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加快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展开了探讨,从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保障机制、加强数字图书馆业务流程管理以及提升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三个方面给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一系列的措施,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而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现信息化数字化也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了使我国公共图书馆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就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以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一、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保障机制
全国东、西部地区差异明显,西部市级图书馆的资金、技术、资源、人才相对还很薄弱,地方财政的配套资金很难到位,我馆此次属于全国52个市级馆之一,有中央转移支付的硬件平台搭建经费支撑,在完成招标采购后,硬件设备陆续到位,我馆用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网络设备,存储空间、服务器等,硬件实力有了大幅的提高,为推广工程软件平台的部署,数字资源的建设与服务提供了有效保障,我们将以《数字图书馆硬件配置标准》为指导,保证虚拟网和软件平台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数字图书馆业务流程管理
数字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实际上也可以归纳为采、编、阅、藏,只是贯穿数字图书馆业务的信息资源是数字资源,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主要围绕着数字资源的生命周期展开,数字资源是指图书馆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的总称,它的采集途径很多,主要包括采购、数字化加工、网络资源的采集,专题资源库建设,受缴、受赠和交换资源。
1. 采——采集加工
(1)采购——主要是商业数据库的采购,是通过购买方式从本馆以外的权利人(团体或个人)处获得数据库资源的使用权或保存权。
(2)自主建设——根据馆藏资源情况及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和专题资源建设。
(3)网络采集——是利用网络爬虫对指定的域名和网页进行自动采集,从而获得网络信息资源,采集时图书馆是结合用户需求,事先确定采集策略、采集主题、范围,有针对地开展此项工作。
(4)合作建设——在平等互惠的前提下,图书馆之间或与其它科研机构等进行数字资源的共享与共建,包括资源的交换和加工等等。
在以上数字资源建设工作中应把握好:①整体与系统性原则。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与传统载体资源共同构成了现行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应注意这两种资源的整合,更要注意建设内容的完整性、连续性,形成有重点、有层次、各类型资源比例适当的数字资源体系。②实用性和效益性原则。根据馆内实际情况和读者的信息需求,考虑采购方式、许可模式、保存期限等因素。③共建共享原则。开展跨地域、跨系统的数字资源合作建设,建立优势互补、联合共享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
2. 编——组织与整合
图书馆必须对海量数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方便用户使用。
(1)基于OPAC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现阶段多数图书馆的做法是对数字资源进行编目,将MARCI录入OPAC。如何改进OPAC系统,让读者能够了解包括数字资源在内的全部馆藏,是图书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基于资源导航的数字资源整合:图书馆应更具用户需求,搜集网上与某一专业或主题有关信息进行筛选、提炼、分析、组合成专业信息资源,对导航信息进行多途径内容揭示,方便用户按学科查找相关信息和学术资源。
(3)基于跨库检索数字资源整合:建设资源与外购数据库有不同的检索入口,读者查找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建设统一检索平台,实现跨库检索,读者只需一次登录,就可同时多个数据库进行检索。
(4)基于元数据的数字资源整合: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的整合是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关键。
3. 阅——数字图书馆的服务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平台,它的服务应该能够拓展图书馆的服务渠道;能够延伸图书馆服务范围;能够深化图书馆服务内容;能够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现代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1)信息化服务:提供一站式元数据、目录数据、馆藏数据;通过多渠道提供线上的资源获得服务,在版权允许的情况下提供全文下载服务。
(2)智能化服务:通过新技术、新概念,为到馆读者提供自助借还服务,触摸屏电子报,电子阅览、自助复制等优质服务,为非到馆读者提供实名用户认证,在线展览、在线讲座、在线学习等快捷服务。
(3)新媒体服务: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等新终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
(4)多层次服务:提供政府公开信息和互联互通的立法决策服务平台,提供残疾人无障碍信息获取服务,提供虚拟的专业化的参考咨询服务,提供符合少儿需求的数字资源服务。
(5)网络化服务:应开展业内和跨界联合,开展联合编目、联合目录、联合咨询等工作,形成整个社会的服务网络。
4. 藏——数字资源的保存
数字资源比物理资源更加脆弱,更容易被损坏,因此数字资源的保存尤为重要。
(1)根据其保存和利用的不同特点,分为长期、不定期和临时保存三级,图书馆应制定相应的保管策略。
(2)长期保存策略:长期保存的数字资源主要是馆内的元数据,以及馆藏数字化的特色资源数据库,以及重要的工具性数据库,以光盘、磁带为保存介质,至少有三个备份,应定期日常管理维护。
(3)不定期保存策略:一时无法确认需永久保存的数字资源,仍需做两个备份。
三、提升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 在完善硬件建设及资源建设基础上,还需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方式,注重建好系统平台,扩大网络覆盖,提高服务水平。
1.构建数字资源门户
数字图书馆门户是图书馆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窗口。图书馆应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远程教育网、高校图书馆等多种数字资源,建立数字图书馆资源门户网站平台,将各种分散、异构的数字资源集成到一起,通过简单、统一的操作界面发布,以提高数字图书馆使用的便捷性。通过建立网络信息目录,提供集成化专业信息检索界面,提供网络浏览导航,以提高数字图书馆使用的针对性。通过建立特色数据库,提供特色化服务,以提高数字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如北碚图书馆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全新改版了其门户网站,开设读者统一身份认证,设置“读秀”跨库资源搜索引擎,建设“市民自助学习银行”,实现了文本、视频等资源的无缝链接,为市民提供了一站式检索和可视化浏览的文化学习服务平台,构建了“以需定供,量身定做”的资源推送体系,实现了市民通过数字图书馆全天候立体式的在线学习。
2.完善数字服务网络
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和投入的不断加大,各地区正加快镇(街道)、村(社区)标准化电子阅览室建设。图书馆应抓住此文化发展契机,结合图书通借通还模式下的总分馆制建设,积极推进镇(街道)、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标准化建设,构建区域内公共电子阅览室数字资源服务网络。同时,依托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大力推进基于网络的电脑终端服务和依托数字电视的数据包服务,推送数字图书馆资源进入千家万户。
3. 优化资源服务手段
由于职业、专业、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读者信息需求的内容、信息量、载体形式、服务方式呈现多元化特点。数字图书馆服务既要提供一般性的信息服务,更要提供深层次的增值服务,图书馆必须不断优化服务手段,充分利用个性化推送技术、智能代理检索服务等新技术,实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多元信息服务。如按照用户指定的周期或事件发生时间,将资源更新通报、定制信息、检索结果等用户需要的信息自动推送给读者;通过跟踪读者在信息空间中的活动,建立读者档案,捕捉其兴趣爱好并主动搜索可能引起读者兴趣的信息为其浏览进行导航,提供建议性的页面和链接。
4.提升馆员业务素质
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服务的优劣。要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不仅要求图书馆员具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外语、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等复合知识结构,还要求图书馆员具有高涨的工作热情、较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图书馆应加强对馆员在关键数字资源、检索策略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提高对读者的需求热点、使用偏好的统计分析能力,提升根据读者行业背景和业务需求而进行信息参考推荐的能力,从而满足读者对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具有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手段网络化、服务资源共享化等新特征。图书馆必须结合时代需求和信息环境的变化,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探索创新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手段,加大信息服务的深度和针对性,完善信息服务功能,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数字图书馆成为了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服务机制。而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其不仅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更加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以不断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岚.人性化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1).
[2]王培凤.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长期保存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情报探索.2008(06).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而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现信息化数字化也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了使我国公共图书馆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就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以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一、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保障机制
全国东、西部地区差异明显,西部市级图书馆的资金、技术、资源、人才相对还很薄弱,地方财政的配套资金很难到位,我馆此次属于全国52个市级馆之一,有中央转移支付的硬件平台搭建经费支撑,在完成招标采购后,硬件设备陆续到位,我馆用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网络设备,存储空间、服务器等,硬件实力有了大幅的提高,为推广工程软件平台的部署,数字资源的建设与服务提供了有效保障,我们将以《数字图书馆硬件配置标准》为指导,保证虚拟网和软件平台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数字图书馆业务流程管理
数字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实际上也可以归纳为采、编、阅、藏,只是贯穿数字图书馆业务的信息资源是数字资源,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主要围绕着数字资源的生命周期展开,数字资源是指图书馆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的总称,它的采集途径很多,主要包括采购、数字化加工、网络资源的采集,专题资源库建设,受缴、受赠和交换资源。
1. 采——采集加工
(1)采购——主要是商业数据库的采购,是通过购买方式从本馆以外的权利人(团体或个人)处获得数据库资源的使用权或保存权。
(2)自主建设——根据馆藏资源情况及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和专题资源建设。
(3)网络采集——是利用网络爬虫对指定的域名和网页进行自动采集,从而获得网络信息资源,采集时图书馆是结合用户需求,事先确定采集策略、采集主题、范围,有针对地开展此项工作。
(4)合作建设——在平等互惠的前提下,图书馆之间或与其它科研机构等进行数字资源的共享与共建,包括资源的交换和加工等等。
在以上数字资源建设工作中应把握好:①整体与系统性原则。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与传统载体资源共同构成了现行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应注意这两种资源的整合,更要注意建设内容的完整性、连续性,形成有重点、有层次、各类型资源比例适当的数字资源体系。②实用性和效益性原则。根据馆内实际情况和读者的信息需求,考虑采购方式、许可模式、保存期限等因素。③共建共享原则。开展跨地域、跨系统的数字资源合作建设,建立优势互补、联合共享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
2. 编——组织与整合
图书馆必须对海量数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方便用户使用。
(1)基于OPAC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现阶段多数图书馆的做法是对数字资源进行编目,将MARCI录入OPAC。如何改进OPAC系统,让读者能够了解包括数字资源在内的全部馆藏,是图书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基于资源导航的数字资源整合:图书馆应更具用户需求,搜集网上与某一专业或主题有关信息进行筛选、提炼、分析、组合成专业信息资源,对导航信息进行多途径内容揭示,方便用户按学科查找相关信息和学术资源。
(3)基于跨库检索数字资源整合:建设资源与外购数据库有不同的检索入口,读者查找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建设统一检索平台,实现跨库检索,读者只需一次登录,就可同时多个数据库进行检索。
(4)基于元数据的数字资源整合: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的整合是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关键。
3. 阅——数字图书馆的服务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平台,它的服务应该能够拓展图书馆的服务渠道;能够延伸图书馆服务范围;能够深化图书馆服务内容;能够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现代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1)信息化服务:提供一站式元数据、目录数据、馆藏数据;通过多渠道提供线上的资源获得服务,在版权允许的情况下提供全文下载服务。
(2)智能化服务:通过新技术、新概念,为到馆读者提供自助借还服务,触摸屏电子报,电子阅览、自助复制等优质服务,为非到馆读者提供实名用户认证,在线展览、在线讲座、在线学习等快捷服务。
(3)新媒体服务: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等新终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
(4)多层次服务:提供政府公开信息和互联互通的立法决策服务平台,提供残疾人无障碍信息获取服务,提供虚拟的专业化的参考咨询服务,提供符合少儿需求的数字资源服务。
(5)网络化服务:应开展业内和跨界联合,开展联合编目、联合目录、联合咨询等工作,形成整个社会的服务网络。
4. 藏——数字资源的保存
数字资源比物理资源更加脆弱,更容易被损坏,因此数字资源的保存尤为重要。
(1)根据其保存和利用的不同特点,分为长期、不定期和临时保存三级,图书馆应制定相应的保管策略。
(2)长期保存策略:长期保存的数字资源主要是馆内的元数据,以及馆藏数字化的特色资源数据库,以及重要的工具性数据库,以光盘、磁带为保存介质,至少有三个备份,应定期日常管理维护。
(3)不定期保存策略:一时无法确认需永久保存的数字资源,仍需做两个备份。
三、提升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 在完善硬件建设及资源建设基础上,还需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方式,注重建好系统平台,扩大网络覆盖,提高服务水平。
1.构建数字资源门户
数字图书馆门户是图书馆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窗口。图书馆应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远程教育网、高校图书馆等多种数字资源,建立数字图书馆资源门户网站平台,将各种分散、异构的数字资源集成到一起,通过简单、统一的操作界面发布,以提高数字图书馆使用的便捷性。通过建立网络信息目录,提供集成化专业信息检索界面,提供网络浏览导航,以提高数字图书馆使用的针对性。通过建立特色数据库,提供特色化服务,以提高数字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如北碚图书馆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全新改版了其门户网站,开设读者统一身份认证,设置“读秀”跨库资源搜索引擎,建设“市民自助学习银行”,实现了文本、视频等资源的无缝链接,为市民提供了一站式检索和可视化浏览的文化学习服务平台,构建了“以需定供,量身定做”的资源推送体系,实现了市民通过数字图书馆全天候立体式的在线学习。
2.完善数字服务网络
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和投入的不断加大,各地区正加快镇(街道)、村(社区)标准化电子阅览室建设。图书馆应抓住此文化发展契机,结合图书通借通还模式下的总分馆制建设,积极推进镇(街道)、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标准化建设,构建区域内公共电子阅览室数字资源服务网络。同时,依托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大力推进基于网络的电脑终端服务和依托数字电视的数据包服务,推送数字图书馆资源进入千家万户。
3. 优化资源服务手段
由于职业、专业、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读者信息需求的内容、信息量、载体形式、服务方式呈现多元化特点。数字图书馆服务既要提供一般性的信息服务,更要提供深层次的增值服务,图书馆必须不断优化服务手段,充分利用个性化推送技术、智能代理检索服务等新技术,实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多元信息服务。如按照用户指定的周期或事件发生时间,将资源更新通报、定制信息、检索结果等用户需要的信息自动推送给读者;通过跟踪读者在信息空间中的活动,建立读者档案,捕捉其兴趣爱好并主动搜索可能引起读者兴趣的信息为其浏览进行导航,提供建议性的页面和链接。
4.提升馆员业务素质
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服务的优劣。要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不仅要求图书馆员具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外语、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等复合知识结构,还要求图书馆员具有高涨的工作热情、较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图书馆应加强对馆员在关键数字资源、检索策略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提高对读者的需求热点、使用偏好的统计分析能力,提升根据读者行业背景和业务需求而进行信息参考推荐的能力,从而满足读者对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具有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手段网络化、服务资源共享化等新特征。图书馆必须结合时代需求和信息环境的变化,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探索创新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手段,加大信息服务的深度和针对性,完善信息服务功能,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数字图书馆成为了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服务机制。而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其不仅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更加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以不断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岚.人性化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1).
[2]王培凤.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长期保存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情报探索.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