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志愿精神引导下的德性实践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1982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性实践是人们使品质和行为德性化的活动,一旦人具有了德性这种品质,就会成为人的行为习惯,人就会出于德性而行动,人的行为也就被德性化。志愿精神是个人理性思维的结果,同时也是出于人内心道德情感的真实流露。因而通过对志愿精神的培养和弘扬,不仅有利于引导个体德性实践的培养,更有利于构建有德性的社会,从而推动人类普遍幸福感的提升,同时帮助个人进一步实现德性的完善。
  关键词:德性;德性实践;志愿精神
  志愿精神是志愿者通过服务社会的志愿活动加以体现的,蕴含着志愿者对他人的无私关爱和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志愿精神作为公民社会中共同的道德理念,已经内化成为了公民的一种责任心理,具体体现在志愿者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上,而这种责任意识的自觉,正是志愿精神内在的本质要求。德性是志愿精神的道德基础,志愿者通过志愿精神的引导,具有了德性这种品质,行为也就会被德性化。“从个人的角度看,德性是个人的幸福之基。一个人不具有必要的德性就不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从社会角度看,它是社会美好之基。”
  一、志愿精神——个体德性生活的体悟与实践
  “德性是人运用理智或智慧根据其谋求生存地更好的本性的根本要求并以生存得更好为指向培育的,以心理定势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并使人的活动及其主体成为善的善品质,即道德的品质。”因而我们可以推断:德性生活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德性作为自身行为实施的出发点,通过德行来回归个体的日常生活世界。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由于人是社會关系的总和,个体的德性生活不仅要践行日常生活中的良善,而且要主动去给予社会生活关系中他人以善意与关怀。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是个体德性实践的主要载体,个体德性的养成离不开自身对德性生活的认知,德性生活正是通过对日常社会生活实践的体悟,促使个体进行德性实践,从而促进德性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回归。
  志愿精神是一种德性生活的信念,它促使志愿者理性的思考自身行为的道德价值和生活方式。张祖冲在《志愿精神中志愿者责任意识的培育研究》一文中认为“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既不是个体一时的情感冲动,也不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强制赋予,它是个体在志愿精神的引导下通过对志愿服务从情感到实践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行为倾向,是志愿者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因此,志愿者正是通过德性实践,认识到志愿精神的伦理价值,在认同志愿者角色的前提下将志愿服务内化为自身习以为常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志愿者德行产生的起点。所以,志愿者在志愿精神的引导下,体悟到了德性实践的价值,在德性实践的价值取向中,更加容易形成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进而去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无私的帮助与服务,从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二、志愿服务——公民德性社会中的德性养成
  德性生活是植根于社会的。因而,个人普遍具有德性,社会才会是有德性的社会。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责任意识通过个体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将个体权利和社会责任有机的结合。
  志愿者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积极地推动志愿服务对社会公共服务地参与和关注,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德性。而志愿者的德性养成和德性社会的构建,正是公民社会中公共精神的内涵。因此,志愿者正是通过对公共责任的承担,体现了自身德性养成的需求。所以,志愿者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不仅有利于德性社会的构成,更有利于个体德性修养的提升。因而,“要使品质成为德性的,就必须诉诸行为,使行为具有道德价值,不经过反复的行为,品质就不能成为德性的,因为德性是一种习性或习惯。”
  这也正如杜威所说:“民主共同体是人类联合体的标准和理想形势。在民主生活中,每个个人共同形成和指导团体行为,每个人共享联合生活所创造的价值。通过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作用,每个人都在成长之中。他的能力在他参与其中的团体中得到和谐的发挥和培养。”
  三、德性实践——幸福人生视野中的志愿精神
  幸福是以德性为先决条件的,一个人只要追求幸福,就得养成德性,就得维护德性和追求德性完善。“幸福不像商品,只要我们到商店付了钱就可以得到,它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一种状态,只有当这些因素都具备了才能达到。德性就是其中的最重要的因素,要获得幸福就必须具备德性。”一个人要追求幸福,他就要追求幸福所必需的德性,就得为了获得幸福而养成德性。一个社会如果要使人们普遍有德性,普遍养成德性和追求德性完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求人们把幸福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这样,就能使人们意识到,要他们养成和完善德性不只是为了社会,更是为了自己,为了他们自己的幸福。
  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是以“善”为核心的,“善”既是志愿精神的目标,又是志愿精神的内容,强调主体在“己他两利”的道德模式中,丰富自身、奉献社会、实现价值。这说明在志愿精神中“群体之幸福”与“个体之善”是互为统一的,“群体之幸福”是志愿精神“个体之善”的实现途径,“个体之善”是志愿精神“群体之幸福”的保障条件。个体的“德性完善”是志愿者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幸福”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具有崇高的价值导向性。因而,志愿精神所倡导的“德性实践”对于幸福而言,两者不可能截然分开,它不仅是通向幸福的桥梁,也是幸福的前提、保障和工具,还是幸福的内容。志愿者在德性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促使了个体的“德性养成”;另一方面,不仅使身处困境的人获得了帮助,也使社会成员间的关系得以融洽和谐,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德性形式。
  参考文献:
  [1]江畅.德性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1,270,500-501.
  [2]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3]张梅,张立成.民主共同体是人类共同体的理想形式[J].学术界,2006,(2).
  作者简介:
  叶林(1980.09—),湖北理工学院,讲师,湖北黄冈人。
  黄春华(1980.08—),湖北理工学院,讲师,湖北大冶人。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内容等决定其收获的教学效果,笔者从创设“境”、找准“点”、善用“情”三方面阐述如何进行课堂提问。  关键词:课堂提问;创设“境”;找准“点”;善用“情”  一、创设“境”,引人入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一个充满趣味的提问常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令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去思考与学习。笔者听过著
摘 要: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工作逐渐推进的基础上,初中整体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升,特别是初中的语文教学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升。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有效的开展语文教学不仅能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良好的提升作用,同时还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起到良好提升,这对开展初中语文知识教学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帮助和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展开研究,全面分析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并提出
摘 要: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涉猎面有较高的要求,能够培养学生了解更多英语国家的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然而很多大学生不注重英语阅读学习中的总结和归纳,从而进入提升阅读能力和成绩的瓶颈期。与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相关的理论有很多,其中由Sperber和Wilson两位学者提出的关联理论强调语言表达的表面意思和其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所呈现出来的意思是认知语用学的基
摘 要:语言学的研究一直是与时俱进的过程,语料库的建设是发展和保存语言文化资源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我国英语语料库建设入手,深入分析英语语料库发展现状,从历史源头到现状分析指导语料库未来发展趋势。语料库的发展过程逐渐得到完善,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呈现出科学化、多样化的研究方向。有利于英语语料库资源的整合和内容的完善,为语言的学习和语言资源的保存提供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英语语科库;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今天我读了一篇有关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的论文,读后感觉受益匪浅,胸中的感慨好像必须一吐为快,特写一点心得,作为自己从师道路上的点滴心路历程。文中概括目前我们教师群体中比较常见的班主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权力型,另外一种是道德型。  权力型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借助的是师道尊严,依赖的是班主任的权力和老师的权威。这种班主任最突出的工作效果是学生怕老师,对老师言听计从。  道德型的班主任,
摘 要:新媒体的出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体现。比如微博、博客、微信及移动客户端,这些新媒体不仅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面对新媒体的出现,怎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本文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  1前言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一直是高校乃至社会经常谈到的话题,它是大学校园教育的目的和主要
究竟应如何英语作文中思维方式和话语策略的障碍,引导学生构建写作的语篇意识进而增强论述功能?考察西方修辞学中“修辞五艺”中的“发明”策略,以辩论理论作为主要理论基础,运用修辞争议点理论在写作构思中的应用,丰富英语议论文的雄辩力和信服力,并在此基础探讨有效的话语策略并建立一种合适的作文篇章构建能力考察标准。  一、西方修辞学:雄辩的利用  中国修辞学传统把重点放在修辞者的修辞活动, 对修辞接受者一方向
摘 要:新西兰学习故事是在新西兰国家早期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叙事性评价。本文以学习故事入手,探讨其教育评价体系的建构和发展,以儿童动态的、发展的评价视角支持和提升儿童,总结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体系所具有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新西兰早期教育;学习故事;教育评价  一、概念界定  学习故事是一套用叙事的方式进行的形成性学习评价体系,通过对儿童在真情实境的生活场景活动中的连续性观察与记录,对儿童
摘 要:现代中国文学的变革体现出了文学教育的意义,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应该凌驾于文学教育之上,既需要通过确认和阅读现代经典文学作品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染力以及审美判断力进行培养,同时也需要通过传递现代文学精神来实现“人的灵魂”教育。但是在急功近利的时代背景下,文学教育的祛文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并且中等职业教育的理念設置更加重视实用性,却未对人格培育引起足够的重
摘 要:读写能力是当代社会沟通交流所必须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而需要从课堂教学入手,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为其今后更好的投入到社会生活做好准备。为此,要求广大教师,需要积极反思当前的教学,并采取措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读写能力;有效途径;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大,同时也对人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