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我校正在全面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本文结合《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建设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对该课程提出了改革与探讨,着重提出让高频电子线路理论与实验高效结合。
【关键词】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222-02
《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不仅是工科类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核心课程,此外,对推动社会时代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也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在培养工科类大学生分析与解决电路问题、设计电路或是系统的过程中,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①培养大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在诸多电路系统中,都存在着信号的发送,或是说通信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信号的发送成功率或是可靠性,就需要学生们具有基本的分析电路能力;②培养大学生的电路设计与创新思维能力。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在设计电路方面,可以说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这门课程的教材中,教给大学生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电路与基本分析方法这四个基本。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或是以后的企业中,大学生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通信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对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知识的学习以及对高频实验的操作,从而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高自身在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等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电路设计与创新思维能力。因此,《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课程对大学生在发现和解决电路问题、电路或是系统的设计与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激发和培养作用,是工科类一门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课程。
一、存在的问题
1.课程任务重,课时不足
从我校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课程的开设及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本应扮演的重要作用。课程任务重,课时不足。受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课时的限制,我校理工科专业纷纷压缩课时,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理论课程,只开设了70课时(理论54课时+实验16课时),而其他高等院校,对这门课程,一般都是开设了88课时(理论72课时+实验16课时)。课时的不足,造成现有的教学模式无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难度增加,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根本起不了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课程在电路分析与设计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
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亟待更新和改革。因为我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而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公式较多,对数学功底要求较高,因此课堂上学生会有听“天书”的感觉,而现在如果还继续采用“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单一、刻板甚至是满堂灌,不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理论课与实验课不能高效地结合到一起,甚至分学期上理论课与实验课,或是理论课赶不上实验课的进度,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课本中的基本原理或是基本方法,也很难将实验现象或是结果映射到理论课堂上的基本概念[3]。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如果能将理论课程与实验高效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理解得更加到位,也能够更快更好地从问题电路中发现问题,寻求到最佳的解决方法。
因此,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电子技术教研室拟对电子专业的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结合实际应用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符合我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理念,适应我校学生的特点,能满足电子专业对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知识和方法的需求,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学以致用。
二、改革措施
1.精简教学内容
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多[4-5],例如,张肃文主编的第五版《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全书主要含十一章内容,即:绪论、选频网络、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非线性电路和变频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与解调、角度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及解调、反馈控制电路、频率合成技术;同时又与其他课程,例如《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课程的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交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精简教学内容,做到教师不是在讲书,而是在讲课。
2.改善教学方法,理论课程与实验高效结合
解决《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课程出现的“学生难学、老师难教”的现象,其根本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主动来学习这门课程。如何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将课本上的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映射到实验室里的具体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把理论课搬进实验室来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可以对课本上较难、较重要的知识点录制一些微课视频,发给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课程设计,去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当然还可以找一些学生加入到教师相应的科研项目当中,去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将理论课程搬进实验室来上,不是指简单的将理论课放到实验室去上就可以了,而是说将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起来,在有必要进行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将理论课暂时停下来,做做实验验证或是探究,将理论理解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学生可能不会因为听不懂而昏昏欲睡,更多的可能会有“真的吗?”这种想法,便马上想通过实验来验证或是求解。教师没必要每节课都讲四十五分钟的理论课,可能实验,可能讨论,而老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实验现象。对于录制微课视频,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是关键。当然,教师要做足课前的备课,需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答疑和实验指导。教师要提升自己理论知识的水平,要将这门课程的内容与其前后专业课程的关系向学生交代清楚,要能理清楚《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这门课程中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将现实中已经开发的科技成果联系到课程中,要随时准备回答学生在自主学习或是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让学生稀里糊涂做完实验,或是迷迷糊糊听完老师的讲解,要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能较好的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现象。
对学生而言,自学或是到实验室做实验,甚至参与到教师的项目中来,是让学生尽快提高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和应用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可以到实验室展开实验,可以和同学一起交流,或是主动和老师一起探讨和求解。
3.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
针对这门课程的设计模式,《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评价方式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要让学生在进实验室上课之前,做足预习的功课,养成提前预习,并展开讨论的良好习惯,因此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课前评价体制,来记录每位同学的自学情况;其次,要就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回答实验现象所反应的本质问题,对书本知识进行适当性的拓展和应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最后,在本课程的考核中,要注意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和实验,区分对这门课程学习得好与差的学生,体现好评价的区分度。
三、结束语
通过一年的教改实践,让我们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改革充满信心,同时也意识到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实验方面的改革,高效地将实验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节约课时,最主要的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理论课进行得有声有色,同时尽最大可能性地体现实验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好高频电子线路的分析和设计能力,以适应现代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獻:
[1]陶威.学习动机理论及研究综述[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14(01):76-78.
[2]汪秋婷,周选昌,张翠.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05):52-54.
[3]廖永忠.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22):116-118.
基金项目:遵义师范学院教改类项目(JGZ2016077)和贵州省省级物理学特色重点学科(ZDXK[2015]12)。
【关键词】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222-02
《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不仅是工科类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核心课程,此外,对推动社会时代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也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在培养工科类大学生分析与解决电路问题、设计电路或是系统的过程中,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①培养大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在诸多电路系统中,都存在着信号的发送,或是说通信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信号的发送成功率或是可靠性,就需要学生们具有基本的分析电路能力;②培养大学生的电路设计与创新思维能力。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在设计电路方面,可以说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这门课程的教材中,教给大学生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电路与基本分析方法这四个基本。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或是以后的企业中,大学生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通信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对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知识的学习以及对高频实验的操作,从而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高自身在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等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电路设计与创新思维能力。因此,《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课程对大学生在发现和解决电路问题、电路或是系统的设计与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激发和培养作用,是工科类一门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课程。
一、存在的问题
1.课程任务重,课时不足
从我校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课程的开设及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本应扮演的重要作用。课程任务重,课时不足。受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课时的限制,我校理工科专业纷纷压缩课时,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理论课程,只开设了70课时(理论54课时+实验16课时),而其他高等院校,对这门课程,一般都是开设了88课时(理论72课时+实验16课时)。课时的不足,造成现有的教学模式无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难度增加,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根本起不了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课程在电路分析与设计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
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亟待更新和改革。因为我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而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公式较多,对数学功底要求较高,因此课堂上学生会有听“天书”的感觉,而现在如果还继续采用“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单一、刻板甚至是满堂灌,不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理论课与实验课不能高效地结合到一起,甚至分学期上理论课与实验课,或是理论课赶不上实验课的进度,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课本中的基本原理或是基本方法,也很难将实验现象或是结果映射到理论课堂上的基本概念[3]。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如果能将理论课程与实验高效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理解得更加到位,也能够更快更好地从问题电路中发现问题,寻求到最佳的解决方法。
因此,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电子技术教研室拟对电子专业的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结合实际应用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符合我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理念,适应我校学生的特点,能满足电子专业对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知识和方法的需求,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学以致用。
二、改革措施
1.精简教学内容
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多[4-5],例如,张肃文主编的第五版《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全书主要含十一章内容,即:绪论、选频网络、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非线性电路和变频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与解调、角度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及解调、反馈控制电路、频率合成技术;同时又与其他课程,例如《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课程的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交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精简教学内容,做到教师不是在讲书,而是在讲课。
2.改善教学方法,理论课程与实验高效结合
解决《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课程出现的“学生难学、老师难教”的现象,其根本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主动来学习这门课程。如何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将课本上的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映射到实验室里的具体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把理论课搬进实验室来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可以对课本上较难、较重要的知识点录制一些微课视频,发给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课程设计,去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当然还可以找一些学生加入到教师相应的科研项目当中,去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将理论课程搬进实验室来上,不是指简单的将理论课放到实验室去上就可以了,而是说将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起来,在有必要进行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将理论课暂时停下来,做做实验验证或是探究,将理论理解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学生可能不会因为听不懂而昏昏欲睡,更多的可能会有“真的吗?”这种想法,便马上想通过实验来验证或是求解。教师没必要每节课都讲四十五分钟的理论课,可能实验,可能讨论,而老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实验现象。对于录制微课视频,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是关键。当然,教师要做足课前的备课,需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答疑和实验指导。教师要提升自己理论知识的水平,要将这门课程的内容与其前后专业课程的关系向学生交代清楚,要能理清楚《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这门课程中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将现实中已经开发的科技成果联系到课程中,要随时准备回答学生在自主学习或是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让学生稀里糊涂做完实验,或是迷迷糊糊听完老师的讲解,要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能较好的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现象。
对学生而言,自学或是到实验室做实验,甚至参与到教师的项目中来,是让学生尽快提高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和应用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可以到实验室展开实验,可以和同学一起交流,或是主动和老师一起探讨和求解。
3.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
针对这门课程的设计模式,《高频电子线路及实验》评价方式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要让学生在进实验室上课之前,做足预习的功课,养成提前预习,并展开讨论的良好习惯,因此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课前评价体制,来记录每位同学的自学情况;其次,要就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回答实验现象所反应的本质问题,对书本知识进行适当性的拓展和应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最后,在本课程的考核中,要注意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和实验,区分对这门课程学习得好与差的学生,体现好评价的区分度。
三、结束语
通过一年的教改实践,让我们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改革充满信心,同时也意识到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实验方面的改革,高效地将实验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节约课时,最主要的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理论课进行得有声有色,同时尽最大可能性地体现实验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好高频电子线路的分析和设计能力,以适应现代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獻:
[1]陶威.学习动机理论及研究综述[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14(01):76-78.
[2]汪秋婷,周选昌,张翠.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05):52-54.
[3]廖永忠.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22):116-118.
基金项目:遵义师范学院教改类项目(JGZ2016077)和贵州省省级物理学特色重点学科(ZDXK[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