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双百双进”背景下,浙江万里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结对点—宁波高桥古镇进行深入调研,发现古镇的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现状,进而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古镇的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保护对策。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高桥古镇;保护对策
1.高桥镇历史文化遗产现状调研
1.1调研背景
“双百双进”是为积极响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开展的百所高校结对县(市、区)暨百万大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活动的要求,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磨练意志品质,发挥大学在文化、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长,为广大基层群众送文化、送科技、送服务,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入基层、服务人民,了解国情、奉献青春。
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学院与宁波市高桥镇结对,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走进高桥,深入了解高桥。高桥历史悠久,已有50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无数文化,其中包括梁祝文化、海运文化等,还有很多古建筑和历史名人。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都是高桥发展过程中的纪念碑,凸显出城镇的文化底蕴,见证着城市的发展进程和精神传承。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都在经受考验,如何保护,该保护什么。针对以上情况,浙江万里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高桥镇各历史文化点进行深入调研,探索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1.2调研方式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共有20人组成,分成2支队伍。其中一支队伍负责问卷调研,另一只队伍负责实地调研访谈。
1.2.1问卷调研
团队设计问卷,调研主要涉及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职业层面,了解他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关注方式以及对于这些文化保护的态度。团队在人流量大的万达广场以及宁波火车站,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研。
1.2.2访谈
另一只团队通过走访的形式,对高桥镇的梁祝文化公园、新庄古村、翁文灏故居、大西坝等地,与当地居民、村委展开深入访谈。
1.3调研结果
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结束,调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总结:
团队共发放了160份问卷调查,收回160份,有效问卷154份,有效率达到96.3%。被调研者从工作和年龄都涉及好多层次,调研合理。调研发现,其中62%的被调研者对于梁祝文化只有了解一些,对于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点公众关注度更低。20岁-40岁这个年龄段会通过新媒体了解历史文化的达到67%,大部分的年轻人对于网络关注度偏高。对于问卷中所列的景点:梁祝公园、大西坝、王升大博物馆,去过还想去的只占22.6%,没去过但很想去的占45.7%,不想去也没去过的占31.7%。从中看出,对于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了解不够,公共参与度有待提高。
在翁文灏故居,现居住的王村民介绍:“翁文灏故居很多年没有修缮了,政府不愿意也凑不出那么大笔钱来修。”走访新庄古村时,热心张大爷说:“村里面年轻人基本都出去了,很多房子都是空着或者出租给外来打工的,电线乱拉,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还有文物失窃的现状。”高桥镇团书记则谈到:“对于梁祝文化的保护,公众关注度不高,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如何能让大学生参与其中,值得深思。”
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浙江万里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发现高桥历史文化保护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2.1方式单一 资金欠缺
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保护,都还指望着政府能一次性拿出资金来修缮这些古建筑。但历史文物点多,资金缺口大。维修的费用动则上百万,而且政府也看不到修缮后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一次修缮后再出现其他问题,压力就非常大了。再则,这些历史建筑的产权人或使用人,也没有能力或不愿意承担这些费用,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政府部门,以至于当我们社会实践团队走访时,一般的历史文化点连指引的牌子都没有看到,“文化保护点”的牌子都还是1996年左右立的,很多古建筑破旧不堪,很多文物的保存现状及其堪忧。
2.2忽略公共 保护积极性不高
当地的居民是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有力传承者和宣传者。政府提出的相关保护政策基本都是自上而下的,即使参与也都是被动的。忽略了当地居民的诉求,公共参与度几乎为零。其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当地居民自身的利益关切度不大,导致保护的积极性不高。
其次,保护工作公众参与度不高。根据调研,其中62%的被调研者对于梁祝文化只有了解一些,对于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点公众关注度更低。
2.3管理盲目
很多古建筑属于个人财产,但它同时也属于文化保护点。那么谁来管理,谁来负责修缮,这些责任都不明确。走访中,发现翁文灏故居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翁家人早在80年代就已喬迁,现居住的老人是将房屋买下来的。
目前高桥镇历史文化保护集中在镇政府、村委身上,并没有单独设立相关部门负责保护工作。民间保护组织、保护协会基本成立在市级,对于镇级保护点关注度不高,而且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健全保护机制。
3.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策
团队针对结对点高桥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三点保护对策。
3.1结合大学生实际 开展志愿活动
以“双百双进”为契机,浙江万里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与高桥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定期组织大学生开展相关活动,例如:在梁祝文化公园、王升大博物馆招募、培训大学生志愿者,定点定期负责讲解、引导、接待工作。还可以利用“文化保护日”(六月第二个星期六),与高桥镇团委联合,开展历史文化保护相关主题活动。
目前,团队已与高桥团委初步达成梁祝博物馆讲解志愿者计划,大学生进社区宣传历史文化保护项目。在今后的活动开展中,加强与高桥的交流沟通,为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3.2强调公共参与保护
公共参与保护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当地居民参与保护和普通大众的参与保护。
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参与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将当地居民从遗产使用者或拥有者变成遗产保护的受益者,急需解决。因此在制定相关规定时,应考虑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的需求,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
普通大众方面,则可以利用新媒体,开通公共微信号,微博,采用网络推送等形式,将各保护点的最新动态,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各历史文化点的动态。通过调研发现,20岁-40岁这个年龄段会通过新媒体了解历史文化的达到67%。团对成员
3.3整合资源 适当发展旅游业
打破历史文化遗产点单打独斗的格局,科学规划,将分布在高桥镇的历史文化遗产点:梁祝文化、翁家村、大西坝、新庄古宅等整合起来,打造一条由点及面的旅游专线。以“文化-旅游-传承”为主线,创建旅游品牌活动,将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旅游业结合起来,提高整个高桥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做到保护与开发齐头并进,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其次,高桥还能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创收。增加的创收部分,政府每年拿出一部分用于古镇的维修和保护,解决当前面临的资金缺口问题,达到良性循环。目前,高桥已经与宁波市区开通地铁,交通便利,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晓岚,温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D].上海:济大学,2005
[2]韩倩倩,公共管理视角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1
[3]刘滨谊、陈万蓉,历史文化的物化—梁祝文化村策划规划构思[J].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2002(20):38-45
[4]陈静敏、郑力鹏,广州城中村历史建筑保护对策初探[J].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2007(25):135-141
[5]虞善来、徐秉令,古今高桥[M].哈尔滨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金津(1989-),女,浙江上虞人,单位: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学院辅导员。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高桥古镇;保护对策
1.高桥镇历史文化遗产现状调研
1.1调研背景
“双百双进”是为积极响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开展的百所高校结对县(市、区)暨百万大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活动的要求,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磨练意志品质,发挥大学在文化、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长,为广大基层群众送文化、送科技、送服务,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入基层、服务人民,了解国情、奉献青春。
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学院与宁波市高桥镇结对,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走进高桥,深入了解高桥。高桥历史悠久,已有50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无数文化,其中包括梁祝文化、海运文化等,还有很多古建筑和历史名人。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都是高桥发展过程中的纪念碑,凸显出城镇的文化底蕴,见证着城市的发展进程和精神传承。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都在经受考验,如何保护,该保护什么。针对以上情况,浙江万里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高桥镇各历史文化点进行深入调研,探索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1.2调研方式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共有20人组成,分成2支队伍。其中一支队伍负责问卷调研,另一只队伍负责实地调研访谈。
1.2.1问卷调研
团队设计问卷,调研主要涉及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职业层面,了解他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关注方式以及对于这些文化保护的态度。团队在人流量大的万达广场以及宁波火车站,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研。
1.2.2访谈
另一只团队通过走访的形式,对高桥镇的梁祝文化公园、新庄古村、翁文灏故居、大西坝等地,与当地居民、村委展开深入访谈。
1.3调研结果
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结束,调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总结:
团队共发放了160份问卷调查,收回160份,有效问卷154份,有效率达到96.3%。被调研者从工作和年龄都涉及好多层次,调研合理。调研发现,其中62%的被调研者对于梁祝文化只有了解一些,对于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点公众关注度更低。20岁-40岁这个年龄段会通过新媒体了解历史文化的达到67%,大部分的年轻人对于网络关注度偏高。对于问卷中所列的景点:梁祝公园、大西坝、王升大博物馆,去过还想去的只占22.6%,没去过但很想去的占45.7%,不想去也没去过的占31.7%。从中看出,对于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了解不够,公共参与度有待提高。
在翁文灏故居,现居住的王村民介绍:“翁文灏故居很多年没有修缮了,政府不愿意也凑不出那么大笔钱来修。”走访新庄古村时,热心张大爷说:“村里面年轻人基本都出去了,很多房子都是空着或者出租给外来打工的,电线乱拉,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还有文物失窃的现状。”高桥镇团书记则谈到:“对于梁祝文化的保护,公众关注度不高,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如何能让大学生参与其中,值得深思。”
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浙江万里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发现高桥历史文化保护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2.1方式单一 资金欠缺
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保护,都还指望着政府能一次性拿出资金来修缮这些古建筑。但历史文物点多,资金缺口大。维修的费用动则上百万,而且政府也看不到修缮后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一次修缮后再出现其他问题,压力就非常大了。再则,这些历史建筑的产权人或使用人,也没有能力或不愿意承担这些费用,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政府部门,以至于当我们社会实践团队走访时,一般的历史文化点连指引的牌子都没有看到,“文化保护点”的牌子都还是1996年左右立的,很多古建筑破旧不堪,很多文物的保存现状及其堪忧。
2.2忽略公共 保护积极性不高
当地的居民是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有力传承者和宣传者。政府提出的相关保护政策基本都是自上而下的,即使参与也都是被动的。忽略了当地居民的诉求,公共参与度几乎为零。其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当地居民自身的利益关切度不大,导致保护的积极性不高。
其次,保护工作公众参与度不高。根据调研,其中62%的被调研者对于梁祝文化只有了解一些,对于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点公众关注度更低。
2.3管理盲目
很多古建筑属于个人财产,但它同时也属于文化保护点。那么谁来管理,谁来负责修缮,这些责任都不明确。走访中,发现翁文灏故居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翁家人早在80年代就已喬迁,现居住的老人是将房屋买下来的。
目前高桥镇历史文化保护集中在镇政府、村委身上,并没有单独设立相关部门负责保护工作。民间保护组织、保护协会基本成立在市级,对于镇级保护点关注度不高,而且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健全保护机制。
3.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策
团队针对结对点高桥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三点保护对策。
3.1结合大学生实际 开展志愿活动
以“双百双进”为契机,浙江万里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与高桥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定期组织大学生开展相关活动,例如:在梁祝文化公园、王升大博物馆招募、培训大学生志愿者,定点定期负责讲解、引导、接待工作。还可以利用“文化保护日”(六月第二个星期六),与高桥镇团委联合,开展历史文化保护相关主题活动。
目前,团队已与高桥团委初步达成梁祝博物馆讲解志愿者计划,大学生进社区宣传历史文化保护项目。在今后的活动开展中,加强与高桥的交流沟通,为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3.2强调公共参与保护
公共参与保护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当地居民参与保护和普通大众的参与保护。
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参与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将当地居民从遗产使用者或拥有者变成遗产保护的受益者,急需解决。因此在制定相关规定时,应考虑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的需求,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
普通大众方面,则可以利用新媒体,开通公共微信号,微博,采用网络推送等形式,将各保护点的最新动态,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各历史文化点的动态。通过调研发现,20岁-40岁这个年龄段会通过新媒体了解历史文化的达到67%。团对成员
3.3整合资源 适当发展旅游业
打破历史文化遗产点单打独斗的格局,科学规划,将分布在高桥镇的历史文化遗产点:梁祝文化、翁家村、大西坝、新庄古宅等整合起来,打造一条由点及面的旅游专线。以“文化-旅游-传承”为主线,创建旅游品牌活动,将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旅游业结合起来,提高整个高桥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做到保护与开发齐头并进,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其次,高桥还能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创收。增加的创收部分,政府每年拿出一部分用于古镇的维修和保护,解决当前面临的资金缺口问题,达到良性循环。目前,高桥已经与宁波市区开通地铁,交通便利,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晓岚,温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D].上海:济大学,2005
[2]韩倩倩,公共管理视角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1
[3]刘滨谊、陈万蓉,历史文化的物化—梁祝文化村策划规划构思[J].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2002(20):38-45
[4]陈静敏、郑力鹏,广州城中村历史建筑保护对策初探[J].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2007(25):135-141
[5]虞善来、徐秉令,古今高桥[M].哈尔滨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金津(1989-),女,浙江上虞人,单位: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