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好课如松,以文本价值的智慧开掘与有效利用为“根脉”,以清晰明了的教学线索为课堂“主干”,生长出扎实有效的语文训练丰满的“枝叶”,从而建构出简约而丰厚的语文课堂,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关键词]文本价值 “主干”清晰 “枝叶”丰满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44-01
好课如松,简约而丰满。松,根系坚韧有力,深深扎入泥土,枝干通过它从大地汲取养分;松,外型是简约的,一根笔直的干撑着伞一样的冠。松,又是丰满的,主干挺拔,支干有力多变,针叶丰满浓密。那从干上向外伸展的有力的枝和枝上缀生的浓密的针叶,不就是课堂上在合适处切人的丰厚的语文训练么?
从松的意象悟出建构如松般简约而丰厚的语文课堂的几个要点:
1.把好根脉——文本解读适度到位
课堂的根脉应扎在文本里,扎进语言文字中。教师解读好文本是实施成功教学的前提,是基础;教师解读好文本才能算把好了语文课堂的根脉。文本解读要达到怎样的要求,我想关键在于适度、到位。
笔者认为,对文本解读要经历两个层面:一个是作为普通阅读者来解读文本,
披文人情,细致地品读语言,深入地把握主旨,感受语言美和语言描绘的意境美,
揣摩作者表现了什么,想表现什么。这是普通的鉴赏,这样的阅读要深入,要高于学生的解读;第二个层面,要从教者实施教学的角度来解读文本。
2.理好主干——教学主线简明清晰
解读好文本,确定了教学目标,把握了学生语言发展的生长点,接下来需要的就是给你的教学以一个很好的架构,也就是设计教学的思路和教学的环节。这是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智慧的环节。巧妙的架构能够引人入胜,事半功倍,魅力绽放。笔者认为,语文课尤其是阅读教学课应该有一条明晰的主线。如何设计教学主线,让课的“主干”明晰起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
2.1找“文眼”,即找文章中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许多文本之中都会在不同的地方或显性、或隐性地包含着一些要紧的词语,在题目中的我们也称它为“题眼”,对于人来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你的眼睛可以读懂你的一切。对于一篇文章来说,这“题眼”,这“文眼”就是这篇文章的命脉,把握住关键词,就把握了文章的要旨。由此沙里淘金,把握命脉,理出一条主线,便可能达到“挈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笔者在以下的案例中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设计整合的问题,引领学生一以贯之地触摸文本。
除了把握文中的关键词、通过整合的问题设计教学主线,还可以由文路、课题、习题、插图以及文章的内在逻辑设计教学主线。主线的设计首先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体现了教师与文本对话的深度,是教师对文本的提纲挈领的解读和诠释。教学的主线是整个课堂的“纲”,理出了这个“纲”,通过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才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纲而百目张的效果。
3.长好枝叶——语文训练扎实丰满
语文课程的宗旨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只有“主干”的清晰没有繁茂的“枝叶”,这个教学必然是形影孤单、干瘪无味的,更是没有效果的。在清晰的教学主线框架内要寻找、创设有价值的思维增长点,切人丰厚的语文训练,这样的语文课才具有实效性。这里我仅就如何有效地开展语言表达训练说说我的想法:
我认为表达训练要达到三个境界:第一是想说,第二是有话说,第三要说得好。
想说,训练的话题要能够触动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的思绪。《爷爷的芦笛》“你认为强强是勇敢的强强还是胆小的强强?”“爷爷是狠心的还是慈爱的?”这样的话题跳起了矛盾,激起了学生的思辩。
想说,训练的形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牛郎织女》一文快结束时,我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一对恩爱的夫妻被狠心的王母娘娘头上玉簪划出的天河分离开来,只能隔河相望。故事的结尾未免让人愤恨、遗憾,如果你是这个故事的作者,你会为这个故事设计一个怎样的结尾呢?”学生顿时来了兴趣,纷纷进人了遐想的天地,通过各种妙法让正义战胜了邪恶,让有情人终相厮守,儿童的童贞与善良随着自己编织的完美结局尽情展示。
有话说,要注意训练的话题要能夠与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建立联系,话题有想象的空间、有思维的空间、有诉说的空间。《白鹭》第7自然段以一幅“白鹭晾望图”尽显它的闲适的韵味。最后一句“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这里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一位老师设计这样的话题切入训练:“同学们,你们觉得它是在缭望吗?是的,那么它在晾望什么?不是的,那么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干什么呢?”话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有话说,要使话题与文本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将文本当中吸纳的语言素材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印度洋上生死夜》学完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看过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吗?如果皮埃尔也被评为某个范围的感动人物,请你来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说得好。除了要及时点拨,帮助学生提炼语言,还要适当提供语言的框架,获得语言表达规范的印象,以做到言之有序,清楚流畅。《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在课结束前,我提供“林务官下达这个异想天开的命令,是因为他不知道——”这样的句式,搭建思维和语言表达的框架,学生经过了阅读实践,文本中大量的语言被内化积累,表达自然是丰富流畅的。
说得好,要给学生思维的时间,练笔的时间,拟出表达提纲或内容。《印度洋上生死夜》颁奖词我给学生三到五分钟书面时间准备,因为有时间进行缜密思维、精心组织,语言表达才会出彩。
如松一样的根系绵长,如松一样的简洁有力,如松一般的滋润丰满,美好的课堂需要我们投入情感和智慧,需要我们预设的缜密和生成的机智。好课如松,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汪莹,《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陈国安,《语文教学心理学简稿》,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钟启泉、金正杨、吴国平,《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4]查有粱、傅先蓉,《小学语文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关键词]文本价值 “主干”清晰 “枝叶”丰满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44-01
好课如松,简约而丰满。松,根系坚韧有力,深深扎入泥土,枝干通过它从大地汲取养分;松,外型是简约的,一根笔直的干撑着伞一样的冠。松,又是丰满的,主干挺拔,支干有力多变,针叶丰满浓密。那从干上向外伸展的有力的枝和枝上缀生的浓密的针叶,不就是课堂上在合适处切人的丰厚的语文训练么?
从松的意象悟出建构如松般简约而丰厚的语文课堂的几个要点:
1.把好根脉——文本解读适度到位
课堂的根脉应扎在文本里,扎进语言文字中。教师解读好文本是实施成功教学的前提,是基础;教师解读好文本才能算把好了语文课堂的根脉。文本解读要达到怎样的要求,我想关键在于适度、到位。
笔者认为,对文本解读要经历两个层面:一个是作为普通阅读者来解读文本,
披文人情,细致地品读语言,深入地把握主旨,感受语言美和语言描绘的意境美,
揣摩作者表现了什么,想表现什么。这是普通的鉴赏,这样的阅读要深入,要高于学生的解读;第二个层面,要从教者实施教学的角度来解读文本。
2.理好主干——教学主线简明清晰
解读好文本,确定了教学目标,把握了学生语言发展的生长点,接下来需要的就是给你的教学以一个很好的架构,也就是设计教学的思路和教学的环节。这是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智慧的环节。巧妙的架构能够引人入胜,事半功倍,魅力绽放。笔者认为,语文课尤其是阅读教学课应该有一条明晰的主线。如何设计教学主线,让课的“主干”明晰起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
2.1找“文眼”,即找文章中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许多文本之中都会在不同的地方或显性、或隐性地包含着一些要紧的词语,在题目中的我们也称它为“题眼”,对于人来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你的眼睛可以读懂你的一切。对于一篇文章来说,这“题眼”,这“文眼”就是这篇文章的命脉,把握住关键词,就把握了文章的要旨。由此沙里淘金,把握命脉,理出一条主线,便可能达到“挈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笔者在以下的案例中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设计整合的问题,引领学生一以贯之地触摸文本。
除了把握文中的关键词、通过整合的问题设计教学主线,还可以由文路、课题、习题、插图以及文章的内在逻辑设计教学主线。主线的设计首先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体现了教师与文本对话的深度,是教师对文本的提纲挈领的解读和诠释。教学的主线是整个课堂的“纲”,理出了这个“纲”,通过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才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纲而百目张的效果。
3.长好枝叶——语文训练扎实丰满
语文课程的宗旨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只有“主干”的清晰没有繁茂的“枝叶”,这个教学必然是形影孤单、干瘪无味的,更是没有效果的。在清晰的教学主线框架内要寻找、创设有价值的思维增长点,切人丰厚的语文训练,这样的语文课才具有实效性。这里我仅就如何有效地开展语言表达训练说说我的想法:
我认为表达训练要达到三个境界:第一是想说,第二是有话说,第三要说得好。
想说,训练的话题要能够触动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的思绪。《爷爷的芦笛》“你认为强强是勇敢的强强还是胆小的强强?”“爷爷是狠心的还是慈爱的?”这样的话题跳起了矛盾,激起了学生的思辩。
想说,训练的形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牛郎织女》一文快结束时,我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一对恩爱的夫妻被狠心的王母娘娘头上玉簪划出的天河分离开来,只能隔河相望。故事的结尾未免让人愤恨、遗憾,如果你是这个故事的作者,你会为这个故事设计一个怎样的结尾呢?”学生顿时来了兴趣,纷纷进人了遐想的天地,通过各种妙法让正义战胜了邪恶,让有情人终相厮守,儿童的童贞与善良随着自己编织的完美结局尽情展示。
有话说,要注意训练的话题要能夠与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建立联系,话题有想象的空间、有思维的空间、有诉说的空间。《白鹭》第7自然段以一幅“白鹭晾望图”尽显它的闲适的韵味。最后一句“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这里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一位老师设计这样的话题切入训练:“同学们,你们觉得它是在缭望吗?是的,那么它在晾望什么?不是的,那么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干什么呢?”话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有话说,要使话题与文本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将文本当中吸纳的语言素材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印度洋上生死夜》学完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看过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吗?如果皮埃尔也被评为某个范围的感动人物,请你来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说得好。除了要及时点拨,帮助学生提炼语言,还要适当提供语言的框架,获得语言表达规范的印象,以做到言之有序,清楚流畅。《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在课结束前,我提供“林务官下达这个异想天开的命令,是因为他不知道——”这样的句式,搭建思维和语言表达的框架,学生经过了阅读实践,文本中大量的语言被内化积累,表达自然是丰富流畅的。
说得好,要给学生思维的时间,练笔的时间,拟出表达提纲或内容。《印度洋上生死夜》颁奖词我给学生三到五分钟书面时间准备,因为有时间进行缜密思维、精心组织,语言表达才会出彩。
如松一样的根系绵长,如松一样的简洁有力,如松一般的滋润丰满,美好的课堂需要我们投入情感和智慧,需要我们预设的缜密和生成的机智。好课如松,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汪莹,《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陈国安,《语文教学心理学简稿》,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钟启泉、金正杨、吴国平,《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4]查有粱、傅先蓉,《小学语文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