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果,“科技异化”就是由于对科技带来的负面后果的思考所提出的一个概念。科技异化给生态、社会、人的主体性各方面带来严重的后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必须寻找消解科技异化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科技异化;根源;表现;基本路径
一、 “科技异化”的概念与本质
在 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将首次将“异化”概念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强调异化是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和对立,即主体由于其自身内部矛盾运动而否定自身,转化、派生出与自身相对立并压迫、制约着自身的他物的过程。[1]费尔巴哈将黑格尔异化概念归为宗教异化,用以表达人的本质的二重化和颇倒。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并赋予异化以全新的内容,通过批判异化劳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马克思指出:“异化就是人本身的活动变成一种独立于人的异己力量,并且这种力量反过来剥夺了人的自由,使人从属于它,变为它的工具。”
19 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繁荣的世纪,科学技术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的生产和生活,此时科技异化现象也日益突出。“科技异化”是指主体(现实的人)创造了客体(科技),本来的目的是为人类自身服务,但由于科技在使用过程中受负面价值的影响,使得科技成为异己的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类,给人类自身带来威胁和危害。[3]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人类,也可能危害人类。科技的异化本质上就是人自身的一种异化,是人生存方式和实践方式的异化。因为科技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科技的目的应该是为人类服务。
二、“科学异化”的根源及其表现
(一)“科学异化”的根源
对科技异化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归之于资本主义制度:“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是:机器本身对于把工人从生活资料中‘游离’出来是没有责任的。……矛盾和对抗不是从机器本身产生的,而是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中产生的!”[4]马克思还认为:“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第一次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但是,这只是通过使工人从属于资本,只是通过压制工人本身的智力和专业的发展来实现的。”资本主义就其本质而言,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科技异化。
(二)科技异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上:生态方面、社会方面和人道方面。
第一,科学异化使全球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指出:“人类对技术的滥用,打破了人类与自然的动态平衡,科学技术在生态层面的负价值实现,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机”人类应用科技对自然资源的无度掠夺,以及大量污染物的排放,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例如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废料的排放等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甚至导致物种灭绝、水资源污染、海洋生态遭受破坏等生态问题。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进入大气层中,产生温室效应,导致酸雨、臭氧层出现空洞等。随着这些问题的蔓延,它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第二,科技异化给社会带来严重灾难。人类社会历史上由新科技带来的人类灾难不胜枚举。以核武器为威胁,以高科技为手段发动战争是现代社会灾难的最极端形式。特别是核武器所独有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不容小觑,1986 年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大爆炸,导致3万人死亡,约150万人受到辐射伤害。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这一事故殃及全球经济。汽车交通引起的事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灾难。2011,中国有6.3万人死于交通事故。 这些事件使人类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三,科技异化导致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从本质上说科学技术异化是对人的异化,表现为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首先,科技的应用,导致了技术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使人丧失了主动性。其次,科技的应用导致人性的压抑,使人们原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变得千篇一律,使人丧失了个性与价值。最后,科技应用不仅降低了人的地位,损害了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
三、消解科学异化的基本路径:
科技异化问题揭示了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利用科技的实践观念和实践行为的失当,改变由失当造成异化必须找到消解这种科技异化的基本路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理念。
人类才是科技的主体,科技只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因此科技只有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指导下,以人本理念为导向,才能沿着正确的路线发展和前进。肖峰提出:“技术与人文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以至于发展高技术并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也是重要的人文问题。”因此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们必须重视科技的人文导向,明确科技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强调科技人文关怀的终极价值。
(二)合理地发展和运用科技。
我们在发展科技时不仅要考虑科技的经济效应,同时也要考虑其人文效应、环境和社会效应,考虑科技应用对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等会产生什么影响。只有这样利弊权衡,使科技应用既能克服人类自身的局限,又拓展人们的实践范围,满足不同主体各种生产、生活需要目的,也才可能弱化科技异化。
(三)建立合理的制度规范和法律政策。
掌握科技的人如何运用规范和限制科技将决定它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因此,人类为满足生产发展需求创造出科技的同时,必须把它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无论何种科技活动都不应该超脱和凌驾在社会制度规范和法律之上。因此,建立合理的制度规范对科技异化问题的解决起了重要作用。在制度层面上,要构建符合实际情况、适用广泛的科技政策。在法律层面上,科技异化问题可以通过制定科技法律规范来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士坤.马克思主义哲学辞典[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20.
[2]王若水.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64.
[3]蔡乾和.从实践论的观点看科技异化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科技异化;根源;表现;基本路径
一、 “科技异化”的概念与本质
在 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将首次将“异化”概念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强调异化是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和对立,即主体由于其自身内部矛盾运动而否定自身,转化、派生出与自身相对立并压迫、制约着自身的他物的过程。[1]费尔巴哈将黑格尔异化概念归为宗教异化,用以表达人的本质的二重化和颇倒。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并赋予异化以全新的内容,通过批判异化劳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马克思指出:“异化就是人本身的活动变成一种独立于人的异己力量,并且这种力量反过来剥夺了人的自由,使人从属于它,变为它的工具。”
19 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繁荣的世纪,科学技术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的生产和生活,此时科技异化现象也日益突出。“科技异化”是指主体(现实的人)创造了客体(科技),本来的目的是为人类自身服务,但由于科技在使用过程中受负面价值的影响,使得科技成为异己的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类,给人类自身带来威胁和危害。[3]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人类,也可能危害人类。科技的异化本质上就是人自身的一种异化,是人生存方式和实践方式的异化。因为科技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科技的目的应该是为人类服务。
二、“科学异化”的根源及其表现
(一)“科学异化”的根源
对科技异化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归之于资本主义制度:“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是:机器本身对于把工人从生活资料中‘游离’出来是没有责任的。……矛盾和对抗不是从机器本身产生的,而是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中产生的!”[4]马克思还认为:“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第一次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但是,这只是通过使工人从属于资本,只是通过压制工人本身的智力和专业的发展来实现的。”资本主义就其本质而言,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科技异化。
(二)科技异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上:生态方面、社会方面和人道方面。
第一,科学异化使全球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指出:“人类对技术的滥用,打破了人类与自然的动态平衡,科学技术在生态层面的负价值实现,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机”人类应用科技对自然资源的无度掠夺,以及大量污染物的排放,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例如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废料的排放等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甚至导致物种灭绝、水资源污染、海洋生态遭受破坏等生态问题。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进入大气层中,产生温室效应,导致酸雨、臭氧层出现空洞等。随着这些问题的蔓延,它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第二,科技异化给社会带来严重灾难。人类社会历史上由新科技带来的人类灾难不胜枚举。以核武器为威胁,以高科技为手段发动战争是现代社会灾难的最极端形式。特别是核武器所独有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不容小觑,1986 年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大爆炸,导致3万人死亡,约150万人受到辐射伤害。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这一事故殃及全球经济。汽车交通引起的事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灾难。2011,中国有6.3万人死于交通事故。 这些事件使人类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三,科技异化导致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从本质上说科学技术异化是对人的异化,表现为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首先,科技的应用,导致了技术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使人丧失了主动性。其次,科技的应用导致人性的压抑,使人们原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变得千篇一律,使人丧失了个性与价值。最后,科技应用不仅降低了人的地位,损害了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
三、消解科学异化的基本路径:
科技异化问题揭示了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利用科技的实践观念和实践行为的失当,改变由失当造成异化必须找到消解这种科技异化的基本路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理念。
人类才是科技的主体,科技只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因此科技只有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指导下,以人本理念为导向,才能沿着正确的路线发展和前进。肖峰提出:“技术与人文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以至于发展高技术并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也是重要的人文问题。”因此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们必须重视科技的人文导向,明确科技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强调科技人文关怀的终极价值。
(二)合理地发展和运用科技。
我们在发展科技时不仅要考虑科技的经济效应,同时也要考虑其人文效应、环境和社会效应,考虑科技应用对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等会产生什么影响。只有这样利弊权衡,使科技应用既能克服人类自身的局限,又拓展人们的实践范围,满足不同主体各种生产、生活需要目的,也才可能弱化科技异化。
(三)建立合理的制度规范和法律政策。
掌握科技的人如何运用规范和限制科技将决定它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因此,人类为满足生产发展需求创造出科技的同时,必须把它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无论何种科技活动都不应该超脱和凌驾在社会制度规范和法律之上。因此,建立合理的制度规范对科技异化问题的解决起了重要作用。在制度层面上,要构建符合实际情况、适用广泛的科技政策。在法律层面上,科技异化问题可以通过制定科技法律规范来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士坤.马克思主义哲学辞典[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20.
[2]王若水.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64.
[3]蔡乾和.从实践论的观点看科技异化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