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布置作业是一堂课或者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既是对阶段性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和巩固,也为之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作为教师,我们得会布置作业,得讲求策略,我们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是我们的初衷,或初心,而方法可以是多样的,这是可以商榷的。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布置作业是一堂课或者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既是对阶段性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和巩固,也为之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甚至有家长认为不布置作业的老师的不负责任的老师。总之,作业的布置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对这点无论是师生还是家长都已经达成了共识。
然而,由于对于作业量布置原则并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定,对于作业的量和技巧也没有特别要求,从而使得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有一定的随意性,为了图省事方便,当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一般都会直接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题和相关的配套练习题,对于不同学习和接受水平的学生均“一视同仁”,吃“大锅饭”,且学生普遍反映作业量有点偏大,这使得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因而总是想方设法将作业拖到最后一刻,患上了严重的“拖延症”,对于那些有父母督促的孩子来说,作业的完成一般都不会出什么问题,而对于那些监护人暂时为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老人的家庭来说,作业的完不成是常有的事。鉴于此,笔者在观察和调研现状的同时,也在反思,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究竟要怎样布置作业才能缓和这样的矛盾,在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的同时,吸引学生自觉完成作业,或者说起码不使学生那么排斥写作业?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是可以参考的:
第一,布置的作业内容应该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数学本身就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在小学数学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学生出门坐车、帮家长跑腿买东西等都是需要小学的加减乘除运算作为基础的。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是不是应该考虑这些内容呢?尤其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学生对于现金的接触和使用已经很频繁了,这对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来说就是个很好的素材。笔者曾听身边的同事说过,有同学做数学题总是出错,但是如果给他100块钱去买一些东西,虽然这其中也涉及到各种加减乘除,反而鲜少出错。笔者认为这就是将数学作业和生活中的数学相脱节的结果。倘若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将数学作业的触角伸向学生的生活,那么对我们的学生学好数学来说将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第二,作业的设计应该注意变换一题型。不得不说,教材中的一些题型设计已经是落伍的,或者说是与学生的生活是脱节的,比如说那种关于一亩地产多少粮食的作业,有些学生从小生活在城市,根本没见过农田,更不用说粮食的生产了。面对这样的题型,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将作业的主语稍作变化。另外,目前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作业题目都相对来说比较单调、传统、题型几乎是一致的,对于那些好奇心重,自律意识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做这样的题目很快就会引起视觉疲劳,进而会产生应付作业的心理。面对这样一群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对症下药”,从作业的内容到形式都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在这其中,我们教师只要将正在学习中的数学原理融入其中即可。
第三,作业的设计也要适当进行学科之间的整合。据笔者观察,现代社会的跨学科知识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尤其是到了大学,我们就会发现,跨学科专业甚至是最热门的专业和未来的大趋势。其实,这种现象在中学教学中已经初现端倪,不过没有被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重视而已。甚至到现代还有的中学教师和同学偶然会抱怨,如会说某个题目是历史题目却出现在政治试卷上等,觉得这是出题人的问题。其实,如果我们从小学就跟学生灌输这样的跨学科思想,学生对此也习以为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认知和问题了。另外,跨学科的实现,多种学科知识的整合、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对于学生探究性、思考性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第四,作业的布置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中国的伟大教育先行者孔子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了,他提出因材施教。确实,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片树叶,作为个体,人应该是有差异的,且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及层次,分层布置作业,从而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杏儿使得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感受到被重视,并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老师在布置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习成绩,针对性的布置数学作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技巧。
第五,笔者认为教师还要给作业披上一层学生喜闻乐见的外衣,改变传统的冷面孔。我们一般的作业题目导语都类似于“请在5分钟内完成以下题目”之类的用语,从小学生的视角来看,这样的用语就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督促性,有点居高临下的口吻,让学生无形中还是能感知到一定的压力。但是,如果我们使用轻松的口吻,甚至用一些儿童常看的动画片中的用语,是不是能更加亲切,学生也更加乐于完成作业呢?
第六,数学作业的设计还应该充分挖掘其中的多解因素。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同等情况下,每个人的大脑回路是有所不同的,换言之,对于同一事物,每个人的大脑的认知是有差别的。将这样的思路映射到小学数学作业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同一问题,每个学生的思考分析角度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同一道题目的多种解答方案的出现。笔者认为这是需要被鼓励和挖掘的,甚至可以用“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思路,多鼓励学生只要能做出答案,多方法、跨學科都是可以的。
总之,我们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是我们的初衷,或初心,而方法可以是多样的,这是可以商榷的。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1]刘莎.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9期.
[2]罗玉华.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第13期.
[3]贾洁.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初探.学周刊,2017年12期.
作者简介:闫赟,静宁县四河中心小学
本文是2017年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微型课题《小学生数学作业合理设计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PLWKT2017106,课题负责人闫赟。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布置作业是一堂课或者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既是对阶段性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和巩固,也为之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甚至有家长认为不布置作业的老师的不负责任的老师。总之,作业的布置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对这点无论是师生还是家长都已经达成了共识。
然而,由于对于作业量布置原则并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定,对于作业的量和技巧也没有特别要求,从而使得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有一定的随意性,为了图省事方便,当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一般都会直接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题和相关的配套练习题,对于不同学习和接受水平的学生均“一视同仁”,吃“大锅饭”,且学生普遍反映作业量有点偏大,这使得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因而总是想方设法将作业拖到最后一刻,患上了严重的“拖延症”,对于那些有父母督促的孩子来说,作业的完成一般都不会出什么问题,而对于那些监护人暂时为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老人的家庭来说,作业的完不成是常有的事。鉴于此,笔者在观察和调研现状的同时,也在反思,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究竟要怎样布置作业才能缓和这样的矛盾,在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的同时,吸引学生自觉完成作业,或者说起码不使学生那么排斥写作业?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是可以参考的:
第一,布置的作业内容应该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数学本身就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在小学数学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学生出门坐车、帮家长跑腿买东西等都是需要小学的加减乘除运算作为基础的。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是不是应该考虑这些内容呢?尤其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学生对于现金的接触和使用已经很频繁了,这对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来说就是个很好的素材。笔者曾听身边的同事说过,有同学做数学题总是出错,但是如果给他100块钱去买一些东西,虽然这其中也涉及到各种加减乘除,反而鲜少出错。笔者认为这就是将数学作业和生活中的数学相脱节的结果。倘若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将数学作业的触角伸向学生的生活,那么对我们的学生学好数学来说将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第二,作业的设计应该注意变换一题型。不得不说,教材中的一些题型设计已经是落伍的,或者说是与学生的生活是脱节的,比如说那种关于一亩地产多少粮食的作业,有些学生从小生活在城市,根本没见过农田,更不用说粮食的生产了。面对这样的题型,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将作业的主语稍作变化。另外,目前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作业题目都相对来说比较单调、传统、题型几乎是一致的,对于那些好奇心重,自律意识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做这样的题目很快就会引起视觉疲劳,进而会产生应付作业的心理。面对这样一群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对症下药”,从作业的内容到形式都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在这其中,我们教师只要将正在学习中的数学原理融入其中即可。
第三,作业的设计也要适当进行学科之间的整合。据笔者观察,现代社会的跨学科知识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尤其是到了大学,我们就会发现,跨学科专业甚至是最热门的专业和未来的大趋势。其实,这种现象在中学教学中已经初现端倪,不过没有被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重视而已。甚至到现代还有的中学教师和同学偶然会抱怨,如会说某个题目是历史题目却出现在政治试卷上等,觉得这是出题人的问题。其实,如果我们从小学就跟学生灌输这样的跨学科思想,学生对此也习以为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认知和问题了。另外,跨学科的实现,多种学科知识的整合、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对于学生探究性、思考性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第四,作业的布置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中国的伟大教育先行者孔子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了,他提出因材施教。确实,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片树叶,作为个体,人应该是有差异的,且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及层次,分层布置作业,从而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杏儿使得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感受到被重视,并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老师在布置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习成绩,针对性的布置数学作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技巧。
第五,笔者认为教师还要给作业披上一层学生喜闻乐见的外衣,改变传统的冷面孔。我们一般的作业题目导语都类似于“请在5分钟内完成以下题目”之类的用语,从小学生的视角来看,这样的用语就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督促性,有点居高临下的口吻,让学生无形中还是能感知到一定的压力。但是,如果我们使用轻松的口吻,甚至用一些儿童常看的动画片中的用语,是不是能更加亲切,学生也更加乐于完成作业呢?
第六,数学作业的设计还应该充分挖掘其中的多解因素。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同等情况下,每个人的大脑回路是有所不同的,换言之,对于同一事物,每个人的大脑的认知是有差别的。将这样的思路映射到小学数学作业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同一问题,每个学生的思考分析角度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同一道题目的多种解答方案的出现。笔者认为这是需要被鼓励和挖掘的,甚至可以用“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思路,多鼓励学生只要能做出答案,多方法、跨學科都是可以的。
总之,我们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是我们的初衷,或初心,而方法可以是多样的,这是可以商榷的。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1]刘莎.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9期.
[2]罗玉华.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第13期.
[3]贾洁.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初探.学周刊,2017年12期.
作者简介:闫赟,静宁县四河中心小学
本文是2017年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微型课题《小学生数学作业合理设计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PLWKT2017106,课题负责人闫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