插图的形象感知,可以预览文章大意,弥补文字的生涩。例如《蚂蚁和蝈蝈》一文的插图,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前, 先整体连起来观察,就能基本了解文章大意:夏天,蝈蝈在大树下乘凉,蚂蚁们在太阳下搬粮;冬天,蚂蚁们围在火炉边吃着香喷喷的食物,蝈蝈又冷又饿的在风中哭泣。因为蚂蚁早有准备,所以生活无忧,蝈蝈贪图一时享乐吃尽苦头。通过这种方式,发挥插图铺垫功能作用,为学生深入阅读文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读中看图,感知文本
当学生入情入境,情绪处于高潮时,教师有意识地运用形象的课文插图,诱导学生的无意识活动,进行字词句的理解品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借助插图,认识事物
文字描述的事物或景观,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从来没见过,或者很模糊,如果没有插图的帮助,学习课文就会有很大的难度。如《我叫“神舟号”》一文,什么是宇宙飞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形象的感知上有较大障碍。为了帮助学生读懂文本,课文安排了多幅插图,拟人化的宇宙飞船和人造卫星都形象地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祖国科学技术的结晶。课文的后面还附了一张人造卫星的照片,真实地呈现了宇宙世界中的神奇事物,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
2.借助插图,理解词句
一般说来,形容词和动词能揭示人和事物的性质,描摹行为动作的状态,具有形象感和生动性,学生理解了这些词语,对课文的解读理解就会加深。《骑牛比赛》一文中,第二自然段对当时赛场状况的描写非常生动,“野性大发”、“疯狂地上下蹦跳”写出了公牛发狂的样子,“牢牢地骑在牛背上”写出了骑手驾驭公牛的水平,理解了这些词语,学生就能体会到比赛的惊心动魄和其中一个骑手的高超技艺。“野性大发”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我灵机一动,引导学生看插图,观察后,大家发现牛撒开四蹄狂奔,卷起阵阵尘土,鼻子里呼呼地直喷气,眼睛发了红,样子很凶猛可怕。在学生说出这些后,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理解这种样子就叫“野性大发”,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3.借助插图,阐明道理
有些说明道理的文章,单靠课文叙述的情况不好理解,借助插图就容易多了。如《称象》一课主要介绍了曹冲称象的方法,插图具体表现了全过程。其中两次画线是理解的难点和关键,学生看图就明白了线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这么画,从而明白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称象的道理。
三、借图发挥,充实文本
教师要善于挖掘插图中文本未涉及的地方,把这些资源作为新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将本文变得更加充实。
1.巧用插图,让文本得以延伸
《水乡歌》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碧波荡漾、白帆如云的秀丽水乡,让我们感受到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课文给诗歌配上了一幅水乡风光图。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赏析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还有“什么多”,再想想自己印象中的水乡还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以此来启发学生想象,鼓励他们大胆地对课文进行补充。
2.妙用插图,让文本更加立体
《北风和小鱼》一文,教学时,我们总把北风和小鱼对立起来,使学生喜欢小鱼而讨厌北风,称赞小鱼勇敢,敢和北风作斗争,痛骂北风是坏蛋,自以为是。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书中的前两幅插图,而忽略了第三幅:白茫茫的大雪覆盖在禾苗上,树上白了,房顶上也白了。教学时,我就第三幅图提问:“你们喜欢这画面吗?”学生都回答喜欢,有的说大雪把整个世界装扮得分外美丽;有的说下雪了,我们就可以去玩雪;还有的说雪像一条被子盖在麦苗身上,明年就可以丰收了。我又问:“你们知道这白茫茫的雪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吗?”学生回答:“是北风给我们带来的。”我追问:“那你们喜欢北风吗?”学生窃窃私语,不一会儿就有几个学生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说北风虽然有时候狂妄自大,但它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有的说正是因为有了北风的挑战,我们才会变得更加勇敢。显而易见,这幅插图的巧妙运用,让学生的思维豁然开阔,对文本的解读也由原来的单一扁平变得丰满起来,让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得以彰显。
由此可见,每一幅插图,都有编者的意图,只要用心体会,巧妙运用,即使没有多媒体的辅助,也可以开展“图文并茂”的教学,使文本解读变得更加丰满形象,让朴实的课堂一样无比精彩。
(责编陈剑平)
一、以图导入,走近文本
与黑压压的方块字比起来,与之相搭配的绚丽插图对孩子们来说更具诱惑力。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打开课本,绝大多数孩子的目光直接投向那些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插图,因为插图让他们一目了然,比文字更快更轻松地传递出许多信息。教师不妨以此为突破口,在导入课文时,投其所好,先引导学生观赏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1.因图质疑,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先后出示两幅插图,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学生发现:第一幅图中,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狐狸在树下眼巴巴地看着;第二幅图中,肉却跑到了狐狸的嘴里,狐狸还一脸得意的样子。发生了什么事,乌鸦怎么会把肉给了狐狸呢?发现和质疑,让学生和文本还未见面却已有亲近感。当学生开始阅读这个故事时,他们就会非常感兴趣,因为自己的疑问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
2.看图明意,奠定阅读基础
有些课文的插图直接反映了语言文字表达的内容,凭借对插图的形象感知,可以预览文章大意,弥补文字的生涩。例如《蚂蚁和蝈蝈》一文的插图,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前, 先整体连起来观察,就能基本了解文章大意:夏天,蝈蝈在大树下乘凉,蚂蚁们在太阳下搬粮;冬天,蚂蚁们围在火炉边吃着香喷喷的食物,蝈蝈又冷又饿的在风中哭泣。因为蚂蚁早有准备,所以生活无忧,蝈蝈贪图一时享乐吃尽苦头。通过这种方式,发挥插图铺垫功能作用,为学生深入阅读文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读中看图,感知文本
当学生入情入境,情绪处于高潮时,教师有意识地运用形象的课文插图,诱导学生的无意识活动,进行字词句的理解品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借助插图,认识事物
文字描述的事物或景观,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从来没见过,或者很模糊,如果没有插图的帮助,学习课文就会有很大的难度。如《我叫“神舟号”》一文,什么是宇宙飞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形象的感知上有较大障碍。为了帮助学生读懂文本,课文安排了多幅插图,拟人化的宇宙飞船和人造卫星都形象地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祖国科学技术的结晶。课文的后面还附了一张人造卫星的照片,真实地呈现了宇宙世界中的神奇事物,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
2.借助插图,理解词句
一般说来,形容词和动词能揭示人和事物的性质,描摹行为动作的状态,具有形象感和生动性,学生理解了这些词语,对课文的解读理解就会加深。《骑牛比赛》一文中,第二自然段对当时赛场状况的描写非常生动,“野性大发”、“疯狂地上下蹦跳”写出了公牛发狂的样子,“牢牢地骑在牛背上”写出了骑手驾驭公牛的水平,理解了这些词语,学生就能体会到比赛的惊心动魄和其中一个骑手的高超技艺。“野性大发”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我灵机一动,引导学生看插图,观察后,大家发现牛撒开四蹄狂奔,卷起阵阵尘土,鼻子里呼呼地直喷气,眼睛发了红,样子很凶猛可怕。在学生说出这些后,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理解这种样子就叫“野性大发”,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3.借助插图,阐明道理
有些说明道理的文章,单靠课文叙述的情况不好理解,借助插图就容易多了。如《称象》一课主要介绍了曹冲称象的方法,插图具体表现了全过程。其中两次画线是理解的难点和关键,学生看图就明白了线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这么画,从而明白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称象的道理。
三、借图发挥,充实文本
教师要善于挖掘插图中文本未涉及的地方,把这些资源作为新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将本文变得更加充实。
1.巧用插图,让文本得以延伸
《水乡歌》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碧波荡漾、白帆如云的秀丽水乡,让我们感受到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课文给诗歌配上了一幅水乡风光图。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赏析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还有“什么多”,再想想自己印象中的水乡还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以此来启发学生想象,鼓励他们大胆地对课文进行补充。
2.妙用插图,让文本更加立体
《北风和小鱼》一文,教学时,我们总把北风和小鱼对立起来,使学生喜欢小鱼而讨厌北风,称赞小鱼勇敢,敢和北风作斗争,痛骂北风是坏蛋,自以为是。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书中的前两幅插图,而忽略了第三幅:白茫茫的大雪覆盖在禾苗上,树上白了,房顶上也白了。教学时,我就第三幅图提问:“你们喜欢这画面吗?”学生都回答喜欢,有的说大雪把整个世界装扮得分外美丽;有的说下雪了,我们就可以去玩雪;还有的说雪像一条被子盖在麦苗身上,明年就可以丰收了。我又问:“你们知道这白茫茫的雪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吗?”学生回答:“是北风给我们带来的。”我追问:“那你们喜欢北风吗?”学生窃窃私语,不一会儿就有几个学生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说北风虽然有时候狂妄自大,但它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有的说正是因为有了北风的挑战,我们才会变得更加勇敢。显而易见,这幅插图的巧妙运用,让学生的思维豁然开阔,对文本的解读也由原来的单一扁平变得丰满起来,让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得以彰显。
由此可见,每一幅插图,都有编者的意图,只要用心体会,巧妙运用,即使没有多媒体的辅助,也可以开展“图文并茂”的教学,使文本解读变得更加丰满形象,让朴实的课堂一样无比精彩。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