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和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并且,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分析和探究的机会。所以,为了满足新课标和现代社会的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出发,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思维 培养
赞可夫曾经说过,不管在哪个科目的教学中都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尽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有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能力和权力,从而有效克服学生盲从的心理,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并且,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置探究活动、实践操作活动,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和探讨:
1、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的教学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所以,教师就要把握好学生的兴趣点和思考点,从教学内容、现实生活和学情出发,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创建生活化的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發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能力。
比如:在《时、分、秒》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秒、分、时的时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总结了有关时分秒的知识,并让学生列举了生活当中的实例。这样的预习任务,不仅帮助学生构建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还加强了学生对时分秒的认知,激发了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为学生播放了视频《时间像小马车》,并让学生猜测播放的时间。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用课件展示了这样几个例子:一秒钟,蜂鸟可以振翅55次;1秒钟,猎豹可以在草原上飞奔28米。而后学生又体验了1分钟自己有多少次心跳,能写几遍自己的名字。这样结合生活实际展示的实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把握。
2、设置探究活动,培养逻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不盲从、质疑、大胆发表意见的品质,又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求异思维,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设计探究活动,给予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问题的钻研和解决中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比如:在《方向与位置》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并为学生展示了一张地图,要求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如何到达地图上的挑花村。学生必须要以先向什么方向走到哪,再向什么方向走到哪的句式回答。在此环节,学生就掌握了设计路线,辨别和指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样的探究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可谓是一举两得。
3、重视实践操作,提升应用能力
实践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好动的性格特点。并且,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的思维会处于兴奋的状态。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重视实践操作的设计,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和分析问题,从而使学生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周长》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周长的涵义,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数学素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一片叶子,并设计了实践活动:将叶子的周长描在纸上。在此环节,学生就明确了周长的概念。紧接着,我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当中的物品,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测量其周长。学生在此活动中就可以感受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经过实践探索、测量和分析,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数学素养和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让学生能够乐学、会学、善学。同时,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且,教师要设置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重视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此外,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数学教学的模式,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健.放飞思维,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之路上走得更远——谈小学数学教育[J].才智,2019(18):141.
[2]王书梅.创新教学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浅析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OL].学周刊,2019(20):117[2019-06-24].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思维 培养
赞可夫曾经说过,不管在哪个科目的教学中都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尽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有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能力和权力,从而有效克服学生盲从的心理,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并且,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置探究活动、实践操作活动,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和探讨:
1、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的教学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所以,教师就要把握好学生的兴趣点和思考点,从教学内容、现实生活和学情出发,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创建生活化的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發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能力。
比如:在《时、分、秒》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秒、分、时的时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总结了有关时分秒的知识,并让学生列举了生活当中的实例。这样的预习任务,不仅帮助学生构建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还加强了学生对时分秒的认知,激发了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为学生播放了视频《时间像小马车》,并让学生猜测播放的时间。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用课件展示了这样几个例子:一秒钟,蜂鸟可以振翅55次;1秒钟,猎豹可以在草原上飞奔28米。而后学生又体验了1分钟自己有多少次心跳,能写几遍自己的名字。这样结合生活实际展示的实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把握。
2、设置探究活动,培养逻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不盲从、质疑、大胆发表意见的品质,又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求异思维,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设计探究活动,给予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问题的钻研和解决中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比如:在《方向与位置》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并为学生展示了一张地图,要求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如何到达地图上的挑花村。学生必须要以先向什么方向走到哪,再向什么方向走到哪的句式回答。在此环节,学生就掌握了设计路线,辨别和指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样的探究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可谓是一举两得。
3、重视实践操作,提升应用能力
实践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好动的性格特点。并且,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的思维会处于兴奋的状态。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重视实践操作的设计,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和分析问题,从而使学生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周长》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周长的涵义,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数学素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一片叶子,并设计了实践活动:将叶子的周长描在纸上。在此环节,学生就明确了周长的概念。紧接着,我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当中的物品,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测量其周长。学生在此活动中就可以感受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经过实践探索、测量和分析,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数学素养和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让学生能够乐学、会学、善学。同时,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且,教师要设置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重视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此外,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数学教学的模式,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健.放飞思维,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之路上走得更远——谈小学数学教育[J].才智,2019(18):141.
[2]王书梅.创新教学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浅析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OL].学周刊,2019(20):117[201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