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地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皮肤科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共118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59),对照组接受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接受地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0.3%,明显低于对照组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有效降低慢性荨麻疹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地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皮肤、血管扩张伴渗透性增加导致皮肤出现局限性水肿反应。慢性荨麻疹具有病情长、发病快、消退后无明显痕迹等特点,约有15%~20%的人群至少出现过一次荨麻疹。参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炎性因子主要包括组胺与白三烯,组胺可使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并脱颗粒释放大量白三烯从而引起荨麻疹一系列临床表现。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多采用抗组胺药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但单独用药会导致荨麻疹反复发作。本研究联合地氯雷他定与孟鲁司特钠治疗59例慢性荨麻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皮肤科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118例,纳入与排除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荨麻疹发作≥3次,且每次持续时间≥30min,病程≥6周者。(2)年龄18~65周岁。(3)排除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排除纳入研究前接受抗组胺药、白三烯拮抗剂治疗患者。(5)排除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6)排除依从性差,不能完成治疗周期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9例,男31例,女28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6.2岁,平均病程16个月。观察组59例,男33例,女26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7.3岁,平均病程16.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地氯雷他定(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J20030058)治疗,具体方法为:地氯雷他定5mg/d,1次,d,口服。观察组患者接受地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四川大冢制药有限公司,H20064370)治疗,具体方法为:地氯雷他定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孟鲁司特钠10mg/d,1次/d,口服。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8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后进行3个月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慢性荨麻疹复发情况。慢性荨麻疹治疗效果采用慢性荨麻疹4级评分法即依据患者发作时瘙痒程度、风团数量与大小及皮肤划痕征进行评分。症状积分指数(SSRI)=(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x100%。依据SSRI变化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1)治愈:SSRI≥90%;(2)显效:60%≤SSRI<90%;(3)好转:20%≤SSRI<60%;(4)无效:SSIR<20%。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嗜睡、头痛、乏力及消化道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19.0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慢性荨麻疹治疗效果比较
由表1可知,观察组痊愈23例,显效18例,好转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40,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由表2可知,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x2=0.0764,P>0.05)。
2.3两组复发率比较
治療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观察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0.3%(6/58)。对照组复发14例,复发率为24.6%(14/57)。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42,P<0.05)。
3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与体液免疫紊乱的皮肤慢性异质性疾病,慢性荨麻疹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等特点,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关于慢性荨麻疹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研究明确,有自身抗体学说、Th1与Th2细胞失衡学说,但依据致病因素可分为免疫性与非免疫性两类。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原则为解除潜在的致病因素及对症治疗。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抗炎药、免疫制剂等。
本研究对比观察联合地氯雷他定与孟鲁司特钠和单独使用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观察组慢性荨麻疹治疗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氯雷他定是氯雷他定在体内脱甲酸乙酯而得到的代谢产物,与末梢H1,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且是目前已知的抗组胺药物中与H1受体亲和力最强的药物,其抗组胺活性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的50~200倍。有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有自身功能免疫性抗体,自身抗体可拮抗IgE高亲和力抗体或拮抗IgE本身导致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释放大量组胺、白三烯及其他炎性因子,造成慢性荨麻疹皮损,组胺、白三烯及炎性因子可聚集大量的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导致皮肤、黏膜血管充血及渗透性增加,形成风团、瘙痒等临床表现。抗组胺药物竞争性的与H1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组胺的生理学作用。一代抗组胺药物例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由于其具有较强的中枢镇静作用,易透过血脑屏障,会引起嗜睡、口干等副反应。二代抗组胺药物如阿斯咪唑、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虽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镇静作用较小,但对心血管系统有潜在的毒性作用,会造成室性心律失常。有动物研究及三期临床试验表明,地氯雷他定对心血管系统损伤较小,未引起心律失常。地氯雷他定口服后约30min即起效,服用后3h左右到达血药浓度高峰,药效持续约24h,但地氯雷他定也具有抗M受体也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会引起疲劳、口干、头痛等不适。
孟鲁司特钠是一种选择性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有研究表明,对于20%~50%的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对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有效。本研究联合抗组胺药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5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且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联合地氯雷他定与孟鲁司特钠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降低慢性荨麻疹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地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皮肤、血管扩张伴渗透性增加导致皮肤出现局限性水肿反应。慢性荨麻疹具有病情长、发病快、消退后无明显痕迹等特点,约有15%~20%的人群至少出现过一次荨麻疹。参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炎性因子主要包括组胺与白三烯,组胺可使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并脱颗粒释放大量白三烯从而引起荨麻疹一系列临床表现。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多采用抗组胺药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但单独用药会导致荨麻疹反复发作。本研究联合地氯雷他定与孟鲁司特钠治疗59例慢性荨麻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皮肤科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118例,纳入与排除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荨麻疹发作≥3次,且每次持续时间≥30min,病程≥6周者。(2)年龄18~65周岁。(3)排除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排除纳入研究前接受抗组胺药、白三烯拮抗剂治疗患者。(5)排除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6)排除依从性差,不能完成治疗周期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9例,男31例,女28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6.2岁,平均病程16个月。观察组59例,男33例,女26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7.3岁,平均病程16.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地氯雷他定(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J20030058)治疗,具体方法为:地氯雷他定5mg/d,1次,d,口服。观察组患者接受地氯雷他定联合孟鲁司特钠(四川大冢制药有限公司,H20064370)治疗,具体方法为:地氯雷他定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孟鲁司特钠10mg/d,1次/d,口服。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8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后进行3个月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慢性荨麻疹复发情况。慢性荨麻疹治疗效果采用慢性荨麻疹4级评分法即依据患者发作时瘙痒程度、风团数量与大小及皮肤划痕征进行评分。症状积分指数(SSRI)=(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x100%。依据SSRI变化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1)治愈:SSRI≥90%;(2)显效:60%≤SSRI<90%;(3)好转:20%≤SSRI<60%;(4)无效:SSIR<20%。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嗜睡、头痛、乏力及消化道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19.0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慢性荨麻疹治疗效果比较
由表1可知,观察组痊愈23例,显效18例,好转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40,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由表2可知,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x2=0.0764,P>0.05)。
2.3两组复发率比较
治療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观察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0.3%(6/58)。对照组复发14例,复发率为24.6%(14/57)。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42,P<0.05)。
3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与体液免疫紊乱的皮肤慢性异质性疾病,慢性荨麻疹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等特点,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关于慢性荨麻疹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研究明确,有自身抗体学说、Th1与Th2细胞失衡学说,但依据致病因素可分为免疫性与非免疫性两类。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原则为解除潜在的致病因素及对症治疗。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抗炎药、免疫制剂等。
本研究对比观察联合地氯雷他定与孟鲁司特钠和单独使用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观察组慢性荨麻疹治疗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氯雷他定是氯雷他定在体内脱甲酸乙酯而得到的代谢产物,与末梢H1,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且是目前已知的抗组胺药物中与H1受体亲和力最强的药物,其抗组胺活性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的50~200倍。有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有自身功能免疫性抗体,自身抗体可拮抗IgE高亲和力抗体或拮抗IgE本身导致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释放大量组胺、白三烯及其他炎性因子,造成慢性荨麻疹皮损,组胺、白三烯及炎性因子可聚集大量的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导致皮肤、黏膜血管充血及渗透性增加,形成风团、瘙痒等临床表现。抗组胺药物竞争性的与H1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组胺的生理学作用。一代抗组胺药物例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由于其具有较强的中枢镇静作用,易透过血脑屏障,会引起嗜睡、口干等副反应。二代抗组胺药物如阿斯咪唑、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虽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镇静作用较小,但对心血管系统有潜在的毒性作用,会造成室性心律失常。有动物研究及三期临床试验表明,地氯雷他定对心血管系统损伤较小,未引起心律失常。地氯雷他定口服后约30min即起效,服用后3h左右到达血药浓度高峰,药效持续约24h,但地氯雷他定也具有抗M受体也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会引起疲劳、口干、头痛等不适。
孟鲁司特钠是一种选择性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有研究表明,对于20%~50%的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对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有效。本研究联合抗组胺药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5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且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联合地氯雷他定与孟鲁司特钠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降低慢性荨麻疹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