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学案”作为“研学后教”的载体,其实质就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它承担着“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因此优化“研学案”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优化研学案,我们就必须要认清研学案的内涵和认准研学案的核心。
【关键词】研学后教;研学案;知识问题化
“研学后教”是以研学案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线索,以发展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研学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转变,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研学案”作为“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载体,其实质就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它承担着“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因此优化“研学案”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优化研学案,我们就必须要认清研学案的内涵和认准研学案的核心。
一、认清研学案的内涵
1. 什么是研学案
研学案就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2. 研学案与教案的联系和区别
虽然“研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案。但研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它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而教案则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它是教师独用,不给学生使用的。
3. 研学案的基本要素
不同课型、不同学习阶段的研学案,形式、设计重点应该有所不同。新授课的研学案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准备知识的落实和具有启发、探究味的问题情境的设计。练习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总结解答典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复习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梳理一下知识体系,对某些重要知识、技能进行专题研究分析。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我认为一份完整的、适合小学生使用的研学案,一般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即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所以研学案中,学习目标的表述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描述,指示要明确;从可检测的角度去表述,操作性要强。如《倒数的认识》课时目标可以制定为:知道倒数的意义,会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这样的表述目标可操作性强、指向性明确,能让学生清楚知道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2)重点难点。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启示,并能提醒学生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3)学习过程。“研学后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研学”主要是教师设计出“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钻研知识和方法,生生互动,提升能力。“后教”主要针对学生钻研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展示交流,生生互教,教师进行恰当地点拔、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再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而在学习过程设计上,要经过自主研学、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反馈(课堂检测)四个基本步骤。
(4)巩固练习。巩固练习是研学案中的基本因素,既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
(5)总结评价。由学生来总结所学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失,弥补知识缺漏。
4. 使用研学案的作用
研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其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1)使用研学案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借助“研学案”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认知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乐趣的第一主人,增强了主观能动性,变得愿学、乐学,使得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更为融洽。
(2)使用学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根据研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研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使用研学案能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通过研学案引领,教师的讲解不超过15分钟,完全把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解放了出来,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4)使用研学案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学生手里有研学案,每个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和学习速度,教师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或集体点拨或个别指导对症下药。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独立钻研,或请教老师,请教同学,按需索取,自由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认准研学案的核心
将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化设计,是研学案导学的核心和关键,是学生学习的控制器和推动器。研学案中,知识问题化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也是决定研学案优劣的关键因素,所以编写研学案应将主要精力放在问题的构思与设计上。
1. 问题在研学案中既是教师导的基本思想策略和方法的体现,又是学生学的过程体现,因此问题设计必须具有导向性。
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在研学案出示了这样的问题: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转化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这些具有导向性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解疑除障的强烈要求,进而集中精力去探究。
2. 问题在研学案中既起着引导作用,又应富有启发功能,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启发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问题的设计更应该有助于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就是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以问促思,以问促问,促进学生不断地再思再问。
3. 问题的设计要以知识的重难点、学生的疑点为关键点,所以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
实践证明,在知识的关键和难点之处、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紧密处设计一些有意义、针对性强的问题,将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在研学案上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没有相通的地方?计算小数加减法怎样能使得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虽然问题看似简单,但却能使学生将新旧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能使学生紧紧围绕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要素来进行思考和探究。课堂知识点和重难点自然迎刃而解。
4. 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实际性和科学性。
研学案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自学提纲,因此设计的问题要科学,考虑好难度、跨度、梯度、广度、密度等;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状况、心理特点等。
总而言之,研学后教中的研学案作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路线图”和“方向盘”,要进一步优化与提升,以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何国权.浅谈小学数学“研学后教”的实施[J].读写算,2013(11).
【关键词】研学后教;研学案;知识问题化
“研学后教”是以研学案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线索,以发展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研学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转变,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研学案”作为“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载体,其实质就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它承担着“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因此优化“研学案”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优化研学案,我们就必须要认清研学案的内涵和认准研学案的核心。
一、认清研学案的内涵
1. 什么是研学案
研学案就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2. 研学案与教案的联系和区别
虽然“研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案。但研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它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而教案则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它是教师独用,不给学生使用的。
3. 研学案的基本要素
不同课型、不同学习阶段的研学案,形式、设计重点应该有所不同。新授课的研学案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准备知识的落实和具有启发、探究味的问题情境的设计。练习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总结解答典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复习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梳理一下知识体系,对某些重要知识、技能进行专题研究分析。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我认为一份完整的、适合小学生使用的研学案,一般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即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所以研学案中,学习目标的表述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描述,指示要明确;从可检测的角度去表述,操作性要强。如《倒数的认识》课时目标可以制定为:知道倒数的意义,会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这样的表述目标可操作性强、指向性明确,能让学生清楚知道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2)重点难点。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启示,并能提醒学生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3)学习过程。“研学后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研学”主要是教师设计出“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钻研知识和方法,生生互动,提升能力。“后教”主要针对学生钻研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展示交流,生生互教,教师进行恰当地点拔、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再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而在学习过程设计上,要经过自主研学、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反馈(课堂检测)四个基本步骤。
(4)巩固练习。巩固练习是研学案中的基本因素,既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
(5)总结评价。由学生来总结所学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失,弥补知识缺漏。
4. 使用研学案的作用
研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其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1)使用研学案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借助“研学案”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认知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乐趣的第一主人,增强了主观能动性,变得愿学、乐学,使得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更为融洽。
(2)使用学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根据研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研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使用研学案能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通过研学案引领,教师的讲解不超过15分钟,完全把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解放了出来,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4)使用研学案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学生手里有研学案,每个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和学习速度,教师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或集体点拨或个别指导对症下药。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独立钻研,或请教老师,请教同学,按需索取,自由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认准研学案的核心
将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化设计,是研学案导学的核心和关键,是学生学习的控制器和推动器。研学案中,知识问题化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也是决定研学案优劣的关键因素,所以编写研学案应将主要精力放在问题的构思与设计上。
1. 问题在研学案中既是教师导的基本思想策略和方法的体现,又是学生学的过程体现,因此问题设计必须具有导向性。
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在研学案出示了这样的问题: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转化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这些具有导向性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解疑除障的强烈要求,进而集中精力去探究。
2. 问题在研学案中既起着引导作用,又应富有启发功能,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启发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问题的设计更应该有助于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就是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以问促思,以问促问,促进学生不断地再思再问。
3. 问题的设计要以知识的重难点、学生的疑点为关键点,所以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
实践证明,在知识的关键和难点之处、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紧密处设计一些有意义、针对性强的问题,将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在研学案上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没有相通的地方?计算小数加减法怎样能使得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虽然问题看似简单,但却能使学生将新旧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能使学生紧紧围绕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要素来进行思考和探究。课堂知识点和重难点自然迎刃而解。
4. 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实际性和科学性。
研学案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自学提纲,因此设计的问题要科学,考虑好难度、跨度、梯度、广度、密度等;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状况、心理特点等。
总而言之,研学后教中的研学案作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路线图”和“方向盘”,要进一步优化与提升,以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何国权.浅谈小学数学“研学后教”的实施[J].读写算,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