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国考”轶事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m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加试“体育”
  
  开国皇帝朱元璋马上得天下,选拔人才注重全才,规定乡试、会试的第三场进行面试,主要考骑马、射箭和书法。骑马和射箭都属于体育的范畴。骑马,观其策马扬鞭、飞驰奔跑的敏捷性;射箭,观其有的放矢的准确程度。加试“体育”,使书生们普遍重视锻炼身体,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死读书。
  
  二、严格保密
  
  在明朝,科举是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因此考试的保密制度非常严格。举人黎明进入考场,朝廷派兵监守,一个举人一个兵。试卷上不准自叙门阀、地位和出身,试卷的命题、印刷、保管、密封、誊录、批改每个环节都由不同的人担任。特别是誊录的环节,誊录的官员用朱笔把考生的试卷重新誊写一遍,以防止批改卷子的人根据笔迹和卷上做的记号来做弊。这是近现代的人们也做不到的。
  
  三、出题过偏坐了监
  
  永乐七年,侍讲邹缉、左春坊徐善述为考试官。御史弹劾考试题目《孟子·节文》、《尚书·洪范·九畴》等出题过偏,有失公正,邹缉等人竟然被下狱治罪。
  
  四、老乡反而吃了亏
  
  永乐十三年,开始在北京举行会试。修撰梁潜、王洪为考试官。初次拆卷,得知陈循是第一名。梁潜因为陈循是自己的老乡,怕人家议论,就把他改为了第二名,让洪英得了第一名。陈循岂不冤哉?
  
  五、皇帝为状元改名
  
  永乐十六年,经过殿试,李马名列榜首,考中状元。永乐皇帝觉得李马名字太俗,给他改名为李骐。你别说,这名字改得還真不错。
  
  六、考场上的意外
  
  正统三年,顺天府乡试时,第一场时考场发生了火灾,试卷烧毁了一部分。皇帝下诏,又让重新考试了一次。景泰二年进行殿试的时候,考生王越的试卷竟让大风给刮跑了,最后也让他补考了一次。
  
  七、多嘴丢功名
  
  唐寅就是唐伯虎,于弘治十二年参加会试和殿试。詹事府礼部右侍郎程敏政是考试官之一。程敏政有个门人叫徐经,从程敏政家人处探到策问的题目,并告诉了好朋友唐寅。唐寅是个爱多嘴的人,考前就夸口说必能考中上等,结果被人举报,经过调查属实,朝廷将程敏政撤职,徐经和唐寅都让去地方上当了小吏,断送了大好前程。
  
  八、迟到了未必不是好事
  
  嘉靖十一年,又到会试和殿试之年。事前,礼部尚书夏言上疏,要正文体,皇帝也同意了。殿试那天,考前仪制司约束申明,传达皇帝的意思。考生林大钦迟到了,没听到,起承转合仍不用对偶句。吏部尚书汪鋐看到他的考卷与众不同,感到奇怪,给大学士张孚敬看,定为了第三名。上报给皇帝,不料皇帝也非常喜欢,忘掉了正文体的事儿,把林大钦定为第一名。
  
  九、主考官死在了考场上
  
  嘉靖二十三年,礼部尚书张潮担任主考。他老人家带病坚持工作,竟病死在考场上。■
其他文献
一、朋友来了有好酒    1943年6月的一个夜晚,陈纳德飞虎队数架螺旋桨轰炸机从湖南衡阳机场升空,箭指武汉日伪军事基地。返航途中,大约在岳阳上空,其中一架轰炸机突发机械故障,像断线的风筝,漂浮到醴陵县泗汾乡上空,雷雨中迫降在陈家垅村的一块水田里。  歪躺着的飞机“嗯啦嗯啦”痛苦地哼了个通晚,四周农舍的人们不知“今夜外头发生什么事情”,盼着天亮冲出去看个究竟。  第二天一早,一群人围了上去,发现三
期刊
中共“一大”最年轻的代表、19岁的少年才俊刘仁静是李大钊的得意门生,遗憾的是,刘仁静后来接受了托洛茨基的思想,成为一名托派,继而又倒向国民党,倒向了三青团。  上海解放后,刘仁静向中共中央自请处分。后改名刘亦宇,被安排在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从事翻译工作。   “文革”中,刘仁静被公安部以“反革命”罪逮捕,关进秦城监狱。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刘仁静被从秦城监狱释放。不过,有关部门不敢把他放回家,怕革命群众仍
期刊
1949年,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举行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发出警世之音:“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刘青山、张子善不幸被言中。    一、在拿枪的敌人面前,刘青山、张子善不愧英雄的称号    刘青山,36岁,历任冀中任河县县委书记、八地委组织部长、
期刊
严格地说,毛泽东是中共的第八任领袖,但却是第一位成熟的领袖。  此前的七位分别是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陈绍禹)、博古(秦邦宪)和张闻天。历经上述七位领导人的“一右三左”的严重错误路线之后,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为中共第八任领袖,从此中国革命才一步步从胜利走向胜利。  综观毛泽东的早年历史,在三次“左倾路线”期间,他受到的各种处分共有20多次,其中大的处分有三次。   第一次:1927年1
期刊
1931年6月25日清晨,内蒙古兴安屯垦区东北军的第三团抓住了四个可疑的人,经审问,他们中两个是日本人,一个是白俄翻译,另一个是蒙古人,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弱国无外交,团长关玉衡决定不把日本间谍上交,秘密处决……    一、弱国无外交,关玉衡决定不把日本间谍上交,秘密处决     1931年6月25日清晨,内蒙古兴安屯垦区东北军的第三团防地突然闯进了四个可疑的人,他们骑着马,左顾右看,有一个
期刊
这里记录的,是那些从边远山区来到城市谋生的农民,他们处于城市的底层。人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就像一块试金石,照见各种人心。一些人对他们视而不见或不屑一顾;一些人则对他们蔑视或厌恶;有学问的人把他们作为“边缘人”进行研究;有良心的人对他们施以怜悯和同情;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对他们加以关注并试图理解……无论城市怎样看待和对待他们,他们都从容地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中,创造着自己的生活。    一、 从“川军”入黔到“
期刊
周素园,名培艺,贵州毕节人,清末秀才。1910年,周素园加入同盟会,参与领导贵州辛亥革命,11月3日,陆军学生起义,贵州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周素园被推定为七位枢密员之一,后又被军政府推为行政总理(主办全省民事)、云贵川总司令部秘书长、政务厅长和省政府秘书长等要职。不久,由于贵州军政府被滇黔军阀勾结推翻,周素园便流亡京、汉、沪、渝等地。这期间,他先后任北京参政院秘书,西北边防军司令部秘书、定黔军总
期刊
一、“木匠说”     1942年,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文艺写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作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二、“不必非入大学不可”     这倒不是说,他自己没有上过大学就不主张别人上大学,他说的是“不必非入大学”。  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
期刊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执掌刑罚的官员(相当于大理寺卿),叫李离。李离执法如山,为人刚直不阿,只认理不认人。他断案如神,破了不少大案、奇案,深得晋文公的赏识和喜爱。   李离行事一向谨慎小心,尤其是对人命关天的案子,他更是慎之又慎,唯恐冤枉了一个好人。尽管这样,但还是百密一疏。有一次,李离在审理一桩杀人案时,由于对下属提供的证据缺乏考证,结果致使一人冤死。半年后,当他再次审阅这宗案卷时,才发现自己犯了
期刊
历史上,很多专业刺客搞“斩首行动”,轰轰烈烈开始,凄凄惨惨结束,如荆轲、高渐离,空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和后人的浩叹。然而,也有一些非职业杀手在“斩首行动”中一剑封喉,让历史为之一颤,也让读史人目瞪口呆。   东汉初年的子密,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非职业杀手。     一、时势造英雄    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姓江山。可惜,他夺位有法,治国无方,刚建立的新朝成为一块肥肉,天下英雄,虎视眈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