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文辞之力,述立意之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ren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是一种压力下的写作。较之记叙文和抒情文,议论文又是考生最为广泛选择的文章体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一篇文质兼美的议论文佳作?对此,我们宜未雨而绸缪,切毋临渴而掘井,只要在写作上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高考作文也会收到“难者亦易矣”的良好功效。
   我们不妨以2015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作文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完成审题立意、结构设置、材料选择、拟定标题的基本工作之后,考生进入作文正文部分的写作。由于考试阅卷时间的限制,第一段写作的质量可能关乎阅卷老师对你作文写作水准的基本判断,所以首段写作至关重要,需要你精心构思。首段写作担负着三项基本任务:其一、引出文章立意。其二、借助修辞等艺术手法展现语言功底。其三,语句之间的连接要语意贯通、流畅自然。下面就以修辞为主线来谈谈首段写作的几种常见技巧。
  一、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引出立意
  议论文中首段使用排比,可以起到起笔阔大、语言顺畅、语势雄健的阅读效果。如果再能将作文题中的材料自然地融入其中,那么首段自会给人材料运用自然、气脉流动、理丰意盛的语言感受。
  示例:
  千年中华,是旧日之业勉其成长;巍巍神州,是勤奋之手合力支撑;泱泱华夏,更是科技之轮载其远征……而在这些昨日之基业,今日之奋进,明日之创新中,则又数明日更为重要。因为,我们不能沉湎于前夕,止步于今朝,只有明天的太阳才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
  ——《大国远征,借创新之帆远航》
  这则示例在使用文题材料、语言表达和引出立意上做得都很出色。文章从大李的“矢志创新”出发,紧紧扣住“创新”二字进行文章的立意。排比的使用建立在材料的概括之上,将修辞和立意完美地结合起来。
  二、促进用引用的修辞手法来引出立意
  议论文中使用引用可以使语言精炼、含蓄典雅且有一定的文化底蕴。首段使用引用则往往可以达到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的妙用。引用的类型可以是名言警句、古典诗词、歌词等等,但都以为论点服务为旨归。
  示例:
  鲁迅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茹毛饮血的时代,是勤劳延续了人类文明的火种;铁犁牛耕的时代,是勤劳铸就了灿烂辉煌的历史;千帆竞渡的时代,是勤劳助你走向世界,成就自我。勤劳的人,是身怀风采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的脊梁》
  文章借鲁迅的名言来引出“中国的脊梁”的话题,接着以勤劳来连缀起“风采”(扣住材料),再连缀起本文的立意“中国的脊梁”,语少而意明,言简而意深。
  三、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来引出立意
  对偶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在议论文中使用可以起到表意凝炼、抒情酣畅的作用。首段运用既可以增加文采,又可以呈现出成熟的语言功底。
  踏雪寻梅,为着生命的热烈,尽管朔风如刀,寒脆貂裘,也冻不住红梅盛放的热情;登高望远,为着生命的辽阔,就算天梯石栈,险峰巉岩,也挡不住云卷云舒的惬意。一寸寸,一尺尺,丈量天下,细数无处不在的风景;一日日,一夜夜,日月轮转,静观无时不在的风华。瀚海、晴空、丛菊、翠竹,只要你去发现,自然之中自是蕴藏着无边的风华。
  ——《天地自然蕴风华》
  文章有着两组对偶句,第一组是自然的具景,第二组是意义的铺展,一实一虚,自然地引出文章的立意。
  四、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引出立意
  比喻、比拟都是初中都要求熟练掌握的修辞格。要用得形象、贴切、得当,就能收到平中见奇,鲜活生动的效果。且看下面一例:
  有些故事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如同被风吹落的蓝色矢车菊,静静地沉淀在梦的深处。当过往的风,不经意地翻开仓促的年少岁月,很多往事因慢慢氧化而锈迹斑斑,只有那一抹淡蓝的记忆,在那张已枯黄的旧照中轻轻地呼吸。
  ——《留住生活的剪影》
  “结束的故事”就像“被风吹落的矢车菊”是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本身算不上精彩绝伦,其韵致主要靠的是紧随喻体的二级联想。接着又有一个隐藏的比喻,即把模糊了的记忆比喻生了锈迹,形象而贴切。“记忆”能够“轻轻起呼吸”则是拟人,借助“过往的风”自然地展开回忆和思考,引出自己的文章立意。比喻和比拟在首段中的恰切运用,丰富了形象且使语言多了一份神韵。
  除了以上几种修辞开篇法之外,还能够使用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来丰富开篇,引出立意。其实,在首段写作中,我们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开篇手法,而应该表现出来的是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再举一例文章的开篇:
  如果你是小草,就不要仰望高大的树木,妄自菲薄,而应顶天立地,站在天地间,为春天增添绿意;如果你是石头,就不要仰慕巍峨的高山,自惭形秽,而应抓紧大地,呆在半山腰,给攀登者一阶踏石。春有春的生机,夏有夏的活力,你则有你自己的美丽。不做优秀的别人,只做最好的自己。
  ——《不做优秀的别人,只做最好的自己》
  第一个句子中包含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构成对偶。同时,每一个分句之间“你是……”的句式又是一个比喻句。接着“春有春的生机,夏有夏的活力,你则有你自己的美丽”则是使用了排比,最后“不做优秀的别人,只做最好的自己”则用了对比的修辞,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中心立意。整个首段其实是四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但用得恰到好处,有意到笔随之感,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纯熟和妥帖。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中学校园刊物种类繁多,但大多更新换代速度快,刊物层出不穷,但坚持下来的却为数不多。为何校园刊物大都如此?笔者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  一、校园刊物存在的问题  1.高中校园刊物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  一个学校是由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部分组成,一个学校建设的好坏不能仅以硬件优劣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还应考虑到软件的建设,即校园文化的建设。评价学校软环境的标准便也跟着定了下来,即用文学社团
笔者最近听了一堂作文指导课《张开你的第三只眼》,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立意,然后找到最佳立意。  执教者先以一个新颖的故事导入:法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林园,里面有茂盛的树林和草地。每到周末,总会有人来到她的林园,他们在树林中摘花,采蘑菇,有的甚至搭起帐篷,在草地上野餐,弄得林园一片狼藉。管家在林园的四周围上篱笆,后有又在林园周围竖起几块写着“私人林园,禁止进入”
所有亲人都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死去,这是主人公福贵面对的残酷人生,他们曾经承载了他对生活所有的热情和希望,却一个个在生活的苦难和无常里往生。面对残酷的命运,福贵异常坚定地保持了对生命的执着。那份执着既来源于他生命的张力,更是因为爱的救赎。其实何止是福贵,在苦难面前,小说中的很多人都“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也都因为爱和善良获得了生活的勇气。  一、生命的韧性  余华所经历过的年代
近几年我国教育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是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效课堂简单来讲,就是在最短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参与性、学习积极性全面激发出来,并不断反思教学,及时改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一、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不仅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
【摘要】从语言文字教学的理念、教材、教学模式等变迁的角度来看,以《〈语言文字应用〉(选修)》教材的编著为代表的语言文字教学领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便是“人文性”的回归。作为教师,其首要任务是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真正有平等、无权威意识的课堂,能促进学生主体的个人认知建构。  【关键词】教材编排 教学取向 对话交流 教学空间 教学模式    《〈语言文字应用〉(选修)》是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选修课教
高中阶段学生针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往往不从审题客体入手,武断地从审题主体(即考生本人思维)入手来确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角度,导致作文审题立意“万能角度”的出现。而且不少老师对此也存模糊认识,有的虽然从感觉上觉得这种审题立意不大妥当,但却从理论的角度不知所云;甚至有的老师则完全认可这种角度,确实给学生作文审题立意思维带来极大混乱。对这类“多对象类”和“矛盾说法类”材料的审题从以下三个层面就能简单区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无师自通”。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和好经验。“以读为本”在语文教学中也已为大家所共识。作为生涩难懂的文言文,读,则显得更为重要,熟读和背诵能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对古汉语的用词、造句以及某些特殊的表达习惯深入了解、逐渐掌握,文章的主题也能深刻领会。  一、初读——循序渐进,奠定基础  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
一、作文教学应与学生生活衔接,重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人生体验,丰富学生情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懂得生活才是学生作文的真正源头活水,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生活的同时,要引导他们感悟生活,只有学生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有
按照考纲规定,高中阶段除了完成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外,还包括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对于选修内容,特别是内容庞杂的《先秦诸子百家》,一些课堂放弃了精心的设计,而流于蜻蜓点水式的讲解。  然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断然是马虎不得的,可在实际的教学中又存在诸多困惑。例如到底是按照文言文的教法将重心放在积累字词上呢,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思路不清,论证段落推进不深刻,说理不充分。(2)论证缺少章法,堆砌事例者较多。(3)材料老旧,以历史人物为主,缺少时代感,不够鲜活。如何有效解决以上“顽疾”,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如何引导学生从打造一个精彩片段开始,提高作文训练效度的。  事实上,许多学生在进行议论文立意构思时,迷恋作文素材,以致忽视思维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