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网络信息发达,电子日历、中华农历网、万年历查询网应有尽有,且使用方便,节省空间,节约资源。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文化上基本取代了传统日历。但是传统日历作为一种文化,不但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还具有一定的欣赏与学习价值。此外,传统的东西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安静的精辟的,比较适合现代快速发展社会中焦躁浮动的人们。因此,在这个创新观念十足的社会,传统日历待挖掘和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关键词】:传统日历;创新
日历是生活的必备品,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纪年工具。每个人都通过日历来了解日期,或是挂历、台历,或是电脑、手机等等。但是现代社会物质文化异常丰富,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传统的、旧的事物受到威胁。传统日历是以传播信息为目的而用文字或其他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材料上的著作物。作为浓缩了古代历法精髓的经典传统日历,承载着无比丰富内容。特别是我国的农历,准确巧妙,常被视为中国人的骄傲。在电子产品出现以前,传统的日历使我们日常生活变得井然有序。对于这一文化事物的渐渐淡出,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设计要素
1.1 极具表现力的图形
图形是视觉表现最有力的方法,能够产生出许多互不相同的样式。在生活中,图形无处不在。例如生活中的各种导向设计,大多采用简单易懂的图形表现,如果没有图形,世界将变得杂乱无章。可以说图形就像语言一样是人类沟通和表达情感的工具。大多产品的设计都离不开图形,也成为传统日历设计的有效手段之一。
1.2不可或缺的文字
作为语言的视觉表现形式,文字主要起着在视觉上传递信息的作用,同时是视觉传达设计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文字虽然不像图形在视觉上的吸引力那么强烈,但是可以准确的将信息呈献给读者。对于传统日历的设计来说,文字的作用可谓不言而喻,传递的精准度高之于其他,每年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都是采用文字的方式来表现的。
文字在其中所表达的情感要么含蓄、要么张扬、要么沉稳,要么优美,它既是视觉符号又是视觉语言,它对于日历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有的以图形为主,文字为辅;有的则以文字为主,图形为辅,无论哪一种表现方式,日历的日期基本都是文字所表现的。如果没有文字,那日历也将失去其本能。
1.3五彩缤纷的色彩
色彩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是极富感情的,色彩可以表达感情,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如果将它作为商品最显著的外貌特征,是最能够首先引起消费者关注的。色彩能很好的将人的感觉、信念和期望准确表达出来。在日历的设计中,色彩显得也尤为重要。如果专为儿童设计,那么色彩就应该欢快、活泼,颜色种类要多、纯度要高一些。
1.4赋予感情的材质
设计只是产品形成的概念性阶段,等到真正转为可为人类服务的产品时,就需要材料的支撑了。材质就像颜料的色彩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运用材料如同作画一样,就是为了把创意完美的表现出来,塑造出产品所需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日历的形式多种多样,材料运用也越来越丰富。传统日历也要打破传统纸张的运用,借鉴其他运用新式的材料来寓其中。
总之,由于电子市场的强势来袭,对传统日历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从功能的角度来说,传统日历装载的文化在看日期的同时无形中灌输给了使用者,是一種良好地阅读工具,如果被商家用来做宣传,也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传统日历要善于巧妙运用这些因素来打破传统,设计出新形式、现代化的新传统日历迎合消费者。
二、 传统日历如何创新
2.1 打破传统束缚
现代社会日益发展,人们的审美价值不断提高,随之对产品的要求也不断升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由最初的感性消费上升到理性消费,再到现在的高级感性消费了。所以一些传统的、旧的就需要改良制作更精美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要求。首先需要一些新奇有趣的元素融入进去,或是从内容上,或是从形式上,或是从材料上等等。绝大部分人对新奇有趣的事物还是喜欢并购买甚至买后愿意收藏的,新奇的事物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而且也会给使用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推销给自己的亲人及朋友。其次,避免资源的浪费,从形式和材料上进行探索研究,可以开发可回收材料和制作可循环使用的日历。
外形、材料、功能等设计要素,对于传统日历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传统日历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大众的要求,去开发一种新的现代的形式去承载他的文化。
2.2 保留传统文化韵味
传统日历需改进才能适应这个全方位发展的市场,但是传统日历在形式与材料等方面要打破传统设计形式的束缚,在内容的设计也还是要保留传统文化的部分。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传统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德国的设计以科学的严谨性而文明;美国的设计以商业性而文明,那么中国的则以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而文明。所以设计的民族性一定要保留。
2.3 传授人们知识
从历史方面来说,众多传统日历融合了知识性、观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其中包括天文历法、民俗民风、地理历史、旅游观光等多方面知识,历代日历几乎涵盖了与当时人们的意识行为、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相关的许多古代人文历史信息,我们可以透过历书中的物候、诗文、典故、谚语来解读时代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还可欣赏到具有古代气息的翰墨山水、生活场景、纸墨特征。
从现代方面来说,传统日历特有的知识板块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日历都有。但是保留这一部分才是对传统日历最好的延续,因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将信息传达给受众的简洁方式,只要是有利于人民健康、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有益的话语、故事等都可以编入。每天翻看时不但可以扩宽使用者的知识,久而久之,可能会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
2.4 赋予独特意义
有些产品被赋予了独特意义之后,似乎也有了特定的消费群体,从而也有了稳定的销售市场。只有对所要服务的群体进行深入地了解,并抓住了这个群体的需求、特征、及心理等重要特征,才能稳定这类消费人群。现在市场上也已经有了部分为特定人群定制的日历,但是并不全面,例如“账单日历”就是专门为理财意识淡薄的人群制定的,包括已付款和未付款页面,目的就在于使账务支付环节尽可能的清晰简洁,从而消费者认识到自己的花费所在。诸如此类的设计还很多,等待挖掘的空间也很大。
2.5 形式与功能的创新
未来的发展中,各事物追求不断出新。在国外的诸多设计中,日历的设计在已逐渐多元化。传统日历也不例外,要想立足于现代发展的电子时代,必须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在设计上细致入微,在形式上简洁大方、注重文化,在功能上追求“一举多得”的效果。
有调查显示对于日历的外形或具备了除日历外的其他功能的看法时,大部分人会选择认可这一因素而去购买,可见事物的外形和某种功能是具备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的重要因素。因此,传统日历的发展必须做到这些都兼具的条件。
三、小结
现代日历设计不断出新,新形式,新材料,新思维的运用让现代日历颇受关注。新潮流的涌入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已拥有了高级感性的消费观念,所以对于日渐退出的传统日历来说,在设计上还要继续突破,以创新为主体,迎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打破传统形式与观念的束缚,运用创新思维,如可增加其中的趣味性和互动体验,但在改变的同时还要继续保留传统韵味,里面所包含的节日习俗、择日宜忌、干支纪年等要一直延续,古语说“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其本身的传统特色不能扔掉,还要继续向人们传授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 〔德〕马库斯·韦格著,张影.周秋实译.平面设计完全手册[M].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2] 叶丽娜. 趣味性日历设计发展趋势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4期.
[3] 鲁百年. 创新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方法论以及实践手册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11
[4] 平面设计编辑组. 年轮-日历设计[M]. 辽宁: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关键词】:传统日历;创新
日历是生活的必备品,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纪年工具。每个人都通过日历来了解日期,或是挂历、台历,或是电脑、手机等等。但是现代社会物质文化异常丰富,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传统的、旧的事物受到威胁。传统日历是以传播信息为目的而用文字或其他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材料上的著作物。作为浓缩了古代历法精髓的经典传统日历,承载着无比丰富内容。特别是我国的农历,准确巧妙,常被视为中国人的骄傲。在电子产品出现以前,传统的日历使我们日常生活变得井然有序。对于这一文化事物的渐渐淡出,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设计要素
1.1 极具表现力的图形
图形是视觉表现最有力的方法,能够产生出许多互不相同的样式。在生活中,图形无处不在。例如生活中的各种导向设计,大多采用简单易懂的图形表现,如果没有图形,世界将变得杂乱无章。可以说图形就像语言一样是人类沟通和表达情感的工具。大多产品的设计都离不开图形,也成为传统日历设计的有效手段之一。
1.2不可或缺的文字
作为语言的视觉表现形式,文字主要起着在视觉上传递信息的作用,同时是视觉传达设计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文字虽然不像图形在视觉上的吸引力那么强烈,但是可以准确的将信息呈献给读者。对于传统日历的设计来说,文字的作用可谓不言而喻,传递的精准度高之于其他,每年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都是采用文字的方式来表现的。
文字在其中所表达的情感要么含蓄、要么张扬、要么沉稳,要么优美,它既是视觉符号又是视觉语言,它对于日历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有的以图形为主,文字为辅;有的则以文字为主,图形为辅,无论哪一种表现方式,日历的日期基本都是文字所表现的。如果没有文字,那日历也将失去其本能。
1.3五彩缤纷的色彩
色彩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是极富感情的,色彩可以表达感情,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如果将它作为商品最显著的外貌特征,是最能够首先引起消费者关注的。色彩能很好的将人的感觉、信念和期望准确表达出来。在日历的设计中,色彩显得也尤为重要。如果专为儿童设计,那么色彩就应该欢快、活泼,颜色种类要多、纯度要高一些。
1.4赋予感情的材质
设计只是产品形成的概念性阶段,等到真正转为可为人类服务的产品时,就需要材料的支撑了。材质就像颜料的色彩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运用材料如同作画一样,就是为了把创意完美的表现出来,塑造出产品所需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日历的形式多种多样,材料运用也越来越丰富。传统日历也要打破传统纸张的运用,借鉴其他运用新式的材料来寓其中。
总之,由于电子市场的强势来袭,对传统日历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从功能的角度来说,传统日历装载的文化在看日期的同时无形中灌输给了使用者,是一種良好地阅读工具,如果被商家用来做宣传,也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传统日历要善于巧妙运用这些因素来打破传统,设计出新形式、现代化的新传统日历迎合消费者。
二、 传统日历如何创新
2.1 打破传统束缚
现代社会日益发展,人们的审美价值不断提高,随之对产品的要求也不断升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由最初的感性消费上升到理性消费,再到现在的高级感性消费了。所以一些传统的、旧的就需要改良制作更精美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要求。首先需要一些新奇有趣的元素融入进去,或是从内容上,或是从形式上,或是从材料上等等。绝大部分人对新奇有趣的事物还是喜欢并购买甚至买后愿意收藏的,新奇的事物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而且也会给使用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推销给自己的亲人及朋友。其次,避免资源的浪费,从形式和材料上进行探索研究,可以开发可回收材料和制作可循环使用的日历。
外形、材料、功能等设计要素,对于传统日历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传统日历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大众的要求,去开发一种新的现代的形式去承载他的文化。
2.2 保留传统文化韵味
传统日历需改进才能适应这个全方位发展的市场,但是传统日历在形式与材料等方面要打破传统设计形式的束缚,在内容的设计也还是要保留传统文化的部分。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传统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德国的设计以科学的严谨性而文明;美国的设计以商业性而文明,那么中国的则以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而文明。所以设计的民族性一定要保留。
2.3 传授人们知识
从历史方面来说,众多传统日历融合了知识性、观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其中包括天文历法、民俗民风、地理历史、旅游观光等多方面知识,历代日历几乎涵盖了与当时人们的意识行为、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相关的许多古代人文历史信息,我们可以透过历书中的物候、诗文、典故、谚语来解读时代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还可欣赏到具有古代气息的翰墨山水、生活场景、纸墨特征。
从现代方面来说,传统日历特有的知识板块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日历都有。但是保留这一部分才是对传统日历最好的延续,因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将信息传达给受众的简洁方式,只要是有利于人民健康、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有益的话语、故事等都可以编入。每天翻看时不但可以扩宽使用者的知识,久而久之,可能会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
2.4 赋予独特意义
有些产品被赋予了独特意义之后,似乎也有了特定的消费群体,从而也有了稳定的销售市场。只有对所要服务的群体进行深入地了解,并抓住了这个群体的需求、特征、及心理等重要特征,才能稳定这类消费人群。现在市场上也已经有了部分为特定人群定制的日历,但是并不全面,例如“账单日历”就是专门为理财意识淡薄的人群制定的,包括已付款和未付款页面,目的就在于使账务支付环节尽可能的清晰简洁,从而消费者认识到自己的花费所在。诸如此类的设计还很多,等待挖掘的空间也很大。
2.5 形式与功能的创新
未来的发展中,各事物追求不断出新。在国外的诸多设计中,日历的设计在已逐渐多元化。传统日历也不例外,要想立足于现代发展的电子时代,必须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在设计上细致入微,在形式上简洁大方、注重文化,在功能上追求“一举多得”的效果。
有调查显示对于日历的外形或具备了除日历外的其他功能的看法时,大部分人会选择认可这一因素而去购买,可见事物的外形和某种功能是具备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的重要因素。因此,传统日历的发展必须做到这些都兼具的条件。
三、小结
现代日历设计不断出新,新形式,新材料,新思维的运用让现代日历颇受关注。新潮流的涌入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已拥有了高级感性的消费观念,所以对于日渐退出的传统日历来说,在设计上还要继续突破,以创新为主体,迎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打破传统形式与观念的束缚,运用创新思维,如可增加其中的趣味性和互动体验,但在改变的同时还要继续保留传统韵味,里面所包含的节日习俗、择日宜忌、干支纪年等要一直延续,古语说“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其本身的传统特色不能扔掉,还要继续向人们传授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 〔德〕马库斯·韦格著,张影.周秋实译.平面设计完全手册[M].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2] 叶丽娜. 趣味性日历设计发展趋势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4期.
[3] 鲁百年. 创新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方法论以及实践手册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11
[4] 平面设计编辑组. 年轮-日历设计[M]. 辽宁: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