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高校的行政化管理模式背离了高校应有的学术属性和学术功能,已经成为妨碍高校发展和创新的主要障碍。尽管今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但作为中国教育改革试验田的深圳南方科大,筹办长达3年零6个月,至今仍未获批复。为此,针对高校“去行政化”这一话题,社会各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知名高校校长对此却持质疑态度。本文研究了行政化给高校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 高校去行政化研究政策
【中图分类号】G640
1高校行政化的成因分析
1.1学校外部的原因
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高校隶属于政府的状态就一直没有改变。一方面,从高校的创办成立、经费来源、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毕业分配、后勤服务等事务,都由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计划和决定;另一方面,为了整齐划一的管理和行政权力行使的有效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运用行政手段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以收到行政命令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的结果。这两个方面决定了高校在建构和运行上实行行政体制,以遵循政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令办事,从而形成了按行政机构规则行事的运行机制和组织、管理形式。
1.2学校内部的原因
由于对利益的追逐几乎涉及高校中的所有人,因此大家就聚集在同一个立场上自觉地接受和服从利益分配格局,这种格局里利益的多少是与行政级别的高低成正比的,崇官、趋官、求官现象日益严重,推动着行政化加速运行,直至出现高校的行政化被“格式化”,于是高校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并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综上所述,行政体系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延伸是高校行政体制和行政化的外因,而对利益的追逐则是行政化起源的内因,对利益追逐的格式化分配推动着高校行政化的循环。内因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难以突破的根本原因。
2高校究竟怎样才能去行政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其中一个话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由此可见,高校去行政化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
1、转变思想观点。追根溯源,现行等级森严的高校行政机构、行政化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与现代社会已不相适应。不能认为社会上仍分行政等级,仍按行政化管理,而大学行政化管理永远取消不了。应该认识到,大学是研究学术和培养人才的机构,必须按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运行和管理,不能按行政手段、更不能划成不同等级进行管理。大学具有不同于社会其他部门的特殊地位和性质。探究学问、追求真理、培育人才、崇尚学术自由,是大学的本质特征。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里,才能充分发挥大学人的聪明才智。
2、取消高校等级制。建设“985”大学和“211”大学生是必要的,可以将有限的财力、物力多投入到这些学校,确保我国有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型大学,以承担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但没有必要划分等级。行政级别高低与高水平大学建设没有直接关系,反而助长了官本位思想。全国高校只有类型、层次不同,没有等级高低之别,每所高校应是平等的,决不能在政策上、制度上歧视一般高校。现行的高考规定考生按一本、二本、三本、大专顺序填报志愿,用人单位只招聘“985”大学和“211”大学的毕业生。都是将高校分成等级的表现,歧视一般高校和高职高专的表现,应予取消。
3、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扩大高校自主权。去行政化不是要取消政府行政部门和行政管理。而是应改变直接管理高校的模式,实施宏观管理,如制订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监督学校的办学质量等。政府拨款是大学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但不应由教育主管部门直接下达,应建立多方组成的拨款委员会。对高校的考核、评估不可缺少,但政府可以委托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对各类高校进行考核、评估。应取消由政府任命大学校长的包办制,成立由教授为主体的多方代表参加的校长遴选委员会,实行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最后报上级审批。总之,要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政校分开、政事分开。应从微观管理型政府向宏观管理型政府转变,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要明确各级政府管理大学的权限和责任,明确各类高校办学的权力和责任。
4、实行校长及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各高校可成立“校长遴选委员会”,在校內外、国内外公开招聘。校长不一定必须在大学教授或院士中选拔。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选大学校长,并非看重他们的专业知识,而是考察他们的管理能力,是职业化的管理专家。他们原来可能是银行家,也可能是企业家,总之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高校可探索建立新的管理人员职称系列,高校内部可按管理内容设置岗位,取消处、科行政机构的设置,挑选合适旳管理职员任职。高校应该建立一支专业化管理人员队伍。他们既不套用行政官员职级系列,也不要套用教师、研究人员职称系列,这样可以减少行政化色彩,又不挤占教师职称各额。专业化管理人员待遇与同级教师相当。如一级管理员与一级教授的待遇相等,甚至还可以略高于一级教授。这样既能确保管理队伍的质量,又能鼓励一部分人专门从事职业性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卢荻秋. “民选校长”是大学去行政化的突破口[N]. 中国青年报, 2010-03-16:(2).
[2]季诚钧. 国内外大学校长选拔制度的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7(6):55
[3] 大学校长换届高峰透视:官员“空降”情况增多[N]. 新京报, 2006-09-06.
[4] 西安交大八位公选副校长就职[N]. 中国青年报, 2004-07-13.
关键字: 高校去行政化研究政策
【中图分类号】G640
1高校行政化的成因分析
1.1学校外部的原因
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高校隶属于政府的状态就一直没有改变。一方面,从高校的创办成立、经费来源、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毕业分配、后勤服务等事务,都由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计划和决定;另一方面,为了整齐划一的管理和行政权力行使的有效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运用行政手段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以收到行政命令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的结果。这两个方面决定了高校在建构和运行上实行行政体制,以遵循政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令办事,从而形成了按行政机构规则行事的运行机制和组织、管理形式。
1.2学校内部的原因
由于对利益的追逐几乎涉及高校中的所有人,因此大家就聚集在同一个立场上自觉地接受和服从利益分配格局,这种格局里利益的多少是与行政级别的高低成正比的,崇官、趋官、求官现象日益严重,推动着行政化加速运行,直至出现高校的行政化被“格式化”,于是高校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并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综上所述,行政体系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延伸是高校行政体制和行政化的外因,而对利益的追逐则是行政化起源的内因,对利益追逐的格式化分配推动着高校行政化的循环。内因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难以突破的根本原因。
2高校究竟怎样才能去行政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其中一个话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由此可见,高校去行政化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
1、转变思想观点。追根溯源,现行等级森严的高校行政机构、行政化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与现代社会已不相适应。不能认为社会上仍分行政等级,仍按行政化管理,而大学行政化管理永远取消不了。应该认识到,大学是研究学术和培养人才的机构,必须按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运行和管理,不能按行政手段、更不能划成不同等级进行管理。大学具有不同于社会其他部门的特殊地位和性质。探究学问、追求真理、培育人才、崇尚学术自由,是大学的本质特征。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里,才能充分发挥大学人的聪明才智。
2、取消高校等级制。建设“985”大学和“211”大学生是必要的,可以将有限的财力、物力多投入到这些学校,确保我国有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型大学,以承担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但没有必要划分等级。行政级别高低与高水平大学建设没有直接关系,反而助长了官本位思想。全国高校只有类型、层次不同,没有等级高低之别,每所高校应是平等的,决不能在政策上、制度上歧视一般高校。现行的高考规定考生按一本、二本、三本、大专顺序填报志愿,用人单位只招聘“985”大学和“211”大学的毕业生。都是将高校分成等级的表现,歧视一般高校和高职高专的表现,应予取消。
3、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扩大高校自主权。去行政化不是要取消政府行政部门和行政管理。而是应改变直接管理高校的模式,实施宏观管理,如制订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监督学校的办学质量等。政府拨款是大学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但不应由教育主管部门直接下达,应建立多方组成的拨款委员会。对高校的考核、评估不可缺少,但政府可以委托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对各类高校进行考核、评估。应取消由政府任命大学校长的包办制,成立由教授为主体的多方代表参加的校长遴选委员会,实行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最后报上级审批。总之,要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政校分开、政事分开。应从微观管理型政府向宏观管理型政府转变,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要明确各级政府管理大学的权限和责任,明确各类高校办学的权力和责任。
4、实行校长及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各高校可成立“校长遴选委员会”,在校內外、国内外公开招聘。校长不一定必须在大学教授或院士中选拔。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选大学校长,并非看重他们的专业知识,而是考察他们的管理能力,是职业化的管理专家。他们原来可能是银行家,也可能是企业家,总之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高校可探索建立新的管理人员职称系列,高校内部可按管理内容设置岗位,取消处、科行政机构的设置,挑选合适旳管理职员任职。高校应该建立一支专业化管理人员队伍。他们既不套用行政官员职级系列,也不要套用教师、研究人员职称系列,这样可以减少行政化色彩,又不挤占教师职称各额。专业化管理人员待遇与同级教师相当。如一级管理员与一级教授的待遇相等,甚至还可以略高于一级教授。这样既能确保管理队伍的质量,又能鼓励一部分人专门从事职业性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卢荻秋. “民选校长”是大学去行政化的突破口[N]. 中国青年报, 2010-03-16:(2).
[2]季诚钧. 国内外大学校长选拔制度的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7(6):55
[3] 大学校长换届高峰透视:官员“空降”情况增多[N]. 新京报, 2006-09-06.
[4] 西安交大八位公选副校长就职[N]. 中国青年报, 2004-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