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学困生 主体性 激励
内容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做好物理“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基本要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方法多种多样,我在“学困生”转化方面做了以下几点尝试:1、灵活采用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放大“学困生”的优点,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3、因势利导,促使“学困生”转化。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教育阶段要求物理课程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学生的发展。在物理教学中,做好物理“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基本要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谈一下我对“学困生”的看法和自己在“学困生”转化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 、“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造成“学困生”有两个重要的原因:1、“学困生”的感情障碍。一开始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甚至还有一些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教师会斥责他们:“你怎么这么笨,坏毛病就不会改么?”同学们除了嘲笑他们外还常常责怪他们拖了班级的后腿……他们与教师、同伴这种感情上的严重障碍,时间长了导致恶性循环,从而形成真正的“学困生”。
2、“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参与能力较低,受关注机会较少。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学会观察和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部分“学困生”在课堂上只是看“热闹”,实验课上更是使自己作为了一名旁观者,既不动手也不知道去思考实验现象对应的物理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处于被动的、被冷落的地位。进而造成老师对他们的放弃,认为关注他们也是白白地浪费时间。显然,在课堂教学中,“学困生”受教育的机会与其它学生相比是不公平的。
二、“学困生”转化的几点尝试
1、灵活采用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灌输或塑造的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所在。灵活的激励法的使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如:在一次学习过《压强》后的习题课上,我在黑板上按照由易到难出了几道习题,让学生到前面来做,我发现有一名“学困生”犹犹豫豫的想举手又不敢的样子,看到我注意他了,更是脸都红了。我就点名让他到前面来做,结果是他只会把学的压强公式写到黑板上。我在点评时,微笑着说:“XX同学这道题虽然没有解出来,但他已经知道解这道题要用哪个公式,并且公式记得很好,如能把相关的量代进去,就可以了。已经很不错了,同学们为他有勇气来展示自己鼓鼓掌好么?”。教室里立即响起了掌声。刚回到座位上,觉得不会做题,羞愧的低下头的他,我看到又重新抬起了头,眼光炯炯有神的看着我进行下面的讲评。如他不是一名学困生,给他的将是委婉的批评,而就不再是激励性的表扬了。
又如: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不是简单的批上等级,而经常是对一部分学困生的作业附上简短的激励性评语,例如:“已经明确了物理量的代表符号,希望继续努力!”、“虽然做的不是太正确,但老师知道你用心了,相信以后会更好,期待你的进步!”……长期激励性评语不能说都使“学困生”转化为了优等生,但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激励教育,大幅提高了“学困生”的物理成绩还是比较现实的。
2、放大“学困生”的优点,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对待学困生,教师应从他们身上的一些表现中看到期待的信任和尊重、期待的关怀和温暖。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如:我在今年初二新接班级中,发现有一名同学,各科成绩都较差,一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注意力就很不集中,眼看物理学科中也马上要发展成一名“学困生”。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该学生特别喜欢制作,还了解到他在我校科技小制作中曾取得过二等奖的好成绩,我就到校活动室找到该同学名字叫《喷气式飞艇》的作品。作品是:在一个泡沫塑料做的小船上,安装上了自己从废玩具上拆下的小电动机,在装上自己用塑料片做的扇叶,先把小艇放入水中,开关接通就可以通过小艇上面风扇向后吹风而带动小艇向前走。说实话,他的小制作并不新颖技术含量并不大,但我物理课堂上讲到力学时,展示了该同学的小制作,大力加以表扬做的有创意,如能明白了工作原理进而再改进就更好了。结果,他物理学习的兴趣高涨,课堂上学习时非常专注,课下积极进行物理小实验,物理成绩竟然现在是班里的佼佼者。
3、因势利导,促使“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偶然有时候,一定也有自己想要学的时候,这时候老师的因势利导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我在一次课堂中发现我班一名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又是很不集中,在本子上又是写又是画,就是不听老师讲课。我下课把他叫到了我的办公室,并没有对他直接就是批评,而是问他课堂上在做什么,结果,我了解到他竟然是发现学校的水冲式厕所经常出现水冲不利,粪便常堵塞现象,在为改变这种现状想自己的办法,准备给学校校长写合理化改建建议的。我听了之后,马上感觉到这可能是转化这名学困生的一次契机,就和他一起从阻力、压强等角度考虑合理化建议,最后,由这名同学定稿给校长谢了建议书。学校在集会时对他提出了表扬。从此以后,在物理课上,他总是专心听讲认真学习了。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我甚至认为,转化好一名“学困生”比培养一名优等生更重要。我相信只要我们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认真的去做“学困生”转化工作,就一定能取得理想效果的。
内容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做好物理“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基本要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方法多种多样,我在“学困生”转化方面做了以下几点尝试:1、灵活采用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放大“学困生”的优点,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3、因势利导,促使“学困生”转化。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教育阶段要求物理课程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学生的发展。在物理教学中,做好物理“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基本要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谈一下我对“学困生”的看法和自己在“学困生”转化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 、“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造成“学困生”有两个重要的原因:1、“学困生”的感情障碍。一开始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甚至还有一些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教师会斥责他们:“你怎么这么笨,坏毛病就不会改么?”同学们除了嘲笑他们外还常常责怪他们拖了班级的后腿……他们与教师、同伴这种感情上的严重障碍,时间长了导致恶性循环,从而形成真正的“学困生”。
2、“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参与能力较低,受关注机会较少。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学会观察和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部分“学困生”在课堂上只是看“热闹”,实验课上更是使自己作为了一名旁观者,既不动手也不知道去思考实验现象对应的物理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处于被动的、被冷落的地位。进而造成老师对他们的放弃,认为关注他们也是白白地浪费时间。显然,在课堂教学中,“学困生”受教育的机会与其它学生相比是不公平的。
二、“学困生”转化的几点尝试
1、灵活采用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灌输或塑造的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所在。灵活的激励法的使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如:在一次学习过《压强》后的习题课上,我在黑板上按照由易到难出了几道习题,让学生到前面来做,我发现有一名“学困生”犹犹豫豫的想举手又不敢的样子,看到我注意他了,更是脸都红了。我就点名让他到前面来做,结果是他只会把学的压强公式写到黑板上。我在点评时,微笑着说:“XX同学这道题虽然没有解出来,但他已经知道解这道题要用哪个公式,并且公式记得很好,如能把相关的量代进去,就可以了。已经很不错了,同学们为他有勇气来展示自己鼓鼓掌好么?”。教室里立即响起了掌声。刚回到座位上,觉得不会做题,羞愧的低下头的他,我看到又重新抬起了头,眼光炯炯有神的看着我进行下面的讲评。如他不是一名学困生,给他的将是委婉的批评,而就不再是激励性的表扬了。
又如: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不是简单的批上等级,而经常是对一部分学困生的作业附上简短的激励性评语,例如:“已经明确了物理量的代表符号,希望继续努力!”、“虽然做的不是太正确,但老师知道你用心了,相信以后会更好,期待你的进步!”……长期激励性评语不能说都使“学困生”转化为了优等生,但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激励教育,大幅提高了“学困生”的物理成绩还是比较现实的。
2、放大“学困生”的优点,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对待学困生,教师应从他们身上的一些表现中看到期待的信任和尊重、期待的关怀和温暖。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如:我在今年初二新接班级中,发现有一名同学,各科成绩都较差,一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注意力就很不集中,眼看物理学科中也马上要发展成一名“学困生”。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该学生特别喜欢制作,还了解到他在我校科技小制作中曾取得过二等奖的好成绩,我就到校活动室找到该同学名字叫《喷气式飞艇》的作品。作品是:在一个泡沫塑料做的小船上,安装上了自己从废玩具上拆下的小电动机,在装上自己用塑料片做的扇叶,先把小艇放入水中,开关接通就可以通过小艇上面风扇向后吹风而带动小艇向前走。说实话,他的小制作并不新颖技术含量并不大,但我物理课堂上讲到力学时,展示了该同学的小制作,大力加以表扬做的有创意,如能明白了工作原理进而再改进就更好了。结果,他物理学习的兴趣高涨,课堂上学习时非常专注,课下积极进行物理小实验,物理成绩竟然现在是班里的佼佼者。
3、因势利导,促使“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偶然有时候,一定也有自己想要学的时候,这时候老师的因势利导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我在一次课堂中发现我班一名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又是很不集中,在本子上又是写又是画,就是不听老师讲课。我下课把他叫到了我的办公室,并没有对他直接就是批评,而是问他课堂上在做什么,结果,我了解到他竟然是发现学校的水冲式厕所经常出现水冲不利,粪便常堵塞现象,在为改变这种现状想自己的办法,准备给学校校长写合理化改建建议的。我听了之后,马上感觉到这可能是转化这名学困生的一次契机,就和他一起从阻力、压强等角度考虑合理化建议,最后,由这名同学定稿给校长谢了建议书。学校在集会时对他提出了表扬。从此以后,在物理课上,他总是专心听讲认真学习了。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我甚至认为,转化好一名“学困生”比培养一名优等生更重要。我相信只要我们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认真的去做“学困生”转化工作,就一定能取得理想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