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只有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才是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 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48-02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法国教育家卢梭曾明确地讲过:“问题不在于教他们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有爱学习的兴趣。”他把激发兴趣视为传道授业的最高境界。
那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1.以有趣的故事引题,激发乐学情绪。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想听故事的欲望更强,上课伊始,根据课本中的情境图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小故事或启发或引题,这样能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巧妙的故事导人,能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振奋学习精神,使学生产生乐学情绪。
例如,理解加法交换率,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确有一定难度,老师可以对学生说:“现在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学生一听要讲故事,可来劲了,小眼睛都盯着老师看。我便接着说“从前有一只猴子,有一天,它在上午吃了三个桃子,下午吃了四个桃子。第二天它在上午吃了四个桃子,下午吃了三个桃子。它两天吃的桃子一样多吗?”听完故事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上午吃三个,下午吃四个”与“上午吃四个,下午吃三个”,猴子每天吃的桃子总数并没有改变。就这样,同学们在哈哈大笑中加深了对加法交换率的理解。
又如在上《动物聚会》时,老师可以放动物聚会情境图,边叙述“大森林里今天可热闹了!所有的动物都到这里来聚会,看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聊着,小动物们也分别带来了许多好吃的食物。看他们多高兴呀!小动物们七嘴八舌地相互介绍,其中有一些小动物想考考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他们用什么问题考验你们的?”同学们便根据图意纷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故事引题,既有趣,又易懂,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不但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记得牢。
在这样的情景故事引导下,老师不仅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巧妙地完成了课堂教学,更让学生以简单明快的方式,轻松地学会了课堂知识,这不失为教学良策。
2.把课堂变成数学竞技赛场,调动学习自觉性。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明显的争强好胜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采用竞赛等激励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对目标刺激作出迅速反映的水平,从而使有意注意得到加强,思维更加灵敏。而且通过竞赛,加速知识内化,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老师可以通过抢答、对答、夺红旗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竞赛。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练习表内乘除法,提高口算能力,可以一上课就发下事先准备好的小试卷,组织全班进行比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把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同桌互相阅卷,谁做得又快又对,在其试卷上印上一朵“小红花”,全班同学鼓掌表示祝贺。这种方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的口算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
3.在游戏中进行教学,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
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易分散,难持久,理解力差,逻辑思维弱,形象思维强。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组织游戏,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思维在最集中、情绪最高昂的状态下掌握新知识,发展各种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时,老师先喊“请坐在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肩;请坐在教室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等口令,接着,老师再喊“请面朝西的同学坐下,请面朝东的同学坐下,请面朝南的同学坐下,请面朝北的同学坐下”,然后,再让学生做“向南一转”“向西一转”“向东一转”等动作,让学生做好学前的热身运动,先让身体动起来,大脑转起来,情绪高涨起来,这样自然会扫除一切消极、厌学情绪,接下来的课堂学习进行起来,便要高效得多。
再如第三册教材,大部分情境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乘法口诀为知识点,能够熟练运用乘除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目标,每天单调的重复练习,势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是运用快速有效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牢固掌握每个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行为。老师的职责便是找到一个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学习每个数字口诀时,可以根据实际情景来进行教学。如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指,帮助体会每句口诀的涵义。学习4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结合教室内的课桌和课凳来体会,还可以采用找朋友,相对击掌,对口令,摆小棒,分物品,放投影等多种方法进行口诀的记忆及运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既激发了智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通过游戏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便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并牢牢巩固了课堂知识。
4.以“质疑”“问难”的方式啟发学生发散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脑力劳动中的成功乐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后的满足感、愉悦感。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采用“质疑”“问难”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有的应用题,学生很容易将乘法和除法混淆起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学时先让学生认真阅读例题,弄清题目的条件、问题,再提出一系列有关问题让学生从中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激发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盘算,磨1750千克小麦,须要几小时?”不少学生列出1750÷(250÷5)。交换答案时,有个学生大胆质疑:“为什么要先求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不先求它,行吗?”我顺势将题目抛给学生:“你们以为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发散思维,头脑火花竟相绽放。有的提出可以先求1750千克里有几个250千克,再求需要几小时,即5×(1750÷250);也有的提出可以先求磨每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再求磨1750千克需要几小时,即5÷250×1750。
疑是头脑的启发剂,老师要营造良好的质疑气氛,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散思维,这样才能在质疑、问难中常思考、常进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其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和激发起来,求知欲望便会高涨。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他们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 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48-02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法国教育家卢梭曾明确地讲过:“问题不在于教他们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有爱学习的兴趣。”他把激发兴趣视为传道授业的最高境界。
那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1.以有趣的故事引题,激发乐学情绪。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想听故事的欲望更强,上课伊始,根据课本中的情境图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小故事或启发或引题,这样能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巧妙的故事导人,能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振奋学习精神,使学生产生乐学情绪。
例如,理解加法交换率,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确有一定难度,老师可以对学生说:“现在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学生一听要讲故事,可来劲了,小眼睛都盯着老师看。我便接着说“从前有一只猴子,有一天,它在上午吃了三个桃子,下午吃了四个桃子。第二天它在上午吃了四个桃子,下午吃了三个桃子。它两天吃的桃子一样多吗?”听完故事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上午吃三个,下午吃四个”与“上午吃四个,下午吃三个”,猴子每天吃的桃子总数并没有改变。就这样,同学们在哈哈大笑中加深了对加法交换率的理解。
又如在上《动物聚会》时,老师可以放动物聚会情境图,边叙述“大森林里今天可热闹了!所有的动物都到这里来聚会,看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聊着,小动物们也分别带来了许多好吃的食物。看他们多高兴呀!小动物们七嘴八舌地相互介绍,其中有一些小动物想考考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他们用什么问题考验你们的?”同学们便根据图意纷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故事引题,既有趣,又易懂,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不但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记得牢。
在这样的情景故事引导下,老师不仅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巧妙地完成了课堂教学,更让学生以简单明快的方式,轻松地学会了课堂知识,这不失为教学良策。
2.把课堂变成数学竞技赛场,调动学习自觉性。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明显的争强好胜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采用竞赛等激励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对目标刺激作出迅速反映的水平,从而使有意注意得到加强,思维更加灵敏。而且通过竞赛,加速知识内化,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老师可以通过抢答、对答、夺红旗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竞赛。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练习表内乘除法,提高口算能力,可以一上课就发下事先准备好的小试卷,组织全班进行比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把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同桌互相阅卷,谁做得又快又对,在其试卷上印上一朵“小红花”,全班同学鼓掌表示祝贺。这种方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的口算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
3.在游戏中进行教学,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
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易分散,难持久,理解力差,逻辑思维弱,形象思维强。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组织游戏,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思维在最集中、情绪最高昂的状态下掌握新知识,发展各种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时,老师先喊“请坐在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肩;请坐在教室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等口令,接着,老师再喊“请面朝西的同学坐下,请面朝东的同学坐下,请面朝南的同学坐下,请面朝北的同学坐下”,然后,再让学生做“向南一转”“向西一转”“向东一转”等动作,让学生做好学前的热身运动,先让身体动起来,大脑转起来,情绪高涨起来,这样自然会扫除一切消极、厌学情绪,接下来的课堂学习进行起来,便要高效得多。
再如第三册教材,大部分情境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乘法口诀为知识点,能够熟练运用乘除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目标,每天单调的重复练习,势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是运用快速有效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牢固掌握每个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行为。老师的职责便是找到一个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学习每个数字口诀时,可以根据实际情景来进行教学。如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指,帮助体会每句口诀的涵义。学习4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结合教室内的课桌和课凳来体会,还可以采用找朋友,相对击掌,对口令,摆小棒,分物品,放投影等多种方法进行口诀的记忆及运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既激发了智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通过游戏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便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并牢牢巩固了课堂知识。
4.以“质疑”“问难”的方式啟发学生发散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脑力劳动中的成功乐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后的满足感、愉悦感。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采用“质疑”“问难”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有的应用题,学生很容易将乘法和除法混淆起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学时先让学生认真阅读例题,弄清题目的条件、问题,再提出一系列有关问题让学生从中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激发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盘算,磨1750千克小麦,须要几小时?”不少学生列出1750÷(250÷5)。交换答案时,有个学生大胆质疑:“为什么要先求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不先求它,行吗?”我顺势将题目抛给学生:“你们以为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发散思维,头脑火花竟相绽放。有的提出可以先求1750千克里有几个250千克,再求需要几小时,即5×(1750÷250);也有的提出可以先求磨每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再求磨1750千克需要几小时,即5÷250×1750。
疑是头脑的启发剂,老师要营造良好的质疑气氛,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散思维,这样才能在质疑、问难中常思考、常进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其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和激发起来,求知欲望便会高涨。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他们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