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ziai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学生的必修主干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多,教学跨时长,学分数量大。课程设置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继课程如《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拓朴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地方院校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地方院校数学分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的适应问题。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要求选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高质量、优秀教材,地方院校扩招后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如果和重点院校选用同一个层次的教材,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大,学习效果不佳。地方院校数学分析的教学内容向重点院校看齐,突出的问题在于:过于理论化而实际应用性不强,通篇的定理、引理的证明,而实际应用的方面上就一语带过。注重理论推导,轻视计算特别是定理的证明,老师整堂课的重点就在如何就定理的思路、证明,在一些实际应用上的计算往往是由学生自己去思考,或是只留作习题、练习。过于强调范例的经典性,而忽视推陈出新,不注意与当前的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中,多数老师基于对课程理论和知识体系的严谨性的考虑,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背景。数学分析的不少内容来源于力学、天文学、几何学。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背景对知识的掌握起着很大的作用,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不是凭空想象出来,而是来源于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应用于现实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三)重解题演练,轻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由于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的缩减,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匆忙地把课本的定义讲述、定理证明、例题演算,同学们忙着消化老师讲课内容,忙着做笔记。而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在对教学内容的讲述、例题、习题的演算中引导学生学习与获取知识的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方面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展开。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及思维的创新和想象。
  二、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地方院校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对地方性院校的学生而言,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生很直接的向老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学数学到底做什么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不能只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懂得如何去用数学,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可将微积分在经济、物理、生物、生产等方面的应用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而利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们在讲积分的内容时,实际上可以由变力作功这一实际应用例子引入教学。
  (二)精选教学内容,降低理论要求,增加实用性。
  从教学的内容和结构上进行适度的调整,结合学生实际,精选教学内容,降低理论要求,增加应用实例。教材中一些内容,教师可根据实行情况少讲或略讲,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应用及对主要基础概念、定理、公式实质的理解上,对一些理论性要求强的内容可少讲或略谈。比如实数的连续性、函数级数中非一致收敛证明、多元函数中极限与连续的理论基础(有限覆盖定理;聚点定理;致密性定理等)、含参变量积分的性质、无理函数的不定积分中计算量较大等内容可以少讲或略谈。在极限、导数、微分、积分等,可以用对比,类比方法讲授,在多元这块可以简化教学内容。比如二重积分的计算,可以用化归的思想方法转化到一重积分的计算。极值、积分等计算,可以运用到经济、金融等实际应用,化抽象到具体,让学生觉得有所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传统教学模式与课件相结合,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
  整门课来讲,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在目前的技术环境下不能达到采用传统的讲解、板书模式所取得的效果。因为多媒体教学模式还无法很好地展示对整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但就一些特定的章节,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确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例如,数学分析中重积分、曲面积分中有许多复杂的曲面立体.如求球体x2+y2+z2≤4a2被圆柱面x2+y2=2ax(a>0)所截得的(含在圆柱面内的部分)立体的体积。在这一习题的讲述时发现学生是难于想象其全貌的。用黑板加粉笔的平面图不易画出,使用立体教具加以说明,收效甚微。而使用三维动画软件,则可以制作立体效果很好的课件,能够演示球与圆柱相贯前后的形状,使得难以想象的几何体变得非常直观。在显示屏幕上进行瞬间变慢、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图像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这样,把讲解与课件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作为有力的补充,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在数学分析教学中充分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在讲述有关内容时与相应的教学模型有机结合,在看来枯燥的数学内容与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之间架设起桥梁。例如,在引入无穷级数这一个概念时,可以介绍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所提出的“阿基里斯追龟悖论”。芝诺的悖论在于他把阿基里斯追乌龟时,乌龟向前爬的距离分成无限段,然后一段一段加以叙述。芝诺认为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实质就是在无限次追赶中,乌龟向前爬的距离之和为无穷大。在此提出了无限项求和的未知问题,此前,学生熟知的是有限项求和的概念,如何将有限转为无限?极限是简单有效的工具,自然而然地就用到了学生已知的极限这一概念。此处可以建立简单的模型来解释:设乌龟在阿基里斯前S0处出发,其速度为V0,若阿基里斯速度V为乌龟的k倍,即v=kV0,则第一次追赶时乌龟向前爬的距离为,第二次追赶时乌龟向前爬的距离为,…,第n次追赶时乌龟向前爬的距离为,此时,乌龟向前爬的距离为,在无限次追赶中,乌龟向前爬的距离为一有限数,并非无穷大,从而就反驳了芝诺的悖论。在上例中,提出了无限项求和的未知概念,利用已知的有限项求和概念,结合已知的极限方法,给出了无项限求和的可能性及基本方法,不但能更好地引进无穷级数的概念,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考核形式的研究与改革。
  一直以来,数学分析的考核形式都是限时笔试,之前在考核出题方式有过改革,笔者曾参与做过有关数学分析试题题库建设,由计算机根据大纲要求随机出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同一年级不同老师出题造成的偏差状况,但还是局限于限时笔试这种方式。这种规范化试题势必造成学生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题,且一次定成绩,不能很好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不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式可采用闭卷考试、开卷小测验、实验课操作、平时作业、小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用多种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上的积极性。特别是撰写小论文这种方式,能很好的锻练学生如何查阅资料、文献,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着重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这种变一次性考试为学习全过程的考核形式,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并且能较为准确地考查学生在每个阶段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全方位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和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对地方院校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是可持续发展的,我们始终把数学分析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紧密联合起来,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其他文献
一、二维动画的发展  20世纪中国的二维动画取得了动画学派的辉煌,但在这之后一直处于迷茫和模仿时期。尤其是近些年三维动画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的跟风现象,大家忽视了动画创作的基础以及二维动画的艺术价值而一味的去学习三维动画技术,过分的抬高了三维动画而贬低了二维动画。现阶段我国动画的发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缺乏官方必要的引导;编剧和造型方面的发展缓慢,缺乏与动画相关专业的人才;长期处在加工业的发展
期刊
在《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不管是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还是在整个人类的早期,说、唱、舞、画等艺术活动经常是自然地融为一体的。我国传统的乐舞、戏曲以及西方的歌剧、舞剧等,都属于多种艺术能力相互渗透的艺术表现方式。这种多类艺术形成的综合,也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轻松、随意,更活泼多样,使艺术能力的获得变得更自然、容易。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它是具有情感形式的创造劳动,在以往的美术活
期刊
双语教学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一举多得的功能,能为高中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高中生的汉语运用能力,让高中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充分调动起高中生的积极性,使高中生在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加大汉语使用力度,提高高中生语言运用能力。  一、逐渐渗透汉语教学,让高中生有个缓冲阶段  刚开始生物教师在用双语进行教学时,高中生接受能力较弱,因此生物教师要一点点渗透,切不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制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学生和国外的学生比起来,在知识积累及综合分析方面,中国学生显示了绝对优势,但质疑的能力却存在着很大差距。质疑是物理教学的灵魂,没有质疑,也就不存在物理。由此可见,在物理
期刊
新课程实施是我国教育界的一场变革,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突破与创新。新课程就是指: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它包含课程结构、课程实践与课程理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初中化学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但由于新课程在的课程理念与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等与传统课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作一探讨。  一、新课程在化学教学实
期刊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好的教学活动形式,著名的化学家、中科院院士戴安邦教授指出“上好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为化学实验中,不仅学到第一手化学知识和动手技术,更受到科学方法和思维的训练,还得到科学精神和品德的培养。”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做本质分析,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引导上升的过程,就是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过
期刊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全新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正丰富着我们的教学。从教材来看,改变了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相继出现了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苏科版等教材。从内容来看,尽管三种版本的教材知识体系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的是知识的编排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比如出现了“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练一练”等板块,将学生的主体位置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
期刊
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当然应该是学校工作的首位。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学科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德育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在十几年的物理教学中,认真探索物理德育渗透,以下是我从教多年来,在物理教学中对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期刊