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4讲 社会思维的含义与本质
从人类思维系统的层次结构上来看,思维可以分为个人思维和社会思维两个层次。所谓个人思维,是指人作为个体主体在个人特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与个人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经历、社会地位和智力素质有着密切联系。如同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在任何社会中,人们的思维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总会在形式和内容上带有个人的特异性。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以个体之间在思维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前提的。正是因为如此,人的思维活动离不开思维交流和信息交换(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个人思维不能脱离社会思维。
何谓社会思维?马克思指出:“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甚至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亦即当我从事那种只是在很少的情况下才能直接同别人共同进行的活动的时候,我也是在从事社会的活动,因为我是作为人而活动的。不仅我进行活动所需的材料,——甚至思想家借以进行活动的语言本身——是作为社会的产物给予我的,而且我自身的存在也是社会的活动。”人的思维归根结底是社会思维,只不过以无数个人思维而存在。社会思维同社会心理、社会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主要是讲人的思维活动的具体性。所谓社会思维,是指人作为集体主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是在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基础上,无数个人思维之间及其与集体思维之间交互作用、多元复合的观念体系。人的思维不可能完全是一个人的,它必然要受人的集体和集体中思维交流的影响,必然要接受前人或他人的间接经验和思维成果。也可以说,社会思维是人作为社会群体主体的整体思维。但它又不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各种社会群体的思维的简单相加。社会思维主要是指人的思维的集体形式,当然也要联系到思维内容。从社会思维的结构层次上看,可以分为情意思维和认知思维两个基本层次。而从社会思维的主体范围上看,可以分为个人思维、群体思维和人类思维三个不同层次。
社会思维的本质是集体思维。恩格斯指出:“什么是人的思维,它是个人的思维吗?不是。但是,它仅仅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个人思维而存在。”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是在个人思维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思维。因为“人们的观念和思想是关于自身的意识,关于一般人的意识,关于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个社会的意识”。每个正常的人,都能借助社会语言系统来概括感觉、提炼思想和交流感情。正是在思维交流中,个人思维为他人了解和接受,成为社会思维。钱学森教授从系统论的角度,对人的思维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提出了社会思维这一概念。他说:“人的思维是不是集体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要认识客观世界,不单靠实践,而且还要利用过去人类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什么知识都不用,那就回到了一百多万年以前我们祖先那里去了。所以,人的思维质量的好坏,一是靠社会实践,二是靠知识。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所以,人的思维是集体的。”社会思维学就是要研究人以一个集体来思维的规律。
第一,从思维的属性看,人类思维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社会性是思维的本质属性。社会环境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已被许多事例所证实。思维只有在人类社会环境中才能产生和发展,“五官感觉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第二,从思维进化的历史看,人类的思维一开始就是集体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荀子就指出,人和牛马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类原始思维是以集体思维为基本特征的,人类思维发展经历了从集体思维到个人思维,再到集体思维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第三,从思维主体范畴的角度看,社会思维作为一个系统,包括个体思维、群体思维和人类思维三个层次。要充分发掘和开发人类思维的潜力,关键不在于探求什么个体思维自控训练的技法,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研究人作为集体来思维的规律上,即加强对社会思维学的研究,提高集体思维质量。这恐怕正是钱学森教授提出建立社会思维学的深远意义所在。
第四,从思维的内容看,人类思维的发展,一靠实践,二靠知识。人的活动是思维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一切人类活动都以实践为纽带,并受实践活动制约。知识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结晶,是社会实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对人们的思维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才以学为本”,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思维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占有知识的多少。
第五,社会思维的实质是集体思维,还表现在对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的综合运用上。人类思维是由形象到抽象、由集体到个人逐渐发展的。不仅形象思维具有集体性,而且抽象思维也具有集体性。
赖默曾提出有了群体聪明国家才能富强的见解,并认为,一个国家聪明与否,不在于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多少。要成为聪明的国家,需要有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各种层次的“聪明人”。一个聪明的国家必须认识到,在生产率、质量和生产表现方面,往往倒是许许多多“小”的改进和增值更为重要,这要比取得大规模的进步更为容易和经济。换言之,要有真正懂得把自己的工作做得至臻尽善之人,他们要有能力、技术和爱好,还要有渴望把工作完成得更出色的欲望。一个聪明的国家,就是一个能聪明地利用各种聪明人的国家,创造环境,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从人类思维系统的层次结构上来看,思维可以分为个人思维和社会思维两个层次。所谓个人思维,是指人作为个体主体在个人特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与个人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经历、社会地位和智力素质有着密切联系。如同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在任何社会中,人们的思维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总会在形式和内容上带有个人的特异性。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以个体之间在思维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前提的。正是因为如此,人的思维活动离不开思维交流和信息交换(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个人思维不能脱离社会思维。
何谓社会思维?马克思指出:“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甚至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亦即当我从事那种只是在很少的情况下才能直接同别人共同进行的活动的时候,我也是在从事社会的活动,因为我是作为人而活动的。不仅我进行活动所需的材料,——甚至思想家借以进行活动的语言本身——是作为社会的产物给予我的,而且我自身的存在也是社会的活动。”人的思维归根结底是社会思维,只不过以无数个人思维而存在。社会思维同社会心理、社会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主要是讲人的思维活动的具体性。所谓社会思维,是指人作为集体主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是在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基础上,无数个人思维之间及其与集体思维之间交互作用、多元复合的观念体系。人的思维不可能完全是一个人的,它必然要受人的集体和集体中思维交流的影响,必然要接受前人或他人的间接经验和思维成果。也可以说,社会思维是人作为社会群体主体的整体思维。但它又不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各种社会群体的思维的简单相加。社会思维主要是指人的思维的集体形式,当然也要联系到思维内容。从社会思维的结构层次上看,可以分为情意思维和认知思维两个基本层次。而从社会思维的主体范围上看,可以分为个人思维、群体思维和人类思维三个不同层次。
社会思维的本质是集体思维。恩格斯指出:“什么是人的思维,它是个人的思维吗?不是。但是,它仅仅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个人思维而存在。”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是在个人思维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思维。因为“人们的观念和思想是关于自身的意识,关于一般人的意识,关于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个社会的意识”。每个正常的人,都能借助社会语言系统来概括感觉、提炼思想和交流感情。正是在思维交流中,个人思维为他人了解和接受,成为社会思维。钱学森教授从系统论的角度,对人的思维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提出了社会思维这一概念。他说:“人的思维是不是集体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要认识客观世界,不单靠实践,而且还要利用过去人类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什么知识都不用,那就回到了一百多万年以前我们祖先那里去了。所以,人的思维质量的好坏,一是靠社会实践,二是靠知识。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所以,人的思维是集体的。”社会思维学就是要研究人以一个集体来思维的规律。
第一,从思维的属性看,人类思维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社会性是思维的本质属性。社会环境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已被许多事例所证实。思维只有在人类社会环境中才能产生和发展,“五官感觉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第二,从思维进化的历史看,人类的思维一开始就是集体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荀子就指出,人和牛马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类原始思维是以集体思维为基本特征的,人类思维发展经历了从集体思维到个人思维,再到集体思维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第三,从思维主体范畴的角度看,社会思维作为一个系统,包括个体思维、群体思维和人类思维三个层次。要充分发掘和开发人类思维的潜力,关键不在于探求什么个体思维自控训练的技法,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研究人作为集体来思维的规律上,即加强对社会思维学的研究,提高集体思维质量。这恐怕正是钱学森教授提出建立社会思维学的深远意义所在。
第四,从思维的内容看,人类思维的发展,一靠实践,二靠知识。人的活动是思维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一切人类活动都以实践为纽带,并受实践活动制约。知识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结晶,是社会实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对人们的思维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才以学为本”,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思维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占有知识的多少。
第五,社会思维的实质是集体思维,还表现在对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的综合运用上。人类思维是由形象到抽象、由集体到个人逐渐发展的。不仅形象思维具有集体性,而且抽象思维也具有集体性。
赖默曾提出有了群体聪明国家才能富强的见解,并认为,一个国家聪明与否,不在于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多少。要成为聪明的国家,需要有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各种层次的“聪明人”。一个聪明的国家必须认识到,在生产率、质量和生产表现方面,往往倒是许许多多“小”的改进和增值更为重要,这要比取得大规模的进步更为容易和经济。换言之,要有真正懂得把自己的工作做得至臻尽善之人,他们要有能力、技术和爱好,还要有渴望把工作完成得更出色的欲望。一个聪明的国家,就是一个能聪明地利用各种聪明人的国家,创造环境,知人善任,人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