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钢笔淡彩风景画引入课堂教学,用引导和开启学生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分析、学习美术钢笔淡彩风景画创作的一般规律,指导学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促进学生艺术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文章提出初中钢笔淡彩风景画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艺术创作灵感;把握艺术教学特点,指导学生创作实践;交流艺术创作心得,培育艺术合作精神;强化艺术审美辐射,提高艺术综合能力;展示优秀艺术作品,多元评价体验成功。
关键词:钢笔淡彩;美术教学;风景画教学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美术课不再是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只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构建新的课程教学思路和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在钢笔淡彩画的教学探索中,通过观察、欣赏、学习、讨论、品评和拓展等教学思路与方法,让学生对身边的景物——从我的家乡到我的校园有进一步的了解和全新的认识,将钢笔淡彩风景画引入课堂教学,用引导和开启学生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分析、学习美术钢笔淡彩风景画的一般规律,逐渐增强学生探索美术一般规律的兴趣,指导学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增加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促进学生艺术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其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如下。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家乡是自己生长的地方,生活学习的摇篮,家乡到处曾有自己的足迹和记忆。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丽景色,因为匆匆忙忙,而没有好好地留意观察那熟悉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等景物。
在上钢笔淡彩风景课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自己最熟悉的、最常见的生活小景,如村口、小巷子、池塘边、葵树下、庭院里等等。课前预先让学生分组用手机或者照相机拍摄家乡特色小景,为课堂收集素材。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家乡的风貌,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环境,熟悉“家乡的味道”,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家乡是心灵的港湾,选择描绘家乡美景是会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和学习原动力,积极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会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展示学生个人魅力的舞台,同时也可以点燃学生创新能力的火花。
另外,教师让学生通过电脑和手机去查找优秀的钢笔淡彩风景画作品,查找一到两名钢笔淡彩风景画名家,及其代表作,每件作品的大小、创作的时间、艺术表现力、技巧技法、创作的时代背景等,请用简短的文字来阐述表达自己对其作品的评价与看法。
二、把握艺术教学特点,指导学生创作实践
在课堂教学,针对钢笔淡彩风景画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问题,采用合理的学法指导,让学生能更认真地听讲、针对性地观察、有效地讨论、合理地练习、正确地思考,从而培养学生钢笔淡彩风景画的创作能力。
教师先引导学生欣赏名作,用多媒体展示多张具有家乡特色的钢笔淡彩风景画让学生欣赏、观察。这些风景作品所涉及的题材内容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如天空、田野山峦、小河舟船、古树村口、街道菜市、工地农场等等,同时向学生抛出课堂问题:1.挑选出最喜欢的一两张作品,了解其有何特点;2.汇报课外拍摄的家乡风景图片,并阐述这些风景图片与所展示的钢笔淡彩风景画有什么异同点。教师用简短的语言把钢笔淡彩画创作的特点、方法、步骤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钢笔淡彩画的有关知识,如钢笔淡彩风景画的定义、钢笔线条的运用、淡彩干画法和湿画法等画法、作画步骤与方法。
然后,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创作钢笔淡彩风景画的方法:一是立意构思,俗话说:“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要对整个作画过程和画面效果都要有一个大概的预想;二是起稿构图,起稿时可以先用2B铅笔画出各物体大致的轮廓和形体,然后用钢笔把物体的细节准确生动地画出来,但要注意线条流畅性和生动性,注意点、线、面之间的转换衔接和物体前后的虚实关系等;三是铺大的色调,用准备好的水彩画或者水粉画颜料加水调和,淡淡地铺上一层颜色,一般是从明到暗,从浅逐渐加深的过程;四是深入刻画,一般采用湿画法和干画法结合并用,以取得明暗色彩渐变的自然效果,达到具体、充分地表现物体对象的目的;五是调整统一,要多从远处看,保持第一感觉,从整体出发,加以适当的调整修改,如一些明亮的细节可以用小笔洗涤或者用小刀刮出来,把它们提亮和作最后的刻画,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将要完成的创作存在的问题,如画面效果是否明亮和整体?主体物是否突出?空间是否被拉开等,在作品里再添加一些东西如行人、车辆、渔船、鸡狗等,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个画面场景生动活泼起来,让作品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交流艺术创作心得,培育艺术合作精神
通过采用钢笔淡彩对家乡景色的课程训练,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验,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切磋互学,进一步提升和加强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
首先让学生到校园观察、寻找、捕获校园特色美景。如取景校园路道的,怎样把绿荫古树和校道形成画面的透视与空间表现出来;如取景校舍建筑的,则除了表现建筑本身相关物件空间造型及其质感、肌理,还注意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等。
其次,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根据学生自己喜欢的不同景点进行分工合作、共同探讨,以求把学校特色面貌一一地展现出来,为学校画一系列的美丽校园钢笔淡彩风景画。
最后,请各个小组说说画面内容、取景构图等设计方案,让大家参考和讨论,以达到更完美的画面效果,把自己的设想怎样用钢笔淡彩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课堂练习,一是提高学生钢笔淡彩风景画的艺术创作,二是强化学生之间的真诚交流,让学生逐渐懂得团结协作和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的重要。
四、强化艺术审美辐射,提高艺术综合能力
虽然钢笔淡彩风景画这个课题已经结束,但是给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今后的学习延伸到更多的知识和内容。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反思、总结及延伸学习。如在进行钢笔淡彩风景画时,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去调整?要求每个学生对这次钢笔淡彩课进行课程总结,对自己在这次作品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一段文字表述出来,并粘贴在墙上,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和感悟,又提高了学生对文化理解和表达的美术素养。
还可以根据现有的校园环境情况,启发学生设计一下学校的未来规划,怎么样才使自己的校园环境变得更加优美、和谐、精彩。课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有关书目和网址,收集钢笔淡彩建筑风景名画。这样,更进一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展示优秀艺术作品,多元评价体验成功
学生的钢笔淡彩风景画创作出来后,在学校画廊或者展厅展示出来,要求每个学生认真填写自己的作品卡并用文字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的作品,组织学生对自己的钢笔淡彩风景画进行评价。采取的评价方式一是学生自我评价,二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三是教师评价。
当然,教师的评价要始终贯穿课题教学的全过程,常以鼓励、引导为主。首先肯定学生突出的一面,以强化所学知识,纠正存在的问题,给学生再次学习的机会,以消除学习的负面情绪。这样,学生面对自己精心完成的美术作品时,会感到开心与喜悦,同时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别人,又得到大家的赞许,可以激发继续学习的热忱,改善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作品的展示、品評与交流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动眼的综合能力,提高了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还能给学生带来享受成功后的乐趣。
总之,开展钢笔淡彩风景画教学时,教师应当根据当地人文资源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对美术的认知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找准学生学习的路径与方法,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想学习、乐学习、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美术学习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钢笔淡彩;美术教学;风景画教学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美术课不再是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只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构建新的课程教学思路和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在钢笔淡彩画的教学探索中,通过观察、欣赏、学习、讨论、品评和拓展等教学思路与方法,让学生对身边的景物——从我的家乡到我的校园有进一步的了解和全新的认识,将钢笔淡彩风景画引入课堂教学,用引导和开启学生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分析、学习美术钢笔淡彩风景画的一般规律,逐渐增强学生探索美术一般规律的兴趣,指导学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增加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促进学生艺术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其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如下。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家乡是自己生长的地方,生活学习的摇篮,家乡到处曾有自己的足迹和记忆。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丽景色,因为匆匆忙忙,而没有好好地留意观察那熟悉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等景物。
在上钢笔淡彩风景课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自己最熟悉的、最常见的生活小景,如村口、小巷子、池塘边、葵树下、庭院里等等。课前预先让学生分组用手机或者照相机拍摄家乡特色小景,为课堂收集素材。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家乡的风貌,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环境,熟悉“家乡的味道”,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家乡是心灵的港湾,选择描绘家乡美景是会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和学习原动力,积极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会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展示学生个人魅力的舞台,同时也可以点燃学生创新能力的火花。
另外,教师让学生通过电脑和手机去查找优秀的钢笔淡彩风景画作品,查找一到两名钢笔淡彩风景画名家,及其代表作,每件作品的大小、创作的时间、艺术表现力、技巧技法、创作的时代背景等,请用简短的文字来阐述表达自己对其作品的评价与看法。
二、把握艺术教学特点,指导学生创作实践
在课堂教学,针对钢笔淡彩风景画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问题,采用合理的学法指导,让学生能更认真地听讲、针对性地观察、有效地讨论、合理地练习、正确地思考,从而培养学生钢笔淡彩风景画的创作能力。
教师先引导学生欣赏名作,用多媒体展示多张具有家乡特色的钢笔淡彩风景画让学生欣赏、观察。这些风景作品所涉及的题材内容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如天空、田野山峦、小河舟船、古树村口、街道菜市、工地农场等等,同时向学生抛出课堂问题:1.挑选出最喜欢的一两张作品,了解其有何特点;2.汇报课外拍摄的家乡风景图片,并阐述这些风景图片与所展示的钢笔淡彩风景画有什么异同点。教师用简短的语言把钢笔淡彩画创作的特点、方法、步骤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钢笔淡彩画的有关知识,如钢笔淡彩风景画的定义、钢笔线条的运用、淡彩干画法和湿画法等画法、作画步骤与方法。
然后,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创作钢笔淡彩风景画的方法:一是立意构思,俗话说:“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要对整个作画过程和画面效果都要有一个大概的预想;二是起稿构图,起稿时可以先用2B铅笔画出各物体大致的轮廓和形体,然后用钢笔把物体的细节准确生动地画出来,但要注意线条流畅性和生动性,注意点、线、面之间的转换衔接和物体前后的虚实关系等;三是铺大的色调,用准备好的水彩画或者水粉画颜料加水调和,淡淡地铺上一层颜色,一般是从明到暗,从浅逐渐加深的过程;四是深入刻画,一般采用湿画法和干画法结合并用,以取得明暗色彩渐变的自然效果,达到具体、充分地表现物体对象的目的;五是调整统一,要多从远处看,保持第一感觉,从整体出发,加以适当的调整修改,如一些明亮的细节可以用小笔洗涤或者用小刀刮出来,把它们提亮和作最后的刻画,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将要完成的创作存在的问题,如画面效果是否明亮和整体?主体物是否突出?空间是否被拉开等,在作品里再添加一些东西如行人、车辆、渔船、鸡狗等,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个画面场景生动活泼起来,让作品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交流艺术创作心得,培育艺术合作精神
通过采用钢笔淡彩对家乡景色的课程训练,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验,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切磋互学,进一步提升和加强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
首先让学生到校园观察、寻找、捕获校园特色美景。如取景校园路道的,怎样把绿荫古树和校道形成画面的透视与空间表现出来;如取景校舍建筑的,则除了表现建筑本身相关物件空间造型及其质感、肌理,还注意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等。
其次,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根据学生自己喜欢的不同景点进行分工合作、共同探讨,以求把学校特色面貌一一地展现出来,为学校画一系列的美丽校园钢笔淡彩风景画。
最后,请各个小组说说画面内容、取景构图等设计方案,让大家参考和讨论,以达到更完美的画面效果,把自己的设想怎样用钢笔淡彩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课堂练习,一是提高学生钢笔淡彩风景画的艺术创作,二是强化学生之间的真诚交流,让学生逐渐懂得团结协作和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的重要。
四、强化艺术审美辐射,提高艺术综合能力
虽然钢笔淡彩风景画这个课题已经结束,但是给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今后的学习延伸到更多的知识和内容。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反思、总结及延伸学习。如在进行钢笔淡彩风景画时,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去调整?要求每个学生对这次钢笔淡彩课进行课程总结,对自己在这次作品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一段文字表述出来,并粘贴在墙上,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和感悟,又提高了学生对文化理解和表达的美术素养。
还可以根据现有的校园环境情况,启发学生设计一下学校的未来规划,怎么样才使自己的校园环境变得更加优美、和谐、精彩。课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有关书目和网址,收集钢笔淡彩建筑风景名画。这样,更进一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展示优秀艺术作品,多元评价体验成功
学生的钢笔淡彩风景画创作出来后,在学校画廊或者展厅展示出来,要求每个学生认真填写自己的作品卡并用文字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的作品,组织学生对自己的钢笔淡彩风景画进行评价。采取的评价方式一是学生自我评价,二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三是教师评价。
当然,教师的评价要始终贯穿课题教学的全过程,常以鼓励、引导为主。首先肯定学生突出的一面,以强化所学知识,纠正存在的问题,给学生再次学习的机会,以消除学习的负面情绪。这样,学生面对自己精心完成的美术作品时,会感到开心与喜悦,同时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别人,又得到大家的赞许,可以激发继续学习的热忱,改善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作品的展示、品評与交流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动眼的综合能力,提高了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还能给学生带来享受成功后的乐趣。
总之,开展钢笔淡彩风景画教学时,教师应当根据当地人文资源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对美术的认知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找准学生学习的路径与方法,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想学习、乐学习、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美术学习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