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芳华” 文工团旧影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2062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驻舟山某部队的“干岛文工团”的女文艺兵正在练基本功。

  大众对“文工团”并不陌生,它指的是军队中 的文艺工作团体。我国文工团的前身可以回 溯到红军时期,1930年前后,红军各级政 治部成立了艺术股。1931年,中央苏区第一个剧团 “八一剧团”成立。1939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成立, 据说这是第一支自称“文工团”的文艺团体。当时, 这种文艺团体更常用的名字是“剧社”唱歌、跳舞、 刷标语、摄影、出报、街头演讲等,都是剧社的工作 之一。
  自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起,部队文工团的节目 开始有了军乐、歌剧、话剧、大小合唱等更为细致和 专业化的分类,文艺形式更加多元化。当时文工团招兵, 可谓“万里挑一”,想成为文工团中的一员,将面临 着各种考核,除了评估身高体型,还考察模仿和表演 能力,唱歌、朗诵、舞蹈都不在话下,以测 试应考者有没有多才多艺的表演潜能。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文工团开始转型。 2004年,全军文艺团体进行了整编,取消 了军区以下的所有表演团体设置。2013年, 时任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创作室主任的唐 栋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经过军队中的数轮精 简,全军在编的文工团成员不过两千多人。
  如今,在文工团成員的旧影面前,仍能 让人对青春的英姿所动容,那些年轻的眼眸 中确有光华。
20世纪70年代,山西农村,一支文艺宣传队在田间为群众演出《智取威虎山》片断“打虎上山”。
  1974年,解放军部队文工团在甘肃平凉为当地的军民演出。
    196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文艺宣传队,在上海军用机场演出。
  1986年,北京,文工团时髦青年。
  197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文工团在琼海县演出。标题
    1950年,华北军区特种兵政治部文工团在表演叠罗汉。
其他文献
电影《无问西东》是最近几年难得的作品。 它可以看成是清华大学的校庆片,尤其是 有关西南联大那一部分,让很多人感动不 已。漏雨的校舍里,学生安静听讲,台下坐着的青 年就有一位杨振宁;日军轰炸,让一些中国最优秀 的青年丢掉书本,投身到飞行训练和空战中。在这 里,个人与家国命运高度融合。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的出版,为我们提供 了更多有关西南联大的第一手资料。郑先生是历史 学家,北大教授,西南联大时
期刊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 谷物、粉面制成的食 品全部统称为“饼”, 煎鸡蛋、鸭蛋也称之为“饼”, 油炸米線也是“饼”。汉饼、 胡饼、蒸饼、汤饼……统统都 是“饼”。其中汤饼的做法很 像今天的刀削面和水煮面片,在 当时,这可是一道著名的宫廷美 食。但也不是非富即贵的才能吃, 要“有风度”地吃上一碗面片, 得有一个附加值:着脸!
期刊
出于生产生活等需要,从古到今人们一直都 有借贷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借方需向贷方 支付一定利息,利息为多少,由双方协商 决定。但是,以稳定经济秩序为出发点,古代官方 通常都有指导性的法定利率。  古代典籍《周礼》中明确记载,3000多年前, 西周的官方市场开始赊贷制,视借贷情况不同收取 不等的利息。一种是普通百姓从官方机构赊买货物 时约好付款日期,如果是用于祭祀事务,赊期不超 过十天,如果是办丧事,赊
期刊
刚刚过去的2017年末,新华社原社长田聪 明先生去世,他几十年前的一些颇有影响 的采访报道,提醒人们中国波澜壮阔的改 革开放,已经四十周年了。他曾在内蒙古生活、工 作过很长时间,担任过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农 牧组长、办公室代主任等职,长期深入当地基层调查、 采访。这些采访、报道,客观生动地反映了改革开 放大潮初起、大幕初开时的景象。也因此,他从新 华社内蒙分社,一步又一步,走上了新华社领导岗位。
期刊
娜拉出走后会怎样?1923年12月,鲁迅 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演讲时,提出这个问 题,并给了他的答案——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但清末民初的一批杰出女性,用她们的实际行 动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她们的名气比不上宋家 姐妹、張家姐妹、林徽因等,但她们是当时新 女性力量的崛起:冲破封建束缚,在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公开进入社会和社交圈,并开始在某 一领域极尽精彩。  鲁迅认为,对娜拉来讲,最要紧的是钱。“自
期刊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的生 活比较单一,衣着也很简朴,通 讯交通也不发达。进入八十年代, 改革开放启航,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上升, 精神生活也多样化:有了“歌舞团”、模 特表演,可以在公园唱卡拉OK,可以看画 展、看体育比赛。电影院里也会播放外国 影片,公共汽车上甚至有了电影宣传海报。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 日益丰富,其精神世界也日益丰富起来。  1986年,在广东省乳源县的瑶
期刊
说起海外的唐人街,美国旧金山是不得 不提的一个地方。这里是近代以来中 国人走向美洲大陆的第一个聚集点, 见证着早期华人经受的曲折、艰辛乃至奴役, 直至今日成为美国多元社会中最富特色的一个 社区的历史。在旧金山,每一个探访者都可以 感受到华人身上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拼搏奋 进的精神品质,正是这种精神引领着华人在海 外扎根繁衍、生生不息。约1878年,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六大会馆的华人 董事。艰难扎根  
期刊
清代的商人群体相当活跃,且对经济发展起 了重要作用。清代后期,因当时世界的商 业环境、政治格局等发生了大变化,外国 来华人数增多,这些洋人看到了不一样的清朝商人。  1844年,英国传教士施美夫在游历广.州时,对 当地商人的印象相当不错,如此叙述:“外国顾客 踏进店铺,店主会携合伙人或伙计,以形形色色的 间候来欢迎,有时会迎上前来握手。”并且,广州 商人的品胜也得到了洋人的美誉,他說,广州店主“会
期刊
在中日甲午战后,大清朝尽管国运式微, 但依旧在重建海军上投入了大量的精 力和财力。由于种种原因,这次海军 重建再没恢复之前的荣光,但也并非全无亮点。 其中,出访南美宣慰华侨,就是晚清海军灰暗 底色上的一抹亮色。成立海军部  甲午战前,清朝海军分北洋、南洋、福建 和广东四部。战后,北洋海军覆没,其余三支 海军虽基本未遭损失,但实力有限,舰船总数 加起来不过50余艘,且大部分比较老旧,难 堪重建大任。
期刊
国藩是清代晚期的能员千吏,作为封建时代 的官员,自有其历史的局限胜。不匡比思想中 还是有环少积极的内容,可供我们今天借鉴 采纳。此外,正如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面对现实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在历史资源中翻捡,也 会给我们带来对当下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勤廉明  在曾国藩看来,为官之道最重要的是“廉”“勤”“明” 三字。“廉”是德行,“勤”是廊也,“明”是素养。 所谓“明”指的是为官要做明白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