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矿山(组诗)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中礦山
  整个儿矿山就剩下白了 一团寂静
  只有深处的煤在奔涌
  仿佛要拱破重重封锁
  一点儿一点儿地亮起来
  让雪山激情 大地温暖
  雪还在落 落得漫长而轻盈
  一块儿又一块儿被盖住的煤
  像暂时熄灭的火焰 等待开采和引燃
  雪遮住了一草一木
  但无法掩盖一座山的炽热 春天隐约
  转眼就是碧绿 芳草青青
  矿区的夜晚
  在暗中穿行了一天的头灯
  现在沉寂 发出暗淡的光
  而矿区亮了
  一家一家开始鲜活起来
  矿区的夜晚 是少梦的
  它只想抱着一个家安然入睡
  睡得踏实、甜蜜、温暖
  只想一觉醒来
  就能拥抱晨曦中的矿山
  那时, 阳光普照,一切顺心如意
  矿山的小路
  矿山的小路,没有多少蜿蜒曲折
  就像矿工的性格
  豪爽 率真 直来直去
  一头连着天 一头连着地
  天就是家 地就是矿
  矿工就这样来回走着
  年年月月 月月日日
  一路沧桑和疲惫 一路担当与嘱托
  两旁的野花败了又开
  路上的脚步去了又来
  没有穷尽的远方
  也没有断了尽头的小路
  一个矿工心中的太阳
  我的眼中有两个太阳
  一个很远 一个很近
  远的照耀矿山 近的在额头发光
  我走时 很近的太阳也走
  不分昼夜 一直呵护着我
  我到哪里 它跟到哪里
  当我坐下 很远的太阳
  就静静地洒在我的身上
  像一件厚重的外套
  温暖着我混有煤渣的疲惫
  彭俐辉:男,四川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报月刊》《绿风诗刊》《诗林》《红岩》《扬子江诗刊》《诗潮》《诗选刊》《鸭绿江》等报刊,参加第十五届全国散文诗笔会。
其他文献
自199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2005年在陕西美术博物馆先后举办个人书法展览之后,到2015年,又一个十年了。时光如梭,日日夜夜织就的是岁月的锦缎布帛。无论辉煌的、平淡的,高兴的、痛苦的,都一样成为过去,都一样一匹匹陈列在已逝的年华里。留在记忆深处的,是这些锦缎布帛上一朵朵唯美的提花。  我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是我人生的提花,无论大小高矮、肥瘦美丑,留下它们,就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眼下,父亲走了,
期刊
好多年前,在网上看到一位写诗的同道叫水边的阿雅,我不知道他(她)是哪里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这个名字让我产生无边的想象和联想,我就去网上百度,以期有更多的发现。可惜这个阿雅藏得很深,或许他(她)已经彻底不写字了。这是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如果这位阿雅是位女子,也该嫁人了,如果是个男人,大概去为生活的柴米油盐奔波了,毕竟,比之于日日附体的日子,诗歌并不重要。  后来的机缘巧合,我碰到了另外一个人。我
期刊
老公:你好!  还记得我们初相识时,隔一段时间,我就会给你写一封信。因为你说你喜欢看信,有些话写出来比说出来更让人感动,看着温暖。本就喜欢写写画画的我,将我们的生活描写得诗情画意,也为我们未来的生活描绘着一幅幅美丽画卷。可是,自结婚后,家务琐碎,工作忙碌,写信成了我们一个美好回忆。  老公,自2008年你进入立业公司以来,工作就开始漂泊不定。那时的新矿正掀起外出创业新浪潮,还记得你第一次出家门,是
期刊
一  天刚蒙蒙亮,艾琴就觉得肚子有点儿疼。  平常粗茶淡饭习惯了,昨晚偶尔进一次高级饭店,吃的荤腥太大了,不争气的肚子一下子适应不了。她从炕梢拿起一卷卫生纸推开房门,来到院门口,拉开门栓,直奔厕所。  厕所在房子的西北角。说是厕所,其实是百顺在大道边用五根一米半长、胳膊粗的木头和从井下偷出来的风筒布围成的巴掌大的地方。用镐头刨个坑,两边放两块牛头般的石头,一只脚踩住一块石头就可以方便了。由于时间长
期刊
老郭名叫郭小平,是轨枕车间的维修工,老郭并不很老,四十多岁,脸上的肤色比较黑,给人一种老实木讷的感觉,同事叫他小郭,觉得不合适,叫他小平师傅,也有些矫情,干脆叫老郭更显朴实、亲切。  老郭来这个单位时间不长,刚刚熟悉这里的工作。原先老郭是矿上的机械制造维修工,因为煤炭市场不景气,单位不死不活,有的死靠、有的回家做生意、有的就自己想办法到别处应聘。老郭技术好,在原来单位几千人的叉车、电气焊等项目技能
期刊
离开故乡并不是很久,可思乡之情从没有间断过。离开的时间越长,思念也就越浓,像有一根长长的线牵着你,一只无形的手掌推着你,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在向你招手,睁眼闭眼都是那熟悉的一切,就像慈爱的老母亲站在村口路边,眺望着远方,期盼着你的归来。  我的村庄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朝阳的地方错落地分散着百十户人家。多条溪流在村中汇成池塘,沿着小河欢快地向西流去。两岸的河堤上长着高大的白杨树,春风一吹,
期刊
一  老屋像几粒棋子散落在山脚下,形成一个七零八落的小村庄。  村庄名叫巴掌村,远远看去,真如人的巴掌般大小,名副其实。巴掌村是自然村,不知什么年代形成的,稀稀拉拉二十几户人家,东一撮,西一堆,有的斜着膀子,有的撅着屁股,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早些年,村子中间有一条小河,水从山上淌下来,细细的流,总也不间断,使小村庄平添了点儿生气。村子小,没有领导机构,由向东八里地的行政村东庙堂代管。巴掌大小的村庄
期刊
秉家国大义 极造化辉光  应三生盟约 写大海华章  “厦门号”八勇士扬帆寰球远航。二○一一年十一月三日从厦门出发,三百一十六天行程八千余里,九死一生,奏凯而还。此行是郑和下西洋以来,我们民族从农耕文化走向海洋文化,精神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这次壮举,穿越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两跨赤道,访问了亚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十四个国家,开阔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天地。它向世人宣告:中国人到了该远航的时候了!中华
期刊
山上一棵自稱大王的树  山野幽旷,到哪里都是故乡  每一页岩石 谷草 云雾  都是亲人 或者敌人  每一个声响,都是熟悉的声响  每一个安静都来自心中的牧场  我让飞沙,就飞沙  我让流淌溪水就流淌  我指挥日月更替,黑白互换  我站在高处,让故事往深了去  故事就必须跌宕起伏在风云尖上  等我演变千年传奇,我深藏进地核  浑身霸气依然能闪烁,热情的光芒  不信,你来一刀试试  我一定会回你炽热的
期刊
演繹的梦  那些枝干,根系,鸟兽鱼虫  与空气隔绝的刹那  演绎成海的经络,海的絮语  黑色波纹长久的叹息  长久的沉思——  把地层蹉跎成煤海  坚硬的海面,一群鸥鸟  从海岸线起飞  掠起乌亮的海浪  我看到,煤变成燃烧的颜色  火种噼啪作响,敲打大地之门  千万年了  海上涌动黝黑的情怀  召唤一群,又一群鸥鸟  在波涛上放飞逐梦的翅膀  挖掘一片咸味  就燃亮一束火种  弄潮的黑哥们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