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之花幸福盛开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999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课堂的重头戏,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涵养语文情怀的重要手段。纵观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失望地发现:尽管教师使尽浑身解数地鼓励、敦促、“诱惑”学生走进文本,还是有一些学生对阅读有抵触情绪,留给教师“归来倚杖自叹息”的尴尬和无奈。
  低年级的学生,简单得似一张白纸,如何让阅读走进他们的生活?如何让他们品尝到阅读的乐趣,变被动读为乐读、悦读呢?
  一、让学生喜欢阅读,与书香为伴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确实,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愿意阅读,乐于阅读,并能真正喜欢上阅读。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环境本身就是教育,良好的读书环境能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因此,我们首先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班级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利用墙壁贴一些读书名言,让学生感受读书的魅力;每周定一个“图书交流日”,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图书,同学间还可以交换看书,丰富自己的书源;每周一个经典诵读,要求学生背一首经典古诗,让白如一张纸的学生也能感受经典的浪漫。
  2.给予积极的阅读鼓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低年级的学生好胜心强,他们都喜欢被关注、被鼓励、被表扬,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多种趣味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喜爱阅读。比如,读完一个故事的,画个大拇指;读完一本书的,画个笑脸;读完书能在班级交流的,印个“读书小能人”的印章;交流次数达到十次的,可评为“读书标兵”;阅读注重积累,有小作发表获奖的,则在班级开辟“读书之星”一角,张贴其照片。这些激励性的阅读评价能让学生更愿读、乐读。
  二、让学生学会阅读,伴书香成长
  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让学生与书相伴,就如同多了一位随时可以请教的老师。如果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如呼吸一样自然,学生伴着书香成长,就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1.让学生大声朗读,在读中悟情
  无数次的经验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认字识字、形成语感、体悟文本情感最好的方法。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其本身就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并加强指导,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有韵味、有意境、有情调地朗读。但有感情地朗读是要读得自然,并非唱读,更不是无的放矢的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案例】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2》课堂记录(部分)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能正确拼读词语。读不准的字可以和同桌相互交流,直至读准为止。2.轻声读全文,读通课文。3.同桌之间比赛读课文,看谁读得准。
  (生自读,师巡视,相机指导读得不准的学生)
  师:看来大家已读完了,谁来做小老师,告诉我们怎么读?
  生1:“桥”读“qiáo”,不能读成“piáo”。
  师:你说得真好,声母的一点点不同,读音就会有很大区别。
  生2:“海陆空”的“陆”读“lù”,不是“nù”
  师:是啊!方言中我们往往“l”和“n”分不清,你分得很准,你能领着大家再读一遍吗?
  (生领读,全班齐读)
  师:很好,刚才大家提出了一些建议,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好吗?
  (生读,但是没有节奏)
  师:嗯,不错,字音读得很准确,但老师还有点儿不满意,谁能猜到?
  生3:我们读得有点拖拉。
  师:那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4:我们拍手,打节拍读。
  师:怎么打节拍,谁来做示范?
  (几个学生打节拍范读)
  (挑选一个节奏,学生们一起读)
  2.让学生想象阅读,在读中悟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侧重考查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 低年级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感受作品的情境和韵味。教师应顺应童心,和学生一起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留白”,带领学生聚焦优美片段,创设有效情境,让作品的世界外化。比如,以表演带读、分角色朗读、想象助读等方式,让我们的朗读变得有生命、有趣味,让我们的学生在朗读中变得活泼开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我一直努力追寻一种状态,即让学生狂热地爱上阅读。如果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他们内心的情感因素,带着他们自由自在地畅游文本,让他们走进文本中揣摩文字带给他们的满足,再走出文本品味带有自己个性的解读,学生们怎么能不爱语文?
  巧用阅读指导,让学生与书香为伴,伴书香成长,阅读之花就能在语文课堂中幸福盛开。
其他文献
儿时读书,便读到这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时至今日,已为人师的我对它有了更深的见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即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可见,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懂的。自己读懂的书,感悟深刻、记忆久远;别人教懂的书,理解不深,且易遗忘。  作为一名教者,如果能真正诱导学生自己去读懂、
一、联系生活,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讲给同桌或者好友听吗?请讲清谁为你过的生日,怎样为你过生日的,你当时的心情如何。  2.同学自由交流,然后教师指名交流。  3.教师小结。   [解读:以生日为话题的口语交际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也使学生快速明白文本所承载的享受爱、懂得回报爱的情感的动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块读课
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地认识自我,积极发展主动性,毫无疑问,必须在学科中实施优化教学。如何实施优化教学,笔者认为学生“ 主体参与”与“创新意识”最为关键。在“主体参与,培养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不再是“授——受” 过程,而是“教师的激励—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素质的自主发展”过程。笔
对于课文的学习,在学生入情、入文、入境地“吮吸”语言文字之后,要给他们搭建一个写的平台,将其凝结成的情智的“甘霖”倾注于笔端,让他们在读、写能量的互换中增强言语的灵动功能,使学生能将课本学习过程中习得的言语、体验到的情感运用到自己的言语实践中,从而使课本言语的习得真正得到磨炼和提高,使课本中语言文字所负载的人文内涵驻扎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坚持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立足儿童发展
一、引子  身为语文教师,一定见识过类似这样的作文:一个漆黑的夜,电闪雷鸣,我感冒发热到40度,妈妈背着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医院赶去,我迷迷糊糊听到妈妈的喘气声……凡是写做一件好事,要么是在公交车上给老奶奶让座,要不就是在马路上扶盲人过马路,或者是捡到一百块钱交给警察叔叔……生活本来是万花筒,可是从学生的作文上却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空洞单调,于是学生只能写些空话、套话,形成一种新时代的八股文。作文的“打
一个美国心理学家说,未来社会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缺乏创造能力的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学知识加速更新的今天,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我的方法是做个“懒”教师。  一、教师“懒”的必要  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总是担心学生学不会,不厌其烦地讲解,甚至题题讲解,连计算结果、答案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花季是如诗如梦的季节,每一颗绿色的童心都需要老师用心呵护。  又到了班级推选“德育之星”的日子了,我在班上进行了民主推荐。首先,我带着全班同学再次学习了德育内容,然后让他们对照自己和同学的情况,推选自己心中的最佳人选。一番静默之后,学生纷纷举手。我微笑着看了他们一眼,逐一请他们站起来说推选人的姓名和推荐理由,并
这几年,我执教的都是中高年级的数学。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做数学题时,总喜欢用“脑算”,哪怕是计算数字较大的两位数乘除法或是很复杂的解决问题,他们都懒得用草稿纸去算一算、画一画,最终换来的是教师的“订正”两个字。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我觉得培养学生善用草稿纸的习惯,可以减少和避免作业中发生的错误,大大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减轻学习负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善用草稿纸
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认为,学生生来就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他们会想办法弄清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应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英语知识。  一、 营造宽松氛围,激发探究意识  心理学家指出,紧张的学习气氛制约着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要重视学生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十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是加减法口算中的重点,更是难点,突破这一关,其他的就好办了。由于学生学习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的差异,面对同一个加法或减法的题目,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法。为了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使他们都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