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读写相生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xink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与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两大核心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文言文阅读又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写作教学中,议论文写作可谓是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是否可以将二者结合,使之互相促进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如何以读促写,这是一线语文教师长期关注的课题之一。议论文写作以论辩为主要方式,以说理性和思辨性见长,在思维上要求学生严谨缜密,在语言上则要求学生行文雄辩、具有感染力。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丰富,阅读议论性的文言文,既能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又能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议论文写作教学与文言文阅读教学并不是割裂的两个部分,它们完全可以成为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
  议论文注重说理,在行文过程中要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议论文教学中要着重训练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思维,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原因分析法。教材中有许多文言文都采用了这种论证方法。如《六国论》,文章一开篇即提出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接着从“赂秦者”与“不赂秦者两个方面剖析六国覆灭的原因:“赂秦者”“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最后再提出“为国者”应该有的态度——“无使为积威之所劫”。通篇文章不仅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而且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同时铺展主线,逻辑递进;有助于引导读者了解作者的整体思路与主要观点表述,对于学生开展议论文阅读与写作训练,尤其是围绕论点由表及里深入剖析原因并阐述因果关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实际上,议论文写作还强调矛盾思维,即文章中体现“对话意识”。“对话”概念的界定,并不仅仅指人与人之间的谈话,这是一种狭义的“对话”。就解释学的角度理解,“对话”是指双方各自基于自己的前理解结构,通过理解而达成的一种视界融合。阅读与写作教学应突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树立与贯彻这一阅读理念正是据上述对话理论而确立的。对话不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它可以是人们基于前理解的一种思考,即对生活经历,对文本阅读的一种理解的升华。
  如苏轼的《赤壁赋》。行文第一段“七月既望……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就点出了夜游赤壁的心情“饮酒乐甚”,这里的“乐”是对良辰美景的喜爱,沉醉于山水之乐让他暂时忘却了仕途上的失意。但暂时的沉醉毕竟不能真正忘却现实的失意,所以,尽管面对良辰美景,他月下嘱酒,诵的却是明月之诗,歌的却是“望美人兮天一方”。所以,“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箫声如此悲凉。这其实已经转入让步写法的第二重写法,否定自己的观点“乐”,提出“悲”。在第三段中,作者借客的口说出了“托遗响于悲风”的原因,一是功业难成,二是人生苦短。接着第四段,作者针对“悲”的两个原因从“变”和“不变”两个角度分别进行反驳,得出人生可以豁达乐观一些,享受当下已经拥有的,不去奢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于是情感再次发生变化,“客喜而笑”,不论是苏子还是客,都真正放下了心中的烦恼,安然入睡。通过与客的对话,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最后的“喜”与第一段的“乐”有着质的不同,是“拿起”之后的“放下”,是对于之前理解的升华。我们在苏子与客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哲思,这也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借鉴的一种方法。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阅读与写作课程改革的关注点,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阅读与写作课程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树立新的语文学习观念,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将成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与必然归属。
  学好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阅读是获得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阅读可以为议论文写作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们常说“以史为鉴”,教材中的文言文取材极广。从时间上看,从先秦散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涉猎,从内容上看,既有写人记事的散文《苏武传》《张衡传》,写景抒情的散文《游褒禅山记》《赤壁赋》,也有议论性散文《劝学》《师说》……其中《兰亭集序》抒发的是对生死的感悟;《游褒禅山记》说的是做学问的态度;《苏武传》褒扬的是对民族气节的坚守;《劝学》阐述的是求学的意义和方法;《过秦论》则是借古讽今,针砭时弊……这些课文记录了当时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景象、丰盈充实的内心感悟,可以让学生从中了解到古代人民的生活境况,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思想情感,开拓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心灵。
  议论文写作除了注重思维的思辨性,也不能忽视文采,行云流水的语言和多样化的论证手法是要提倡的。文言文,特别是古代论说文以说理为主,语言有很强的逻辑性,在严密准确的同时还深入浅出、优美流畅,带有作者的个人风采。如《劝学》,短短三百多字就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将抽象的道理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出来,有别于枯燥的说教,形象生动,让人易于接受。第一段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作者将青和蓝作对比,生动阐述了二者的关系,并通过比喻论证阐明学习前、后的人与青、蓝的共同点,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使人进步,对论点“学不可以已”形成有力支撑。
  文言文语言优美,底蕴深厚。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还可以学习借鉴文言语言的形式。借鉴文言语言的形式包括学习文言文中的对称句式,将其用于自己的作文;或者直接引用一些沿用至今的优美精辟的语句。如《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将两个意思相近、结构相同的句子叠加,既能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又能形成对称的美。又如《师说》中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滕王阁序》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游褒禅山记》中的“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些语句或表达人生态度,或阐述生活哲理,用在作文中,既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又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学生若能有意识地学习借鉴,一定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
  值得关注的是,议论文讲求思辨性,也讲求文采,不论是从哪一方面来看,借鉴与参考文言文的写作优点及其特色,对丰富与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收到融会贯通与熟能生巧的效果。因此,将文言文教学与议论文写作教学统一进行,使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一中學(350003)
其他文献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发布,整本书阅读已成为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有利于突破单篇教学的狭小格局,进入广阔的全景式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下面笔者以沈从文的《边城》为例,从整体阅读、深度阅读、鉴赏阅读、创造阅读四个方面对整本书阅读谈一点体会。  一、整体阅读知人物  整体阅读是整本书阅读的基础。《课标》指出:“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
期刊
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当改变将知识强加给学生的习惯,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文言文的价值与学习方法,而若想达到这一目标,针对不同文言文的教学任务,可采取的方法则不必强求一致。比如对于《秋水》一文而言,教师应当注意到该文特点,采取可行性更高的自主思维启示策略。  《秋水》节选于《庄子》,整篇文章以设喻的形式试图讲明一个比较深刻的哲学道理。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易于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把本文等同于普通散
期刊
阅读并不是毫无章法地从头到尾地读,这种读法在面对大篇幅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失灵”。有效的阅读要找准“点”,所谓“点”即指阅读文章时所选择的切入点。有效的切入点,便是学生展开阅读活动最有力的支点,学生可围绕这一支点进行有方向性的阅读,这使学生消除了大篇幅文章閱读带来的迷茫。另外,找到阅读支点之后,学生能够从与文章相关某一问题切入,很快进入到文章的内核。教师可以从写作背景切入,认清文章内容的大致方向,还
期刊
论述类文本是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板块,它观点鲜明独到,结构严谨,体现出很强的缜密性,语言表达准确而富有逻辑性,能够有效引领学生辨析是非、美丑,是开展思辨性阅读的有效资源,也是引领学生思维成长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的中职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还停留在肤浅层面,教师机械地围绕文本结构、中心思想等传统要素进行文本解读,没有充分挖掘论述类文本资源,违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的阅读教
期刊
深度学习是以理解为基础、以批判性思维为特征、以认知结构对接为手段,促进知识之间的关联,以实现知识在新构情境中应用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活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主要以单篇教学形式为主,碎片化知识教学使得语文教学处于浅层学习阶段,不利于深度学习行为的发生。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正是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的一种突破,它将单元文本整合起来,以主题为抓手,充分利用教材编排特点,在单元文本之间建立起关联性,从而深度挖掘教材文
期刊
《论语》有言:“名不正则言不顺。”在议论文写作中,“名”可以理解为文章的核心概念,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文章说理的起点。我们的思维、认识离不开概念,如果文章有一个确切的、精彩的界定,就能保证立论的准确与深刻,同时也为自己下文的铺展定下一个明确的基调。那么,何谓“概念界定”?按照一般解释,就是指为某个确切的概念下定义,为某个概念定量地划分定义范围。在议论文写作中,作文材料中的核心词语大多比较概括、抽象
期刊
结构化教学理论认为,结构可以简称为“要素”加“联系”,结构化教学就是被结构化意识所支配的教学,包括知识、方法、教学流程与教学理念的“结构化”。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及思考,我们认为,语文学科的结构化教学应该从文本的结构化入手,而“课眼”就是对文本进行结构化解读时必须要抓住的要素。下面笔者以名篇《赤壁赋》教学为例,谈谈如何透过“课眼”理清文本的结构。  所谓“课眼”,就是在把握文脉基础上提炼出来的能够建
期刊
郁达夫的作品有其独有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阅读,其散文作品为郁达夫圈粉无数。《故都的秋》写于20世纪30年代,郁达夫当时身处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可谓是处境艰危。尽管如此,郁达夫依旧积极参加当时的左翼文学创作活动,由此可见,郁达夫是一位心怀天下的散文家。当郁达夫回到北平的时候,其内心再次深深地感受到了北平的秋意,趁机落笔写下这篇传世名作。北平的秋天虽气象万千,却无法掩盖其清静与悲
期刊
所谓“整本书”,既不是数量上的概念,也不是整册的书,而是与阅读篇章相对而言的,指含有内在关联性与思想逻辑性的整部书籍,主要包括经典著作和学术著作两大类。语文教师应以学科活动为引领,把文学欣赏、知识内化和情感熏陶融为一体,引导学生通过“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整本书阅读活动,既可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深度、厚度,又能在语用目标下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情感价值意识,为培养学科
期刊
记叙文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而议论文则以深刻的思想、透彻的说理折服人。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一定会在思想认知上表现出相应的优势。但是很多学生写出的议论文,思想浅薄,不能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么如何丰富和深化议论文的思想呢?  一、内涵揭示,直接界定  我们在表达一个观点或者涉及一个概念的时候,要表达的最基本的思想认知就是内涵是什么,我们只有对所表达的观点或者所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