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过半百还怎么活?是50打蔫儿、60靠边儿、70遛弯儿,还是尽量活出夕阳精彩?
清史学者阎崇年1934年4月出生于山东蓬莱,按照中医理论,他年届耄耋。且看他的一日生活作息安排:每天4点钟起床,工作3个小时到7点。吃完早点,从8点到12点,又干4个小时。下午2点到6点,又干4个小时。这就11个小时了。晚上,至少还得干两个多小时。他一天工作4个单元,十几个小时。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一位耄耋老者,像钢铁机器一样地高速运转呢?
阎崇年到台湾讲学,与星云大师纵论“人生三百年”。阎崇年说,冒昧地给您的“人生三百年”做个注:别人一天工作2个单元,8小时,您一天工作4个单元,十五六个小时,多出一倍。这就把别人的100年变成了200年。别人一周工作5天,您工作7天,一年52周,还有法定节假日,您也用来工作,不就变成300年了吗?星云大师会心一笑。
阎崇年并没有刻意锻炼,勤劳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他体质还不错,也没有遗传因素,父亲、爷爷都是六十多岁去世的,但母亲长寿。他有午睡的习惯,不管多忙,中午一定要睡一会儿。他是吃过大苦的人,为什么他讲康熙耕地那么生动?因为他耕过地。种小麦、耧地,几乎所有的农活儿他都会干。
阎崇年的书房名曰“四合书屋”。他解释说,天合、地合、人合、己合,是谓“四合”。一个人要做成事情,必须四合。你不能违天时,要善于利用天时。天时不能改变,“文革”来了,谁能改变?他当“逍遥派”,在资料室里读书10年,写出一部《努尔哈赤传》。选择研究清史就是“地合”,为写《大故宫》,他跑故宫一千多次,如果在天津,就没有这么方便。人合,就是他总有很多贵人相助……
他认为“己合”很重要,第一要生理平衡,管理自己的身体是个大学问。生理不平衡闹病,再严重,命没了。人体非常复杂,有许多系统,每个系统都要平衡,不平衡就要闹病。好多英年早逝的朋友,可尊可敬,但是,没有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当身体不適的时候,赶紧调整,不停地维护自己身体的平衡。保持有规律的生活、睡眠,非常重要。第一,会吃饭;第二,会睡觉。
他在北大讲课,问谁会睡觉,一个举手的都没有。会吃饭是个大学问,很多病是吃出来的。他吃饭的原则:好吃的不多吃,不好吃的不少吃。他曾经失眠过,整宿睡不着。最后,找到适合他自己的方法,调整好了。他曾经有很厉害的胃病,他说,你一定要把病当朋友,别当敌人。胃疼了,你别恨它,要像对朋友那样善待它,关系搞好了,它就不惹你了。
清史学者阎崇年1934年4月出生于山东蓬莱,按照中医理论,他年届耄耋。且看他的一日生活作息安排:每天4点钟起床,工作3个小时到7点。吃完早点,从8点到12点,又干4个小时。下午2点到6点,又干4个小时。这就11个小时了。晚上,至少还得干两个多小时。他一天工作4个单元,十几个小时。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一位耄耋老者,像钢铁机器一样地高速运转呢?
阎崇年到台湾讲学,与星云大师纵论“人生三百年”。阎崇年说,冒昧地给您的“人生三百年”做个注:别人一天工作2个单元,8小时,您一天工作4个单元,十五六个小时,多出一倍。这就把别人的100年变成了200年。别人一周工作5天,您工作7天,一年52周,还有法定节假日,您也用来工作,不就变成300年了吗?星云大师会心一笑。
阎崇年并没有刻意锻炼,勤劳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他体质还不错,也没有遗传因素,父亲、爷爷都是六十多岁去世的,但母亲长寿。他有午睡的习惯,不管多忙,中午一定要睡一会儿。他是吃过大苦的人,为什么他讲康熙耕地那么生动?因为他耕过地。种小麦、耧地,几乎所有的农活儿他都会干。
阎崇年的书房名曰“四合书屋”。他解释说,天合、地合、人合、己合,是谓“四合”。一个人要做成事情,必须四合。你不能违天时,要善于利用天时。天时不能改变,“文革”来了,谁能改变?他当“逍遥派”,在资料室里读书10年,写出一部《努尔哈赤传》。选择研究清史就是“地合”,为写《大故宫》,他跑故宫一千多次,如果在天津,就没有这么方便。人合,就是他总有很多贵人相助……

他认为“己合”很重要,第一要生理平衡,管理自己的身体是个大学问。生理不平衡闹病,再严重,命没了。人体非常复杂,有许多系统,每个系统都要平衡,不平衡就要闹病。好多英年早逝的朋友,可尊可敬,但是,没有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当身体不適的时候,赶紧调整,不停地维护自己身体的平衡。保持有规律的生活、睡眠,非常重要。第一,会吃饭;第二,会睡觉。
他在北大讲课,问谁会睡觉,一个举手的都没有。会吃饭是个大学问,很多病是吃出来的。他吃饭的原则:好吃的不多吃,不好吃的不少吃。他曾经失眠过,整宿睡不着。最后,找到适合他自己的方法,调整好了。他曾经有很厉害的胃病,他说,你一定要把病当朋友,别当敌人。胃疼了,你别恨它,要像对朋友那样善待它,关系搞好了,它就不惹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