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移动电子设备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移动应用APP已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尤其在大学生中,通过网络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自“互联网+”被政府推广开始,软件开发行业在国家政策的保障下进入了发展新纪元。网络学习将在未来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针对不同需求的人群设计其使用的APP显得至关重要。文章在借鉴市面上的建筑学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模式基础上,尝试设计一款更具创新的针对本科课程助手类APP——《建筑学堂》。该项目以编写一款针对建筑系学生的课程助手类APP为主线,结合基于广泛调研后获得的建筑系学生必备知识和常遇的学业问题的调查问卷结果,开发出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搭建于IOS平台上的APP应用。最终推广该软件,成为建筑系学生常备的工具之一。
[关键词]互联网+;建筑学教育;课程助手类APP开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914X(2019)01-0243-01
1.概述
目前国内建筑系课程包括有:绘图、力学、结构、设计、建筑史等多类科目。
而根据已有数据显示,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呈现出逐步、快速增长的趋势。学习类APP的出现是教育的一项创新,使用APP学习更加方便、智能,既能拓展学习内容,又能提升学习兴趣。
目前尚未出现按照大学课程进行分类的建筑学相关APP。建筑学习类APP的市场潜力仍未释放,已有的APP过于专业严肃,偏向于施工现场的使用。我们希望能够开发一款具有规范查询、素材分享、心得交流等更贴近学生的APP。
2.客户端设计目标与原则
2.1建筑学课程助手类APP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
以发放问卷的形式,我们对在校建筑系本科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寻建筑学课程助手类APP当前的市场需求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2.2我们的设计目标与原则
设计目标:设计一款界面简洁,方便好用,以建筑学学生实际课程为核心的助手类APP。
(1)高效性原则:APP在用户下载后可以随时随地将碎片化的时间用来学习。
(2)针对性原则:在APP中设置建筑力学窗口,建筑设计窗口等等课程体系,学生可以通过其快速地查询到想要获取的信息。
(3)交互性原则:学生与数据库、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3.总体设计
3.1产品概述
3.1.1课程助手类APP《建筑学堂》产品概述
《建筑学堂》是一款以建筑系本科学习为核心、兼顾交互性能的课程助手类APP,无需注册。该产品能够满足建筑系学生在查询资料与规范上的需求、解决建筑系学生查询的不准确性、低效性问题。
3.1.2研究优势
(1)资源上的优势:人群定位为国内各建筑系学生,研发队伍来自高校建筑系,让产品本身核心功能更具针对性。
(2)设计技术上的优势:以高校建筑系资深教授与学生组成的设计队伍,进行产品设计与研究开发。
(3)创新上的优势:在界面使用设计上对用户更有吸引力,满足学习、查询要求的同时为学生搭建了更亲切的全新平台。
3.2 信息构架搭建与功能填充
研发队伍先对建筑系本科阶段的培养方案与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整理,结合本科学习阶段的实在需求去进行APP设计。在APP的一级菜单中,该界面罗列了七门课程,当学生需要学习或复习相应知识的时候只需点击图标,就能找到有关的知识。
用户点击进入《建筑学堂》APP界面后,首页选择课程,板块依照建筑系的培养方案进行智性化定制。
在APP的二级菜单中,以建筑设计为例,罗列了建筑学的建筑设计类型,只需点击相应建筑类型的图标,就能找到相应建筑的案例和规范。
点击功能课程图标,进入对应课程的二级分类菜单,满足不同年级的学生用户在设计课的学习需求。
在APP的三级菜单中,通过点击进入就能学习该案例。
三级菜单项以文字和图片呈现,通过点击进入具体的学习内容。
3.3交互界面设计
前端:一级页面:采用文字+图标的形式。左上为搜索界面,右上为“关于我们”,即我们设计与开发APP的初衷;背景图上附上APP的名称及其LOGO,色调保持一致;主要功能内容,即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经济、力学构、,结构物理、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最后是首页。
二级页面:采用文字+图标的形式。左上为返回,右上为内容标题,例如建筑历史。接下来是标题和图标。风格应该和一级界面采用统一的色调。
三级页面:采用图+画的形式呈现内容。左上为返回,右上为内容标题,例如建筑历史。接下来是图,图上有章节标题和APPLOGO。最下面是文字内容。风格应该和一二级界面采用统一的色调。
搜索:左上方为返回,右上方为搜索。接下来左方为关键字,右方为请输入关键字,下面是立即搜索。
关于我们:左上为返回,右上为关于我们。接下来是背景图,背景图上有APP名称+LOGO,文字和地址。最下面是咨询。
后台:用户通过手机上的APP连网与数据库、服务器实现交互。
前端与后台的交互:用户通过手机上的APP发送信息连网与数据库和服务器实现交互。
整体风格应保持一致。
3.4功能开发与技术实现
功能开发有:一级、二级、三级页面;搜索功能;关于我们页面等的实现、服务器的搭建、数据库与服务器进行交互。
(1)技术实现:一级页面的实现:首页用index与index_content页面,包含背景、名称、LOGO的插入,主要内容标题与图标,及跳转到search,about,design,history,graph,mechanics,physical,economy,materials等各自的二级页面。 (2)二级页面的实现:用design,history,graph,mechanics,physical,economy,materials及其content实现,及跳转到各自的三级页面。包含图标、大标题、返回,LOGO,主要内容标题与图标。
(3)三级页面的实现:用design,history,graph,mechanics,physical,economy,materials及其content+各自数字实现,包含图标、章节标题、返回,LOGO,主要内容标题,主要内容。
(4)搜索功能的实现:用search及其content页面实现。包含搜索按钮与返回,图标。
(5)“关于我们”页面的实现:用about及其content页面实现。包含图标、背景图,返回,LOGO,内容。
(6)服务器的搭建:用Tomcat与Mysql搭建服务器,安装好软件,调试好环境变量,搭建好服务器环境。
(7)数据库与服务器交互的实现:服务器环境搭建好,将Servlet连接到Mysql,用相关的语言写出相应的代码,实现相应的交互方式,用简单的序进行测试。
3.5 产品未来展望
通过移动设备APP进行学习只是教育的一个发展阶段,与教育相关的信息与资源将不断数字化,用户通过云端实现数据共享。《建筑学堂》只是一次尝试,我们期待未来,科技会为我们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教育。
4.结论
本文介绍了基于IOS平台的“建筑学堂”课程APP的设计与实践应用,分析了其发展背景,国内现状,发展概况,目标与原则以及APP的构架与原理。 在有初步设想之后,进行开发过的程中,问题与矛盾接踵而至,比如技术上知识的欠缺,资源的匮乏,想过放弃,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感谢团队的坚持。
虽然我们在此上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也得到了不少的成果,但因为时间的原因,目前這款APP仍然是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的,这需要我们花费时间不断去测试和更改。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崔硕文.移动终端下设计史论课程的规划与设计[D].北京服装学院,2016.
[3]曹锦梅,李志强.基于Android平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APP设计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
[关键词]互联网+;建筑学教育;课程助手类APP开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914X(2019)01-0243-01
1.概述
目前国内建筑系课程包括有:绘图、力学、结构、设计、建筑史等多类科目。
而根据已有数据显示,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呈现出逐步、快速增长的趋势。学习类APP的出现是教育的一项创新,使用APP学习更加方便、智能,既能拓展学习内容,又能提升学习兴趣。
目前尚未出现按照大学课程进行分类的建筑学相关APP。建筑学习类APP的市场潜力仍未释放,已有的APP过于专业严肃,偏向于施工现场的使用。我们希望能够开发一款具有规范查询、素材分享、心得交流等更贴近学生的APP。
2.客户端设计目标与原则
2.1建筑学课程助手类APP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
以发放问卷的形式,我们对在校建筑系本科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寻建筑学课程助手类APP当前的市场需求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2.2我们的设计目标与原则
设计目标:设计一款界面简洁,方便好用,以建筑学学生实际课程为核心的助手类APP。
(1)高效性原则:APP在用户下载后可以随时随地将碎片化的时间用来学习。
(2)针对性原则:在APP中设置建筑力学窗口,建筑设计窗口等等课程体系,学生可以通过其快速地查询到想要获取的信息。
(3)交互性原则:学生与数据库、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3.总体设计
3.1产品概述
3.1.1课程助手类APP《建筑学堂》产品概述
《建筑学堂》是一款以建筑系本科学习为核心、兼顾交互性能的课程助手类APP,无需注册。该产品能够满足建筑系学生在查询资料与规范上的需求、解决建筑系学生查询的不准确性、低效性问题。
3.1.2研究优势
(1)资源上的优势:人群定位为国内各建筑系学生,研发队伍来自高校建筑系,让产品本身核心功能更具针对性。
(2)设计技术上的优势:以高校建筑系资深教授与学生组成的设计队伍,进行产品设计与研究开发。
(3)创新上的优势:在界面使用设计上对用户更有吸引力,满足学习、查询要求的同时为学生搭建了更亲切的全新平台。
3.2 信息构架搭建与功能填充
研发队伍先对建筑系本科阶段的培养方案与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整理,结合本科学习阶段的实在需求去进行APP设计。在APP的一级菜单中,该界面罗列了七门课程,当学生需要学习或复习相应知识的时候只需点击图标,就能找到有关的知识。
用户点击进入《建筑学堂》APP界面后,首页选择课程,板块依照建筑系的培养方案进行智性化定制。
在APP的二级菜单中,以建筑设计为例,罗列了建筑学的建筑设计类型,只需点击相应建筑类型的图标,就能找到相应建筑的案例和规范。
点击功能课程图标,进入对应课程的二级分类菜单,满足不同年级的学生用户在设计课的学习需求。
在APP的三级菜单中,通过点击进入就能学习该案例。
三级菜单项以文字和图片呈现,通过点击进入具体的学习内容。
3.3交互界面设计
前端:一级页面:采用文字+图标的形式。左上为搜索界面,右上为“关于我们”,即我们设计与开发APP的初衷;背景图上附上APP的名称及其LOGO,色调保持一致;主要功能内容,即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经济、力学构、,结构物理、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最后是首页。
二级页面:采用文字+图标的形式。左上为返回,右上为内容标题,例如建筑历史。接下来是标题和图标。风格应该和一级界面采用统一的色调。
三级页面:采用图+画的形式呈现内容。左上为返回,右上为内容标题,例如建筑历史。接下来是图,图上有章节标题和APPLOGO。最下面是文字内容。风格应该和一二级界面采用统一的色调。
搜索:左上方为返回,右上方为搜索。接下来左方为关键字,右方为请输入关键字,下面是立即搜索。
关于我们:左上为返回,右上为关于我们。接下来是背景图,背景图上有APP名称+LOGO,文字和地址。最下面是咨询。
后台:用户通过手机上的APP连网与数据库、服务器实现交互。
前端与后台的交互:用户通过手机上的APP发送信息连网与数据库和服务器实现交互。
整体风格应保持一致。
3.4功能开发与技术实现
功能开发有:一级、二级、三级页面;搜索功能;关于我们页面等的实现、服务器的搭建、数据库与服务器进行交互。
(1)技术实现:一级页面的实现:首页用index与index_content页面,包含背景、名称、LOGO的插入,主要内容标题与图标,及跳转到search,about,design,history,graph,mechanics,physical,economy,materials等各自的二级页面。 (2)二级页面的实现:用design,history,graph,mechanics,physical,economy,materials及其content实现,及跳转到各自的三级页面。包含图标、大标题、返回,LOGO,主要内容标题与图标。
(3)三级页面的实现:用design,history,graph,mechanics,physical,economy,materials及其content+各自数字实现,包含图标、章节标题、返回,LOGO,主要内容标题,主要内容。
(4)搜索功能的实现:用search及其content页面实现。包含搜索按钮与返回,图标。
(5)“关于我们”页面的实现:用about及其content页面实现。包含图标、背景图,返回,LOGO,内容。
(6)服务器的搭建:用Tomcat与Mysql搭建服务器,安装好软件,调试好环境变量,搭建好服务器环境。
(7)数据库与服务器交互的实现:服务器环境搭建好,将Servlet连接到Mysql,用相关的语言写出相应的代码,实现相应的交互方式,用简单的序进行测试。
3.5 产品未来展望
通过移动设备APP进行学习只是教育的一个发展阶段,与教育相关的信息与资源将不断数字化,用户通过云端实现数据共享。《建筑学堂》只是一次尝试,我们期待未来,科技会为我们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教育。
4.结论
本文介绍了基于IOS平台的“建筑学堂”课程APP的设计与实践应用,分析了其发展背景,国内现状,发展概况,目标与原则以及APP的构架与原理。 在有初步设想之后,进行开发过的程中,问题与矛盾接踵而至,比如技术上知识的欠缺,资源的匮乏,想过放弃,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感谢团队的坚持。
虽然我们在此上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也得到了不少的成果,但因为时间的原因,目前這款APP仍然是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的,这需要我们花费时间不断去测试和更改。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崔硕文.移动终端下设计史论课程的规划与设计[D].北京服装学院,2016.
[3]曹锦梅,李志强.基于Android平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APP设计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