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摘要】光毒性接触性皮炎是在接触光感物质和日光照射的局部皮肤呈光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日晒伤样损害。无花果叶含补骨脂素,为脂溶性光敏物,皮肤吸收无花果叶的补骨脂素后,可产生光化学反应导致光毒性接触性皮炎。
【关键词】皮炎;接触性;光毒性; 无花果
临床资料
患者为兄妹俩,女5岁、男7岁,主因双手、前臂皮肤红肿伴瘙痒3天,于2013年8月来我院就诊。就诊前5天,患者因双手及前臂丘疹、脱屑、瘙痒,其家长寻求偏方,行'无花果的叶子'煎液泡手2日,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等,第1日为雨天,第2日日晒后傍晚时双手均出现红斑,呈日晒伤表现,无肿胀、水疱,于第3日晨起时双手及前臂红斑,肿胀明显,红斑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水疱,部分融合成片,胀痛明显,并有明显渗出,伴瘙痒。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及光感性过敏病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手及前臂暴露部位见散在、大小不等的斑片,呈暗红色,边界清,伴明显大小不等水疱及渗液;余各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女患血常规示:白细胞13.4*10~9/L、中性细胞数9.86*10~9/L、中性细胞比率73.41%、生化全套:磷酸肌酸激酶1199.5u/l,余项目及尿常规结果均正常。男患白细胞略偏高,余检验结果均正常。诊断为光毒性接触性皮炎(无花果叶煎液引起)。治疗上给予西替利嗪、赛庚啶、地塞米松针5mg并递减、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及头孢克肟治疗,大疱抽吸后连同红肿处用0.1%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每次30分钟,湿敷后倍他米松新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涂患处,每日3-4次。经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治疗9天后,皮损愈合,新生皮肤粉嫩,无疤痕形成,轻度色素沉着。3个月后用无花果叶汁行光斑贴试验阳性,呈日晒伤型。
讨论
无花果系桑科榕属植物,又名蜜果、隐花果、名目果、天仙果,其果、叶、根均可入药。《本草纲目》"甘微辛,有小毒"。《本草汇言》无花果叶含补骨脂素,为脂溶性光敏物[1],皮肤吸收无花果叶的补骨脂素后,由于光动力学作用而发生能量传递,与DNA结合有关,亦有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的参与,产生光化学反应导致光毒性接触性皮炎[2]。
光毒性接触性皮炎是在接触光感物质和日光照射的局部皮肤呈光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日晒伤样损害,伴有或不伴有瘙痒,一般发病急、病程短,消退快。应注意与光变态反应相区别,光变态反应只发生在少数过去已致敏的患者,有致敏期,低浓度即可引起反应,但较少发生在首次接触后。同时可从临床表现、病程、病理变化等方面相鉴别。该两例患者存在如下特点:1、有明确的光敏物质接触史(无花果叶煎液浸泡);2、明确的日晒史;3、发病前无致敏期;4、仅局限于日晒部位发病;5、既往无药物及光敏感史;6、以日晒伤为典型表现,且皮损典型、光斑贴试验阳性,故诊断明确。在治疗方面,内用药以止痒、脱敏为主,外用疗法需根据皮损情况,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此病例提示我们,作为预防,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应避免接触光敏物质及长时间日晒,不慎接触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将光敏物洗去。同时,在医学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广大患者在使用偏方前应先咨询专科医生,后决定是否可以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孟正木,王俏先,纪江,等.无花果叶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27 (4): 202-204.
[2]郝伟丽. 无花果叶煎液致光毒性接触性皮炎二例【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5(1):54-55.
【摘要】光毒性接触性皮炎是在接触光感物质和日光照射的局部皮肤呈光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日晒伤样损害。无花果叶含补骨脂素,为脂溶性光敏物,皮肤吸收无花果叶的补骨脂素后,可产生光化学反应导致光毒性接触性皮炎。
【关键词】皮炎;接触性;光毒性; 无花果
临床资料
患者为兄妹俩,女5岁、男7岁,主因双手、前臂皮肤红肿伴瘙痒3天,于2013年8月来我院就诊。就诊前5天,患者因双手及前臂丘疹、脱屑、瘙痒,其家长寻求偏方,行'无花果的叶子'煎液泡手2日,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等,第1日为雨天,第2日日晒后傍晚时双手均出现红斑,呈日晒伤表现,无肿胀、水疱,于第3日晨起时双手及前臂红斑,肿胀明显,红斑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水疱,部分融合成片,胀痛明显,并有明显渗出,伴瘙痒。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及光感性过敏病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手及前臂暴露部位见散在、大小不等的斑片,呈暗红色,边界清,伴明显大小不等水疱及渗液;余各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女患血常规示:白细胞13.4*10~9/L、中性细胞数9.86*10~9/L、中性细胞比率73.41%、生化全套:磷酸肌酸激酶1199.5u/l,余项目及尿常规结果均正常。男患白细胞略偏高,余检验结果均正常。诊断为光毒性接触性皮炎(无花果叶煎液引起)。治疗上给予西替利嗪、赛庚啶、地塞米松针5mg并递减、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及头孢克肟治疗,大疱抽吸后连同红肿处用0.1%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每次30分钟,湿敷后倍他米松新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涂患处,每日3-4次。经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治疗9天后,皮损愈合,新生皮肤粉嫩,无疤痕形成,轻度色素沉着。3个月后用无花果叶汁行光斑贴试验阳性,呈日晒伤型。
讨论
无花果系桑科榕属植物,又名蜜果、隐花果、名目果、天仙果,其果、叶、根均可入药。《本草纲目》"甘微辛,有小毒"。《本草汇言》无花果叶含补骨脂素,为脂溶性光敏物[1],皮肤吸收无花果叶的补骨脂素后,由于光动力学作用而发生能量传递,与DNA结合有关,亦有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的参与,产生光化学反应导致光毒性接触性皮炎[2]。
光毒性接触性皮炎是在接触光感物质和日光照射的局部皮肤呈光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日晒伤样损害,伴有或不伴有瘙痒,一般发病急、病程短,消退快。应注意与光变态反应相区别,光变态反应只发生在少数过去已致敏的患者,有致敏期,低浓度即可引起反应,但较少发生在首次接触后。同时可从临床表现、病程、病理变化等方面相鉴别。该两例患者存在如下特点:1、有明确的光敏物质接触史(无花果叶煎液浸泡);2、明确的日晒史;3、发病前无致敏期;4、仅局限于日晒部位发病;5、既往无药物及光敏感史;6、以日晒伤为典型表现,且皮损典型、光斑贴试验阳性,故诊断明确。在治疗方面,内用药以止痒、脱敏为主,外用疗法需根据皮损情况,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此病例提示我们,作为预防,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应避免接触光敏物质及长时间日晒,不慎接触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将光敏物洗去。同时,在医学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广大患者在使用偏方前应先咨询专科医生,后决定是否可以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孟正木,王俏先,纪江,等.无花果叶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27 (4): 202-204.
[2]郝伟丽. 无花果叶煎液致光毒性接触性皮炎二例【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5(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