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终,他们达成一致意见,用一直在看报纸的爸爸换金鱼。
六六爸爸是一个比较粗心的人,只要把孩子交给他一会儿就会状况百出,要么裤子尿湿了还没发现,要么鞋穿反了还带着孩子疯跑,要么没轻没重玩游戏让孩子受点小伤……可奇怪的是,孩子依然特别喜欢跟爸爸在一起,尽管要克服很多小困难,但六六永远是爸爸甩不掉的跟屁虫,我想这可能就是男人“大事化小”、“没有秩序感”的魅力吧。总之,在孩子的性格养成过程中,爸爸的影响绝对要比妈妈要重要得多。
作者:珍·尤伦、约翰·秀能
不管是立意、构图,还是叙事,这本书都称得上是绘本界的教科书。作品以小女孩的第一人称角度叙事,全书没有一句父女间的对话,但同样传递出高度的默契。这是一本每个爸爸都有必要带着孩子亲自读一读的优秀作品,同样,爸爸们一定要创造跟孩子高质量独处的机会,因为,在孩子的成长中,男孩需要父亲作为典范来认同,女孩需要父亲来崇拜。
孩子最初的依恋和母亲的哺育紧密相关,足够好的母亲,拥有足够的敏感和稳定即可;但足够好的父亲,则要有效地塑造孩子的社会能力:知道自己的边界、也尊重别人的边界;懂得遵守社会活动中的规则;学会克制,等等。本书的文字充满了散文式的优美,同时具有很深的哲理,我非常喜欢作品的结尾:“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爸爸是这么说的,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作者:周·欧斯特·朗迪、卡门·瑟果维亚
《和爸爸一起散步》是一部很有画面感的有关回忆的佳作,两个突出的标志是小男孩从小到大没有变化的红色外套和时不时出现在林中的母鹿。父子俩可以一起劳作、一起喝酒,但似乎就没有一起聊天的土壤。它通过讲述人生不同阶段父亲和儿子散步的故事,将父子之间静默但坚固的情感表现得让人动情。书中每一次的散步都隐喻着生活中父子关系的不同阶段。每一次,母亲都在远处注视着他们:最初是父亲带着孩子散步;儿子大了,开始拒绝与父亲亲近;再后来,儿子反过来带着和背着已经佝偻的父亲散步。“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是不会感到沉重的。”可能只有背负人生压力时,才能体会父亲当初对家庭的默默背负。?
作者:安东尼·布朗
论流行度和售卖量,这本书绝对可以带上金闪闪的皇冠。我想这其中的原因,有一大部分是爸爸们在书中看到了自己——在家不修边幅、力气大但不善言辞、吃饭狼吞虎咽、粗心大意……如此平凡有时还很狼狈的我们,在孩子的眼里居然勇猛无边、无所不能。六六最早说爱爸爸和爱妈妈,就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每次我读完“我爱他,而且你知道吗?”,他都会过来紧紧地抱住我或者爸爸,大声地说出“他也爱我,永远爱我!”
作者:尼尔·盖曼、大卫·麦金
哥哥看到朋友的两条金鱼非常喜欢,希望用自己的东西跟朋友换金鱼,然而朋友并不喜欢他的那些玩具。最终,他们达成一致意见,用一直在看报纸的爸爸换金鱼。这个看起来荒唐的交易在孩子的眼中可是一个非常平等的交换呢——用体积来比较,爸爸比两只金鱼大得多;用技能来比较,爸爸也会游泳——所以看起来虽然爸爸只有一个,但是换两条金鱼还是勉强说得过去的。
当然,妈妈回家之后怒了,要求兄妹两个立刻去把爸爸换回来。在换回爸爸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很多困难,因为爸爸先后被换成了吉他、猩猩面具、兔子等,兄妹俩最终在兔子窝旁找到了依然在看报纸的爸爸。
不过也有爸爸辩解说:一个可以不介意被交换了金鱼、吉他、大猩猩面具,被关在兔笼子里的爸爸难道不是一个玩得起的好爸爸吗?但庆幸,最后所有人都成功地实现了交换,又再换回自己之前舍弃的东西,比如哥哥和妹妹历经波折换回了爸爸,内森换回了金鱼……这难道不是最美好的结局吗?
作者:菲利普·韋希特、莫尼·珀尔特
六六就有个大嗓门爸爸,经常在六六刚刚睡着时把孩子轰醒,还满腹委屈地说已经尽量压低声音了……哈琳娜十分不喜欢爸爸的大嗓门,郁闷到甚至离家出走,当意识到自己的大嗓门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后,爸爸开始时时处处注意纠正自己的大嗓门,可直到哈琳娜在表演中清晰地听到爸爸用超级大的嗓门为她喝彩时,她才意识到,原来有个大嗓门的爸爸也不错。其实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哈琳娜妈妈的一段话:“爸爸是个大嗓门,爸爸的爸爸就是个大嗓门,爸爸的爸爸的爸爸也是全市出了名的大嗓门。爸爸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大嗓门!”她甚至说:“如果你愿意的话,以后也可以变成一个大嗓门!”就这么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解释,恰恰体现出妈妈对爸爸的包容和理解。回想自己,平时或多或少地把孩子爸爸一些称不上是缺点的问题当做缺点指出来,在孩子那里,真的没有传递出家人之间应有的包容、接纳与理解。
六六爸爸是一个比较粗心的人,只要把孩子交给他一会儿就会状况百出,要么裤子尿湿了还没发现,要么鞋穿反了还带着孩子疯跑,要么没轻没重玩游戏让孩子受点小伤……可奇怪的是,孩子依然特别喜欢跟爸爸在一起,尽管要克服很多小困难,但六六永远是爸爸甩不掉的跟屁虫,我想这可能就是男人“大事化小”、“没有秩序感”的魅力吧。总之,在孩子的性格养成过程中,爸爸的影响绝对要比妈妈要重要得多。
《月下看猫头鹰》
作者:珍·尤伦、约翰·秀能
不管是立意、构图,还是叙事,这本书都称得上是绘本界的教科书。作品以小女孩的第一人称角度叙事,全书没有一句父女间的对话,但同样传递出高度的默契。这是一本每个爸爸都有必要带着孩子亲自读一读的优秀作品,同样,爸爸们一定要创造跟孩子高质量独处的机会,因为,在孩子的成长中,男孩需要父亲作为典范来认同,女孩需要父亲来崇拜。
孩子最初的依恋和母亲的哺育紧密相关,足够好的母亲,拥有足够的敏感和稳定即可;但足够好的父亲,则要有效地塑造孩子的社会能力:知道自己的边界、也尊重别人的边界;懂得遵守社会活动中的规则;学会克制,等等。本书的文字充满了散文式的优美,同时具有很深的哲理,我非常喜欢作品的结尾:“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爸爸是这么说的,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和爸爸一起散步》
作者:周·欧斯特·朗迪、卡门·瑟果维亚
《和爸爸一起散步》是一部很有画面感的有关回忆的佳作,两个突出的标志是小男孩从小到大没有变化的红色外套和时不时出现在林中的母鹿。父子俩可以一起劳作、一起喝酒,但似乎就没有一起聊天的土壤。它通过讲述人生不同阶段父亲和儿子散步的故事,将父子之间静默但坚固的情感表现得让人动情。书中每一次的散步都隐喻着生活中父子关系的不同阶段。每一次,母亲都在远处注视着他们:最初是父亲带着孩子散步;儿子大了,开始拒绝与父亲亲近;再后来,儿子反过来带着和背着已经佝偻的父亲散步。“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是不会感到沉重的。”可能只有背负人生压力时,才能体会父亲当初对家庭的默默背负。?
《我爸爸》
作者:安东尼·布朗
论流行度和售卖量,这本书绝对可以带上金闪闪的皇冠。我想这其中的原因,有一大部分是爸爸们在书中看到了自己——在家不修边幅、力气大但不善言辞、吃饭狼吞虎咽、粗心大意……如此平凡有时还很狼狈的我们,在孩子的眼里居然勇猛无边、无所不能。六六最早说爱爸爸和爱妈妈,就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每次我读完“我爱他,而且你知道吗?”,他都会过来紧紧地抱住我或者爸爸,大声地说出“他也爱我,永远爱我!”
《那天,我用爸爸换了两条金鱼》
作者:尼尔·盖曼、大卫·麦金
哥哥看到朋友的两条金鱼非常喜欢,希望用自己的东西跟朋友换金鱼,然而朋友并不喜欢他的那些玩具。最终,他们达成一致意见,用一直在看报纸的爸爸换金鱼。这个看起来荒唐的交易在孩子的眼中可是一个非常平等的交换呢——用体积来比较,爸爸比两只金鱼大得多;用技能来比较,爸爸也会游泳——所以看起来虽然爸爸只有一个,但是换两条金鱼还是勉强说得过去的。
当然,妈妈回家之后怒了,要求兄妹两个立刻去把爸爸换回来。在换回爸爸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很多困难,因为爸爸先后被换成了吉他、猩猩面具、兔子等,兄妹俩最终在兔子窝旁找到了依然在看报纸的爸爸。
不过也有爸爸辩解说:一个可以不介意被交换了金鱼、吉他、大猩猩面具,被关在兔笼子里的爸爸难道不是一个玩得起的好爸爸吗?但庆幸,最后所有人都成功地实现了交换,又再换回自己之前舍弃的东西,比如哥哥和妹妹历经波折换回了爸爸,内森换回了金鱼……这难道不是最美好的结局吗?
《大嗓门爸爸》
作者:菲利普·韋希特、莫尼·珀尔特
六六就有个大嗓门爸爸,经常在六六刚刚睡着时把孩子轰醒,还满腹委屈地说已经尽量压低声音了……哈琳娜十分不喜欢爸爸的大嗓门,郁闷到甚至离家出走,当意识到自己的大嗓门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后,爸爸开始时时处处注意纠正自己的大嗓门,可直到哈琳娜在表演中清晰地听到爸爸用超级大的嗓门为她喝彩时,她才意识到,原来有个大嗓门的爸爸也不错。其实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哈琳娜妈妈的一段话:“爸爸是个大嗓门,爸爸的爸爸就是个大嗓门,爸爸的爸爸的爸爸也是全市出了名的大嗓门。爸爸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大嗓门!”她甚至说:“如果你愿意的话,以后也可以变成一个大嗓门!”就这么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解释,恰恰体现出妈妈对爸爸的包容和理解。回想自己,平时或多或少地把孩子爸爸一些称不上是缺点的问题当做缺点指出来,在孩子那里,真的没有传递出家人之间应有的包容、接纳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