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提高教材解读能力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re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是进行教学的先决条件。由于教材解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个性化特点,加上教师在专业素养的差异,教材解读一直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瓶颈。具体表现在:
  1. 解读的层次浅、随意性大。一些教师解读教材时,对文本内容浅尝辄止,缺乏深层次、多维度地品味涵泳凭着经验和直觉解读文本。
  2. 解读缺乏“目标意识”。有些教师缺乏对语文课程目标、年段目标、课时目标的系统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教材理解的偏差和缺失的现象。
  3. 解读存在依赖思想。许多教师习惯了依赖“教学参考书”,照搬其中现成的“教材分析”来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缺乏针对实际情况的自主性、创造性解读教材的思考。
  4. 解读导向有偏差。现行的质量评价方式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教师对教材理解、处理的片面性,最终影响了教学的效度。
  5. 解读缺少专业指导。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师平时的专业学习缺乏保障,无法对相应的教学理论进行系统的钻研学习,影响了对语文课程的正确认识和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为此,我们柳州市进行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解读教材能力”课题研究。在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部的指导和帮助下,全市的小语教学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围绕研究主题,从理论及实际操作层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在“如何有效地组织课题研究”和“如何有效地解读教材”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成效,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 如何有效地组织课题研究
  
  课题组遵循“立足校本教研,团队共享共进”的策略,以研究团队的建设为重点,具体采用集体备课、观摩交流课、评课研讨、专家引领、学术沙龙、专题讲座等方法组织研究,确保了课题研究的有效进行。
  1. 组建高效能的课题研究队伍。建立了“市——县区——基地学校”三级课题研究网络。以教研员、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成员,成立了市、县区两级课题研究指导组;遴选了包括市区、城镇、乡村学校在内的37所课题研究基地学校作为课题研究的主力军,以点带面,促进了研究团队的建设,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
  2. 形成高效度的课题研究模式。采取全市集中研讨、县区区域性研讨、基地学校自主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以课题研究基地学校为主要平台,以参与式研讨为主要方式,以教材解读为主要研究方向,定期开展全市性的集中研讨,对学校、教师的课题研究进行针对性的引领和点拨。县、区教研室和基地校根据既定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计划,定期以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手段开展了系列性的研究活动。
  3. 确保有效的课题信息交流。为更好地开展校际课题研讨交流,宣传、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积极拓展教研信息交流渠道,定期汇总各课题基地学校的典型课题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利用教研网、学科博客进行信息、成果的发布、宣传和共享,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4. 探索激励性的课题评价机制。为激励广大学校、教师的参与热情,我们从课题研究的组织方式、过程管理、实施效果、物化成果等方面对基地学校的课题研究质量进行评估。组织基地学校集体备课竞赛活动,进行先进教研县区、优秀基地学校、先进教研组、先进个人、优秀研究成果的评比表彰活动。
  
  二、 如何有效地解读教材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科学、有效地培养教师养成深入钻研教材的习惯,总结、掌握符合本地情况的教材解读的方法、策略和途径,使教师科学、合理地解读教材,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有效切入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完成教学任务,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围绕上述研究目的,目前,我市课题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地解读教材的研究:
  1. 从“明确学段教学目标”的角度解读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把教师解读教材作为实施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具体地梳理了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以“学段教学目标”为基本指标,进行相应的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以阅读教学为例,我们主要从“读书技能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积累拓展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对各学段的教学指标进行了以下的梳理、归纳,以利于教师以此为基本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有度的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
  关于“读书技能培养”
  ▲ 第一学段:把初读训练落到实处:人人都能正确、流利(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地朗读课文。
  ▲ 第二学段:继续加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的培养,学习略读,学会默读和诵读。
  ▲ 第三学段:在继续抓好朗读的基础上,提高诵读能力,学会浏览,提高默读速度。
  关于“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 第一学段:能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蕴含的道理、情感和精神。
  ▲ 第二学段:(1) 能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2) 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 了解、体会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4) 注意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情感体验,并能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 第三学段:(1) 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2) 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3)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的表达方法;(4) 提高对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能力。
  关于“积累拓展能力培养”:
  ▲ 第一学段: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密切关注词语、句式、段落、篇章的背诵和积累。
  ▲ 第二学段:拓展阅读的范围,继续增加有效的积累,为课外阅读示范、引路。
  ▲ 第三学段:继续增加学生的有效积累,加强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基础能力。
  2. 从“正确把握课文主题思想”的角度解读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精美,每一篇课文均以洗练的语言表达了积极的情感态度、主题思想。在解读教材时,对文本主题思想的深刻、到位的理解,往往反过来促进了对文本语言及表达方式的理解训练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如解读《维生素C的故事》一文时,老师们对文本主题有两种认识:一是“哥伦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为维生素C的发现做出重要贡献”;二是“维生素C的发现,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一种认识,是因为文章行文对哥伦布着墨较多,而且阅读者(包括老师和学生)有着“哥伦布是个著名的航海家”的定式认识,不过,依据此主题在文中寻找、确定语言训练点时,基本只能围着对哥伦布的描写部分来选择;第二种主题思想的感悟来源于对文本内容和内涵的全面、深刻的理解,据此主题在文中寻找、确定语言训练点,除了对哥伦布描写部分,还可关注到对因患坏血病自愿留在孤岛的几个船员的描写,以及后文提到的“后来经过研究,人们发现……一种名叫维生素C的物质……”等关键词句的品读训练。两相比较,后者不但可以使阅读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更为深刻的感悟和触动,而且阅读教学训练点的选择更丰富、更具有个性化和创新性。
  3. 从“精确选择阅读训练点”的角度解读教材
  解读教材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感悟、积累、运用的训练。所以在研读教材时,应遵循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帮助学生学习、感悟、积累语言的角度考虑,精确地从文本中选择有效的阅读训练点。如《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抓住与课文的主题思想密切相关的词语“小斗士”,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称恩科西为小斗士?抓住文中恩科西与病痛斗、与死亡斗、与歧视斗、为全世界艾滋病患者而奋斗的关键句段为训练点,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像《水滴石穿的启示》一课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解读教材时应关注文章的体裁特点,抓住文章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学习。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教科所)
其他文献
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呢?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融洽师生关系,唤醒探究热情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中,教师不应武断地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是学会倾听学生的多种看法;不是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而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是给学生以简单生硬的评价,而是给予富有启发价值的评价。  二、 创设探究情境,激发
高校基金会以接受来自社会的捐赠的方式来补充办学所需经费,支持教育事业,这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NKD教育基金会是依照法律程序成立,针对高校人才培养、奖助学金、奖教金
为了打造理想的语文课堂,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的“细节”处理上下工夫。  一、 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篇  成功的导语在上课伊始就能迅速吸引学生的心,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先声夺人。  二、 大珠小珠落玉盘——朗读篇  翻阅教材,所有的精读课文都有“朗读课文”的要求,读是不可或缺的。富于语文味的课堂,即以文为依托,以读为媒介,读中含情,读中融情,读中诱情,读中有语感,读中有语文
涵化教育强调教育手段的无痕,要求教学需讲究艺术,关注孩子生命成长。    一、 涵化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式    1.情景引入  情景引入是涵化语文课堂的起点和基点,有助于通过教师挖掘课文中隐藏的情感画面或场景,在教学时,根据文本的文字和叙事情节,进行创造性构思,或演绎成一段故事,或编织成一个戏剧性的场面,或描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由此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产生学习上的需求,情感上的主动性
[编者按]解读教材是老师们备课的基本功,也是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如何才能高效地解读教材,如何才能把文本细节转化为教学细节?这的确是值得研究的事。本期“课题研究”栏目,我们就以“解读教材”为主题,来看看教材编委钱锡铭先生希望老师怎样解读教材;来看看柳州市教科所陶家伟先生是如何组织老师们进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解读教材能力”的课题实验的;再来看看柳州市的这个课题组老师在解读教材方面的一些做法,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经济的腾飞,避税问题在我国日趋严重。从立法和实践上,我国的反避税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全文主要分三个部分。 论文第一部分主要论
孩子在生活中把自己的感受、见识说出来,再写下来,与别人交流,既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是儿童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话必须从低年级起步,循序渐进,实现乐于表达,勤于动笔。    一、 写话应回归儿童的本真    时下的语文课朗读多了,背诵加强了,识字、写字也重视了,但“写话”被排斥在边缘,听凭孩子“自由发挥”,或过早提出作文的“标准”,要求孩子写出“内容丰富”“打动人心”等有文采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