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实行,给美术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新的理念。美术这门课融合了多种艺术,是一门具有鲜明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的综合课程。作为美术教师,在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合理的美术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美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下面以湖南湘版美术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三课《自画像》为例,谈谈我在新课改中美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烘托情境,增强游戏的气氛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营造优美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情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利导于行。一堂美术课可以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段悠扬的音乐,也可以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都是老师创作的美丽情境,而这些情境正是学生创新灵感的源泉。所以我在美术课中,经常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情境,从而提高美术课堂的愉悦性、开放性和自主性,调动学生创作的热情。
《自画像》一课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全班的集体照片,提出“找找谁是我们班的智慧小能手、劳动小能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自然进入角色,使之在嬉笑声中寻找自己、欣赏自己,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小能手,让他们在观看中为自己感到自豪。一张全班照,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精神上受到鼓舞,从而唤起学生学习《自画像》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美术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开启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在教学中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新,学生课堂的学习是一个认识创新、学会创新和实现创新的过程,如果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那么创新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
《自画像》一课中,我用单个同学的照片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出示三张班里最有特点的学生照片,请学生进行对比,找出他们各自的特征,从脸型、发型、五官等进行观察。例如:有一位男生的脸比较胖,眼睛很大;另一位男生比较瘦,眼睛小;还有一位女生扎了两个长辫子,这些都是特征。学生看到是自己的同学,一下子就睁大了眼睛,认真对比起来。有的说:“那个比较胖的男孩,鼻子很大,嘴很小。”有的学生觉得那个女生的牙齿也比较大。说到这,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学生们在笑声中对比,在对比中总结,在总结中学习,然后用自己带来的镜子观察自己,很快就找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着,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科学有效的观察能力,这当然是学生获取知识和灵感的重要途径,因为不会观察便不会表现。
三、表现自我,展示个性
儿童绘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反映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绘画对儿童来说,作用并不在于艺术如何独特、思想如何深刻,也不在于画技如何娴熟,而在于表现手法上的个性,从而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独创精神的成熟。
怎样才能让二年级的学生在《自画像》中很快地掌握人物的画法,表现出富有自己个性的自画像呢?我以自己的自画像为例,指导学生如何画自己。课前,我特意将头发扎在了一边,请学生找找我的特点,学生一眼就能找到我发型的这个特点,然后请学生将我的五官特点一一说出来:眼睛大、鼻子宽、嘴小、耳朵大、脸上还有小雀斑,学生边说我边画,不知不觉中我很快就完成了自画像。当学生看到老师能这么快就画出自己,明白自画像不是很难,从而为他们画《自画像》树立了自信心。然后我告诉学生,画五官的时候要注意:眼睛在头顶与下巴的中间;鼻子在眼睛与下巴的中间;嘴在鼻子到下巴的中间,这样就能很快画出自己的自画像了。其实,只要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来表现,很快就能画出自己的自画像。
虽然学生画的自画像并不是非常相像,甚至还有些稚嫩,但是他们在美术创造的实践过程中,对美的事物有了新的感知和领悟,并在画中注入了自己的热情和个性。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理解、表达、表现、思考等一系列实践体验,感觉到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更新美术作业评价观,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美术教学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及其成果有信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向。我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评价的体验和愉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
我将学生画好的《自画像》以全班福的形式展示出来,把学生的《自画像》粘贴在准备好的空白纸上,与前面出示的全班福照片相对照,一张张稚嫩的画像,展示了学生对美的向往。然后请学生们从全班福的画像中找出自己的同学,每位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很快画得有特点的作品就被认了出来。我问学生们:你们是怎样找到同学的啊?他们得意地笑着说:“因为他们画出了自己的外貌特征,所以一下子就被我们找到了!”看着他们那股自豪的劲儿,我也感到非常欣慰。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体验到了学习美术的乐趣,感受到这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对自己的激励。
我在《自画像》一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这节课中的主角,给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多给学生一些鼓励的目光、多一些真诚的赞许,使学生多一份自信,进而增强创造的热情、启迪创造的智慧。让学生愿意参与、敢于表现、懂得欣赏,同时我也感受到,在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节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和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引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关注和激情,只有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
这只是我通过《自画像》一课,在新课改中的一点体会和认识,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要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和实践,以全新的理念和教法认真对待每节课。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学会飞翔。
下面以湖南湘版美术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三课《自画像》为例,谈谈我在新课改中美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烘托情境,增强游戏的气氛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营造优美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情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利导于行。一堂美术课可以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段悠扬的音乐,也可以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都是老师创作的美丽情境,而这些情境正是学生创新灵感的源泉。所以我在美术课中,经常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情境,从而提高美术课堂的愉悦性、开放性和自主性,调动学生创作的热情。
《自画像》一课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全班的集体照片,提出“找找谁是我们班的智慧小能手、劳动小能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自然进入角色,使之在嬉笑声中寻找自己、欣赏自己,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小能手,让他们在观看中为自己感到自豪。一张全班照,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精神上受到鼓舞,从而唤起学生学习《自画像》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美术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开启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在教学中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新,学生课堂的学习是一个认识创新、学会创新和实现创新的过程,如果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那么创新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
《自画像》一课中,我用单个同学的照片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出示三张班里最有特点的学生照片,请学生进行对比,找出他们各自的特征,从脸型、发型、五官等进行观察。例如:有一位男生的脸比较胖,眼睛很大;另一位男生比较瘦,眼睛小;还有一位女生扎了两个长辫子,这些都是特征。学生看到是自己的同学,一下子就睁大了眼睛,认真对比起来。有的说:“那个比较胖的男孩,鼻子很大,嘴很小。”有的学生觉得那个女生的牙齿也比较大。说到这,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学生们在笑声中对比,在对比中总结,在总结中学习,然后用自己带来的镜子观察自己,很快就找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着,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科学有效的观察能力,这当然是学生获取知识和灵感的重要途径,因为不会观察便不会表现。
三、表现自我,展示个性
儿童绘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反映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绘画对儿童来说,作用并不在于艺术如何独特、思想如何深刻,也不在于画技如何娴熟,而在于表现手法上的个性,从而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独创精神的成熟。
怎样才能让二年级的学生在《自画像》中很快地掌握人物的画法,表现出富有自己个性的自画像呢?我以自己的自画像为例,指导学生如何画自己。课前,我特意将头发扎在了一边,请学生找找我的特点,学生一眼就能找到我发型的这个特点,然后请学生将我的五官特点一一说出来:眼睛大、鼻子宽、嘴小、耳朵大、脸上还有小雀斑,学生边说我边画,不知不觉中我很快就完成了自画像。当学生看到老师能这么快就画出自己,明白自画像不是很难,从而为他们画《自画像》树立了自信心。然后我告诉学生,画五官的时候要注意:眼睛在头顶与下巴的中间;鼻子在眼睛与下巴的中间;嘴在鼻子到下巴的中间,这样就能很快画出自己的自画像了。其实,只要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来表现,很快就能画出自己的自画像。
虽然学生画的自画像并不是非常相像,甚至还有些稚嫩,但是他们在美术创造的实践过程中,对美的事物有了新的感知和领悟,并在画中注入了自己的热情和个性。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理解、表达、表现、思考等一系列实践体验,感觉到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更新美术作业评价观,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美术教学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及其成果有信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向。我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评价的体验和愉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
我将学生画好的《自画像》以全班福的形式展示出来,把学生的《自画像》粘贴在准备好的空白纸上,与前面出示的全班福照片相对照,一张张稚嫩的画像,展示了学生对美的向往。然后请学生们从全班福的画像中找出自己的同学,每位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很快画得有特点的作品就被认了出来。我问学生们:你们是怎样找到同学的啊?他们得意地笑着说:“因为他们画出了自己的外貌特征,所以一下子就被我们找到了!”看着他们那股自豪的劲儿,我也感到非常欣慰。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体验到了学习美术的乐趣,感受到这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对自己的激励。
我在《自画像》一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这节课中的主角,给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多给学生一些鼓励的目光、多一些真诚的赞许,使学生多一份自信,进而增强创造的热情、启迪创造的智慧。让学生愿意参与、敢于表现、懂得欣赏,同时我也感受到,在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节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和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引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关注和激情,只有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
这只是我通过《自画像》一课,在新课改中的一点体会和认识,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要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和实践,以全新的理念和教法认真对待每节课。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学会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