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道出了学习的三个层次,也是学习的三种境界。好学,乐学也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之一。但我们说学习,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学习,是不能完全依从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的,倡导自主学习,关键在于让学生对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有兴趣。有兴趣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乐于学习的前提。基于此,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快乐地学习,尽管方法很多,但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也很重要。
一、 明确的目标性
这种目标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具体,二是可操作。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制定出一个个具体的单元目标,如,阅读目标,基础目标,写作目标等。每一个大的单元目标又可以细化为一个个更小的目标,如阅读目标就可以再按文体细化,也可按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目标进行细化。每一个最小化的目标都应该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让学生学有根据,学到方法。让他们觉得有法(方法)可依,依法(方法)有得。有所收获,看到劳动的具体成果,自会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二、有序的层次性
一篇课文,要求学生掌握或运用的能力层级是多方面的,教学中应该有一个层次。总体来说,一篇课文大体上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教学的层次:(1)基础知识,(2)思想内容,(3)道德情感,(4)美感鉴赏,(5)与生活或现实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应教会学生学习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概括内容,体验情感,认识美丑,联系生活发表自已的认识。这里掌握基础是前提,概括内容是根本。后三项则是鉴赏,是发现,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体现主体的舞台,也是创造的园地,是思想与灵魂得以升华与净化的心理历程,是学生产生自主学习内动力的关键之所在。
三、合理的教学顺序
教学顺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堂结构顺序,一是课文本身的顺序。我把前者称为教学顺序,后者称为作品的创作顺序。创作顺序体现的是作者写作该文的思维顺序或为表达需要而特意安排的顺序——具体体现为作者的思路。很多时候创作顺序并不适合教学顺序,一种合适的教学顺序至少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适合于高中学生认知思维顺序,(2)适合于教学的要求,(3)有利于突出教学重难点,达到教学目的。事实上,正如一个题目解题时有一个入题点一样,一篇课文或一堂课也有一个入课点,选准这个入课点就找到了一个合理教学顺序的起点,然后再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以下步骤,学生听起来就会了然于胸,教师讲起来也会轻松自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大可不必完全依赖于课文原文的顺序。如穆旦的诗歌《赞美》,教学中我们可设计这样三个问题(1)本文赞美的是什么?(答案可能有多种,这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充分展示个性的一个环节)(2)这种赞美是通过什么具体形象来表现的?农夫形象。这恰好是诗歌第二和第三诗节的内容。(3)象农夫这样的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什么样的状况之中呢?这又是诗歌第一和第四节的内容。这三个问题既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顺序,又将课文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情况下打破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以后学生学习类似篇目提供一个方法上的借鉴,也是学生产生自主学习内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实大多数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篇目,题目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入课点,这里不一一细谈。
四、恰当的教学语言
语文课上的教学用语是一个集书面语和口语于一体的杂合体。课堂语言太通俗,有失典雅和严肃,过于书面化又有失鲜活和灵动。很多教师课堂内容、课堂结构、课堂技巧都异常精彩,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课堂用语的选用不够适当。实际上,课堂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与其它场合的用语有着天壤之别,主要表现在课堂用语既要或精确严肃、或生动形象、或清楚明白地传递信息,以理服人,又要或欢快、或激昂、或悲伤、或深沉饱含情感地以情动人,更要适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以及认知水平,还要具有启发性、诱导性,充满关心和平等,实在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一堂课45分钟,不同阶段学生的心态、注意力情况都不会完全一致,作为教师还得因势利导,根椐课堂情况随时改变教学用语,改变语气、语调,以调整学生注意力或适应当时学生的需要。总之,通俗、幽默的教学语言使课堂妙趣横生;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准确生动、清楚明白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思维严密;表述简洁、激情飞扬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悲喜交加;富有启发性、民主性、关怀性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心态平和、思路开阔、通情达理。教学中切忌呆板、平泛、一成不变的用语,这样的课堂只能永远充满压抑和平庸。恰当的教学语言正好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极不可少的因素。
总之语文的自主学习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各有千秋,但以上几点在教学实践中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作者联通:553200贵州省赫章县民族中学)
一、 明确的目标性
这种目标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具体,二是可操作。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制定出一个个具体的单元目标,如,阅读目标,基础目标,写作目标等。每一个大的单元目标又可以细化为一个个更小的目标,如阅读目标就可以再按文体细化,也可按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目标进行细化。每一个最小化的目标都应该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让学生学有根据,学到方法。让他们觉得有法(方法)可依,依法(方法)有得。有所收获,看到劳动的具体成果,自会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二、有序的层次性
一篇课文,要求学生掌握或运用的能力层级是多方面的,教学中应该有一个层次。总体来说,一篇课文大体上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教学的层次:(1)基础知识,(2)思想内容,(3)道德情感,(4)美感鉴赏,(5)与生活或现实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应教会学生学习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概括内容,体验情感,认识美丑,联系生活发表自已的认识。这里掌握基础是前提,概括内容是根本。后三项则是鉴赏,是发现,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体现主体的舞台,也是创造的园地,是思想与灵魂得以升华与净化的心理历程,是学生产生自主学习内动力的关键之所在。
三、合理的教学顺序
教学顺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堂结构顺序,一是课文本身的顺序。我把前者称为教学顺序,后者称为作品的创作顺序。创作顺序体现的是作者写作该文的思维顺序或为表达需要而特意安排的顺序——具体体现为作者的思路。很多时候创作顺序并不适合教学顺序,一种合适的教学顺序至少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适合于高中学生认知思维顺序,(2)适合于教学的要求,(3)有利于突出教学重难点,达到教学目的。事实上,正如一个题目解题时有一个入题点一样,一篇课文或一堂课也有一个入课点,选准这个入课点就找到了一个合理教学顺序的起点,然后再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以下步骤,学生听起来就会了然于胸,教师讲起来也会轻松自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大可不必完全依赖于课文原文的顺序。如穆旦的诗歌《赞美》,教学中我们可设计这样三个问题(1)本文赞美的是什么?(答案可能有多种,这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充分展示个性的一个环节)(2)这种赞美是通过什么具体形象来表现的?农夫形象。这恰好是诗歌第二和第三诗节的内容。(3)象农夫这样的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什么样的状况之中呢?这又是诗歌第一和第四节的内容。这三个问题既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顺序,又将课文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情况下打破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以后学生学习类似篇目提供一个方法上的借鉴,也是学生产生自主学习内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实大多数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篇目,题目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入课点,这里不一一细谈。
四、恰当的教学语言
语文课上的教学用语是一个集书面语和口语于一体的杂合体。课堂语言太通俗,有失典雅和严肃,过于书面化又有失鲜活和灵动。很多教师课堂内容、课堂结构、课堂技巧都异常精彩,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课堂用语的选用不够适当。实际上,课堂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与其它场合的用语有着天壤之别,主要表现在课堂用语既要或精确严肃、或生动形象、或清楚明白地传递信息,以理服人,又要或欢快、或激昂、或悲伤、或深沉饱含情感地以情动人,更要适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以及认知水平,还要具有启发性、诱导性,充满关心和平等,实在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一堂课45分钟,不同阶段学生的心态、注意力情况都不会完全一致,作为教师还得因势利导,根椐课堂情况随时改变教学用语,改变语气、语调,以调整学生注意力或适应当时学生的需要。总之,通俗、幽默的教学语言使课堂妙趣横生;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准确生动、清楚明白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思维严密;表述简洁、激情飞扬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悲喜交加;富有启发性、民主性、关怀性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心态平和、思路开阔、通情达理。教学中切忌呆板、平泛、一成不变的用语,这样的课堂只能永远充满压抑和平庸。恰当的教学语言正好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极不可少的因素。
总之语文的自主学习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各有千秋,但以上几点在教学实践中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作者联通:553200贵州省赫章县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