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研究现状、基本规律以及发展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以此提出我国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应自觉融入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小城镇特色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外特色小城镇建设研究的述评,全面认识并且更好的推动我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实践,积极应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对特色小城镇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特色小城镇建设;文献综述
1.引言
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城镇化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发展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城市迅速成为改革聚焦的中心。20世纪末期以来,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城市建设迎来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的小城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要有计划地发展小城镇,此时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繁荣;进入80年代后,中央进一步指出“加强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作为转移和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平台”,小城镇数量迅速增加,成为我国城镇化率加速增长的新贡献。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我国城镇化发展开始进入以人为核心、健康发展的新阶段。2014年,中共中央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推动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国内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诸如城乡发展差距逐步拉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经济结构面临调整和转型升级等问题逐渐凸显,国家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要发展特色小城镇,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极大满足,人们对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要求也相应提升,乡镇发展特色小城镇已经势不可挡。
目前,国内对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以发展经济为导向的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机制研究
①从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胡雪峰(2018年)等在分析我国新疆南疆地区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路径中指出,南疆特色小城镇产业应当抓住国家经济转型发展机遇,积极转变产业发展结构,这为在特定区域下的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出了开拓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
②从旅游文化开发的角度。韦仕川、杨杨(2013年)等分析了海南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他们认为在旅游引导下的小城镇建设是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相结合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使旅游要素依托乡镇就地聚集,形成就地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特色小城镇的发展。
(2)以体现价值为导向的特色小城镇建设地位作用研究
①从改善民生的角度。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是聚集资源和产业的平台,而资源和产业的运转需要人才的推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刘伯霞(2018年)认为特色小城镇建设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重点引入PPP模式,培育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吸纳就业能力,实现特色小城镇产业富民。
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张立(2017年)在探讨特色小镇政策的延伸意义中指出,特色小镇建设能够改善我国小城镇建设整体发展落后的全貌,小城镇的发展能够吸纳社会资本,并将催生新的城镇化发展路径,承担新一轮的城乡体制改革,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和改革的新思路。
(3)以特色构建为导向的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研究。
梁洁、胡志华(2011年)在研究小城镇特色塑造和规划时,认为城镇规划能够塑造城镇特色,在城镇特色构建过程中应该尊重小城镇发展的历史基础和根源,谋求小城镇发展的特色之道。
3.国外研究综述
特色小城镇建设最早发端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化的步伐起步较早且发展成熟,但是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由工业化造成的污染加重和城市交通人口压力过重的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花园城市的发展。国外的花园城市和特色卫星城市成为我们发展特色小镇的借鉴。
国外对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以下四个方面:
(1)特色小城镇建设路径研究。
Paul Knox和Heike Mayer(2013年)在研究小城镇建设情况时,以德国南部的一个小镇Berlingen作为分析对象,指出Berlingen作为德国南部自然资源型小镇,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丰富的温泉资源,并以此顺势发展了小镇旅游业,提高了该城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由此也构建了小镇特色。
(2)特色小城镇特色内涵研究。
国外学者认为,城镇特色是城镇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在国外对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研究最早的学者应该是Kevin lynch。在上个世纪,他介绍了关于城镇的构成因素,城镇的特征与建筑之间关系的思想,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关注,并促进了小城镇的特色建设。
(3)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研究。
Roland Beshiri(2001年)等研究了政府对于小城镇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他们以加拿大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二者在不同产业的就业结构现状,认为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应该制定适宜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国外的小城镇产业发展尤其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在小城镇产业发展过程中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重产出,这为我国发展和建设特色小城镇产业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样板。
4.总结
我国特色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应自觉融入绿色规划的理念,建设小城镇特色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现有规划适当调整数量与规模,合理布局小城镇。小城镇是一个有机整体,把社会发展、产业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规划作用共同融入小城镇建设,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要着重分析本国的社会发展背景和功能需求,建设出真正符合当地需求和利国利民的特色小城镇,同时,我国在发展特色小镇时要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和地方特色风俗优势,传播中华优秀风俗文化,建设具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应文化制宜的特色小镇。
参考文献:
[1]王景新,支晓娟.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2):17-26+157-158.
[2]周晓虹.产业转型与文化再造:特色小镇的创建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7(04):12-19.
[3]曾江,慈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51-56.
[4]张银银,丁元.国外特色小镇对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借鉴[J].小城镇建设,2016(11):29-36.
[5]Salmona P,Verardi D. The marine protected area of Portofino, Italy: A difficult balance [J]. Ocean&Coastal Management, 2001,44(1-2):39-60.
[6]Peter W Williams,Mike Peters.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and Challenges for Aboriginal Small Tourism Businesses: A Canadian Case[J]. 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2008,33(3).
作者簡介:
张承成,1992年3月,男,白族,云南大理,硕士研究生,西藏大学,地方政府治理与民族区域自治
关键词:特色小城镇建设;文献综述
1.引言
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城镇化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发展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城市迅速成为改革聚焦的中心。20世纪末期以来,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城市建设迎来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的小城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要有计划地发展小城镇,此时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繁荣;进入80年代后,中央进一步指出“加强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作为转移和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平台”,小城镇数量迅速增加,成为我国城镇化率加速增长的新贡献。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我国城镇化发展开始进入以人为核心、健康发展的新阶段。2014年,中共中央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推动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国内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诸如城乡发展差距逐步拉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经济结构面临调整和转型升级等问题逐渐凸显,国家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要发展特色小城镇,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极大满足,人们对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要求也相应提升,乡镇发展特色小城镇已经势不可挡。
目前,国内对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以发展经济为导向的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机制研究
①从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胡雪峰(2018年)等在分析我国新疆南疆地区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路径中指出,南疆特色小城镇产业应当抓住国家经济转型发展机遇,积极转变产业发展结构,这为在特定区域下的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出了开拓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
②从旅游文化开发的角度。韦仕川、杨杨(2013年)等分析了海南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他们认为在旅游引导下的小城镇建设是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相结合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使旅游要素依托乡镇就地聚集,形成就地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特色小城镇的发展。
(2)以体现价值为导向的特色小城镇建设地位作用研究
①从改善民生的角度。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是聚集资源和产业的平台,而资源和产业的运转需要人才的推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刘伯霞(2018年)认为特色小城镇建设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重点引入PPP模式,培育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吸纳就业能力,实现特色小城镇产业富民。
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张立(2017年)在探讨特色小镇政策的延伸意义中指出,特色小镇建设能够改善我国小城镇建设整体发展落后的全貌,小城镇的发展能够吸纳社会资本,并将催生新的城镇化发展路径,承担新一轮的城乡体制改革,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和改革的新思路。
(3)以特色构建为导向的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研究。
梁洁、胡志华(2011年)在研究小城镇特色塑造和规划时,认为城镇规划能够塑造城镇特色,在城镇特色构建过程中应该尊重小城镇发展的历史基础和根源,谋求小城镇发展的特色之道。
3.国外研究综述
特色小城镇建设最早发端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化的步伐起步较早且发展成熟,但是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由工业化造成的污染加重和城市交通人口压力过重的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花园城市的发展。国外的花园城市和特色卫星城市成为我们发展特色小镇的借鉴。
国外对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以下四个方面:
(1)特色小城镇建设路径研究。
Paul Knox和Heike Mayer(2013年)在研究小城镇建设情况时,以德国南部的一个小镇Berlingen作为分析对象,指出Berlingen作为德国南部自然资源型小镇,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丰富的温泉资源,并以此顺势发展了小镇旅游业,提高了该城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由此也构建了小镇特色。
(2)特色小城镇特色内涵研究。
国外学者认为,城镇特色是城镇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在国外对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研究最早的学者应该是Kevin lynch。在上个世纪,他介绍了关于城镇的构成因素,城镇的特征与建筑之间关系的思想,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关注,并促进了小城镇的特色建设。
(3)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研究。
Roland Beshiri(2001年)等研究了政府对于小城镇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他们以加拿大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二者在不同产业的就业结构现状,认为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应该制定适宜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国外的小城镇产业发展尤其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在小城镇产业发展过程中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重产出,这为我国发展和建设特色小城镇产业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样板。
4.总结
我国特色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应自觉融入绿色规划的理念,建设小城镇特色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现有规划适当调整数量与规模,合理布局小城镇。小城镇是一个有机整体,把社会发展、产业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规划作用共同融入小城镇建设,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要着重分析本国的社会发展背景和功能需求,建设出真正符合当地需求和利国利民的特色小城镇,同时,我国在发展特色小镇时要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和地方特色风俗优势,传播中华优秀风俗文化,建设具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应文化制宜的特色小镇。
参考文献:
[1]王景新,支晓娟.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2):17-26+157-158.
[2]周晓虹.产业转型与文化再造:特色小镇的创建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7(04):12-19.
[3]曾江,慈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51-56.
[4]张银银,丁元.国外特色小镇对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借鉴[J].小城镇建设,2016(11):29-36.
[5]Salmona P,Verardi D. The marine protected area of Portofino, Italy: A difficult balance [J]. Ocean&Coastal Management, 2001,44(1-2):39-60.
[6]Peter W Williams,Mike Peters.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and Challenges for Aboriginal Small Tourism Businesses: A Canadian Case[J]. 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2008,33(3).
作者簡介:
张承成,1992年3月,男,白族,云南大理,硕士研究生,西藏大学,地方政府治理与民族区域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