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君丽:放不下的老银情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还得追溯到多年前。20岁的齐君丽订婚了,未来的婆婆拿出的见面礼让她一见倾心。
  那是一对家传的晚清银手镯。索面的质地泛着时间积淀而来的淡雅光泽,让齐君丽不能自拔。她由此一脚踏入了老银收藏的大门,搜寻起挚爱的银饰。
  “刚买银饰的时候,真的不懂,当然那时的作假也不多。我就带着自己的老银镯子跟卖主儿的对比,如果颜色、光泽差不多,我就买下来。那个年代,佩戴银饰不是什么时尚,人们总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齐君丽笑言。
  与所有喜欢银饰的女孩儿一样,齐君丽的老银收藏也是从首饰开始的。生性开朗的她没有就此停步。在搜集了众多老银首饰,尤其是序列性的银手镯后,齐君丽和酷爱古玩艺术的丈夫毅然下海经商:1994年,从西安来到北京,在昆仑饭店对面的兆丰旧货市场花8000元盘了个摊位,走进了古玩行。
  辞职是痛苦的,“那真是咬着牙。放弃了本来不错的工作。”齐君丽直言。
  痛苦的决定很快被发展的生意冲淡了。忙碌中,齐君丽留心着银饰,除自己玩赏外,也馈赠好友。当时,一副品相普通的清代银镯一二百元,品相上佳者千元以上。“遇见喜欢的东西,我敢出价。清中期的银镯一两千元,我出四五千元。”一来二去,她富藏了数百副银镯。渐渐地,她有意识地将生意与收藏分开,有选择地搜集老银首饰盒。“我曾经带动了老银首饰盒的收藏风潮。”齐君丽有点骄傲地说:“我最终还是放弃投资老银首饰盒了。目前,我专注于老银器,尤其是外销银器的收藏。”
  相比老银首饰和首饰盒之类的火众收藏,外销银器收藏可谓偏门。“中国的金店银楼在清代中期就为外国客户生产银器,纹饰不尚繁缛和内敛,而是力求简洁。”但是,这段工艺史被尘封了。1975年,美国学者亨利·柯罗斯比·福布斯(HenryA.Crosby Forbes)、约翰·德弗罗·科南(John Devereux Kernan)和鲁思·威尔金斯(Ruth s。Wilkins)合著的《中国外销银器:1785年至1885年》(Chinese ExportSHyer 1785 to 1885)出版,被遗忘的历史重新进入世人的视野,中国外销银器的英文缩写CES成为收藏者的通称。如果说,没有纳入博物馆的视野意味着良机,那么,缺乏学术资料和购货渠道,则是显而易见的瓶颈。
  “我在行内被戏称为玩贵金属的。精美的唐宋银器多是出土文物,我不接触。所收的东西都属民俗用品,收购途径是网络。”齐君丽道:“从国际拍卖网站、论坛淘宝很有乐趣。既练眼力,又能看到第一手信息。”银器收藏的网络世界非常活跃,925-1000是国外最大的银器收藏网,三多九如网是中国最大的银器收藏网,另外,还有盛世收藏网、西洋收藏网及ebay等。她担任着盛世收藏网金银器版的版主,每天更新,乐此不疲。“外销银器基本没有仿品,工艺特点非常明显。由于看得多、看得久,我看照片就差不多能判断。”
  “之所以选择外销银器,是因为2003年时,我在上海一家专做海外回流生意的古董店里发现了做工精美、纹饰独特的老银器。一千多克才卖一万多元,一问才知这些是清代生产的外销银器。这些外销银器一下了就吸引了我。”齐君丽表示:“出国考察发现,中国外销银器在国外市场占比很大。晚清是外销银器制作的鼎盛期,诸如广州十三行、上海杨庆和、天津恒利、九江涂茂兴、成都丽生等著名金店银楼,大量接受外国订单。中国生产的花器、茶具、摆件、首饰等银器风行西方上流社会,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高于银价好多倍。这些银器的银料、设计、手工等制作成本,折算起来,高于今天的售价!”
  银器收藏多从首饰人手,首饰也是女性的最爱,价高且不能佩戴的器物以男性为主。齐君丽说:“我们这个圈子很少有人戴新东西,几乎与国际名牌绝缘。因为,即使是限量版,也是有一定量的,而老银器是独一无二的。”
  艺术品价格飞涨,银器也不例外。“近三年,器物虽涨了三四倍,但尚属合理。毕竟,流通中的银器数量太少,不利于资本入场。”齐君丽认为,“从2011年秋拍价格回落这一现象看,金银器价格保持了坚挺,甚至小幅上涨,这与金银器的贵金属属性不无关系。”若有资本关注,“半年内能涨50%,一年内涨70%没有问题。”
其他文献
盘点清史,吕留良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人物。卓尔不群的才华,曲折跌宕的身世,朝廷、江湖都有他的身影,他用人生书写的这部“书剑恩仇录”常常被文学、戏剧旁征博引,传唱至今。  吕留良生活的时代正遇明清鼎革之变。以一介书生成为桀骜不驯的斗士,站在与清廷对抗的立场,掀起“华夷之辨”,倾家产支援义军,甚至直接参加战斗。以致吕留良死后四十余年,即雍正十年,因湖南曾静案的牵连,吕及其长子葆中被开棺戮尸,幼子毅中被斩
期刊
今年五月,香港三联书店将第五次再版田家青的《清代家具》。但这一次是修订版,并且文物出版社将与香港三联出版社合作,首次出版简体字版在内地发行。简体字版不仅方便大陆读者购买,也便于年轻人阅读,在定价上由于没有了运输和海关的成本,可以使更多喜欢此书的读者购藏。而香港三联继续走高端路线,精装版与英译本一起在全世界发行。香港三联出版社认为《清代家具》内容和形式都很好,它的受益范围除了家具界,对于全世界读书和
期刊
王金华店里的主柜台上,总摆着几套装帧精致的图书,如《中国传统首饰》《图说清代吉祥佩饰》。这不是工具书,而是他引以为傲的著作。  作为工商联中华全国古玩业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古玩业分会副会长的王金华,将经手的首饰、服饰凝结于一部部书中,记录着自己的收藏脚步。  1968年,16岁的王金华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到山西夏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夏县古称安邑,传为嫘祖养蚕、大禹建都之地,是北宋名
期刊
舒文峰的家乡在湖南湘西,他是从小戴着银项圈长大的地地道道的苗族娃。爱银似乎更多的是思乡的情结。银饰带给他最初最美的印象莫过于姑娘出嫁时的银装素裹,那让他一辈子难以忘怀……  长大之后的舒文峰来到北京求学。他在中文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报考研究生时,却没有按部就班地研读中文专业,而是报考了摄影专业。舒文峰的答案简明扼要:喜欢。  1992年毕业后,舒文峰一直在媒体工作,近年转向广告和影视等方面。90年
期刊
文交所——艺术品融资  催生的新产物  在文化与金融对接的憧憬中,为突破融资瓶颈,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2011年1月26日适时推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令拥有完善金融体系的发达国家墨尘莫及,被誉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这种“创新”随即遍地开花,文交所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达到50家以上。当然,也引发业内纠、激烈争论。  2011年1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
期刊
广州:清代的钟表制作中心  清代时,广州是中国与西方交流的最大的贸易中心。由于康熙帝的禁海令,设置海关对来往商品贸易进行监督与检查。西方传教士为了进入中国,得到高官的认同,遂将西洋钟表作为敲门砖引入中国,结果西洋钟表不仅受到官员与民众的喜爱,连皇帝也颇感兴趣,这就促使西方钟表大量涌入广州。广州的钟表行业得以发展起来,广州成为国内最早接触西洋钟表的地方。到乾隆年间,广州钟表行业具备了相当大的规模,成
期刊
在内蒙古,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一万年前宇宙洪荒的时候,造物主背着他那装满奇珍异宝的口袋到处游逛,想把他的财宝分批藏起来。当他来到内蒙古高原的时候,立即被这里的奇异风光所吸引,便打开口袋把相当数量的财宝抛洒出来,使他们与大地山川融为一体。在这众多的宝贝当中,黄金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以盛产黄金闻名于世,全区现有金矿床四十余处。内蒙古金矿的生成,确实是在洪荒的远古,矿床的成因与太古代——
期刊
历史上,湖南湘西曾是苗族的主要居住地,两南等地的苗族,大多是从湖南辗转迁徙而去。湘西苗族文化绚丽多彩,其中银饰数量巨大,品类繁多,造型奇特,且玲珑雅致,巧夺天工,是苗族文化及情感、财富的特殊载体,其作为具有独特之美的民族工艺这种客观存在,不仅标榜着苗族的财寓,也装扮、美化着苗家人。它凝聚了苗家人的智慧,留有苗家人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情趣的烙印,是苗族灿烂文化的象征。湘西苗族原始古朴、纯情善良、温婉乐
期刊
龙泉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28年夏天陈万里先生曾经‘八去龙泉,七访绍兴’,搜集了大量的瓷片标本,进行排比研究,开辟了陶瓷考古的新途径”。此后在陈万里先生学术研究新思路的引领下,现代人对龙泉窑窑址进行了不间断的调查、发掘等研究,使人们得以以全新的视角观察、审视龙泉窑。然而清代宫廷对于龙泉青瓷的认识,无论从器物还是从文献上看,只是停留在对于南宋龙泉窑器物的认知,而且从已知北京故
期刊
考古资料证明,我国使用金银器的时间始自商代。最早在青藏高原大量发现金银制品是在青海都兰遗址,西藏浪卡子县也有一部分发现。  西藏早期金属时期(大约距今3千年前到公元7世纪之前),金银制品较为少见,以小件饰品、车马器具、指环、铺首为主。吐蕃王期时期(公元7-9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贵族官僚追求享乐日盛,对金银器的需求增大,金银器制品种类增多,以金铜造像、法器、实用器为主。  萨迦王朝时期(126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