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散文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将群文阅读教学法应用其中,会很大程度上改善当今散文教学的弊端,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迁移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散文教学
在众多文学体裁中,散文是最能反映作者内心世界、最贴近现实生活、最能引起读者思考的一种。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更加重视散文体裁,并且从近年各省市中考现代文考查范围来看,散文也占有很高的比例。因此,构建高效高质的散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
散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独特的审美体验,让其与作者产生共鸣。而在如今的散文教学中,教师却更关注字词讲解和内容分析,大多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文体意识缺乏,导致学生对散文的语言揣摩和情感表达体会不到位;有的教师为了塑造散文情景而过度依赖多媒体,直观的图片和音频代替了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没有对散文优美意境展开想象,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得不到训练。并且在传统的单篇散文的碎片化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分析本篇课文,缺乏及时的强化与延伸,學生在掌握知识后不能学以致用,在独立面对不同散文时仍然不会将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况且大部分初中生难以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对阅读质和量的要求,阅读能力也就难以提高。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技巧强化指导较少及对学生阅读范围的拓展不够,导致散文的学与用脱节。
通过对群文的对比分析,展开集体讨论,最终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这一阅读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阅读能力,改进老师阅读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运用适当的方式才能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以下谈谈群文阅读在初中散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组合线索,明确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议题。“议题可看成是确保教学活动朝预设方向前进并实现预期结果的串联和推进的工具。”[2]它的确立关系着文本的选择,指引着教学过程的导向;议题的开放性、探讨性、多元性、广泛性是调动学生参与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议题时,要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学生学情,明确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这个议题以及接下来“怎么做”才能确保议题作为教学中的焦点与核心。
在散文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梳理线索、进行整合:根据“内容”确定议题,让学生阅读林海音的《窃读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冰心的《我的童年》三篇回忆性散文,体会名家妙趣横生的童年;从“作家”角度确定议题,将老舍的《我的理想家庭》《当幽默变成油抹》与季羡林的《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串联群文,通过了解其文再了解其人,体会老舍先生幽默的写作特点及随和的性格;从“人物形象”来说,让学生通过阅读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贾平凹的《写给母亲》、琦君的《妈妈的手》,学习散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体悟散文情感体现的写法,学会感恩母亲;根据“写作手法”确定议题,将《种春风》《温暖的记忆》《那盆水仙花》组文,让学生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在散文中的运用。
二、整合资源,组织文本
如果说确定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向要素,那么对于文本的选择就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内容要素。在确立议题后,教师要以议题为导向,调动自身的阅读储备和文本分析能力,打破课文界限、单元界限、教材界限,选择有内涵、有寓意的、适合学生心理倾向的文本进行组合,会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且文本之间的互文性较强、异同点明显,才能达到对比分析的效果。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局限于某一本教材中的课文,可以适当重组甚至跨越学段整合选文,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譬如将初中教材中的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和高中教材中的散文佳作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组成群文,比较不同作家在对季节描写的写法上的异同。
在进行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时,突破教材放眼课外,文本的可选择性更多。在教学郑振铎的《猫》一课时,选取课外靳以的文章《猫》、夏丏尊的《猫》对比阅读。猫是与人类关系亲密的一种动物,几篇文章虽都通过对猫的描写回忆,表达了丰富的人生体验,但文章主旨、抒情方式都有很大不同。
三、设计问题,集体建构
群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是针对多篇文本的异同点而来,学生的思维触角就由单篇向多篇延伸,思辨归纳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可以从中考对散文的考查角度出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散文体特点,在表达情感、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设计“群文阅读”问题。譬如在教学《背影》《听潮》《记一辆纺车》的群文阅读中,通过对文章线索的分析,让学生总结“叙事散文的结构是什么”。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将在不同文本的比对阅读中,形成求异思维、比较思维、整合思维。
如今的语文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于生。群文阅读给予了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和时间,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从多个角度交流个人感悟,教师的问题不刻意追求统一的确切的答案,最后获得自己的阅读经验。这样的开放式课堂会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在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的整个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起点和要达到的终点之间的距离的解决就是教师存在的意义。伴随着教师的引导分析可以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生自由阅读效率低下的不良现象。
四、多元评价,总结反思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自己的教学表现作出评价和反思,确保有所收获、继续改进。群文阅读强调多文本的阅读,但其目的不是让学生对多文本中的每一篇都达到深刻的理解,而是追求对多文本的异同进行剖析,把握到多文本的精髓。因此对于学生的散文群文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多元评价:在诊断性评价时,教师要根据学情考虑学生对阅读篇目的可接受性;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赞赏能够将群文看作一个整体来全面思考问题的学生,鼓励创造性思维的出现;进行总结性评价时,关注学生对群文阅读后的知识要点把握程度,能否对已有经验进行迁移,思辨能力与归纳能力是否增强,语文素养有没有得到提升。
群文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通过自评或他评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效果,对好的教学方式进行强化和继承,对一些未能达到教学效果的环节进行归因分析。逐渐完善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水平,并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实现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顺应了当下课程标准的要求,弥补了以往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之处,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因此,让群文阅读教学发挥最大的功效,得到更广泛的推广,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基金项目:2019年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群文阅读:初中散文教学应用研究”(YJSCX2019006)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散文教学
在众多文学体裁中,散文是最能反映作者内心世界、最贴近现实生活、最能引起读者思考的一种。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更加重视散文体裁,并且从近年各省市中考现代文考查范围来看,散文也占有很高的比例。因此,构建高效高质的散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
散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独特的审美体验,让其与作者产生共鸣。而在如今的散文教学中,教师却更关注字词讲解和内容分析,大多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文体意识缺乏,导致学生对散文的语言揣摩和情感表达体会不到位;有的教师为了塑造散文情景而过度依赖多媒体,直观的图片和音频代替了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没有对散文优美意境展开想象,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得不到训练。并且在传统的单篇散文的碎片化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分析本篇课文,缺乏及时的强化与延伸,學生在掌握知识后不能学以致用,在独立面对不同散文时仍然不会将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况且大部分初中生难以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对阅读质和量的要求,阅读能力也就难以提高。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技巧强化指导较少及对学生阅读范围的拓展不够,导致散文的学与用脱节。
通过对群文的对比分析,展开集体讨论,最终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这一阅读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阅读能力,改进老师阅读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运用适当的方式才能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以下谈谈群文阅读在初中散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组合线索,明确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议题。“议题可看成是确保教学活动朝预设方向前进并实现预期结果的串联和推进的工具。”[2]它的确立关系着文本的选择,指引着教学过程的导向;议题的开放性、探讨性、多元性、广泛性是调动学生参与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议题时,要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学生学情,明确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这个议题以及接下来“怎么做”才能确保议题作为教学中的焦点与核心。
在散文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梳理线索、进行整合:根据“内容”确定议题,让学生阅读林海音的《窃读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冰心的《我的童年》三篇回忆性散文,体会名家妙趣横生的童年;从“作家”角度确定议题,将老舍的《我的理想家庭》《当幽默变成油抹》与季羡林的《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串联群文,通过了解其文再了解其人,体会老舍先生幽默的写作特点及随和的性格;从“人物形象”来说,让学生通过阅读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贾平凹的《写给母亲》、琦君的《妈妈的手》,学习散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体悟散文情感体现的写法,学会感恩母亲;根据“写作手法”确定议题,将《种春风》《温暖的记忆》《那盆水仙花》组文,让学生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在散文中的运用。
二、整合资源,组织文本
如果说确定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向要素,那么对于文本的选择就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内容要素。在确立议题后,教师要以议题为导向,调动自身的阅读储备和文本分析能力,打破课文界限、单元界限、教材界限,选择有内涵、有寓意的、适合学生心理倾向的文本进行组合,会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且文本之间的互文性较强、异同点明显,才能达到对比分析的效果。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局限于某一本教材中的课文,可以适当重组甚至跨越学段整合选文,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譬如将初中教材中的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和高中教材中的散文佳作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组成群文,比较不同作家在对季节描写的写法上的异同。
在进行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时,突破教材放眼课外,文本的可选择性更多。在教学郑振铎的《猫》一课时,选取课外靳以的文章《猫》、夏丏尊的《猫》对比阅读。猫是与人类关系亲密的一种动物,几篇文章虽都通过对猫的描写回忆,表达了丰富的人生体验,但文章主旨、抒情方式都有很大不同。
三、设计问题,集体建构
群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是针对多篇文本的异同点而来,学生的思维触角就由单篇向多篇延伸,思辨归纳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可以从中考对散文的考查角度出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散文体特点,在表达情感、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设计“群文阅读”问题。譬如在教学《背影》《听潮》《记一辆纺车》的群文阅读中,通过对文章线索的分析,让学生总结“叙事散文的结构是什么”。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将在不同文本的比对阅读中,形成求异思维、比较思维、整合思维。
如今的语文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于生。群文阅读给予了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和时间,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从多个角度交流个人感悟,教师的问题不刻意追求统一的确切的答案,最后获得自己的阅读经验。这样的开放式课堂会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在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的整个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起点和要达到的终点之间的距离的解决就是教师存在的意义。伴随着教师的引导分析可以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生自由阅读效率低下的不良现象。
四、多元评价,总结反思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自己的教学表现作出评价和反思,确保有所收获、继续改进。群文阅读强调多文本的阅读,但其目的不是让学生对多文本中的每一篇都达到深刻的理解,而是追求对多文本的异同进行剖析,把握到多文本的精髓。因此对于学生的散文群文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多元评价:在诊断性评价时,教师要根据学情考虑学生对阅读篇目的可接受性;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赞赏能够将群文看作一个整体来全面思考问题的学生,鼓励创造性思维的出现;进行总结性评价时,关注学生对群文阅读后的知识要点把握程度,能否对已有经验进行迁移,思辨能力与归纳能力是否增强,语文素养有没有得到提升。
群文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通过自评或他评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效果,对好的教学方式进行强化和继承,对一些未能达到教学效果的环节进行归因分析。逐渐完善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水平,并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实现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顺应了当下课程标准的要求,弥补了以往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之处,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因此,让群文阅读教学发挥最大的功效,得到更广泛的推广,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基金项目:2019年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群文阅读:初中散文教学应用研究”(YJSCX201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