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首先表现为一种美育教育,它的可感知性是其它美育教育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我们要把学生的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然后在音乐的教育中逐步的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并使其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情感教育;素质;欣赏;审美
音乐课是基础教育的普通学科,占的课时少,常称副科。然而,少了它,学校将失去活力,人会失去生机,生活也失去了色彩。不仅如此,音乐教育还有其更重要的潜在功能——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是多少年来,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始终存在着那种人为的固定不变的模式,一提到音乐课,学生都会说到“听歌课”,“睡觉课”,“休闲课”。音乐课缺少了趣味性,只剩下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弹唱,学生学唱。所以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上好音乐课,着力使音乐课永远充满着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又如何能让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兴趣激发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句名言深刻鲜明地道出了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源动力,它对学生当前进行的学习活动有着辅助、推动作用,对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起着促进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
(一)发挥教师艺术魅力,师生情感交融
上好导言课,唤起学习求知欲。初中一年级第一节音乐课是“导言课”,它是初中阶段的起始课又是奠基课,我认为,导言课教师不应急于讲授新课,而应为学生创造美好的音乐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唤起学习的求知欲。这节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给学生以充分的展示,让学生全面的了解教师,其中可以包括师生的自我介绍,师生共同讨论音乐的作用,欣赏“文艺汇演录像”,让新生了解本学校音乐水平,激发特长生参加音乐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音乐特长。
(二)创设音乐环境,营造音乐氛围
心理学认为,良好环境的营造,让人们的言行在心上起着重要的演化引导作用。教师可精心设计布置一个突出主题的音乐视听环境,能诱发学生对音乐和音乐学习的极大兴趣,如“欢迎你进入音乐殿堂”的大字和钢琴上摆放的一束美丽的小花或者播放一首优美的歌曲,仿佛向他们微笑、伸出欢迎的臂膀。
(三)注重新课导入,抓住学生心灵
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根据课型和具体教学内容,采取一些不同做法。
A.故事法:如在欣赏民歌《茉莉花》时,首先让学生听歌剧《图兰朵》女主角图兰朵和鞑靼王子的故事,然后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引导到歌曲上来。
B.图画法:用图片、幻灯片等揭示音乐主题,既能抓住学生心理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领悟力。如《长江之歌》这一课,将一组长江风景图展示给学生,学生立刻进入到了美丽壮观的意境中。
C.实验法:在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时,我就用道具—报纸制造出来风声,一下子就提起了学生的兴趣。
除以上例举的导入方法之外还有很多,只要老师善于思考发现就行。
(四)设置情景,直观激发兴趣
导入新颖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图文声像等方法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可闻、可感、可录、可说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给音乐课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如指导学生欣赏《唱脸谱》时先让学生观看四大戏曲,通过对比,初步了解京剧特点,再结合录像,引导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及各自表演特点。
二、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上好音乐课的关键
中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它不能像一般知识课的教学方法一样,非常严肃地或者单纯使用灌输性方式来讲解,更不能像几十年来一直采用单纯的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了,所以中学音乐的教学方法必须行之有效。要既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在我的任教过程中我逐渐摸索出“互动”教学法的效果比较好。“动”的内容很丰富,它可包括游戏律动、演唱演奏、欣赏活动、思维辩析、创作想象等,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个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指定安排。 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可以提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字、图片等资料;或组织学生出版专题音乐墙报、手抄报;或组织讨论《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等。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和活动,突破了以往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再例如:在学唱《一二三四歌》这首歌时,针对歌曲体裁“进行曲”这一概念如果只是把含义念给学生听效果肯定不理想,所以这时让学生自己体验----步伐节奏,通过实践让学生立刻就会理解。
三、教学评价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教学中我觉得应用激励性的评价,音乐老师一个赏识的眼神,鼓励的语言,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热情的手势,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欢乐和喜悦。在教完一首新歌时,我常常用小组比赛的方法来熟悉和巩固歌曲,小组比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歌曲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我要求学生要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演唱,然后引导他们从歌曲的情感、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自评和互评),由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性评价。这样,学生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不仅提高了音乐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知道了自己的优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题地位。
四、注意学科综合,拓展音乐教育视野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提倡学科综合”一条,具体要求是:“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学科的融合。
同时,在我的课堂上除了把新课讲完之外,我还留最后的5分钟给学生进行“才艺展示”,一开始学生都很胆怯,但在我的启发和鼓励之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纷纷上台即兴表演,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有歌曲、舞蹈、诗歌朗诵、音乐故事、武术、小品、书法、美术等,这时候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我觉得这种做法,不仅达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
综上所述,在现代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情感教育放在教学中的首位,继而在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同时,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我想这才是在现代的素质教育之下的教学方法,不止教会学生歌唱,更应该让他们在音乐中学找自我的东西与情感音乐教育,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总之,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现代教育也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
参考文献
[1] 《当代教育科学》----《新课标下如何上好音乐课》
[2]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朱责平主编长沙文艺出版社
[3] 《中国音乐教育》中国人民教育部委办人民音乐出版社
[4] 《中小学音乐教育》(浙江省文联、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
【关键词】情感教育;素质;欣赏;审美
音乐课是基础教育的普通学科,占的课时少,常称副科。然而,少了它,学校将失去活力,人会失去生机,生活也失去了色彩。不仅如此,音乐教育还有其更重要的潜在功能——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是多少年来,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始终存在着那种人为的固定不变的模式,一提到音乐课,学生都会说到“听歌课”,“睡觉课”,“休闲课”。音乐课缺少了趣味性,只剩下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弹唱,学生学唱。所以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上好音乐课,着力使音乐课永远充满着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又如何能让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兴趣激发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句名言深刻鲜明地道出了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源动力,它对学生当前进行的学习活动有着辅助、推动作用,对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起着促进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
(一)发挥教师艺术魅力,师生情感交融
上好导言课,唤起学习求知欲。初中一年级第一节音乐课是“导言课”,它是初中阶段的起始课又是奠基课,我认为,导言课教师不应急于讲授新课,而应为学生创造美好的音乐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唤起学习的求知欲。这节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给学生以充分的展示,让学生全面的了解教师,其中可以包括师生的自我介绍,师生共同讨论音乐的作用,欣赏“文艺汇演录像”,让新生了解本学校音乐水平,激发特长生参加音乐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音乐特长。
(二)创设音乐环境,营造音乐氛围
心理学认为,良好环境的营造,让人们的言行在心上起着重要的演化引导作用。教师可精心设计布置一个突出主题的音乐视听环境,能诱发学生对音乐和音乐学习的极大兴趣,如“欢迎你进入音乐殿堂”的大字和钢琴上摆放的一束美丽的小花或者播放一首优美的歌曲,仿佛向他们微笑、伸出欢迎的臂膀。
(三)注重新课导入,抓住学生心灵
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根据课型和具体教学内容,采取一些不同做法。
A.故事法:如在欣赏民歌《茉莉花》时,首先让学生听歌剧《图兰朵》女主角图兰朵和鞑靼王子的故事,然后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引导到歌曲上来。
B.图画法:用图片、幻灯片等揭示音乐主题,既能抓住学生心理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领悟力。如《长江之歌》这一课,将一组长江风景图展示给学生,学生立刻进入到了美丽壮观的意境中。
C.实验法:在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时,我就用道具—报纸制造出来风声,一下子就提起了学生的兴趣。
除以上例举的导入方法之外还有很多,只要老师善于思考发现就行。
(四)设置情景,直观激发兴趣
导入新颖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图文声像等方法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可闻、可感、可录、可说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给音乐课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如指导学生欣赏《唱脸谱》时先让学生观看四大戏曲,通过对比,初步了解京剧特点,再结合录像,引导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及各自表演特点。
二、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上好音乐课的关键
中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它不能像一般知识课的教学方法一样,非常严肃地或者单纯使用灌输性方式来讲解,更不能像几十年来一直采用单纯的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了,所以中学音乐的教学方法必须行之有效。要既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在我的任教过程中我逐渐摸索出“互动”教学法的效果比较好。“动”的内容很丰富,它可包括游戏律动、演唱演奏、欣赏活动、思维辩析、创作想象等,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个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指定安排。 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可以提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字、图片等资料;或组织学生出版专题音乐墙报、手抄报;或组织讨论《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等。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和活动,突破了以往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再例如:在学唱《一二三四歌》这首歌时,针对歌曲体裁“进行曲”这一概念如果只是把含义念给学生听效果肯定不理想,所以这时让学生自己体验----步伐节奏,通过实践让学生立刻就会理解。
三、教学评价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教学中我觉得应用激励性的评价,音乐老师一个赏识的眼神,鼓励的语言,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热情的手势,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欢乐和喜悦。在教完一首新歌时,我常常用小组比赛的方法来熟悉和巩固歌曲,小组比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歌曲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我要求学生要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演唱,然后引导他们从歌曲的情感、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自评和互评),由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性评价。这样,学生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不仅提高了音乐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知道了自己的优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题地位。
四、注意学科综合,拓展音乐教育视野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提倡学科综合”一条,具体要求是:“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学科的融合。
同时,在我的课堂上除了把新课讲完之外,我还留最后的5分钟给学生进行“才艺展示”,一开始学生都很胆怯,但在我的启发和鼓励之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纷纷上台即兴表演,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有歌曲、舞蹈、诗歌朗诵、音乐故事、武术、小品、书法、美术等,这时候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我觉得这种做法,不仅达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
综上所述,在现代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情感教育放在教学中的首位,继而在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同时,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我想这才是在现代的素质教育之下的教学方法,不止教会学生歌唱,更应该让他们在音乐中学找自我的东西与情感音乐教育,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总之,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现代教育也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
参考文献
[1] 《当代教育科学》----《新课标下如何上好音乐课》
[2]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朱责平主编长沙文艺出版社
[3] 《中国音乐教育》中国人民教育部委办人民音乐出版社
[4] 《中小学音乐教育》(浙江省文联、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