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绝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必修基础课之一。它所提供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论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继课程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作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并进行教学,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数学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很多学校里,不但原有的理工科专业继续开设高等数学课,而且越来越多的文科专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开设了高等数学课。如何才能更好地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保证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当前,教育改革正处在深刻的历史变革之中,数学教育理应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应担负起理性文明、科学精神启蒙的使命。因为数学教育用时之多,学习者之广,是举世相通的。与其他学科相比,没有任何一个学科能比数学更好地培养人们的理性思维了。数学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国高校之中,除了政治思想教育课以外,就是学习数学的人数比例最大了。因此,"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仅应该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还应树立起数学文化的基本观念,训练出其它学科所需要的清晰思维的智力、创新进取的素质、探求真理的热情和诚实坚韧的品质。
目前,高等数学的教学,面临时间少,压力大,后继课程对数学要求又很高等问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应思考的问题。作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并进行教学,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教学任务的转变,教师角色也要有相应的转变。要掌握本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并把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内容补充到教学当中,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如果教师长期不接触科研,就成了"教书匠",其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其后果是学生知识面偏窄,眼界不广,缺乏创造力。教师的职责现在应该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应是教书育人的教育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自身的科学态度、治学精神、学术造诣更可以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启发者、咨询者的角色。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转变到人的本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要立足于"导",学生立足于"学"。教师要做好从"教授"到"教练"的转变。
二、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关系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课堂是学生接受数学思维训练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借助实例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或者讲完一些定理、定义、典型例题后,对原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变式",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训练,一方面可以试探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思考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教师在完成一阶段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一节、一章以至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系统进行综合、归类。可以向学生提出:"某一节、某一章或全书中贯穿始终的主干线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哪些是关键部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怎样?","所有的定理、定义、公式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主从关系、层次关系?"等等,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循序渐进,以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教师在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上,既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主要形式,又要十分注重通过其他途径予以强化。如数学实验、数学建模及数学第二课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展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一方面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景,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通过教师的培养训练,学生会慢慢地提高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自觉学。
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融理性精神、良好认知结构、效率意识和数学兴趣于一体的高效率数学模式。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的空间和时问。教师讲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大学要注重所教内容的学术性、前沿行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科学精神。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数学教学不仅要合理选择模式、突破模式、建立新模式,还要弱化模式、超越模式,甚至走向自由的、无模式的创造性教学的最高境界。
总之,高等数学的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更好教学方法,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各种适合教师主题的方法,围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瑛.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2]陈德松.自主学习研究综述[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曾惠.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数学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很多学校里,不但原有的理工科专业继续开设高等数学课,而且越来越多的文科专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开设了高等数学课。如何才能更好地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保证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当前,教育改革正处在深刻的历史变革之中,数学教育理应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应担负起理性文明、科学精神启蒙的使命。因为数学教育用时之多,学习者之广,是举世相通的。与其他学科相比,没有任何一个学科能比数学更好地培养人们的理性思维了。数学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国高校之中,除了政治思想教育课以外,就是学习数学的人数比例最大了。因此,"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仅应该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还应树立起数学文化的基本观念,训练出其它学科所需要的清晰思维的智力、创新进取的素质、探求真理的热情和诚实坚韧的品质。
目前,高等数学的教学,面临时间少,压力大,后继课程对数学要求又很高等问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应思考的问题。作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并进行教学,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教学任务的转变,教师角色也要有相应的转变。要掌握本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并把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内容补充到教学当中,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如果教师长期不接触科研,就成了"教书匠",其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其后果是学生知识面偏窄,眼界不广,缺乏创造力。教师的职责现在应该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应是教书育人的教育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自身的科学态度、治学精神、学术造诣更可以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启发者、咨询者的角色。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转变到人的本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要立足于"导",学生立足于"学"。教师要做好从"教授"到"教练"的转变。
二、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关系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课堂是学生接受数学思维训练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借助实例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或者讲完一些定理、定义、典型例题后,对原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变式",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训练,一方面可以试探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思考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教师在完成一阶段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一节、一章以至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系统进行综合、归类。可以向学生提出:"某一节、某一章或全书中贯穿始终的主干线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哪些是关键部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怎样?","所有的定理、定义、公式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主从关系、层次关系?"等等,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循序渐进,以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教师在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上,既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主要形式,又要十分注重通过其他途径予以强化。如数学实验、数学建模及数学第二课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展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一方面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景,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通过教师的培养训练,学生会慢慢地提高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自觉学。
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融理性精神、良好认知结构、效率意识和数学兴趣于一体的高效率数学模式。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的空间和时问。教师讲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大学要注重所教内容的学术性、前沿行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科学精神。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数学教学不仅要合理选择模式、突破模式、建立新模式,还要弱化模式、超越模式,甚至走向自由的、无模式的创造性教学的最高境界。
总之,高等数学的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更好教学方法,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各种适合教师主题的方法,围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瑛.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2]陈德松.自主学习研究综述[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曾惠.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