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对于我国而言,陶瓷文化源远流长,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美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高中美术课程当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在其中占据了十分关键的地位。在目前广大民众生活质量普遍提升的影响下,公众在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变得愈发强烈。由此使得高中美术教学得到了很大的关注。作为一种艺术文化,在美术教学中实现对陶瓷文化的传承可谓至关重要。本文以高中美术教学中对陶瓷文化的传承策略当作核心的研究内容,从下述几个不同的方面加以展开和分析。该研究以分析高中美术教学中对陶瓷文化的传承策略作为主要的目的,从而有效提升高中美术教学中对陶瓷文化的整体传承水平。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陶瓷文化;传承
引言:
陶瓷艺术主要运用手筑、压模、拉坯及注浆等各类方式,经过科学烧制与装饰处理,最终制作出不同类型的艺术产品。作为美术艺术中的一类,开展美术陶艺教学课,可以让学生们深入接触自然,给予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机会,不仅陶冶了自身情操,而且减小了学习上的压力,真正實现了寓教于乐。借助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让我国的陶瓷文化获得更为广泛的推广与传承,充分体现出陶瓷文化艺术的极大魅力。为此,系统思考和分析高中美术教学中对陶瓷文化的有效传承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
为了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实现对陶瓷文化的有效传承,需要美术教师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陶艺技能。例如:教师进行湘美版高中美术课程讲解的过程当中,便为学生布置了陶瓷造型的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相关的翻制模具与模种,系统掌握陶瓷造型的三维空间,从而为后续的陶瓷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开展陶艺制作活动,经过搓揉、捏贴等环节,最终制作出陶艺作品,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当中,感受到陶瓷艺术的魅力,并将陶瓷文化传承延续,发扬光大,并且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美术成绩和修养[1]。由此可见,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陶艺技能,实现对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开展烧制陶艺活动,激发学生对于陶瓷文化的兴趣
在高中美术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可以运用黏土材料制作陶瓷作品,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鉴于陶艺存在很强的可塑性,方便进行制备。当陶土干了以后,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并巧妙实施装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师进行湘美版高中美术课程讲解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制作一件陶艺作品,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运用刻、雕、绘等不同的方法,使学生细致进行观察。在烧制陶艺作品的时候,会形成不同的窑变,引发学生进行想象。实际上,对于此教学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发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对提升学生自主探究水平可谓十分有益。显而易见,教师通过此项举措,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陶瓷艺术,并达到将这种陶瓷文化有效传承和推广的目的[2]。
三、加大陶瓷文化的渗透力度,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针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多。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美术教师应该加大陶瓷文化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力度,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地指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制作出独具特色的陶艺作品。所以,应该加快陶瓷文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播力度,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引入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借助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具体而言:第一,美术教师需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参考和依据,帮助学生梳理陶瓷泥塑艺术的发展历史,感受陶瓷的文化和艺术魅力;第二,美术教师需要凸显出不同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精心设计个人的陶艺作品,同时运用科学的工艺技术,补充自身欠缺的陶瓷文化知识;第三,美术教师需要对学生现有的视野进行拓展,为学生讲解陶瓷文化,增强学生对于陶瓷作品的鉴赏能力,并且要求学生紧密联系大自然,在所设计的陶瓷作品当中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
结论:从此次论文的阐述和分析当中,可以看出,系统分析与思考高中美术教学中对陶瓷文化的有效传承策略显得尤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施价值。本文以高中美术教学中对陶瓷文化的传承策略当作核心的研究内容,从下述几个不同的方面加以展开和分析: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开展烧制陶艺活动,激发学生对于陶瓷文化的兴趣、加大陶瓷文化的渗透力度,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希望此次研究与分析的内容和结果,能够获得有关高中美术教师工作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并且从中得到相应的借鉴和帮助,以便增强高中美术教学中对陶瓷文化的实际传承效果,从而推动我国高中美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吴春南.让现代“陶艺”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学——中学陶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究[J].学周刊,2018,175(127):1216-1218.
[2]周秀丽.现代陶艺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658(182):1820-1825.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陶瓷文化;传承
引言:
陶瓷艺术主要运用手筑、压模、拉坯及注浆等各类方式,经过科学烧制与装饰处理,最终制作出不同类型的艺术产品。作为美术艺术中的一类,开展美术陶艺教学课,可以让学生们深入接触自然,给予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机会,不仅陶冶了自身情操,而且减小了学习上的压力,真正實现了寓教于乐。借助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让我国的陶瓷文化获得更为广泛的推广与传承,充分体现出陶瓷文化艺术的极大魅力。为此,系统思考和分析高中美术教学中对陶瓷文化的有效传承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
为了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实现对陶瓷文化的有效传承,需要美术教师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陶艺技能。例如:教师进行湘美版高中美术课程讲解的过程当中,便为学生布置了陶瓷造型的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相关的翻制模具与模种,系统掌握陶瓷造型的三维空间,从而为后续的陶瓷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开展陶艺制作活动,经过搓揉、捏贴等环节,最终制作出陶艺作品,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当中,感受到陶瓷艺术的魅力,并将陶瓷文化传承延续,发扬光大,并且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美术成绩和修养[1]。由此可见,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陶艺技能,实现对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开展烧制陶艺活动,激发学生对于陶瓷文化的兴趣
在高中美术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可以运用黏土材料制作陶瓷作品,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鉴于陶艺存在很强的可塑性,方便进行制备。当陶土干了以后,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并巧妙实施装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师进行湘美版高中美术课程讲解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制作一件陶艺作品,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运用刻、雕、绘等不同的方法,使学生细致进行观察。在烧制陶艺作品的时候,会形成不同的窑变,引发学生进行想象。实际上,对于此教学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发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对提升学生自主探究水平可谓十分有益。显而易见,教师通过此项举措,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陶瓷艺术,并达到将这种陶瓷文化有效传承和推广的目的[2]。
三、加大陶瓷文化的渗透力度,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针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多。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美术教师应该加大陶瓷文化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力度,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地指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制作出独具特色的陶艺作品。所以,应该加快陶瓷文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播力度,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引入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借助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具体而言:第一,美术教师需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参考和依据,帮助学生梳理陶瓷泥塑艺术的发展历史,感受陶瓷的文化和艺术魅力;第二,美术教师需要凸显出不同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精心设计个人的陶艺作品,同时运用科学的工艺技术,补充自身欠缺的陶瓷文化知识;第三,美术教师需要对学生现有的视野进行拓展,为学生讲解陶瓷文化,增强学生对于陶瓷作品的鉴赏能力,并且要求学生紧密联系大自然,在所设计的陶瓷作品当中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
结论:从此次论文的阐述和分析当中,可以看出,系统分析与思考高中美术教学中对陶瓷文化的有效传承策略显得尤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施价值。本文以高中美术教学中对陶瓷文化的传承策略当作核心的研究内容,从下述几个不同的方面加以展开和分析: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开展烧制陶艺活动,激发学生对于陶瓷文化的兴趣、加大陶瓷文化的渗透力度,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希望此次研究与分析的内容和结果,能够获得有关高中美术教师工作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并且从中得到相应的借鉴和帮助,以便增强高中美术教学中对陶瓷文化的实际传承效果,从而推动我国高中美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吴春南.让现代“陶艺”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学——中学陶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究[J].学周刊,2018,175(127):1216-1218.
[2]周秀丽.现代陶艺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658(182):182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