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60年代张熊飞在物理教学中开展了探索性学生实验,尝试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诱思探究”有雏形出现了。经過20多年的发展,张熊飞和他的研究伙伴始终紧紧抓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本着“边实验、边总结、边概括、边推广”的研究方针,沿着“实践丰富科研,科研形成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如此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途径,进行了不懈努力。
有幸听了张教授的几次研究课,课后听了张教授的耐心细致的讲解后,我发现了我在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教学理念没有彻底转变,仍然注重教,而不是突出学生的学。二是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越俎代庖的做法,不能放手于学生,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与研讨,这影响到能否真正贯彻诱思探究教学论真谛的问题。因此如果观念不彻底转变,一切努力都是枉然,更谈不上“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学习活动真谛的实现。
诱思探究是教学理念是思维方式,但绝对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应该有框框,也不应该要求教师必须少讲或者不讲,学生就必须分组,就必须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固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在此之前,对于教学,我感受较深的是课前学生的“默无声”,课上老师的“满堂灌”,和课后的“题海战”,结果是高耗低效,师累生苦。什么是诱思探究?诱思探究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诱思探究的课堂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为启发激趣式教学,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灌输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要求,仅仅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把学生从课堂中给排斥了出去,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诱思探究的课堂却重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因为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学生要想学好、学精某一科必须要有兴趣。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诱思探究的课堂应该从“导”入手,创设各种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自主、高效地去学习。诱思探究的课堂还要重视“议”环节。有的人喜欢吃肉,说自己是“无肉不欢”,而我在这里要说,高效的课堂是“无议不欢”!“议”环节的设置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摸透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个环节,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最自己独特的看法,组内可以辩论、可以互相学习,可以共同提高。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次,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旧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向学生提问来组织教学。而诱思探究的课堂却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最明显体现在“议”的环节,在这里给了学生这个机会,通过质疑交流,强化了印象,巩固了知识,并且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再次,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学习还可以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合作精神。诱思探究的课堂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
诱是外因,思是内因。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刻体悟“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这是学生为学之道的灵魂。同时辨证法还认为,外因是事务变化发展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诱”的重要性,认真地负责任地诱;同时,教师还要意识到无论外因的作用如何的大最终还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教师的“诱”要直指学生的“思”, 诱是思的条件,思才是诱的目的。我们要把诱和思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生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真正的学。
张教授走后我开始自己试着去运用诱思探究法教学。我觉得诱思探究教学法的精华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把思考,质疑,探究,讨论合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都交给学生。同学们都积极的展示自己和小组的课前探究成果,然后通过其他同学的质疑,反驳,讨论,得出最佳答案,学生既体会了探究过程的乐趣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整个过程中我起到了“信息源”的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老师把教变为诱,变为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只是把学生领进知识的海洋中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结构硬灌给学生,硬让学生接受。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善于思考”,老师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发现规律,自己得出结论。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非常重视的。在《春江花月夜》一课中我摒弃了原来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用导向性信息诱导学生自主探究。我由本课题目的意象入手,让同学们回忆曾经学过的含有这些意象的诗句并写下来。然后从这些诗句中总结概括出这些意象的含义。同学们做的都非常好,写出来大量的诗句,有许多都是我所没有看过的。意象含义的总结也比较到位。一节课下来学生都非常主动积极并且有收获。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践行诱思探究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最大的收获,让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培养更多的对国家有用之才。
作者简介:任义,性别:男,出生年月:1979年10月生,籍贯:河北平山县人,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中一,研究方向:高中学生教育和教学
有幸听了张教授的几次研究课,课后听了张教授的耐心细致的讲解后,我发现了我在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教学理念没有彻底转变,仍然注重教,而不是突出学生的学。二是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越俎代庖的做法,不能放手于学生,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与研讨,这影响到能否真正贯彻诱思探究教学论真谛的问题。因此如果观念不彻底转变,一切努力都是枉然,更谈不上“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学习活动真谛的实现。
诱思探究是教学理念是思维方式,但绝对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应该有框框,也不应该要求教师必须少讲或者不讲,学生就必须分组,就必须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固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在此之前,对于教学,我感受较深的是课前学生的“默无声”,课上老师的“满堂灌”,和课后的“题海战”,结果是高耗低效,师累生苦。什么是诱思探究?诱思探究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诱思探究的课堂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为启发激趣式教学,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灌输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要求,仅仅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把学生从课堂中给排斥了出去,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诱思探究的课堂却重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因为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学生要想学好、学精某一科必须要有兴趣。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诱思探究的课堂应该从“导”入手,创设各种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自主、高效地去学习。诱思探究的课堂还要重视“议”环节。有的人喜欢吃肉,说自己是“无肉不欢”,而我在这里要说,高效的课堂是“无议不欢”!“议”环节的设置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摸透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个环节,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最自己独特的看法,组内可以辩论、可以互相学习,可以共同提高。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次,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旧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向学生提问来组织教学。而诱思探究的课堂却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最明显体现在“议”的环节,在这里给了学生这个机会,通过质疑交流,强化了印象,巩固了知识,并且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再次,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学习还可以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合作精神。诱思探究的课堂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
诱是外因,思是内因。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刻体悟“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这是学生为学之道的灵魂。同时辨证法还认为,外因是事务变化发展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诱”的重要性,认真地负责任地诱;同时,教师还要意识到无论外因的作用如何的大最终还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教师的“诱”要直指学生的“思”, 诱是思的条件,思才是诱的目的。我们要把诱和思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生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真正的学。
张教授走后我开始自己试着去运用诱思探究法教学。我觉得诱思探究教学法的精华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把思考,质疑,探究,讨论合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都交给学生。同学们都积极的展示自己和小组的课前探究成果,然后通过其他同学的质疑,反驳,讨论,得出最佳答案,学生既体会了探究过程的乐趣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整个过程中我起到了“信息源”的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老师把教变为诱,变为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只是把学生领进知识的海洋中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结构硬灌给学生,硬让学生接受。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善于思考”,老师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发现规律,自己得出结论。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非常重视的。在《春江花月夜》一课中我摒弃了原来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用导向性信息诱导学生自主探究。我由本课题目的意象入手,让同学们回忆曾经学过的含有这些意象的诗句并写下来。然后从这些诗句中总结概括出这些意象的含义。同学们做的都非常好,写出来大量的诗句,有许多都是我所没有看过的。意象含义的总结也比较到位。一节课下来学生都非常主动积极并且有收获。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践行诱思探究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最大的收获,让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培养更多的对国家有用之才。
作者简介:任义,性别:男,出生年月:1979年10月生,籍贯:河北平山县人,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中一,研究方向:高中学生教育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