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业评价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与推广,必然要求配备相对应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基于现代学徒制特点,从学业评价指导思想、构建原则、评价方法创新,构建现代学徒制下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丰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学业评价 指标体系
2014年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同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并把试点作为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工作。随着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与推广,必须催生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以科学发展观来从重新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观、评价主体、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内容,构建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这就成为我们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目前我国试点的现代学徒制与西方传统的学徒制相比,具有“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岗位培养、岗位成长”特征。具体而言,学生既是学徒又是学生;在教学上,除学校外,企业也要进学校参与教学,使其生产过程、技能要求与学校教学无缝对接。此外,在具体的教学、实习乃至实训过程中,学校还将与企业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标准,而学生可在边学习、边工作的情况下完成学业,获取全日制专科文凭,毕业后更可以直接成为企业员工。“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政府、教育职能部门以及各类中高职院校推行与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根本任务,这就决定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有着国情实际情况下的、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特点。
1.招学与招工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校企应签订合作协议,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由试点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通过先招生再招工、招工招生同步、先招工再招生等多种形式,推进校企双方完善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规范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
2.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学徒制的精髓。選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工种),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实行分段联合培养,实现所学到所用之间的有效迁移;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传授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衔接;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为切入点,促进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教材与技能的对接。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签订合作协议,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3.校企共建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任务。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明确双导师职责和待遇,合作企业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试点院校选拔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落实职业院校教师流动编制和编内聘用兼职教师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4.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现代学徒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试点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学徒在岗培养主要由企业管理,在校培养主要由学校管理。合作企业制定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保证学徒基本权益;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试点院校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试点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实施考核评价,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
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1.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规格是高等院校对所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标准的规定,明确学生应达到的综合素质,是学校工作立足点和重要依据,决定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概括性描述和经过规定年限的学习、各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本条件。无论哪种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学业评价必须遵循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现代学徒制也不例外。
2.社会人才主体需要。各类高等职业学校是社会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根据政策、法规和新闻、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来预测社会人才主体需求方向,但随着我国经济态势处于调整与变化新时期,各类高等学校无法精准对社会人才需要作出判断,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时滞性,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很好融入社会与用人单位对人才需要切入点。
三、学业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
现代学徒制下对学生学业评价着重体现评价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存在的不足,掌握专业技术发展趋势,注入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意识与源泉。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充分体现师傅为中心全方面的学业评价体系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学业评价内容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打破原有学生评价体系下评价内容的条块分割,改变原来通过课程考试来评价学生学业,避免学生平时不积累学习,而是在进入考试周之前突击复习的临时学习局面,课程学为评价不应成为大学期间课程学习的终点而应成为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后续学习的起点。
2.学业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改变原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下教师单一评价主体,实施多元化学业评价主体。在现代学徒制下,企业师傅应成为学业评价主体中核心,同时兼顾学生本人,实现教师、师傅与学生三位一体的评价主体。学生自评价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环节中不断反思自已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发现与弥补不足,促进自我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教师评价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态度与作业质量,阶段考评、创新意识以及课程考试成绩等各个组成部分,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企业师傅评价是学生从理论转化实践过程及最终成果环节、也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检验的最后一环节,尤其重要,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还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前继课程理论基础、后续创新意识等方面合面进行评价。 3.学业评价方法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理念指导下的学生学业评价一直沿用“出勤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的考评方式,这种方式易于操作,具有精确性、客观性、价值中立等特点,但随着实践的发展,量化学业评价的缺陷日益暴露,因而在学生学业评价中逐步引入了质性评价方法。质性学业评价将对评价对象质的描述和分析作为关注的焦点,转变了量化学业评价过分强调数量化测量的倾向,主张通过在真实的评价情境中对评价对象的各种表现进行全面地观察和描述,对评价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给出合理的解释。
4.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评价以及在学习和任务完成过程中所蕴含的态度、价值观等职业素养评价。专业知识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课堂出勤、课堂作业等;专业技能评价是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对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所展现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习惯等情况进行评价。
四、构建现代学徒制下的学业评价体系
1.学业评价指标构成。
1.1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主要培养社会主义道德观、职业观、人生观,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方位素质,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职业技能人才。在现代学徒制下,不能以单一课程的终结性考试作为学业评价标准,而应把这类课程进行两阶段考评,第一阶段由教师和学生通过出勤以及课堂表現做不同等级的过程性评价,第二阶段由企业师傅在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职业素养方面进行评价。
1.2学习能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职业教育依旧属于高等学历教育范畴,不能因为强调学生技能掌握而忽视学生文化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了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3实践能力。实践能力评价主要适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评价。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发展。每个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培养目标都是对应着本专业内某一个或几个实践能力的学习和训练。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课程改变为与“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货损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这些课程评价主要应由企业师傅为主体进行评价。
1.4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首要和核心能力。所有的课程学习与实践都是为培养高等职业学生就业能力服务的,就业能力是上述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毕业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学习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意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尽管现代学徒制典型特点就是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企,但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
2.学业评价实施主要流程。
2.1制定评价标准。学业评价是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具体表现的评价。根据认识论特点,知识是客观的,只有将所需评价内容分解为具体行为,评价才可以顺利进行,因此,学业评价标准的制定是相对的、客观的,在评价的过程中根据权变思想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情境因地制宜地评价学生学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评价标准应该是简练、科学、可操作,评价内容和标准要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要求,评价标准的数量不宜过多。
2.2设计评价任务。只有在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和特定情境下设计出来的学习或技能任务,才能体现学生学业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开放性,才可能更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竞争协作能力,因此,设置评价任务要特别注意评价任务形式的选择,合适的任务形式不仅要联系教学目标,还要接近现实生活的问题,同时教师需要用准确、清晰明了的语言表达评价任务的主要内容、任务要达到的目标成果、任务完成过程中所需要的主要和辅助资源。
2.3建构评分细则。评分细则是对评价指标的量化,是将评价标准和说明通过等级进行差异化,促使学生能通过不同等级来认识自己在每一个任务完成情况,了解与任务目标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可以解自己及其他同学的情况,客观的自我评价,以调整自己更好地适应任务和周围环境。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要素评分法,在制定评分细则时,要对每个评价要素客观的描述,确定每个要素的不同等级,赋予每个等级不同的分值。
2.4达成评价结果。在多元化评价主体依据学业评价细则对学生的评价任务,对学业评价指标进行逐个行打分并汇总,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将获得的评价信息告知学生,并且组织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对针自己的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闫宁.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方海环 傅斌 “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3.16.
[3]包春玲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研究[J] 人力资源开发 2015.04.
[4]颜世超 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5]关晶 西方学徒制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6]任娟 发展性学业评价之多元评价主体的研究[D] 西南大学 2012.
作者简介:朱建军(1976—),男,江苏如东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度校级课题“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SYKJ14D16).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学业评价 指标体系
2014年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同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并把试点作为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工作。随着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与推广,必须催生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以科学发展观来从重新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观、评价主体、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内容,构建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这就成为我们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目前我国试点的现代学徒制与西方传统的学徒制相比,具有“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岗位培养、岗位成长”特征。具体而言,学生既是学徒又是学生;在教学上,除学校外,企业也要进学校参与教学,使其生产过程、技能要求与学校教学无缝对接。此外,在具体的教学、实习乃至实训过程中,学校还将与企业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标准,而学生可在边学习、边工作的情况下完成学业,获取全日制专科文凭,毕业后更可以直接成为企业员工。“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政府、教育职能部门以及各类中高职院校推行与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根本任务,这就决定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有着国情实际情况下的、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特点。
1.招学与招工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校企应签订合作协议,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由试点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通过先招生再招工、招工招生同步、先招工再招生等多种形式,推进校企双方完善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规范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
2.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学徒制的精髓。選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工种),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实行分段联合培养,实现所学到所用之间的有效迁移;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传授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衔接;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为切入点,促进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教材与技能的对接。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签订合作协议,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3.校企共建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任务。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明确双导师职责和待遇,合作企业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试点院校选拔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落实职业院校教师流动编制和编内聘用兼职教师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4.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现代学徒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试点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学徒在岗培养主要由企业管理,在校培养主要由学校管理。合作企业制定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保证学徒基本权益;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试点院校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试点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实施考核评价,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
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1.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规格是高等院校对所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标准的规定,明确学生应达到的综合素质,是学校工作立足点和重要依据,决定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概括性描述和经过规定年限的学习、各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本条件。无论哪种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学业评价必须遵循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现代学徒制也不例外。
2.社会人才主体需要。各类高等职业学校是社会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根据政策、法规和新闻、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来预测社会人才主体需求方向,但随着我国经济态势处于调整与变化新时期,各类高等学校无法精准对社会人才需要作出判断,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时滞性,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很好融入社会与用人单位对人才需要切入点。
三、学业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
现代学徒制下对学生学业评价着重体现评价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存在的不足,掌握专业技术发展趋势,注入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意识与源泉。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充分体现师傅为中心全方面的学业评价体系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学业评价内容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打破原有学生评价体系下评价内容的条块分割,改变原来通过课程考试来评价学生学业,避免学生平时不积累学习,而是在进入考试周之前突击复习的临时学习局面,课程学为评价不应成为大学期间课程学习的终点而应成为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后续学习的起点。
2.学业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改变原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下教师单一评价主体,实施多元化学业评价主体。在现代学徒制下,企业师傅应成为学业评价主体中核心,同时兼顾学生本人,实现教师、师傅与学生三位一体的评价主体。学生自评价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环节中不断反思自已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发现与弥补不足,促进自我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教师评价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态度与作业质量,阶段考评、创新意识以及课程考试成绩等各个组成部分,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企业师傅评价是学生从理论转化实践过程及最终成果环节、也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检验的最后一环节,尤其重要,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还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前继课程理论基础、后续创新意识等方面合面进行评价。 3.学业评价方法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理念指导下的学生学业评价一直沿用“出勤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的考评方式,这种方式易于操作,具有精确性、客观性、价值中立等特点,但随着实践的发展,量化学业评价的缺陷日益暴露,因而在学生学业评价中逐步引入了质性评价方法。质性学业评价将对评价对象质的描述和分析作为关注的焦点,转变了量化学业评价过分强调数量化测量的倾向,主张通过在真实的评价情境中对评价对象的各种表现进行全面地观察和描述,对评价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给出合理的解释。
4.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评价以及在学习和任务完成过程中所蕴含的态度、价值观等职业素养评价。专业知识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课堂出勤、课堂作业等;专业技能评价是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对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所展现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习惯等情况进行评价。
四、构建现代学徒制下的学业评价体系
1.学业评价指标构成。
1.1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主要培养社会主义道德观、职业观、人生观,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方位素质,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职业技能人才。在现代学徒制下,不能以单一课程的终结性考试作为学业评价标准,而应把这类课程进行两阶段考评,第一阶段由教师和学生通过出勤以及课堂表現做不同等级的过程性评价,第二阶段由企业师傅在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职业素养方面进行评价。
1.2学习能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职业教育依旧属于高等学历教育范畴,不能因为强调学生技能掌握而忽视学生文化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了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3实践能力。实践能力评价主要适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评价。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发展。每个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培养目标都是对应着本专业内某一个或几个实践能力的学习和训练。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课程改变为与“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货损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这些课程评价主要应由企业师傅为主体进行评价。
1.4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首要和核心能力。所有的课程学习与实践都是为培养高等职业学生就业能力服务的,就业能力是上述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毕业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学习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意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尽管现代学徒制典型特点就是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企,但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
2.学业评价实施主要流程。
2.1制定评价标准。学业评价是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具体表现的评价。根据认识论特点,知识是客观的,只有将所需评价内容分解为具体行为,评价才可以顺利进行,因此,学业评价标准的制定是相对的、客观的,在评价的过程中根据权变思想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情境因地制宜地评价学生学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评价标准应该是简练、科学、可操作,评价内容和标准要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要求,评价标准的数量不宜过多。
2.2设计评价任务。只有在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和特定情境下设计出来的学习或技能任务,才能体现学生学业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开放性,才可能更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竞争协作能力,因此,设置评价任务要特别注意评价任务形式的选择,合适的任务形式不仅要联系教学目标,还要接近现实生活的问题,同时教师需要用准确、清晰明了的语言表达评价任务的主要内容、任务要达到的目标成果、任务完成过程中所需要的主要和辅助资源。
2.3建构评分细则。评分细则是对评价指标的量化,是将评价标准和说明通过等级进行差异化,促使学生能通过不同等级来认识自己在每一个任务完成情况,了解与任务目标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可以解自己及其他同学的情况,客观的自我评价,以调整自己更好地适应任务和周围环境。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要素评分法,在制定评分细则时,要对每个评价要素客观的描述,确定每个要素的不同等级,赋予每个等级不同的分值。
2.4达成评价结果。在多元化评价主体依据学业评价细则对学生的评价任务,对学业评价指标进行逐个行打分并汇总,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将获得的评价信息告知学生,并且组织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对针自己的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闫宁.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方海环 傅斌 “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3.16.
[3]包春玲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研究[J] 人力资源开发 2015.04.
[4]颜世超 职业能力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5]关晶 西方学徒制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6]任娟 发展性学业评价之多元评价主体的研究[D] 西南大学 2012.
作者简介:朱建军(1976—),男,江苏如东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度校级课题“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SYKJ14D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