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听到有的思品课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问题我都讲了好几遍,可学生还是理解不透,不知是怎么回事……”。究其原因,这固然与教师的“讲”不无关系,但笔者认为,这与学生没有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更有直接关系。
什么是积极心态?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情绪表现为两种姿势:一种是积极姿势,当人的情绪处于这种姿势时,人的各方面机能就会处于亢奋状态;另一种是消极姿势,当人的情绪处于这种姿势时,人的各方面机能就会处于抑制状态,不利于接受新事物,接受学习的进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正是基于这一心理学原理而提出的。
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消极心态,主要原因是有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面孔冷冰冰——无情;教学内容干巴巴——无味;教学方法孤单单——无趣;教学理论脱实际——无信,进而导致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教育教学质量自然无法保证。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思品课教师应如何培养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是建构学生积极心态的前提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要建构学生积极的心态,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挖掘其潜能,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观。为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克服下列错误的观念与做法:一是无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自导自演,把学生纯粹当“观众”;二是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现实状态的评价,而忽视学生潜在发展的可能性;三是无视学生的差异性。
(二)民主平等的教学观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互动过程。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摈弃主宰一切的观念,树立起民主平等的教学观。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努力创设民主、积极、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的魅力,进而勇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感受到教师热切的希望,进而体验成功的愉悦。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教师都不可羞辱学生,更不得体罚学生。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建构学生积极心态的主渠道
(一)激情取信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要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就必须使学生“亲其师”,为此,思品课教师应努力塑造可亲、可敬、可信的人格形象,以激发学生情感,取信学生。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注意塑造自己:首先,真诚的微笑——可亲。课堂上教师真诚的微笑,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与殷切的期望,从而自觉愉快地学习。真诚的微笑又会给学生以莫大的鼓励和鞭策,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优良的素质——可敬。教师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会让学生产生敬佩之情而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经常为自己充电,以开放的态度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第三,道理讲透——可信。理论脱离实际,或对具体实际问题含糊其辞,观点不鲜明,语言表达无层次,都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危机,从而导致对思想品德课的消极心态。
(二)激趣搞活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内在动力,能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强烈愿望。
首先,利用直观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更灵活、更广泛地进行直观教学,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运用幽默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进而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趣”与“活”是统一的,无“趣”则不“活”,不“活”则无“趣”。
(三)创新设计
课堂教学是启发、培养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它通过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课标为根本,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不断充实新知识、新信息,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而形成知识网络;其次,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开拓新境,能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个性化教学艺术是建构学生积极心态的重要方式
(一)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功能
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功能,用语言的力量“统治”课堂。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逻辑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灵活性、主动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语言感召力,才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结合教材讲幽默故事或幽默语言,让学生多笑一笑,易活跃课堂气氛;穿插学生熟悉的歌曲、歌词,易接近学生,引起共鸣;恰倒好处地运用俗语民谣,听来自然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像故事一般地叙述,易抓住人心;用诗朗诵或诗一般的语言,易给人以激情和遐想;运用高度概括的名言警句,易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运用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易产生强大的冲击力。
(二)设置疑问,激发思维
在教学中,很多古人的经验值得借鉴,能够给我们以启示。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之重要性。要使教学发挥出学生的积极心态,设置疑问是极为有效的方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这样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在设置疑问上下一番工夫。首先,要善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急于去究源探底;其次,要多角度设问,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第三,提问要新奇;第四,提问要选准切入点;最后,提问要适度。课堂设问要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知识实际、能力实际,使学生可望又可及,恰倒好处,切不可拔高,这样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也就易激发出积极的心态。
(三)问题设置要精妙,要有教育品位
问题设计精妙又有价值,如投石激水,对活跃气氛、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心态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高度又有坡度。问题精妙能很快地使学生兴奋起来,激活思维;而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又可激发思考,引发争鸣。这样的提问,既紧扣学生的心弦,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
什么是积极心态?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情绪表现为两种姿势:一种是积极姿势,当人的情绪处于这种姿势时,人的各方面机能就会处于亢奋状态;另一种是消极姿势,当人的情绪处于这种姿势时,人的各方面机能就会处于抑制状态,不利于接受新事物,接受学习的进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正是基于这一心理学原理而提出的。
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消极心态,主要原因是有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面孔冷冰冰——无情;教学内容干巴巴——无味;教学方法孤单单——无趣;教学理论脱实际——无信,进而导致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教育教学质量自然无法保证。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思品课教师应如何培养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是建构学生积极心态的前提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要建构学生积极的心态,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挖掘其潜能,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观。为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克服下列错误的观念与做法:一是无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自导自演,把学生纯粹当“观众”;二是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现实状态的评价,而忽视学生潜在发展的可能性;三是无视学生的差异性。
(二)民主平等的教学观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互动过程。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摈弃主宰一切的观念,树立起民主平等的教学观。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努力创设民主、积极、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的魅力,进而勇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感受到教师热切的希望,进而体验成功的愉悦。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教师都不可羞辱学生,更不得体罚学生。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建构学生积极心态的主渠道
(一)激情取信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要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就必须使学生“亲其师”,为此,思品课教师应努力塑造可亲、可敬、可信的人格形象,以激发学生情感,取信学生。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注意塑造自己:首先,真诚的微笑——可亲。课堂上教师真诚的微笑,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与殷切的期望,从而自觉愉快地学习。真诚的微笑又会给学生以莫大的鼓励和鞭策,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优良的素质——可敬。教师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会让学生产生敬佩之情而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经常为自己充电,以开放的态度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第三,道理讲透——可信。理论脱离实际,或对具体实际问题含糊其辞,观点不鲜明,语言表达无层次,都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危机,从而导致对思想品德课的消极心态。
(二)激趣搞活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内在动力,能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强烈愿望。
首先,利用直观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更灵活、更广泛地进行直观教学,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运用幽默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进而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趣”与“活”是统一的,无“趣”则不“活”,不“活”则无“趣”。
(三)创新设计
课堂教学是启发、培养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它通过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课标为根本,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不断充实新知识、新信息,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而形成知识网络;其次,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开拓新境,能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个性化教学艺术是建构学生积极心态的重要方式
(一)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功能
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功能,用语言的力量“统治”课堂。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逻辑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灵活性、主动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语言感召力,才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结合教材讲幽默故事或幽默语言,让学生多笑一笑,易活跃课堂气氛;穿插学生熟悉的歌曲、歌词,易接近学生,引起共鸣;恰倒好处地运用俗语民谣,听来自然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像故事一般地叙述,易抓住人心;用诗朗诵或诗一般的语言,易给人以激情和遐想;运用高度概括的名言警句,易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运用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易产生强大的冲击力。
(二)设置疑问,激发思维
在教学中,很多古人的经验值得借鉴,能够给我们以启示。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之重要性。要使教学发挥出学生的积极心态,设置疑问是极为有效的方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这样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在设置疑问上下一番工夫。首先,要善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急于去究源探底;其次,要多角度设问,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第三,提问要新奇;第四,提问要选准切入点;最后,提问要适度。课堂设问要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知识实际、能力实际,使学生可望又可及,恰倒好处,切不可拔高,这样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也就易激发出积极的心态。
(三)问题设置要精妙,要有教育品位
问题设计精妙又有价值,如投石激水,对活跃气氛、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心态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高度又有坡度。问题精妙能很快地使学生兴奋起来,激活思维;而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又可激发思考,引发争鸣。这样的提问,既紧扣学生的心弦,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